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17-06-04
P> 作者:小柔柔
26年8月9日於sis
《家奴》一文原本構思長篇,
故將長篇濃縮為一個短篇故事集,博大家一笑。
------------
民國年間,天下大亂,軍閥混戰。有人稱帝,有人稱王,一時間不是南就是
北,似乎沒了王法。
東固縣,地處北國要地,距省城一五十里。九陽山三面環繞宛如張開的臂
膀將東固懷抱其中,著名的「陸馬驛道」從南至北橫穿縣城,驛道是通往南北方
的必由之路,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正因地理位置如此重要,因此這裡駐有重
兵守備,雖然各地烽煙四起土匪遍地,但東固卻偏安一隅依舊繁榮。自古東固就
被稱為「商府」,南來北往的商品彙集於此,其中以糧油米麵、絲綢布匹、藥材
居多,戰亂時期這些商品都是重要物資,因此往來東固的貨物首先要經過政府採
購,然後才被允許民間交易。本地駐軍將軍張齊開,隸屬北軍,深得中央政府信
賴,委任他為東固駐軍總指揮兼東固縣長。他手下部隊上萬再加上治安、警察、
民防、團練等等不下兩萬兵馬,擁兵自重成了名副其實的土皇帝。
入縣城南門,驛道兩邊各色商鋪接踵而排,飯館、當鋪、旅店、糧油、郵局、
電話局、電報局、布店、藥店、發電廠、雜貨、五金、醫院、學校、青樓、戲館
……一眼望不到頭,平日裡車水馬龍好不熱鬧,趕上初一十五的大集市更是萬人
空巷一片繁榮。
東固有四大家,指的是本地四個有名望的家族,被稱作:糧油蘇家、綢緞孫
家、當鋪李家、五金趙家。其中又以我們蘇家為首。
蘇家在東固苦心經營幾十年,漸漸壟斷了糧油米麵一類產業,因此得名「糧
油蘇」與之齊名的另外三家都與蘇家交好,四大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共進共
退。
蘇家老太爺蘇榮,十六歲娶當鋪李家的小姐李欣為妻,前後生下兩個女兒並
一個兒子,大小姐蘇潔嫁給了張齊開做正室,那年張齊開五十多歲,他老婆死前
給他生了個兒子取名張俊,張家父子是蘇家極力結交的物件,因此將二小姐蘇麗
嫁給張俊做妻子。
李大奶奶後來病死,後老太爺又娶趙家的女兒趙豔做正室,趙豔也生了個女
兒叫蘇小妹,三小姐十幾歲時老太爺送她留洋海外去了英國。這趙豔人漂亮而且
性格溫柔大方,對下人們極好,尤其和我關係親密,可她也是個福薄命薄的,沒
過幾年便得了重病,雖然花了不少錢醫治但最終還是病死了,趙豔病重期間我一
直在旁邊伺候,她彌留之際還將自己多年積攢的體己給了我。自從趙豔死後老太
爺便不再設立正室,而是娶了兩房姨太太。
大姨太是東固最大青樓「豔芳院」的頭牌,本家姓周,花名水仙。家裡人都
喊她周姨太。二姨太是東固有名的戲班「梨香班」的當家花旦,姓許,家裡人稱
許姨太。兩位姨太都是國色天香深得老太爺喜愛。蘇榮現已年近七十,退居後堂
頤養天年,現在的當家是蘇榮唯一的兒子蘇啟。
老爺蘇啟三十出頭,十八歲時娶了綢緞孫家的大小姐孫穎為妻,得了個女兒,
原本十分美滿。但這孫穎自小在富貴人家中長大,一切都由著自己性子來,蘇啟
