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17-06-06
P>
( “嗯,你做得很好,妙香,你先在那裡安心休養吧!”
李茹真掛上電話,默默望著窗外遠處的炎都山,心裡暗暗思量:郭立青黃婉蓉準備派林天龍去炎都山查詢黃梟龍的下落,那麼黃梟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是不是與“闖王寶藏”有關呢?省城調查組突然空降炎都市,雙規了孟元慶父子,是偶然的巧還是另有原因?黃梟龍失蹤與省城調查組有沒有關係?省城調查組此來與“闖王寶藏”有沒有關係呢?背後是不是梁宏宇在操控?梁宏宇柳雅嫻還有梁亞東一家人到底葫蘆裡面賣的什麼藥?
李茹真這個副市長不是浪得虛名,她也是大學本科畢業,除了對經濟有研究之外,對於史籍也一直有濃厚興趣。
畢業之後進入炎都市政府先被安排在檔案局工作,曾經在炎都市古縣誌看到過這個傳說。
在中原南部邊陲的炎都山林,上年來,一直流傳著一個有關寶藏的神秘傳說,相傳李自成帶著“九驢十八擔”的金銀珠寶歸宿到了炎都山,為了這個誘人的傳說,不少人一頭扎進了這個寶的旅程,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炎都市古縣誌檔案講述的內容與傳說中埋藏在中原境內的一批神秘寶藏有關,傳說,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兵敗後,最後歸宿到了炎都山,並將“九驢十八擔”的金銀珠寶藏在了炎都山某個不為人知的地點,那麼這“九驢十八擔”金銀珠寶究竟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有人透過估算得出了一個驚人的數字,六個億。許多年來,這批深埋地下的鉅額財富就一直吸引著無數寶者的目光,但因為年代久遠,一直沒有人能找到這批寶藏的下落,然而就在不久之前,炎都山附近的天塘村卻傳出一個驚人的訊息,有人稱,找到了埋藏這批寶藏的具體。
炎都山腳下的天塘村,是一個保持著兩年前歷史風貌的古老村落,在這座神秘的村莊裡,幾年來,一直口口相傳著一句充滿玄機的秘訣:“石巖衝,三座橋,慢行步走,三窯金”據說,只要能破解這句秘訣當中所藏玄機,就能得到一筆鉅額的財富。而這筆財富的人,則正是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兵敗後,帶到炎都山的“九驢十八擔”金銀珠寶。
天塘村村民郭天發說:他(李自成)拉來的銀兩仍上千斤,有九個驢子拖,有十八個人挑。據傳說,李自成走的時候,把寶藏埋了,把知道的人全都殺了。
從古至今,這句神秘的口訣引誘著無數人前來寶。7年代末期,正是炎都山寶行動的最高峰,為了得到這筆誘人的寶藏,天塘村裡的5個男丁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秘密結下了盟約,他們面對祖先靈位發下重誓,無論誰先發現了寶藏,都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當地村民很多地方都挖過,挖了很深以為那裡有國寶,就挖下去,突然間下起了大雨…
然而沒過多久,恐怖降臨了,寶的村民居然一病不起,不久便有人離開了人世。傳言,他們是遭到了守護寶藏的亡靈的死亡詛咒。村民死後,恐怖並沒有因此而結束,有人在晚上看到了令人不寒而慄的一幕。
