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17-06-03
「這位大人慎言,俗語說寧負白頭翁,莫欺少年窮,待來日鯤鵬展翅,少
年成就豈可限量。」丁壽打定意得給這二位找場子。
王華眉毛一挑,這個罪魁禍首實在討厭的緊,老大人準備挽袖子和謝遷聯
手,兩個狀元公併肩子罵死這小兔崽子。
李東陽看今天這經筵鬧得實在不像話了,處置這小子那邊皇上和劉瑾定是
不幹,輕鬆放過吧他自己都覺得不解恨,心中一番計較,呵呵笑道:「諸位同
僚,今日經筵本是談經說史,皇上言坐而論道一語中的,吾等何必糾結。」
正德立即點頭稱是,看這李老兒比其他人順眼了許多。
「可丁大人適才確是君前失儀,若不計較顯得有意包庇,既然今日乃是文
會,便罰他文章一篇,以儆效尤。」
「此言大善,一刻為限,他方才所言」莫欺少年窮「,就以」少年「為題
,作文一篇,也好讓吾等開開眼界,何謂少年之才。」劉健當即點頭,這小子
底細他們也打聽清楚了,宣府人士,終日遊手好閒連童子試都沒考過,家中出
錢給他捐了個監生,這樣的人能做出什麼好文章來。
正德那邊眼看阻攔不了,劉瑾只得讓人擺上几案,點上線香,丁二爺端坐
案後,咬起了筆頭。
眼前這陣勢殿試都比不上,畢竟殿試是一大群人考試,皇上和數人監考,
如今只有他一人執筆,不但皇上在,三公六部大小九卿大眼瞪小眼的看著他,
這壓力換個膽小的直接就能嚇癱了。
就算丁壽沒心沒肺,可也得寫得出文章來,別說文章就是詩詞他都困難,
穿越前輩們都是往唐宋穿,唐詩宋詞不要錢的往外搬,他穿這時候哪還留下什
麼可抄的,後世太祖爺的詩詞倒是記得幾首,基本都是犯忌的,「二十萬軍齊
入贛,不周山下紅旗亂」,「刺破青天鍔未殘」,「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
間」,這些詞兒要是用上了,估計就是正德都該砍他的頭了,
丁壽忽聞得一股若有若無的聲音傳入耳際,「猴崽子,盡人事聽天命,事
若不成,裝暈。」 猛抬頭,只見劉瑾面色不改,見他望過來,眼皮一垂,不
搭理他,裝暈,也是個辦法,可今後就得夾尾巴做人了,丁二爺很是糾結。
眼見得香已經燒了一半,他那裡一字未動,正德不由焦躁起來,若是交了
白卷,他這位皇上也是臉上無光,左右無事便命身邊小太監奉上幾本奏摺過來
批閱,才看了幾本,怒氣上升,啪的一拍桌子,「豈有此理」。
諸位朝臣看這位爺又要鬧什麼么蛾子,正德已經怒道:「五月小王子方趁
國喪襲擾宣府,如今又入花馬池,攻陷清水營,犯甘肅鎮夷所,指揮劉經戰死
,大擾關中,可是欺我大明無人!」
兵部尚書劉大夏奏道:「九邊之地堡壘森嚴,韃虜即便破關也難以深入,
劫掠一番自會退去,臣舉薦右都御史楊一清經略陝西,兼理巡撫之職,加築邊
牆,以防邊患。」
正德不由氣樂了,人家三天兩頭上門打你,搶一番就走,我這隻能等著挨
打,最多花錢把門修好點,有這道理麼,「劉尚書為兵部之首,不曉進取,只
知修牆補洞乎?」
謝遷道:「陛下,兵者,天下之兇器也;勇者,天下之凶德也。此兩者俱
非君子之器!劉尚書之言老成謀國,著令九邊守將嚴加戒備,阻蠻夷於國門之
外確是正理。」
喘著粗氣,正德又拿起一本禮部的摺子,「那朵顏部去歲才勾連小王子入
寇大同,先皇未曾懲戒,如今又上本請求互市,這也能答應?」
李東陽道:「朵顏通潮白河、古北口,距京師一日而近,應當善待以固根
本。」
「李閣老所言極是,蒙人野蠻,以殺戮為耕作,想我大明乃文明禮義之邦
,天朝上國,何須斤斤計較,開通互市,厚待彼方,方不違仁道。」
正德被這幫滿口仁義的大臣氣得說不出話來,坐在一邊的丁壽冷眼旁觀,
一幫顓顓老朽,滿口仁義道德,故步自封,兵者兇器,勇者凶德,大明的血氣
就被這些文官消磨殆盡,不由心中熱血湧動,一篇文章在記憶中出現……
「少年者,國之將來,人有老少,國亦有老少。」
「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
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
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