原先處處忍讓,可時間長了難免有馬勺碰著鍋蓋的時候,一言不便吵鬧得全家
上下不得安寧。最後孫大奶奶一怒之下帶著女兒了孃家,這一住便是七八年,
再沒來,蘇啟開始還有些惦念,但時間一長性落得個清淨也就隨她去了。蘇
家沒有後輩男丁,老太爺對這個事情極為牽掛,幾次催促蘇啟納妾以延續香火,
但老爺只是嘴上應著,卻從未上心。
蘇家歷經年自有家規,家中所有人等,自老太爺、老爺、小姐、姨太以下,
家奴、丫鬟、下人以致僱工、護院、武師等皆有嚴格的等級。每一級都有負責人,
統稱為「管事」每級之間所享受的待遇不同,月錢也不同,平日裡各負其責,如
有犯錯則按家法依律懲戒。
蘇家的「家奴」不同一般意義,在蘇家,家奴都為女子,而且只住在後廳,
要負責老太爺、老爺的一切日常起居。相比眾多的丫鬟、傭人,家奴只佔極少
數,蘇家的家奴從不外招而是由家裡自小養大,成年後進學館教授琴棋書畫、禮
儀、女紅等。除此之外,挑選最為伶俐、漂亮的女孩充當老爺身邊的「貼身家奴」。
貼身家奴成年後先由老爺行「破處禮」落紅後交由精通房事的大娘傳授房中秘笈,
觀摩「床笫戲圖」研修房事。家奴雖可親近人,但畢竟與姨太不同,沒有名
分,更談不上尊貴,完全就是為了給老爺取樂、發洩的玩物,但我們自小便被灌
輸尊卑思想,自認宿命如此只盡心盡力侍奉老爺為第一。
我自小被抱養到蘇家,十四歲被選為老太爺身邊的貼身家奴,當年破處,賜
名:蘇媛。從那以後,我跟隨老太爺蘇榮二十多年,因伺候得周全,得到極大信
任,被指派為「管事」一是負責調教、管理眾家奴。二是伺候少爺蘇啟。蘇啟是
蘇家唯一男丁,更是繼承蘇家偌大產業的唯一繼承人,自然受到全家上下的關注
關愛,又因他生母死得早,老太爺對這個兒子視為蘇家至寶。因此能指派我照顧
蘇啟的飲食起居,這對我來講不僅是莫大的恩賞更是無比榮耀,我怎能不盡十二
萬分之力呢?
蘇啟成年後,男子天性讓他開始對女性產生諸多好奇,幸好有我夜夜伴他臥
榻兩側,給他講解「戲圖」陪他觀賞「女樂事」又教他如何在床笫間駕馭女人,
那時我正是風流嫵媚蜜桃成熟,蘇啟有了我這麼個可以恣意把玩研習探的物件
便展開年輕人豐富的想象力從我身上獲得倍的快樂,也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總
能從少爺的臥房裡傳出我那高一聲低一聲的淫唱淺嚎,風流事兒說也說不盡,那
種種淫行便是貞潔烈女聽了也會面紅耳赤心猿意馬。
現如今,他身邊有四個聰明伶俐國色天香的乖巧家奴被稱為「蘇家四美」這
四個女孩兒都是我精心挑選、調教出來的,破處後由老爺取以「春夏秋冬」為名
分別是蘇春然、蘇夏申、蘇秋長、蘇冬靜。
出東固南門十里,便見一個大莊院,莊院前高高聳立著自前清時立下的牌坊,
上面嵌有三個金字:蘇家院。蘇家雖然世代經商但直系中也出過做官的人,這牌
坊就是蘇家曾祖出任巡撫時皇帝恩賞特設的。蘇家院佔地幾十畝背靠九陽山而建,
過了牌坊沿著青石路往前是一片偌大的校場,再往前便見一條護院河,護院河是
人工開鑿,引的九陽山的水,聽說當年為了挖這條河蘇家老祖花費白銀幾萬兩,
僱傭上民夫,歷時一年。河面上的吊橋是通往蘇家院唯一的路徑,定更後吊橋
拉起,天亮時吊橋放下。過了吊橋可以見一高聳的大門樓,兩邊是硃紅色護院牆。