天塘村村民說:我們村裡好多人都看見一個披頭散髮的(影子)好嚇人的,晚上山上有一團火飄來飄去,像鬼火一樣,村裡的小孩子都不敢出來。披著長髮的詭異身影,令人毛骨悚然的無名鬼火,這一切似乎在預示著將有什麼事情發生,參與了這次寶的村民們惶恐不安,但細心的村民卻發現,村莊後面的大山裡,有幾個土堆被挖動了,旁邊還散落著一些陶器和瓷器的碎片。
天塘村村民郭天發說:挖了一個好大的眼,盜墓的人挖的,我們都看見了。
原來,村裡出現的鬼影是盜墓賊在裝神弄鬼,掩人耳目,但奇怪的是,很多有價值的文物都被盜墓賊隨便丟棄掉了,這些反常的跡象很不符常理,那麼這夥盜墓賊究竟是在找什麼東西呢?這件事情很快引起了天塘村一位叫譚延德老人的注意,他仔細查看了被盜墓賊丟棄的文物後,做出了大膽的推測,這夥盜墓賊一定是在找傳說中李自成留下的“九驢十八擔”財寶。李自成是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644年,率幾十萬起義軍推翻腐敗的明王朝後建立了大順政權,李自成稱帝四十二天後,明將吳三桂引領清兵進入山海關,從此,李自成連連失利,轉戰河南、陝西、湖湘等地,最後不知所終。
當地專家:李自成是動撤退的,沿途沒有經過大的戰役,所以他的兵力應該還是存在的,所以傳統說法他在九宮山只帶了2多個人被地武裝打死這種說法是不太可信。
當地專家:作為李自成他自己本人有沒有來過炎都山,這個縣誌上沒有明顯記載,但是李自成的部隊是肯定來了,幾本縣誌上都有相關記載。
經過仔細考察,譚延德繪製出了李自成進駐炎都山的線路圖,那麼,既然李自成的部隊確實到過炎都山,那麼有關李自成藏寶的傳說又是否成立呢?如果成立的話,那批傳說中的鉅額財寶又到底埋在哪個地方呢?隨著李自成進駐炎都山線路的清晰,譚延德又有了更加驚人的發現,在炎都山林內,他找到了一個名叫“皇藏巖”的山洞,譚延德認為他已經基本上抓住了破解李自成寶藏的契機。
譚延德:(李自成)以蕨子坪為大本營時,埋有假墓443蕨子坪裡面還有一個皇藏巖,這就更加證明了李自成(住在那裡)因為他是大順皇帝。
譚延德發現的這個巖洞,洞口非常隱蔽,洞內怪石嶙峋,青煙繚繞,寒氣逼人,在洞口的一個平臺處,留有一層防潮的三土沙層。很顯然,這裡應該有人活動過,根據這個充滿皇家風範的洞名,譚延德認為,傳說中李自成所帶的寶藏,應該就藏在這個巖洞之中,但經過仔細發掘後,結果卻完全出乎他們的意料。
當地村民,郭天發:傳說,李自成到這裡,住在皇城巖,這是老一輩說的,在那裡挖了一些銅城出來,其它寶藏沒發現。
難道說有關李自成所攜帶的“九驢十八擔”金銀珠寶的傳說只是一個以訛傳訛的結果,又或者說這批數目巨大的寶藏仍舊還藏在一個鮮為人知的陷蔽之地,就在譚延德的寶進入絕境的時候,他的同伴郭天發突然有了一個新的發現,在與炎都山相距近8裡外的白沙圩鄉,他們找到了一塊刻有李闖王之墓的石碑。石碑高約25尺,寬一尺,厚約5尺,碑文為陰刻。
譚延德:因為有李闖王墓碑,這就更加證明了李自成(歸宿)在我們炎都山。
當地村民郭天發:我上山去挖藥,挖到一塊墓碑面朝下,我懷疑是他(李自成)的墓,一挖只挖到了好多人骨頭,沒有珠寶。
李闖王墓碑的發現,雖然對於寶藏的發掘並沒有起到直接的幫助,但譚延德認為這或許是為他找那批傳說中的寶藏指明瞭一個新的方向,藏寶的地點並沒有在李自成軍隊曾經活動的炎都山核心,而是在其相反的方向。
譚延德逆方向找,終於又有了驚喜的發現,在路邊的山坡邊上,有一堵人為壘砌的石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並非一項簡單的工程。難道那傳說中的寶藏就埋在這石牆的裡面,如果不是寶藏的埋藏地點,那麼,在這深山老林,人跡罕至的地方又為什麼要興建一個如此浩大工程呢?
