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21-07-16
作者:jellyranger
字數:6503
2021/07/16
——兩個囚犯同時看向窗外,一個看到的是星辰,一個看到的是泥濘。
林承的一生都伴隨著不幸——這種命運在他出生的一刻似乎就已註定。然而
直到林承真正面對自己不幸的那一刻前,他都從未察覺到這一事實。
那一天,與林承的生命同時降臨的,除了他本人的啼哭外,便是兩場不幸的
到來。其一,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其二,是他母親生命的逝去。當林承的母
親分娩下這個孩子時,眼中所看到人間的最後一幕便是醫院外泛著粼粼水光的街
道。至於她在最後一刻有沒有聽見孩子的哭聲,已沒有人知道——亦或許那時她
還能聽到,卻已分不清哭聲源自何處。
林承已不是這個家庭的第一個孩子。他的姐姐林雙在這一天正滿十三歲。這
是一個剛剛懂得悲傷、卻還沒有學會堅強的年齡。此後林承成長到這個年齡時,
無數次想象那時姐姐在母親床邊的神情。但那副景象於他而言永遠只是一層迷離
的薄霧,因為在他的記憶中,彷彿從來沒有出現過屬於林雙的眼淚。因此他無法
想象林雙會在母親的床邊哭得梨花帶雨,卻更無法想象她面對母親的死亡時能夠
無動於衷。
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林雙在那一天哭過,那也是最後一次。她比初生
的弟弟更早領會了屬於自己的命運,並在自己年滿十三歲的那一天,默然地接納
了一份本不屬於她的責任。
每一個家庭都需要一個女性去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林承的家自然也不例外。
當他人生中原本最重要的那個女性離開後,林雙便已在他的生活中完美無缺地替
代了那個位置。也正因如此,當林承在與同齡的孩子相處,目睹他們與各自的母
親在一起時,心中從未出現過絲毫的疑惑與缺憾。在他看來,自己並不缺少什麼。
他的身邊,永遠都有一位比他稍大一些的女性配伴著他,她的臉上也總是帶著和
其他孩子母親一樣的、充滿愛的笑容。
至於林雙,她從未對此有過絲毫抱怨。雖然有時她會回想起母親被宣告死亡
的醫生的聲音以及那天瀰漫街頭的洪水,想起正是這個本不該來到世間的孩子奪
走了屬於自己的愛。但當林承牽過她的手時、用那純淨而無瑕的眼神望向她時,
她心中的恨意便頃刻融化了。她逐漸意識到這個孩子與自己失去了同樣的東西。
尤其在林承學會自己人生中第一個詞語「姐姐」時,她更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再將
母親的死與弟弟聯絡在一起。
每個夜晚,林雙便將這個嬌小的孩子留在身邊。有時他會陷入失眠,有時又
無端哭泣起來。林雙總是將他抱在懷裡,為他唱這首安眠曲。
「夕陽西下,夜幕降臨。
黑暗終將遠去,讓星光碟機散陰影。
長夜漫漫,我會陪伴著你,直到黎明。
安心睡去,我們會在夢中相遇。
安享寂靜,讓我聆聽你的心跳。
長夜孤獨,我會陪著你,直到黎明。
夜空在召喚你,我會帶你一起,掙脫重力的牽引,乘風歸去。
長夜清寒,我會陪著你,直到黎明。」
這首曲子是林雙的母親在她小時候所唱的,而母親卻再也沒有機會為她的第
二個孩子唱這首歌了。
至於他們的父親,也總是那麼忙碌。或許是因為作為醫生的他難以承受妻子
死於意外的事實,或許是他愧於面對自己的孩子,又或者他只是單純的忙碌——
他總是很少回家。而在林承眼中,林雙似乎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他唯一的親人。
那一年,他三歲,她十六歲。在這一年中,他們二次共同見證了一場死亡。
某一天,當林雙牽著林承在外散步時,在一棟大廈的樓下見到許多圍攏在一