整體看來蘇家院分為四進,前堂、中廳、後廳、花園。前堂廂房十間,上房
十間,有賬房、倉庫、牛羊馬圈、卸車場及護院武師的住所。中廳是會客、族會
所在,另外各房的粗使丫頭、下人分佈在中廳的二十間廂房居住。後廳是老太爺、
老爺、三位小姐、姨太的起居住所,貼身的家奴、丫頭也在這裡居住。再往後是
蘇家的後花園,花園仿江南水鄉的園林風格,建有觀景樓、臥房、書房、池塘、
假山所有建築以廊連線,一年四季景色宜人。
******
故事一:三小姐的畫兒。
故事二:老爺的無名火。
故事三:孫彼得與趙湯姆。
故事四:大娶親。
故事五:張齊開兵敗。
結局:蒼茫大地。
****
【故事一:三小姐的畫兒。】
從中廳往前,一條青石路通往後廳,路兩邊羅列著左右各十二口青花水缸,
路盡頭是一扇硃紅色大門,門上有塊匾,上面寫著「沐恩」家裡人稱這扇門叫
「沐恩門」沐恩門是通往後廳的唯一通道,除非夜間有急事否則此門晚上八點準
時關閉,早上七點準時開啟。進了沐恩門迎面是個大院,左右各有兩個跨院,院
子中央有一個花壇,罈子中央種著一棵參天古槐,枝繁葉茂,遮天蔽日。古槐是
蘇家老祖親手種下,到現在已經一多年,這棵樹是蘇家的家寶,被喻為蘇家繁
榮昌盛的象徵,因此老爺安排專人打理,一年四季精心照料。再往前,青石路
盡頭是一座大廳堂,上面也有塊匾,寫著「竹居」所以這裡又稱為竹居堂。蹬臺
階進竹居堂,迎面大廳足有一多平米,頭頂有新裝的電燈,門口有電話,正中
央是石頭屏風,上面刻著一個大大的『蘇』字,屏風前面是紅梨花木的桌子,桌
子上放著西洋鍾、景德鎮官窯的整套茶具。桌子前面擺放著一把金絲楠木太師椅,
椅子上有軟墊。以太師椅為中心,左右兩邊各有八張椅子,其中左手第一、二張
椅子上放有軟墊。老太爺當家時這兩個座位是周姨太和許姨太的固定位子。
竹居堂左邊是臥房,右邊是書房,繞過石頭屏風後面是甬道,甬道兩邊有六
間廂房,這是家奴住的地方,甬道盡頭是一扇大門,再往裡通往後花園。老爺日
常住在竹居堂,老太爺及兩位姨太住在東跨院,西跨院是小姐們的住處。東跨院
規模略小,但建有一個大廳堂,門匾上寫著「享年」享年堂與竹居堂形制一般,
只是多了個小藥房,老太爺近來身體不好,家裡的大夫看不了,只好花重金僱了
縣城裡東固醫院的西醫大夫,每日在此給老太爺看病輸液。
西跨院的規避比東跨院又小些,院子裡種著各色花草,有專門的花匠擺弄,
精心照顧。院子中央還有石頭桌凳,當年小姐們都在的時候,每到夏日晚間坐在
石凳上乘涼觀景,說說笑笑好不自在。但現在西跨院只住著三小姐蘇小妹。
蘇小妹十幾歲去英國讀書,去年年底剛剛家,女孩子到外面歷練一番果然
與眾不同,不僅會講一口流利的英語,而且喜歡文藝,言談話語舉手投足間帶著
一種特別的風采甚至讓人覺得有些怪,她還經常說些我們聞所未聞的話,有時候
說得很詳細,連我們這些家奴聽了都會臉紅,我只當作瘋話罷了。
六月,天氣逐漸熱起來。午飯後,烈日當空,一陣陣乾熱風穿堂而過,吹得
人昏昏欲睡。竹居堂裡靜悄悄的,我在廂房裡給老爺做針線活兒。門一開,一個
