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17-06-03
sp; 法與庶民同罪」
謝閣老習慣性的開始嘚啵,李東陽抬眼覷到正德臉色越來越難看,適時開
言道:「其罪雖多,其情可憫,其志可嘉,便罰俸一年,功過相抵吧。」
謝遷納悶自己還沒發力呢,怎麼這子高高舉起,就輕輕放下了,李東陽
眼神示意上面,別把小皇帝逼急了,最後落得收不了場,反正閹黨的人只是白
賣了一次力,沒得什麼好處,見好就收吧。
正德咬著牙道:「難道這番海東之行,一個封賞都沒有麼?」
略微沉吟了下,李東陽貌似很不情願道:「王廷相適才也說其無功可領,
總不好亂了法度,念其出使辛勞,便擢為都給事中,皇上意下可好?」
正使只升了半級,副使被罰俸,其餘那幫丘八死活誰還會提,正德冷哼一
聲自顧去了。
在王嶽尖著嗓子喊著「退朝」的聲音中,眾大臣退了出去,少不得去還
要擺酒設宴,彈冠相慶,士大夫們再一次擊敗閹黨小人,眾正盈朝啊。
******
御書房內,正德皇帝將御案上的奏本一股腦扔到地上,坐在龍椅上呼呼喘
著粗氣。
旁邊伺候的小內侍們嚇得噤若寒蟬,想要上前收拾又怕觸了黴頭,劉瑾隨
後而來,看了此番景象揮手讓他們退下,緩緩走近,彎腰將奏本一一拾起。
「別撿。」正德坐在那裡寒著臉道。
劉瑾動作沒停,將奏本放在御案上擺放整齊,溫言開解道:「皇上息怒,
別因為小事耽誤國事。」
「國事?朕這裡有什麼國事?」正德一把將奏本又推到地上,憤憤道:「
朕想幹些什麼事都有人指指點點,連封賞一個人都要群起聒噪,這皇上做的有
什麼意思。」
劉瑾搖頭苦笑了下,又低身將奏本再度拾起,沒急著再放去,只是說道
:「這幫酸子不都是這樣討人嫌,太祖爺還做了一首詩怎麼說的,」裝模作樣
的思了下,恍然繼續道:「嘰嘰喳喳幾隻鴉,滿嘴噴糞叫呱呱。後兩句是什
麼來著」
「今日暫別開心,明早個個爛嘴丫。」正德介面大笑道。
「皇上記性真好,奴婢就怎麼也想不起來了,」劉瑾恭維道,「連太祖爺
都被這幫大頭巾煩擾,您就別再生這悶氣了,為他們這些人傷了身子不值得。
」
正德指著劉瑾笑道:「老劉啊老劉,你總是能讓我開心。」
「這不是老奴的本分麼。瞧瞧,丁壽那小子從遼東給您帶了什麼來
」
說著劉瑾輕輕擊掌,幾個小內侍抬出一個巨大的鐵質鷹架,架子上一隻三
尺巨鷹顧盼生威。
正德眼睛一下就直了,走上前仔細看了看,「這是海東青?!」
「不錯,萬歲爺您看,毛色純白,乃是海東青中的上品」玉爪「。」
雕出遼東,最俊者謂之海東青。遼代的皇帝,每年春天在松花江附近放海
東青捕天鵝,捕到第一隻天鵝,要擺宴慶賀,名曰頭鵝宴,遂常遣使要求女真
進貢,稱之為「鷹路」,海東青捕之不易,女真各部不耐其苦,完顏部乘勢揭
竿而起,十年滅遼,二年破宋,將兩個當世強國掀翻在地,也算是「一隻鷹引
發的血案」。
正德看著玉爪喜不自勝,不由想伸手去摸。
「皇上小心。」劉瑾在旁提醒道。
這隻海東青是錫寶齊篇古偶然捕獲,為了抵消自己那敗家兒子闖出的禍送