起的人,嘰嘰喳喳、指指點點,也不知發生了什麼。不知為何,林雙的本能告訴
她不要靠近,她心中升起的莫名恐懼讓他拉緊弟弟的手,想要快速離開現場。可
林承卻掙脫開來,向著人群擠去。林雙趕忙追上去,林承的嬌小身體卻已經鑽進
了最裡面。
林雙拼命往人群中擠,終於看見被圍在人群中央的場景:一樣蓋著染血白布
的東西被放在人群面前,四周架起警戒線,三個警察在周圍走來走去,又不時向
幾個人提問。
她終於在密密麻麻的人堆裡找到了林承,趕緊抓住他。此時她聽見四周幾個
人交談的聲音。
「她怎麼就自殺了呢?」
「聽說這女人之前就發瘋了,一直沒法治好……真可憐啊,聽說她的孩子才
幾歲大。」
林雙心中不由得充滿了悲哀。
「快走吧,沒什麼好看的。」她拉著林承,推開人群,快步離開了。
那時林雙也不明白弟弟心中是怎樣的想法,但她猜測那時的林承還並不能理
解死亡的意義。然而死亡的恐懼早已經在林雙自己的心中紮根,使她唯恐避之不
及。
然而,死亡的悲劇總是不請自來。
那一年,他六歲,她十九歲。他們的父親意外死亡。
當林雙牽著弟弟來到父親的遺體前時,她竟發覺自己對於死亡早已麻木,面
對親人的第二次離世,心中竟然沒有太大的情感波動,只有對自己「冷血無情」
的震驚。林承在這個年紀本應已經開始理解死亡的含義,但常年失聯的父親對他
而言彷彿太過陌生。當他站在林雙身邊時,臉上的神情正如三年前面對那塊染血
的白布一般,好像面對的並不是父親的死,而是一個陌生人的長眠。
在父親的葬禮上,林雙作為家中唯一的成年人,不得不擔當起接待弔唁者的
任務。那些來來往往的、認識或不認識的人,那些發自真心的或是隨口敷衍的安
慰只讓林雙感到厭惡,那一張張帶著悲憫神情的臉更是讓她覺得噁心。當一位遠
親暗示林雙是否需要什麼幫助去撫養林承時,她直言拒絕了。當葬禮結束後,她
不再接受任何親戚的聯絡。
「我能照顧好他。」林雙如此承諾道。
自林承出生以來,林雙一直都與他睡同一張床。每個夜裡,她都會等待窗外
的月光灑在弟弟的身上,看著弟弟安沉的睡顏,方才微笑著睡去。
父親葬禮結束後的那晚,林雙發覺自己被死亡所包圍。有時她在床上聽見奇
怪的腳步聲,聽見宛如鬼差拘魂的鎖鏈在地板上划動的摩擦聲。但林承卻什麼也
沒有聽到。林雙總是緊緊摟著弟弟,口中安慰道「不要害怕」,自己卻不住戰慄
著。到了第二天清晨,臥室的地板上隱約顯出一條怪異的劃痕。
當林雙看到這條劃痕時,發現自己已經不再畏懼死亡。此後,她也沒有再聽
到腳步聲與鎖鏈的摩擦聲。
那一年,她十九歲。
此時的林雙已經考入同城的一所大學,同時也有了一份兼職的工作,同時父
親留下的積蓄也暫時足以供養兩人生活。林承雖然年紀還小,卻已然比同齡人更
加懂事,姐姐不在家時,也能自己照顧好自己。閒暇時,林雙便牽著弟弟在學園
中散步,或是一起去圖書館,在那裡逗留一整個下午。彼時林承才剛上小學,還
並不認得太多字,但卻莫名和姐姐一樣熱愛讀書。
「嘿,林雙,這麼年輕就當媽媽了啊?」林雙的同學常常如是調侃道。林雙
也只是笑而不答。
當然,說者無意,旁聽者卻有心。這句無傷大雅的玩笑,卻不知為何在周圍
流傳起來。笑話傳成了流言,流言傳成了事實。林雙在大學本交了一個男友,當
兩人約會時,總會有些關於林雙「不檢點」的流言蜚語圍繞在兩人身邊。
對此,林雙沒有作出任何反應。直到這些流言驚動了院長。院長將她叫去,
旁敲側擊問她這些事。直到這時,林雙才不得不將一切全盤托出。
當她從院長的辦公室走出來時,感覺心中的某些東西像是死去了。而院長卻
對林雙的經歷大為感動。不久,流言逐漸消散,四周的人開始對林雙的身世表現
出同情,對她的責任表現出讚賞。然而,那些讚美之詞卻又總是隱約帶著些酸氣,
即使林雙儘可能不以惡意去揣測那些發言者,也仍不可避免地感受到那些殘存的
惡意。
但這些都已經無所謂了。
「我們分手吧。」終於有一天,她對自己的男朋友如是說道。
「這是為什麼?」對方大為不解,想了想,又說道,「你不會還在意那些流
言吧?沒關係的,不用放在心上,我也從來沒有在乎過,只要……」