譚延德:一般老姓是不會搞這個工程,長有一多米,寬有多米,有三層,根據老姓的傳說,這是李自成大順農民軍的駐地,這條是古道,通到蕨了坪去了。
透過走訪,譚延德得知,在這條小道的盡頭,也就是與石牆相距不到一公里的地方,相傳有一個巨大的山洞,名叫溶家洞,正好處於炎都山的背面,傳說被清軍連續追殺而窮途末路的李自成,在原始叢林中輾轉多個地方後來到了溶家洞,後來,因為山體遭受雷擊而導致洞口湮沒。根據傳說和歷史遺蹟,譚延德大膽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譚延德:因為溶家洞巖洞非常大,有一個水洞有一個旱洞,據說可以藏一萬多人,國寶也一概帶到裡面去了,被雷打下來封死了。
而對於譚延德的這一說法,相關專家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當地專家:有關李自成的寶藏,這些都是民間傳說,沒有任何歷史文獻記載,因此,我認為可信度不高。
為了探李自成的歸宿以及有關李自成寶藏的傳說,譚延德整整花費了近2年的時間,也投入資金十多萬元,但現在,因為資金的短缺,加之工程的浩大,他的發掘工作不得不被迫中斷。一代英雄,李自成最終到底魂歸何處?他傳說中的寶藏又藏於何方?在歷史遺留的蛛絲馬跡中,人們用最淳樸的想象勾畫出一個美妙的傳說,雖然動人,但傳說終歸是傳說,炎都山也在靜靜地等待,等待史學家來揭開這些動人傳說的神秘面紗。
李茹真為什麼對此如此執著?因為譚延德正是她的父親,父親已經不在了,可是父親的遺願傳承壓在了她的肩頭。
李茹真後來經過研究也認為,闖王李自成在北京搶掠一空獲得了明王朝大量的財富,戰略撤退也是有拿著這些金銀財寶東山再起的意圖。而要找到傳說中李自成所埋的寶藏,就必須先找到李自成的歸宿炎都山的依據,隨著仕途發展在先後出任鄉鎮鎮長的任期內透過調查,她發現,炎都山周邊地的許多地名,如奉天坪、永昌村、米脂坳等,都似乎與李自成的封號以及他老家地名系息相關,另外,李茹真又在《炎都市古縣誌》中找到了關李自成的支言片語,“順治六年正月,闖賊餘黨一支虎,敗遁過郴,殺戮甚慘”縣誌上雖然沒有提到李自成,但卻提到了一個名叫曹子鍵的人物,譚延德認為曹子鍵正是李自成的化名。
李茹真認為李自成在九宮山假死時,政權已經不存在了,他(李自成)就打著曹國公曹子健的名義到炎都山來了。
自從擔任炎都市副市長以來,李茹真又對此事燃起了希望。因為她發現郭立青黃婉蓉夫婦也在暗中查詢“闖王寶藏”有關線,更有甚者,遠在省城的梁宏宇這二十年來,幾乎每年都來一趟,以前是他或者妻子柳雅嫻來,這些年是兒子梁亞東來,表面上是經營他的那個明玉軒公司來收購古玩玉器,其實也在暗中找著“闖王寶藏”的有關線。其他還有孟元慶曹白鳳夫婦、聞泰來聞泰達兄等人無一不是虎視眈眈蠢蠢欲動之見利忘義之徒。
“妙香,你在那裡一定要留意林天龍,密切關注什麼人和他有關接觸聯絡,尤其是郭立青黃婉蓉有沒有去過康華醫院,有沒有派人和他私下接觸聯絡?好了,暫時沒有別的事情,你好好休息吧!”
李茹真心裡默唸著林天龍這個名字,這個大男孩越來越成為這盤寶棋局中的關鍵子了。
夕陽西下幾時,蕭淑琴去做晚飯,林天龍眯著眼好整以暇地欣賞著蕭淑琴忙碌的背影,他覺得蕭淑琴已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1】【2】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 “嗯,你做得很好,妙香,你先在那裡安心休養吧!”