給丁壽,還沒來得及馴服,見有人伸手摸自己,當即一喙叼去,幸的正德閃得
快,才沒把手餵了鷹。
正德也不惱,哈哈一笑,命人將這扁毛畜生送入鷹房,宮中自有專人熬鷹
,輪不到他這皇上出馬。
「皇上可還喜歡?」劉瑾問道。
「難得他有這份心意,」正德點了點頭,隨即皺眉道:「此番還是委屈了
他。」
「皇上別為他操心,那小子是個有心氣的,他曾說,相比班定遠,他更願
做大明的冠軍侯。」
「哦」,正德來了興趣,「他想做霍去病?哈哈,我果然沒看錯人,有志
氣。」
劉瑾攙著正德返御座,「什麼志氣,要是沒漢武帝,哪兒來的衛青、霍
去病,這世上的事啊還要靠上慧眼識人,用人不疑。要是沒您這樣的聖明之
君,那小子哪敢說出這話來。」
正德對劉瑾的話甚是滿意,「他現在人在哪兒?」
「在仁壽宮給太后問安,太后前陣子不是問起過這小子麼。」劉瑾道。
「在宮裡他人緣倒好。」正德輕笑,隨即又道:「這次他辦好了差事,沒
有封賞卻被罰了俸,該怎樣補償一下才是。」
劉瑾眼珠一轉,「說來這小子最近倒還真有個麻煩事」
******
仁壽宮,暖閣。
紫檀花几上擺放的三足鎏金獸首香爐散出嫋嫋青煙,丁壽隔著一扇紅梅薄
紗屏風向張太后問安。
張太后顯是剛剛睡醒,慵懶的坐在一人多高的妝臺前由著宮女伺候裝扮,
「你來了,什麼時候的京啊?」
丁壽低頭道:「昨個傍晚進的城,怕晚了擾您休憩,才等到現在,沒想
還是來早了,攪了太后清夢,真是罪過。」說這話丁壽都覺得虧心,巳時都快
過了,自打先帝去了,這太后的懶覺是越來越多了。
張太后渾不覺得自己起得晚,當年弘治都不敢吵了她睡覺,如今更沒人敢
說,對著一個宮女點點頭選好了今天的胭脂,淡淡道:「別再外面杵著了,進
來讓哀家瞧瞧,這趟海東之行瘦了沒有。」
丁壽笑嘻嘻地繞過屏風,道:「微臣身體結實,雖說是苦寒之地走了一遭
,倒也沒什麼大礙,只是日夜掛念太后和皇上,心如油煎。」
「油嘴滑舌的,」太后笑道,忽然發現了他手裡還捧著一個小匣子,問道
:「手裡拿的什麼?」
「這是微臣孝敬太后的。」開啟匣子,裡面滿滿一盒珍珠,怕有十來顆
,最大的足有小指大小,全是色澤淡金的上好東珠,丁壽臉帶笑意,心裡可在
滴血,從遼東和朝鮮劃拉這點東西容易麼,眼睜睜就這麼送出去了。
「這是哎呦!」太后驚詫地猛一扭頭,身後正為她插簪的宮女一下將
簪戳到了頭皮上,太后捂著雲鬢,霍地站起,惱道:「笨手笨腳的,留你何用
,拉下去!」
那宮女見太后鳳目含煞,嚇得面無人色,跪倒不住磕頭,話都說不出來,
周圍人見太后動了真怒,哪敢多言。
丁壽偷眼瞧了瞧,宮女雖說被嚇得面色蒼白,仍難掩其姿容秀麗,可別被
廷杖糟蹋了,立即開口道:「太后息怒,微臣剛剛京,請您但息雷霆,就當
是賞小猴兒我一個面子。」
太后也是一時起床氣上頭,這個宮女能詩善文,平日裡也是體己人,待丁
壽出言一阻,心中怒火淡了幾分。
見太后臉色緩和了些,丁壽趁熱打鐵又道:「雖說這位姐姐傷害鳳體,實
是不該,可真說起來太后您老也有錯。」