俏皮的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1】【2】【3】【4】【5】【6】【7】【8】【9】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26年8月9日於sis
《家奴》一文原本構思長篇,
故將長篇濃縮為一個短篇故事集,博大家一笑。
------------
民國年間,天下大亂,軍閥混戰。有人稱帝,有人稱王,一時間不是南就是
北,似乎沒了王法。
東固縣,地處北國要地,距省城一五十里。九陽山三面環繞宛如張開的臂
膀將東固懷抱其中,著名的「陸馬驛道」從南至北橫穿縣城,驛道是通往南北方
的必由之路,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正因地理位置如此重要,因此這裡駐有重
兵守備,雖然各地烽煙四起土匪遍地,但東固卻偏安一隅依舊繁榮。自古東固就
被稱為「商府」,南來北往的商品彙集於此,其中以糧油米麵、絲綢布匹、藥材
居多,戰亂時期這些商品都是重要物資,因此往來東固的貨物首先要經過政府採
購,然後才被允許民間交易。本地駐軍將軍張齊開,隸屬北軍,深得中央政府信
賴,委任他為東固駐軍總指揮兼東固縣長。他手下部隊上萬再加上治安、警察、
民防、團練等等不下兩萬兵馬,擁兵自重成了名副其實的土皇帝。
入縣城南門,驛道兩邊各色商鋪接踵而排,飯館、當鋪、旅店、糧油、郵局、
電話局、電報局、布店、藥店、發電廠、雜貨、五金、醫院、學校、青樓、戲館
……一眼望不到頭,平日裡車水馬龍好不熱鬧,趕上初一十五的大集市更是萬人
空巷一片繁榮。
東固有四大家,指的是本地四個有名望的家族,被稱作:糧油蘇家、綢緞孫
家、當鋪李家、五金趙家。其中又以我們蘇家為首。
蘇家在東固苦心經營幾十年,漸漸壟斷了糧油米麵一類產業,因此得名「糧
油蘇」與之齊名的另外三家都與蘇家交好,四大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共進共
退。
蘇家老太爺蘇榮,十六歲娶當鋪李家的小姐李欣為妻,前後生下兩個女兒並
一個兒子,大小姐蘇潔嫁給了張齊開做正室,那年張齊開五十多歲,他老婆死前
給他生了個兒子取名張俊,張家父子是蘇家極力結交的物件,因此將二小姐蘇麗
嫁給張俊做妻子。
李大奶奶後來病死,後老太爺又娶趙家的女兒趙豔做正室,趙豔也生了個女
兒叫蘇小妹,三小姐十幾歲時老太爺送她留洋海外去了英國。這趙豔人漂亮而且
性格溫柔大方,對下人們極好,尤其和我關係親密,可她也是個福薄命薄的,沒
過幾年便得了重病,雖然花了不少錢醫治但最終還是病死了,趙豔病重期間我一
直在旁邊伺候,她彌留之際還將自己多年積攢的體己給了我。自從趙豔死後老太
爺便不再設立正室,而是娶了兩房姨太太。
大姨太是東固最大青樓「豔芳院」的頭牌,本家姓周,花名水仙。家裡人都
喊她周姨太。二姨太是東固有名的戲班「梨香班」的當家花旦,姓許,家裡人稱
許姨太。兩位姨太都是國色天香深得老太爺喜愛。蘇榮現已年近七十,退居後堂
頤養天年,現在的當家是蘇榮唯一的兒子蘇啟。
老爺蘇啟三十出頭,十八歲時娶了綢緞孫家的大小姐孫穎為妻,得了個女兒,
原本十分美滿。但這孫穎自小在富貴人家中長大,一切都由著自己性子來,蘇啟