李茹真掛上電話,默默望著窗外遠處的炎都山,心裡暗暗思量:郭立青黃婉蓉準備派林天龍去炎都山查詢黃梟龍的下落,那麼黃梟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是不是與“闖王寶藏”有關呢?省城調查組突然空降炎都市,雙規了孟元慶父子,是偶然的巧還是另有原因?黃梟龍失蹤與省城調查組有沒有關係?省城調查組此來與“闖王寶藏”有沒有關係呢?背後是不是梁宏宇在操控?梁宏宇柳雅嫻還有梁亞東一家人到底葫蘆裡面賣的什麼藥?
李茹真這個副市長不是浪得虛名,她也是大學本科畢業,除了對經濟有研究之外,對於史籍也一直有濃厚興趣。
畢業之後進入炎都市政府先被安排在檔案局工作,曾經在炎都市古縣誌看到過這個傳說。
在中原南部邊陲的炎都山林,上年來,一直流傳著一個有關寶藏的神秘傳說,相傳李自成帶著“九驢十八擔”的金銀珠寶歸宿到了炎都山,為了這個誘人的傳說,不少人一頭扎進了這個寶的旅程,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炎都市古縣誌檔案講述的內容與傳說中埋藏在中原境內的一批神秘寶藏有關,傳說,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兵敗後,最後歸宿到了炎都山,並將“九驢十八擔”的金銀珠寶藏在了炎都山某個不為人知的地點,那麼這“九驢十八擔”金銀珠寶究竟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有人透過估算得出了一個驚人的數字,六個億。許多年來,這批深埋地下的鉅額財富就一直吸引著無數寶者的目光,但因為年代久遠,一直沒有人能找到這批寶藏的下落,然而就在不久之前,炎都山附近的天塘村卻傳出一個驚人的訊息,有人稱,找到了埋藏這批寶藏的具體。
炎都山腳下的天塘村,是一個保持著兩年前歷史風貌的古老村落,在這座神秘的村莊裡,幾年來,一直口口相傳著一句充滿玄機的秘訣:“石巖衝,三座橋,慢行步走,三窯金”據說,只要能破解這句秘訣當中所藏玄機,就能得到一筆鉅額的財富。而這筆財富的人,則正是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兵敗後,帶到炎都山的“九驢十八擔”金銀珠寶。
天塘村村民郭天發說:他(李自成)拉來的銀兩仍上千斤,有九個驢子拖,有十八個人挑。據傳說,李自成走的時候,把寶藏埋了,把知道的人全都殺了。
從古至今,這句神秘的口訣引誘著無數人前來寶。7年代末期,正是炎都山寶行動的最高峰,為了得到這筆誘人的寶藏,天塘村裡的5個男丁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秘密結下了盟約,他們面對祖先靈位發下重誓,無論誰先發現了寶藏,都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當地村民很多地方都挖過,挖了很深以為那裡有國寶,就挖下去,突然間下起了大雨…
然而沒過多久,恐怖降臨了,寶的村民居然一病不起,不久便有人離開了人世。傳言,他們是遭到了守護寶藏的亡靈的死亡詛咒。村民死後,恐怖並沒有因此而結束,有人在晚上看到了令人不寒而慄的一幕。
天塘村村民說:我們村裡好多人都看見一個披頭散髮的(影子)好嚇人的,晚上山上有一團火飄來飄去,像鬼火一樣,村裡的小孩子都不敢出來。披著長髮的詭異身影,令人毛骨悚然的無名鬼火,這一切似乎在預示著將有什麼事情發生,參與了這次寶的村民們惶恐不安,但細心的村民卻發現,村莊後面的大山裡,有幾個土堆被挖動了,旁邊還散落著一些陶器和瓷器的碎片。