「不是,和那沒有關係,」林雙淡淡地說,「我只是累了。」
於是,林雙的第一段戀情就此告終。疲憊感淹沒了林雙心中微不足道的愛情
的火苗。自此之後,她覺得自己已經不會再需要愛情,她已不會再愛上任何人。
同時,林雙斷絕了與除弟弟以外其他人的一切非必要交流,放棄了一切娛樂活動
——她只覺得一切社交與消遣都那麼低俗與無趣。將自己的所有時間都投入到對
知識的攫取與對弟弟的照顧之中。她在大學主修選擇了物理系,卻在圖書館積蓄
了歷史、文學、政治、經濟以及四門外語的學習。當讀完一本書,便立刻去尋下
一本;當學完一樣學問,便又接著學習第二樣——彷彿唯有用學習塞滿自己,才
能抑制那不可名狀的空虛。
因此,當大學畢業時,林雙的優異的學習成績自然而然為她換取了保研資格。
那一年,她二十二歲,他九歲。
三年之後,林雙成功拿到碩士學位。當她的導師問她是否要繼續深造時,她
拒絕了。
「對不起,我累了。」
那一年,她二十五歲,他十二歲。
彼時林雙彷彿已經走完了一半的人生,但林承的路才剛剛開始。林雙放棄了
繼續讀博士的機會,在林承即將入學的初中擔任了物理教師。林雙已越來越堅信,
自己的命運早已經註定:她和弟弟始終被無形的力量牽引在一起,早已無非分離。
培養林承長大成人已成為林雙這一生唯一的目標。過去,她為了這個目標犧牲了
自己的一切,未來,她也仍將如此。此刻,她沉浸在這樣崇高的犧牲所帶來的精
神滿足中。林雙已經習慣了節儉,既不追求精緻的美食,也不去買漂亮的新衣。
因此她的身體削瘦和蒼白,又常被包裹在已不合身的、顯得寬大的衣服中。任何
物質都已經無法給她帶來快樂與滿足,好像唯有在全身心投入到對弟弟的照顧中
時,她才能感覺到自己是活著的。假如說人活在世上必然存在著情感的需要、正
如需要飲食與睡眠,那麼林雙便認定,自己只需要一種感情就能支撐自己活下去
——那就是她投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1】【2】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字數:6503
2021/07/16
——兩個囚犯同時看向窗外,一個看到的是星辰,一個看到的是泥濘。
林承的一生都伴隨著不幸——這種命運在他出生的一刻似乎就已註定。然而
直到林承真正面對自己不幸的那一刻前,他都從未察覺到這一事實。
那一天,與林承的生命同時降臨的,除了他本人的啼哭外,便是兩場不幸的
到來。其一,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其二,是他母親生命的逝去。當林承的母
親分娩下這個孩子時,眼中所看到人間的最後一幕便是醫院外泛著粼粼水光的街
道。至於她在最後一刻有沒有聽見孩子的哭聲,已沒有人知道——亦或許那時她
還能聽到,卻已分不清哭聲源自何處。
林承已不是這個家庭的第一個孩子。他的姐姐林雙在這一天正滿十三歲。這
是一個剛剛懂得悲傷、卻還沒有學會堅強的年齡。此後林承成長到這個年齡時,
無數次想象那時姐姐在母親床邊的神情。但那副景象於他而言永遠只是一層迷離
的薄霧,因為在他的記憶中,彷彿從來沒有出現過屬於林雙的眼淚。因此他無法
想象林雙會在母親的床邊哭得梨花帶雨,卻更無法想象她面對母親的死亡時能夠
無動於衷。
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林雙在那一天哭過,那也是最後一次。她比初生
的弟弟更早領會了屬於自己的命運,並在自己年滿十三歲的那一天,默然地接納
了一份本不屬於她的責任。
每一個家庭都需要一個女性去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林承的家自然也不例外。
當他人生中原本最重要的那個女性離開後,林雙便已在他的生活中完美無缺地替
代了那個位置。也正因如此,當林承在與同齡的孩子相處,目睹他們與各自的母