原先處處忍讓,可時間長了難免有馬勺碰著鍋蓋的時候,一言不便吵鬧得全家
上下不得安寧。最後孫大奶奶一怒之下帶著女兒了孃家,這一住便是七八年,
再沒來,蘇啟開始還有些惦念,但時間一長性落得個清淨也就隨她去了。蘇
家沒有後輩男丁,老太爺對這個事情極為牽掛,幾次催促蘇啟納妾以延續香火,
但老爺只是嘴上應著,卻從未上心。
蘇家歷經年自有家規,家中所有人等,自老太爺、老爺、小姐、姨太以下,
家奴、丫鬟、下人以致僱工、護院、武師等皆有嚴格的等級。每一級都有負責人,
統稱為「管事」每級之間所享受的待遇不同,月錢也不同,平日裡各負其責,如
有犯錯則按家法依律懲戒。
蘇家的「家奴」不同一般意義,在蘇家,家奴都為女子,而且只住在後廳,
要負責老太爺、老爺的一切日常起居。相比眾多的丫鬟、傭人,家奴只佔極少
數,蘇家的家奴從不外招而是由家裡自小養大,成年後進學館教授琴棋書畫、禮
儀、女紅等。除此之外,挑選最為伶俐、漂亮的女孩充當老爺身邊的「貼身家奴」。
貼身家奴成年後先由老爺行「破處禮」落紅後交由精通房事的大娘傳授房中秘笈,
觀摩「床笫戲圖」研修房事。家奴雖可親近人,但畢竟與姨太不同,沒有名
分,更談不上尊貴,完全就是為了給老爺取樂、發洩的玩物,但我們自小便被灌
輸尊卑思想,自認宿命如此只盡心盡力侍奉老爺為第一。
我自小被抱養到蘇家,十四歲被選為老太爺身邊的貼身家奴,當年破處,賜
名:蘇媛。從那以後,我跟隨老太爺蘇榮二十多年,因伺候得周全,得到極大信
任,被指派為「管事」一是負責調教、管理眾家奴。二是伺候少爺蘇啟。蘇啟是
蘇家唯一男丁,更是繼承蘇家偌大產業的唯一繼承人,自然受到全家上下的關注
關愛,又因他生母死得早,老太爺對這個兒子視為蘇家至寶。因此能指派我照顧
蘇啟的飲食起居,這對我來講不僅是莫大的恩賞更是無比榮耀,我怎能不盡十二
萬分之力呢?
蘇啟成年後,男子天性讓他開始對女性產生諸多好奇,幸好有我夜夜伴他臥
榻兩側,給他講解「戲圖」陪他觀賞「女樂事」又教他如何在床笫間駕馭女人,
那時我正是風流嫵媚蜜桃成熟,蘇啟有了我這麼個可以恣意把玩研習探的物件
便展開年輕人豐富的想象力從我身上獲得倍的快樂,也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總
能從少爺的臥房裡傳出我那高一聲低一聲的淫唱淺嚎,風流事兒說也說不盡,那
種種淫行便是貞潔烈女聽了也會面紅耳赤心猿意馬。
現如今,他身邊有四個聰明伶俐國色天香的乖巧家奴被稱為「蘇家四美」這
四個女孩兒都是我精心挑選、調教出來的,破處後由老爺取以「春夏秋冬」為名
分別是蘇春然、蘇夏申、蘇秋長、蘇冬靜。
出東固南門十里,便見一個大莊院,莊院前高高聳立著自前清時立下的牌坊,
上面嵌有三個金字:蘇家院。蘇家雖然世代經商但直系中也出過做官的人,這牌
坊就是蘇家曾祖出任巡撫時皇帝恩賞特設的。蘇家院佔地幾十畝背靠九陽山而建,
過了牌坊沿著青石路往前是一片偌大的校場,再往前便見一條護院河,護院河是
人工開鑿,引的九陽山的水,聽說當年為了挖這條河蘇家老祖花費白銀幾萬兩,
僱傭上民夫,歷時一年。河面上的吊橋是通往蘇家院唯一的路徑,定更後吊橋
拉起,天亮時吊橋放下。過了吊橋可以見一高聳的大門樓,兩邊是硃紅色護院牆。