張太后訝道:「哀家有什麼錯?」
「您這頭秀髮有如絲滑,那簪子如不別的向裡點兒哪能在您頭上留的住啊
。」丁壽嬉皮笑臉道。
「油嘴滑舌,沒個上下尊卑。」太后啐道,經丁壽這麼一插科打諢,心中
火氣煙消雲散,對跪著的宮女道:「起來吧,以後當差小心著。」
「謝太后恩典。」宮女又連著磕了幾個頭,站了起來,感激地向丁壽看了
一眼。
丁壽笑著應,又聽太后道:「弄這許多珠子給哀家何用?」
「太后留著把玩賞賜都可以,實在沒處用,還可以用來綴在鞋面上麼。」
丁壽可記得上次看到太后那軟底睡鞋上點綴著的明珠。
「綴在鞋面上?」太后聞言不由得輕輕拉起裙角,看了看自己宮鞋。
「嗯」丁壽眼睛有點發直,太后如今穿的是一雙明黃緞面的尖足鳳頭
鞋,做工精細自不必說,問題是這鞋竟然是高跟的,這也太TM後現代了吧。
穿到明朝這麼長時間,還經手了這麼多女人,丁壽早對所謂「三寸金蓮」
嗤之以鼻,身邊女人倒是有裹腳的,不過那是為了把腳型纏得更纖直小巧,俗
稱「快上馬」,這是從宋朝就傳下來的裹法,如譚淑貞等待成年後就放腳了。
這時候的明朝人還沒變態到喜歡含發著酸餿味的女人小腳自詡風流,或是
以小腳弓鞋飲酒流觴傳為美談,到底從何時起流行以那種骨斷筋折的變態樂趣
摧折女性不得而知,反正後世出土的明朝女屍沒一個是金蓮小腳,也許是剃髮
以後的男子心理也遭受閹割,培養出了這類惡趣味,奴才當慣了,誰知道心裡
會想什麼。
說來也可笑,滿人並不裹腳,為了證明這是明朝惡俗,還有記載說康熙時
曾嚴禁女子裹腳,最後感嘆惡習難改,禁令不了了之,連「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的千年束髮傳統大清都能用屠刀改變,康熙爺竟然說不能禁止漢人女子裹腳
,這位「千古一帝」的執行力還不如民國範兒。
女子雙足乃是身體的隱私部位,等閒不與人見,君不見西門大官人勾搭金
蓮就是從摸腳開始的,明宮裡流行高跟鞋本意也是為了行不露足,李太后見丁
壽直勾勾盯著自己腳看,雖是鞋襪俱全,還是不由紅了臉,惱道:「胡亂看個
什麼,當心哀家治你大不敬罪。」
聽著太后的惱怒有些虛張聲勢,丁壽笑道:「微臣失儀,這就給您賠罪。
」說著走到妝臺前除錯妝粉。
太后見他熟練地將黛粉用水和勻,不由詫道:「這女人家的事兒你竟如此
嫻熟?」
「還不是為了有朝一日孝敬太后您麼。」丁壽說的隨意,閨房之樂有甚於
畫眉者,來自後世的他性子跳脫,沒什麼男尊女卑的固有觀念,抱著美人在懷
裡描眉點唇何等樂事,二爺可從不以學這些東西為恥。
見這小子調完黛粉後,用眉筆細細蘸了蘸,竟不見外的要向自己眉毛描過
來,張太后忍無可忍地一把搶過,斥道:「成何體統,還不退下。」
見著丁壽神色悻悻的退了出去,張太后也不用宮人,自己對著光可鑑人的
銅鏡淡掃蛾眉。
方才撿了一條命的宮人心神甫定,卻發現太后將黛眉畫上那一瞬,嘴角竟
不自覺地翹了起來。