親在一起時,心中從未出現過絲毫的疑惑與缺憾。在他看來,自己並不缺少什麼。
他的身邊,永遠都有一位比他稍大一些的女性配伴著他,她的臉上也總是帶著和
其他孩子母親一樣的、充滿愛的笑容。
至於林雙,她從未對此有過絲毫抱怨。雖然有時她會回想起母親被宣告死亡
的醫生的聲音以及那天瀰漫街頭的洪水,想起正是這個本不該來到世間的孩子奪
走了屬於自己的愛。但當林承牽過她的手時、用那純淨而無瑕的眼神望向她時,
她心中的恨意便頃刻融化了。她逐漸意識到這個孩子與自己失去了同樣的東西。
尤其在林承學會自己人生中第一個詞語「姐姐」時,她更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再將
母親的死與弟弟聯絡在一起。
每個夜晚,林雙便將這個嬌小的孩子留在身邊。有時他會陷入失眠,有時又
無端哭泣起來。林雙總是將他抱在懷裡,為他唱這首安眠曲。
「夕陽西下,夜幕降臨。
黑暗終將遠去,讓星光碟機散陰影。
長夜漫漫,我會陪伴著你,直到黎明。
安心睡去,我們會在夢中相遇。
安享寂靜,讓我聆聽你的心跳。
長夜孤獨,我會陪著你,直到黎明。
夜空在召喚你,我會帶你一起,掙脫重力的牽引,乘風歸去。
長夜清寒,我會陪著你,直到黎明。」
這首曲子是林雙的母親在她小時候所唱的,而母親卻再也沒有機會為她的第
二個孩子唱這首歌了。
至於他們的父親,也總是那麼忙碌。或許是因為作為醫生的他難以承受妻子
死於意外的事實,或許是他愧於面對自己的孩子,又或者他只是單純的忙碌——
他總是很少回家。而在林承眼中,林雙似乎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他唯一的親人。
那一年,他三歲,她十六歲。在這一年中,他們二次共同見證了一場死亡。
某一天,當林雙牽著林承在外散步時,在一棟大廈的樓下見到許多圍攏在一
起的人,嘰嘰喳喳、指指點點,也不知發生了什麼。不知為何,林雙的本能告訴
她不要靠近,她心中升起的莫名恐懼讓他拉緊弟弟的手,想要快速離開現場。可
林承卻掙脫開來,向著人群擠去。林雙趕忙追上去,林承的嬌小身體卻已經鑽進
了最裡面。
林雙拼命往人群中擠,終於看見被圍在人群中央的場景:一樣蓋著染血白布
的東西被放在人群面前,四周架起警戒線,三個警察在周圍走來走去,又不時向
幾個人提問。
她終於在密密麻麻的人堆裡找到了林承,趕緊抓住他。此時她聽見四周幾個
人交談的聲音。
「她怎麼就自殺了呢?」
「聽說這女人之前就發瘋了,一直沒法治好……真可憐啊,聽說她的孩子才
幾歲大。」
林雙心中不由得充滿了悲哀。
「快走吧,沒什麼好看的。」她拉著林承,推開人群,快步離開了。
那時林雙也不明白弟弟心中是怎樣的想法,但她猜測那時的林承還並不能理
解死亡的意義。然而死亡的恐懼早已經在林雙自己的心中紮根,使她唯恐避之不
及。
然而,死亡的悲劇總是不請自來。
那一年,他六歲,她十九歲。他們的父親意外死亡。
當林雙牽著弟弟來到父親的遺體前時,她竟發覺自己對於死亡早已麻木,面
對親人的第二次離世,心中竟然沒有太大的情感波動,只有對自己「冷血無情」
的震驚。林承在這個年紀本應已經開始理解死亡的含義,但常年失聯的父親對他
而言彷彿太過陌生。當他站在林雙身邊時,臉上的神情正如三年前面對那塊染血
的白布一般,好像面對的並不是父親的死,而是一個陌生人的長眠。
在父親的葬禮上,林雙作為家中唯一的成年人,不得不擔當起接待弔唁者的
任務。那些來來往往的、認識或不認識的人,那些發自真心的或是隨口敷衍的安
慰只讓林雙感到厭惡,那一張張帶著悲憫神情的臉更是讓她覺得噁心。當一位遠
親暗示林雙是否需要什麼幫助去撫養林承時,她直言拒絕了。當葬禮結束後,她
不再接受任何親戚的聯絡。
「我能照顧好他。」林雙如此承諾道。
自林承出生以來,林雙一直都與他睡同一張床。每個夜裡,她都會等待窗外
的月光灑在弟弟的身上,看著弟弟安沉的睡顏,方才微笑著睡去。