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
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
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氣也,故豪壯。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壯也,故冒
險。惟苟且也,故能滅乾坤;惟冒險也,故能興日月。老年人常厭事,少年人
常喜事。惟厭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可為者;惟喜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不可
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
如僧,少年人如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戲文。老年人如秋後之柳,少年
人如春前之草。此老年與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人固有之,國亦宜然。」
「潯陽江頭琵琶婦,當明月繞船,楓葉瑟瑟,衾寒於鐵,似夢非夢之時,
追想洛陽塵中春花秋月之佳趣。西宮南內,白髮宮娥,一燈如穗,三五對坐,
談開元、天寶間遺事,譜《霓裳羽衣曲》。青門種瓜人,左對孺人,顧弄孺子
,憶侯門似海珠履雜遝之盛事。周亞夫囚於詔獄,韓世忠終老洞庭,與三兩監
守吏,或過訪之好事者,道當年短刀匹馬馳騁中原,席捲七國,血戰應天,一
聲叱吒,天下震恐之豐功偉烈,初而拍案,繼而撫髀,終而攬鏡。嗚呼,面皴
齒盡,白髮盈把,頹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鬱之外無心事,舍悲慘之外無天地
,舍頹唐之外無日月,舍嘆息之外無音聲,舍待死之外無事業。美人豪傑且然
,而況常碌碌者耶?生平親友,皆在墟墓;起居飲食,待命於人。今日且過
,遑知他日?今年且過,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氣之事,未有甚於老大者。
於此人也,而慾望以拏雲之手段,天之事功,挾山超海之意氣,能乎不能?
」
「立乎今日以指疇昔,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漢武,若何之雄傑;
漢唐來之文學,若何之隆盛;洪武永樂間之武功,若何之烜赫。歷史家所鋪敘
,詞章家所謳歌,何一非我少年時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之陳跡哉!」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強則國強。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
爪飛揚。乳虎嘯谷,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
,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文成之時原本由一個小宦官朗誦,待聽了幾句正德便搶了過來,高聲誦讀
,越念越是激昂,過癮啊,早就想這樣指著這些大臣鼻子罵了,待唸完最後一
句,長出一口氣,感到胸中塊壘盡除,說不出的舒服,得意道:「諸位愛卿覺
得此文如何?」
「此文慷慨激昂,文思如海,撲面而來,可比秦漢佳作。」王廷相首先言
道,他與李夢陽、康海、王九思等人一直倡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復古
之風,對這種文風自然稱道。
謝遷已經被此篇貶低老朽的文字氣的直哆嗦,李東陽捻鬚道:「文法對仗
,循次漸進,讀此文如觀滄海,不知此文何名?」
「《少年中國說》。」丁壽答道。他將梁任公這篇文章稍加更改,去除近