[ 本章完 ]【1】【2】【3】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謝閣老習慣性的開始嘚啵,李東陽抬眼覷到正德臉色越來越難看,適時開
言道:「其罪雖多,其情可憫,其志可嘉,便罰俸一年,功過相抵吧。」
謝遷納悶自己還沒發力呢,怎麼這子高高舉起,就輕輕放下了,李東陽
眼神示意上面,別把小皇帝逼急了,最後落得收不了場,反正閹黨的人只是白
賣了一次力,沒得什麼好處,見好就收吧。
正德咬著牙道:「難道這番海東之行,一個封賞都沒有麼?」
略微沉吟了下,李東陽貌似很不情願道:「王廷相適才也說其無功可領,
總不好亂了法度,念其出使辛勞,便擢為都給事中,皇上意下可好?」
正使只升了半級,副使被罰俸,其餘那幫丘八死活誰還會提,正德冷哼一
聲自顧去了。
在王嶽尖著嗓子喊著「退朝」的聲音中,眾大臣退了出去,少不得去還
要擺酒設宴,彈冠相慶,士大夫們再一次擊敗閹黨小人,眾正盈朝啊。
******
御書房內,正德皇帝將御案上的奏本一股腦扔到地上,坐在龍椅上呼呼喘
著粗氣。
旁邊伺候的小內侍們嚇得噤若寒蟬,想要上前收拾又怕觸了黴頭,劉瑾隨
後而來,看了此番景象揮手讓他們退下,緩緩走近,彎腰將奏本一一拾起。
「別撿。」正德坐在那裡寒著臉道。
劉瑾動作沒停,將奏本放在御案上擺放整齊,溫言開解道:「皇上息怒,
別因為小事耽誤國事。」
「國事?朕這裡有什麼國事?」正德一把將奏本又推到地上,憤憤道:「
朕想幹些什麼事都有人指指點點,連封賞一個人都要群起聒噪,這皇上做的有
什麼意思。」
劉瑾搖頭苦笑了下,又低身將奏本再度拾起,沒急著再放去,只是說道
:「這幫酸子不都是這樣討人嫌,太祖爺還做了一首詩怎麼說的,」裝模作樣
的思了下,恍然繼續道:「嘰嘰喳喳幾隻鴉,滿嘴噴糞叫呱呱。後兩句是什
麼來著」
「今日暫別開心,明早個個爛嘴丫。」正德介面大笑道。
「皇上記性真好,奴婢就怎麼也想不起來了,」劉瑾恭維道,「連太祖爺
都被這幫大頭巾煩擾,您就別再生這悶氣了,為他們這些人傷了身子不值得。
」
正德指著劉瑾笑道:「老劉啊老劉,你總是能讓我開心。」
「這不是老奴的本分麼。瞧瞧,丁壽那小子從遼東給您帶了什麼來
」
說著劉瑾輕輕擊掌,幾個小內侍抬出一個巨大的鐵質鷹架,架子上一隻三
尺巨鷹顧盼生威。
正德眼睛一下就直了,走上前仔細看了看,「這是海東青?!」
「不錯,萬歲爺您看,毛色純白,乃是海東青中的上品」玉爪「。」
雕出遼東,最俊者謂之海東青。遼代的皇帝,每年春天在松花江附近放海
東青捕天鵝,捕到第一隻天鵝,要擺宴慶賀,名曰頭鵝宴,遂常遣使要求女真
進貢,稱之為「鷹路」,海東青捕之不易,女真各部不耐其苦,完顏部乘勢揭
竿而起,十年滅遼,二年破宋,將兩個當世強國掀翻在地,也算是「一隻鷹引
發的血案」。
正德看著玉爪喜不自勝,不由想伸手去摸。
「皇上小心。」劉瑾在旁提醒道。
這隻海東青是錫寶齊篇古偶然捕獲,為了抵消自己那敗家兒子闖出的禍送