父親葬禮結束後的那晚,林雙發覺自己被死亡所包圍。有時她在床上聽見奇
怪的腳步聲,聽見宛如鬼差拘魂的鎖鏈在地板上划動的摩擦聲。但林承卻什麼也
沒有聽到。林雙總是緊緊摟著弟弟,口中安慰道「不要害怕」,自己卻不住戰慄
著。到了第二天清晨,臥室的地板上隱約顯出一條怪異的劃痕。
當林雙看到這條劃痕時,發現自己已經不再畏懼死亡。此後,她也沒有再聽
到腳步聲與鎖鏈的摩擦聲。
那一年,她十九歲。
此時的林雙已經考入同城的一所大學,同時也有了一份兼職的工作,同時父
親留下的積蓄也暫時足以供養兩人生活。林承雖然年紀還小,卻已然比同齡人更
加懂事,姐姐不在家時,也能自己照顧好自己。閒暇時,林雙便牽著弟弟在學園
中散步,或是一起去圖書館,在那裡逗留一整個下午。彼時林承才剛上小學,還
並不認得太多字,但卻莫名和姐姐一樣熱愛讀書。
「嘿,林雙,這麼年輕就當媽媽了啊?」林雙的同學常常如是調侃道。林雙
也只是笑而不答。
當然,說者無意,旁聽者卻有心。這句無傷大雅的玩笑,卻不知為何在周圍
流傳起來。笑話傳成了流言,流言傳成了事實。林雙在大學本交了一個男友,當
兩人約會時,總會有些關於林雙「不檢點」的流言蜚語圍繞在兩人身邊。
對此,林雙沒有作出任何反應。直到這些流言驚動了院長。院長將她叫去,
旁敲側擊問她這些事。直到這時,林雙才不得不將一切全盤托出。
當她從院長的辦公室走出來時,感覺心中的某些東西像是死去了。而院長卻
對林雙的經歷大為感動。不久,流言逐漸消散,四周的人開始對林雙的身世表現
出同情,對她的責任表現出讚賞。然而,那些讚美之詞卻又總是隱約帶著些酸氣,
即使林雙儘可能不以惡意去揣測那些發言者,也仍不可避免地感受到那些殘存的
惡意。
但這些都已經無所謂了。
「我們分手吧。」終於有一天,她對自己的男朋友如是說道。
「這是為什麼?」對方大為不解,想了想,又說道,「你不會還在意那些流
言吧?沒關係的,不用放在心上,我也從來沒有在乎過,只要……」
「不是,和那沒有關係,」林雙淡淡地說,「我只是累了。」
於是,林雙的第一段戀情就此告終。疲憊感淹沒了林雙心中微不足道的愛情
的火苗。自此之後,她覺得自己已經不會再需要愛情,她已不會再愛上任何人。
同時,林雙斷絕了與除弟弟以外其他人的一切非必要交流,放棄了一切娛樂活動
——她只覺得一切社交與消遣都那麼低俗與無趣。將自己的所有時間都投入到對
知識的攫取與對弟弟的照顧之中。她在大學主修選擇了物理系,卻在圖書館積蓄
了歷史、文學、政治、經濟以及四門外語的學習。當讀完一本書,便立刻去尋下
一本;當學完一樣學問,便又接著學習第二樣——彷彿唯有用學習塞滿自己,才
能抑制那不可名狀的空虛。
因此,當大學畢業時,林雙的優異的學習成績自然而然為她換取了保研資格。
那一年,她二十二歲,他九歲。
三年之後,林雙成功拿到碩士學位。當她的導師問她是否要繼續深造時,她
拒絕了。
「對不起,我累了。」
那一年,她二十五歲,他十二歲。
彼時林雙彷彿已經走完了一半的人生,但林承的路才剛剛開始。林雙放棄了
繼續讀博士的機會,在林承即將入學的初中擔任了物理教師。林雙已越來越堅信,
自己的命運早已經註定:她和弟弟始終被無形的力量牽引在一起,早已無非分離。
培養林承長大成人已成為林雙這一生唯一的目標。過去,她為了這個目標犧牲了
自己的一切,未來,她也仍將如此。此刻,她沉浸在這樣崇高的犧牲所帶來的精
神滿足中。林雙已經習慣了節儉,既不追求精緻的美食,也不去買漂亮的新衣。
因此她的身體削瘦和蒼白,又常被包裹在已不合身的、顯得寬大的衣服中。任何
物質都已經無法給她帶來快樂與滿足,好像唯有在全身心投入到對弟弟的照顧中
時,她才能感覺到自己是活著的。假如說人活在世上必然存在著情感的需要、正
如需要飲食與睡眠,那麼林雙便認定,自己只需要一種感情就能支撐自己活下去
——那就是她投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