代和世界典故,不至露怯。
「《少年中國說》……」 中國一詞漢時就已出現,弘治時大學士丘浚尤
喜以中國代稱大明,因此名字不顯突兀。李東陽頷首道:「果然後生可畏。」
正德喜不自禁,「今日經筵不同往日,甚是有趣,楊廷和博學多聞,擢為
詹事府詹事。」
楊廷和上前謝恩,由五品學士升為三品詹事,可說是平步青雲,清流中又
得一砥柱,李東陽等樂觀其成。
正德又繼續道:「錦衣衛指揮僉事丁壽文采出眾,賜同進士出身。」
「陛下萬萬不可。」劉健攔阻道,「丁壽本為武職,賜予功名無有先例,
於理不。」
劉瑾輕聲道:「劉閣老,記得宣德年間侍郎張信曾轉職為指揮使,難道文
轉武職便有先例,於理相麼。」
正德聞言一揮袖子,「就這麼定了,誰若不服也作一篇少年說來看看……
」
第三十三章 宮闈傳秘聞
「痛快,今兒個看那幫老臣的臉色真是至極。」出了文華殿小皇帝興
高采烈的。
丁壽見劉瑾面上不見喜怒,心中有些嘀咕,還是陪笑道:「臣也是看那幫
老臣欺人太甚,沒有忍住。」
「沒忍住好,這幫老傢伙早該被當頭棒喝,」話說一半,正德又低聲問道
:「前日里母后問及翁泰北的事了,你有什麼章程?」
丁壽輕輕一笑,如此這般的說了一通,正德聽得眉花眼笑,連連點頭。
經筵完畢,眾大臣都由午門出宮,正德不願再和他們碰頭,也不愛乘坐御
輦,向東想繞過御藥房宮,此處離東華門已是不遠,丁壽總覺得今天不知何
處不對,卻又說不上來。
諸人正在前行,忽聽一聲「冤枉」,一個人影從房屋陰影處竄出,向著正
德撲來。
事出突然,皇帝身後的宮娥太監一陣尖叫,劉瑾不動聲色,只是將身子稍
移一下,遮住了正德,丁壽一個箭步,伸手一按便將那人制住,那人也不反抗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1】【2】【3】【4】【5】【6】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年成就豈可限量。」丁壽打定意得給這二位找場子。
王華眉毛一挑,這個罪魁禍首實在討厭的緊,老大人準備挽袖子和謝遷聯
手,兩個狀元公併肩子罵死這小兔崽子。
李東陽看今天這經筵鬧得實在不像話了,處置這小子那邊皇上和劉瑾定是
不幹,輕鬆放過吧他自己都覺得不解恨,心中一番計較,呵呵笑道:「諸位同
僚,今日經筵本是談經說史,皇上言坐而論道一語中的,吾等何必糾結。」
正德立即點頭稱是,看這李老兒比其他人順眼了許多。
「可丁大人適才確是君前失儀,若不計較顯得有意包庇,既然今日乃是文
會,便罰他文章一篇,以儆效尤。」
「此言大善,一刻為限,他方才所言」莫欺少年窮「,就以」少年「為題
,作文一篇,也好讓吾等開開眼界,何謂少年之才。」劉健當即點頭,這小子
底細他們也打聽清楚了,宣府人士,終日遊手好閒連童子試都沒考過,家中出
錢給他捐了個監生,這樣的人能做出什麼好文章來。
正德那邊眼看阻攔不了,劉瑾只得讓人擺上几案,點上線香,丁二爺端坐
案後,咬起了筆頭。
眼前這陣勢殿試都比不上,畢竟殿試是一大群人考試,皇上和數人監考,
如今只有他一人執筆,不但皇上在,三公六部大小九卿大眼瞪小眼的看著他,
這壓力換個膽小的直接就能嚇癱了。
就算丁壽沒心沒肺,可也得寫得出文章來,別說文章就是詩詞他都困難,
穿越前輩們都是往唐宋穿,唐詩宋詞不要錢的往外搬,他穿這時候哪還留下什
麼可抄的,後世太祖爺的詩詞倒是記得幾首,基本都是犯忌的,「二十萬軍齊
入贛,不周山下紅旗亂」,「刺破青天鍔未殘」,「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
間」,這些詞兒要是用上了,估計就是正德都該砍他的頭了,
丁壽忽聞得一股若有若無的聲音傳入耳際,「猴崽子,盡人事聽天命,事
若不成,裝暈。」 猛抬頭,只見劉瑾面色不改,見他望過來,眼皮一垂,不
搭理他,裝暈,也是個辦法,可今後就得夾尾巴做人了,丁二爺很是糾結。
眼見得香已經燒了一半,他那裡一字未動,正德不由焦躁起來,若是交了
白卷,他這位皇上也是臉上無光,左右無事便命身邊小太監奉上幾本奏摺過來
批閱,才看了幾本,怒氣上升,啪的一拍桌子,「豈有此理」。
諸位朝臣看這位爺又要鬧什麼么蛾子,正德已經怒道:「五月小王子方趁