給丁壽,還沒來得及馴服,見有人伸手摸自己,當即一喙叼去,幸的正德閃得
快,才沒把手餵了鷹。
正德也不惱,哈哈一笑,命人將這扁毛畜生送入鷹房,宮中自有專人熬鷹
,輪不到他這皇上出馬。
「皇上可還喜歡?」劉瑾問道。
「難得他有這份心意,」正德點了點頭,隨即皺眉道:「此番還是委屈了
他。」
「皇上別為他操心,那小子是個有心氣的,他曾說,相比班定遠,他更願
做大明的冠軍侯。」
「哦」,正德來了興趣,「他想做霍去病?哈哈,我果然沒看錯人,有志
氣。」
劉瑾攙著正德返御座,「什麼志氣,要是沒漢武帝,哪兒來的衛青、霍
去病,這世上的事啊還要靠上慧眼識人,用人不疑。要是沒您這樣的聖明之
君,那小子哪敢說出這話來。」
正德對劉瑾的話甚是滿意,「他現在人在哪兒?」
「在仁壽宮給太后問安,太后前陣子不是問起過這小子麼。」劉瑾道。
「在宮裡他人緣倒好。」正德輕笑,隨即又道:「這次他辦好了差事,沒
有封賞卻被罰了俸,該怎樣補償一下才是。」
劉瑾眼珠一轉,「說來這小子最近倒還真有個麻煩事」
******
仁壽宮,暖閣。
紫檀花几上擺放的三足鎏金獸首香爐散出嫋嫋青煙,丁壽隔著一扇紅梅薄
紗屏風向張太后問安。
張太后顯是剛剛睡醒,慵懶的坐在一人多高的妝臺前由著宮女伺候裝扮,
「你來了,什麼時候的京啊?」
丁壽低頭道:「昨個傍晚進的城,怕晚了擾您休憩,才等到現在,沒想
還是來早了,攪了太后清夢,真是罪過。」說這話丁壽都覺得虧心,巳時都快
過了,自打先帝去了,這太后的懶覺是越來越多了。
張太后渾不覺得自己起得晚,當年弘治都不敢吵了她睡覺,如今更沒人敢
說,對著一個宮女點點頭選好了今天的胭脂,淡淡道:「別再外面杵著了,進
來讓哀家瞧瞧,這趟海東之行瘦了沒有。」
丁壽笑嘻嘻地繞過屏風,道:「微臣身體結實,雖說是苦寒之地走了一遭
,倒也沒什麼大礙,只是日夜掛念太后和皇上,心如油煎。」
「油嘴滑舌的,」太后笑道,忽然發現了他手裡還捧著一個小匣子,問道
:「手裡拿的什麼?」
「這是微臣孝敬太后的。」開啟匣子,裡面滿滿一盒珍珠,怕有十來顆
,最大的足有小指大小,全是色澤淡金的上好東珠,丁壽臉帶笑意,心裡可在
滴血,從遼東和朝鮮劃拉這點東西容易麼,眼睜睜就這麼送出去了。
「這是哎呦!」太后驚詫地猛一扭頭,身後正為她插簪的宮女一下將
簪戳到了頭皮上,太后捂著雲鬢,霍地站起,惱道:「笨手笨腳的,留你何用
,拉下去!」
那宮女見太后鳳目含煞,嚇得面無人色,跪倒不住磕頭,話都說不出來,
周圍人見太后動了真怒,哪敢多言。
丁壽偷眼瞧了瞧,宮女雖說被嚇得面色蒼白,仍難掩其姿容秀麗,可別被
廷杖糟蹋了,立即開口道:「太后息怒,微臣剛剛京,請您但息雷霆,就當
是賞小猴兒我一個面子。」
太后也是一時起床氣上頭,這個宮女能詩善文,平日裡也是體己人,待丁
壽出言一阻,心中怒火淡了幾分。
見太后臉色緩和了些,丁壽趁熱打鐵又道:「雖說這位姐姐傷害鳳體,實
是不該,可真說起來太后您老也有錯。」
張太后訝道:「哀家有什麼錯?」