整體看來蘇家院分為四進,前堂、中廳、後廳、花園。前堂廂房十間,上房
十間,有賬房、倉庫、牛羊馬圈、卸車場及護院武師的住所。中廳是會客、族會
所在,另外各房的粗使丫頭、下人分佈在中廳的二十間廂房居住。後廳是老太爺、
老爺、三位小姐、姨太的起居住所,貼身的家奴、丫頭也在這裡居住。再往後是
蘇家的後花園,花園仿江南水鄉的園林風格,建有觀景樓、臥房、書房、池塘、
假山所有建築以廊連線,一年四季景色宜人。
******
故事一:三小姐的畫兒。
故事二:老爺的無名火。
故事三:孫彼得與趙湯姆。
故事四:大娶親。
故事五:張齊開兵敗。
結局:蒼茫大地。
****
【故事一:三小姐的畫兒。】
從中廳往前,一條青石路通往後廳,路兩邊羅列著左右各十二口青花水缸,
路盡頭是一扇硃紅色大門,門上有塊匾,上面寫著「沐恩」家裡人稱這扇門叫
「沐恩門」沐恩門是通往後廳的唯一通道,除非夜間有急事否則此門晚上八點準
時關閉,早上七點準時開啟。進了沐恩門迎面是個大院,左右各有兩個跨院,院
子中央有一個花壇,罈子中央種著一棵參天古槐,枝繁葉茂,遮天蔽日。古槐是
蘇家老祖親手種下,到現在已經一多年,這棵樹是蘇家的家寶,被喻為蘇家繁
榮昌盛的象徵,因此老爺安排專人打理,一年四季精心照料。再往前,青石路
盡頭是一座大廳堂,上面也有塊匾,寫著「竹居」所以這裡又稱為竹居堂。蹬臺
階進竹居堂,迎面大廳足有一多平米,頭頂有新裝的電燈,門口有電話,正中
央是石頭屏風,上面刻著一個大大的『蘇』字,屏風前面是紅梨花木的桌子,桌
子上放著西洋鍾、景德鎮官窯的整套茶具。桌子前面擺放著一把金絲楠木太師椅,
椅子上有軟墊。以太師椅為中心,左右兩邊各有八張椅子,其中左手第一、二張
椅子上放有軟墊。老太爺當家時這兩個座位是周姨太和許姨太的固定位子。
竹居堂左邊是臥房,右邊是書房,繞過石頭屏風後面是甬道,甬道兩邊有六
間廂房,這是家奴住的地方,甬道盡頭是一扇大門,再往裡通往後花園。老爺日
常住在竹居堂,老太爺及兩位姨太住在東跨院,西跨院是小姐們的住處。東跨院
規模略小,但建有一個大廳堂,門匾上寫著「享年」享年堂與竹居堂形制一般,
只是多了個小藥房,老太爺近來身體不好,家裡的大夫看不了,只好花重金僱了
縣城裡東固醫院的西醫大夫,每日在此給老太爺看病輸液。
西跨院的規避比東跨院又小些,院子裡種著各色花草,有專門的花匠擺弄,
精心照顧。院子中央還有石頭桌凳,當年小姐們都在的時候,每到夏日晚間坐在
石凳上乘涼觀景,說說笑笑好不自在。但現在西跨院只住著三小姐蘇小妹。
蘇小妹十幾歲去英國讀書,去年年底剛剛家,女孩子到外面歷練一番果然
與眾不同,不僅會講一口流利的英語,而且喜歡文藝,言談話語舉手投足間帶著
一種特別的風采甚至讓人覺得有些怪,她還經常說些我們聞所未聞的話,有時候
說得很詳細,連我們這些家奴聽了都會臉紅,我只當作瘋話罷了。
六月,天氣逐漸熱起來。午飯後,烈日當空,一陣陣乾熱風穿堂而過,吹得
人昏昏欲睡。竹居堂裡靜悄悄的,我在廂房裡給老爺做針線活兒。門一開,一個
俏皮的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