國喪襲擾宣府,如今又入花馬池,攻陷清水營,犯甘肅鎮夷所,指揮劉經戰死
,大擾關中,可是欺我大明無人!」
兵部尚書劉大夏奏道:「九邊之地堡壘森嚴,韃虜即便破關也難以深入,
劫掠一番自會退去,臣舉薦右都御史楊一清經略陝西,兼理巡撫之職,加築邊
牆,以防邊患。」
正德不由氣樂了,人家三天兩頭上門打你,搶一番就走,我這隻能等著挨
打,最多花錢把門修好點,有這道理麼,「劉尚書為兵部之首,不曉進取,只
知修牆補洞乎?」
謝遷道:「陛下,兵者,天下之兇器也;勇者,天下之凶德也。此兩者俱
非君子之器!劉尚書之言老成謀國,著令九邊守將嚴加戒備,阻蠻夷於國門之
外確是正理。」
喘著粗氣,正德又拿起一本禮部的摺子,「那朵顏部去歲才勾連小王子入
寇大同,先皇未曾懲戒,如今又上本請求互市,這也能答應?」
李東陽道:「朵顏通潮白河、古北口,距京師一日而近,應當善待以固根
本。」
「李閣老所言極是,蒙人野蠻,以殺戮為耕作,想我大明乃文明禮義之邦
,天朝上國,何須斤斤計較,開通互市,厚待彼方,方不違仁道。」
正德被這幫滿口仁義的大臣氣得說不出話來,坐在一邊的丁壽冷眼旁觀,
一幫顓顓老朽,滿口仁義道德,故步自封,兵者兇器,勇者凶德,大明的血氣
就被這些文官消磨殆盡,不由心中熱血湧動,一篇文章在記憶中出現……
「少年者,國之將來,人有老少,國亦有老少。」
「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
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
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
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
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
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氣也,故豪壯。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壯也,故冒
險。惟苟且也,故能滅乾坤;惟冒險也,故能興日月。老年人常厭事,少年人
常喜事。惟厭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可為者;惟喜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不可
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
如僧,少年人如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戲文。老年人如秋後之柳,少年
人如春前之草。此老年與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人固有之,國亦宜然。」
「潯陽江頭琵琶婦,當明月繞船,楓葉瑟瑟,衾寒於鐵,似夢非夢之時,
追想洛陽塵中春花秋月之佳趣。西宮南內,白髮宮娥,一燈如穗,三五對坐,
談開元、天寶間遺事,譜《霓裳羽衣曲》。青門種瓜人,左對孺人,顧弄孺子
,憶侯門似海珠履雜遝之盛事。周亞夫囚於詔獄,韓世忠終老洞庭,與三兩監
守吏,或過訪之好事者,道當年短刀匹馬馳騁中原,席捲七國,血戰應天,一
聲叱吒,天下震恐之豐功偉烈,初而拍案,繼而撫髀,終而攬鏡。嗚呼,面皴
齒盡,白髮盈把,頹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鬱之外無心事,舍悲慘之外無天地
,舍頹唐之外無日月,舍嘆息之外無音聲,舍待死之外無事業。美人豪傑且然
,而況常碌碌者耶?生平親友,皆在墟墓;起居飲食,待命於人。今日且過
,遑知他日?今年且過,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氣之事,未有甚於老大者。
於此人也,而慾望以拏雲之手段,天之事功,挾山超海之意氣,能乎不能?