「您這頭秀髮有如絲滑,那簪子如不別的向裡點兒哪能在您頭上留的住啊
。」丁壽嬉皮笑臉道。
「油嘴滑舌,沒個上下尊卑。」太后啐道,經丁壽這麼一插科打諢,心中
火氣煙消雲散,對跪著的宮女道:「起來吧,以後當差小心著。」
「謝太后恩典。」宮女又連著磕了幾個頭,站了起來,感激地向丁壽看了
一眼。
丁壽笑著應,又聽太后道:「弄這許多珠子給哀家何用?」
「太后留著把玩賞賜都可以,實在沒處用,還可以用來綴在鞋面上麼。」
丁壽可記得上次看到太后那軟底睡鞋上點綴著的明珠。
「綴在鞋面上?」太后聞言不由得輕輕拉起裙角,看了看自己宮鞋。
「嗯」丁壽眼睛有點發直,太后如今穿的是一雙明黃緞面的尖足鳳頭
鞋,做工精細自不必說,問題是這鞋竟然是高跟的,這也太TM後現代了吧。
穿到明朝這麼長時間,還經手了這麼多女人,丁壽早對所謂「三寸金蓮」
嗤之以鼻,身邊女人倒是有裹腳的,不過那是為了把腳型纏得更纖直小巧,俗
稱「快上馬」,這是從宋朝就傳下來的裹法,如譚淑貞等待成年後就放腳了。
這時候的明朝人還沒變態到喜歡含發著酸餿味的女人小腳自詡風流,或是
以小腳弓鞋飲酒流觴傳為美談,到底從何時起流行以那種骨斷筋折的變態樂趣
摧折女性不得而知,反正後世出土的明朝女屍沒一個是金蓮小腳,也許是剃髮
以後的男子心理也遭受閹割,培養出了這類惡趣味,奴才當慣了,誰知道心裡
會想什麼。
說來也可笑,滿人並不裹腳,為了證明這是明朝惡俗,還有記載說康熙時
曾嚴禁女子裹腳,最後感嘆惡習難改,禁令不了了之,連「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的千年束髮傳統大清都能用屠刀改變,康熙爺竟然說不能禁止漢人女子裹腳
,這位「千古一帝」的執行力還不如民國範兒。
女子雙足乃是身體的隱私部位,等閒不與人見,君不見西門大官人勾搭金
蓮就是從摸腳開始的,明宮裡流行高跟鞋本意也是為了行不露足,李太后見丁
壽直勾勾盯著自己腳看,雖是鞋襪俱全,還是不由紅了臉,惱道:「胡亂看個
什麼,當心哀家治你大不敬罪。」
聽著太后的惱怒有些虛張聲勢,丁壽笑道:「微臣失儀,這就給您賠罪。
」說著走到妝臺前除錯妝粉。
太后見他熟練地將黛粉用水和勻,不由詫道:「這女人家的事兒你竟如此
嫻熟?」
「還不是為了有朝一日孝敬太后您麼。」丁壽說的隨意,閨房之樂有甚於
畫眉者,來自後世的他性子跳脫,沒什麼男尊女卑的固有觀念,抱著美人在懷
裡描眉點唇何等樂事,二爺可從不以學這些東西為恥。
見這小子調完黛粉後,用眉筆細細蘸了蘸,竟不見外的要向自己眉毛描過
來,張太后忍無可忍地一把搶過,斥道:「成何體統,還不退下。」
見著丁壽神色悻悻的退了出去,張太后也不用宮人,自己對著光可鑑人的
銅鏡淡掃蛾眉。
方才撿了一條命的宮人心神甫定,卻發現太后將黛眉畫上那一瞬,嘴角竟
不自覺地翹了起來。
[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