」
「立乎今日以指疇昔,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漢武,若何之雄傑;
漢唐來之文學,若何之隆盛;洪武永樂間之武功,若何之烜赫。歷史家所鋪敘
,詞章家所謳歌,何一非我少年時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之陳跡哉!」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強則國強。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
爪飛揚。乳虎嘯谷,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
,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文成之時原本由一個小宦官朗誦,待聽了幾句正德便搶了過來,高聲誦讀
,越念越是激昂,過癮啊,早就想這樣指著這些大臣鼻子罵了,待唸完最後一
句,長出一口氣,感到胸中塊壘盡除,說不出的舒服,得意道:「諸位愛卿覺
得此文如何?」
「此文慷慨激昂,文思如海,撲面而來,可比秦漢佳作。」王廷相首先言
道,他與李夢陽、康海、王九思等人一直倡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復古
之風,對這種文風自然稱道。
謝遷已經被此篇貶低老朽的文字氣的直哆嗦,李東陽捻鬚道:「文法對仗
,循次漸進,讀此文如觀滄海,不知此文何名?」
「《少年中國說》。」丁壽答道。他將梁任公這篇文章稍加更改,去除近
代和世界典故,不至露怯。
「《少年中國說》……」 中國一詞漢時就已出現,弘治時大學士丘浚尤
喜以中國代稱大明,因此名字不顯突兀。李東陽頷首道:「果然後生可畏。」
正德喜不自禁,「今日經筵不同往日,甚是有趣,楊廷和博學多聞,擢為
詹事府詹事。」
楊廷和上前謝恩,由五品學士升為三品詹事,可說是平步青雲,清流中又
得一砥柱,李東陽等樂觀其成。
正德又繼續道:「錦衣衛指揮僉事丁壽文采出眾,賜同進士出身。」
「陛下萬萬不可。」劉健攔阻道,「丁壽本為武職,賜予功名無有先例,
於理不。」
劉瑾輕聲道:「劉閣老,記得宣德年間侍郎張信曾轉職為指揮使,難道文
轉武職便有先例,於理相麼。」
正德聞言一揮袖子,「就這麼定了,誰若不服也作一篇少年說來看看……
」
第三十三章 宮闈傳秘聞
「痛快,今兒個看那幫老臣的臉色真是至極。」出了文華殿小皇帝興
高采烈的。
丁壽見劉瑾面上不見喜怒,心中有些嘀咕,還是陪笑道:「臣也是看那幫
老臣欺人太甚,沒有忍住。」
「沒忍住好,這幫老傢伙早該被當頭棒喝,」話說一半,正德又低聲問道
:「前日里母后問及翁泰北的事了,你有什麼章程?」
丁壽輕輕一笑,如此這般的說了一通,正德聽得眉花眼笑,連連點頭。
經筵完畢,眾大臣都由午門出宮,正德不願再和他們碰頭,也不愛乘坐御
輦,向東想繞過御藥房宮,此處離東華門已是不遠,丁壽總覺得今天不知何
處不對,卻又說不上來。
諸人正在前行,忽聽一聲「冤枉」,一個人影從房屋陰影處竄出,向著正
德撲來。
事出突然,皇帝身後的宮娥太監一陣尖叫,劉瑾不動聲色,只是將身子稍
移一下,遮住了正德,丁壽一個箭步,伸手一按便將那人制住,那人也不反抗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