天塘村村民郭天發說:挖了一個好大的眼,盜墓的人挖的,我們都看見了。
原來,村裡出現的鬼影是盜墓賊在裝神弄鬼,掩人耳目,但奇怪的是,很多有價值的文物都被盜墓賊隨便丟棄掉了,這些反常的跡象很不符常理,那麼這夥盜墓賊究竟是在找什麼東西呢?這件事情很快引起了天塘村一位叫譚延德老人的注意,他仔細查看了被盜墓賊丟棄的文物後,做出了大膽的推測,這夥盜墓賊一定是在找傳說中李自成留下的“九驢十八擔”財寶。李自成是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644年,率幾十萬起義軍推翻腐敗的明王朝後建立了大順政權,李自成稱帝四十二天後,明將吳三桂引領清兵進入山海關,從此,李自成連連失利,轉戰河南、陝西、湖湘等地,最後不知所終。
當地專家:李自成是動撤退的,沿途沒有經過大的戰役,所以他的兵力應該還是存在的,所以傳統說法他在九宮山只帶了2多個人被地武裝打死這種說法是不太可信。
當地專家:作為李自成他自己本人有沒有來過炎都山,這個縣誌上沒有明顯記載,但是李自成的部隊是肯定來了,幾本縣誌上都有相關記載。
經過仔細考察,譚延德繪製出了李自成進駐炎都山的線路圖,那麼,既然李自成的部隊確實到過炎都山,那麼有關李自成藏寶的傳說又是否成立呢?如果成立的話,那批傳說中的鉅額財寶又到底埋在哪個地方呢?隨著李自成進駐炎都山線路的清晰,譚延德又有了更加驚人的發現,在炎都山林內,他找到了一個名叫“皇藏巖”的山洞,譚延德認為他已經基本上抓住了破解李自成寶藏的契機。
譚延德:(李自成)以蕨子坪為大本營時,埋有假墓443蕨子坪裡面還有一個皇藏巖,這就更加證明了李自成(住在那裡)因為他是大順皇帝。
譚延德發現的這個巖洞,洞口非常隱蔽,洞內怪石嶙峋,青煙繚繞,寒氣逼人,在洞口的一個平臺處,留有一層防潮的三土沙層。很顯然,這裡應該有人活動過,根據這個充滿皇家風範的洞名,譚延德認為,傳說中李自成所帶的寶藏,應該就藏在這個巖洞之中,但經過仔細發掘後,結果卻完全出乎他們的意料。
當地村民,郭天發:傳說,李自成到這裡,住在皇城巖,這是老一輩說的,在那裡挖了一些銅城出來,其它寶藏沒發現。
難道說有關李自成所攜帶的“九驢十八擔”金銀珠寶的傳說只是一個以訛傳訛的結果,又或者說這批數目巨大的寶藏仍舊還藏在一個鮮為人知的陷蔽之地,就在譚延德的寶進入絕境的時候,他的同伴郭天發突然有了一個新的發現,在與炎都山相距近8裡外的白沙圩鄉,他們找到了一塊刻有李闖王之墓的石碑。石碑高約25尺,寬一尺,厚約5尺,碑文為陰刻。
譚延德:因為有李闖王墓碑,這就更加證明了李自成(歸宿)在我們炎都山。
當地村民郭天發:我上山去挖藥,挖到一塊墓碑面朝下,我懷疑是他(李自成)的墓,一挖只挖到了好多人骨頭,沒有珠寶。
李闖王墓碑的發現,雖然對於寶藏的發掘並沒有起到直接的幫助,但譚延德認為這或許是為他找那批傳說中的寶藏指明瞭一個新的方向,藏寶的地點並沒有在李自成軍隊曾經活動的炎都山核心,而是在其相反的方向。
譚延德逆方向找,終於又有了驚喜的發現,在路邊的山坡邊上,有一堵人為壘砌的石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並非一項簡單的工程。難道那傳說中的寶藏就埋在這石牆的裡面,如果不是寶藏的埋藏地點,那麼,在這深山老林,人跡罕至的地方又為什麼要興建一個如此浩大工程呢?
譚延德:一般老姓是不會搞這個工程,長有一多米,寬有多米,有三層,根據老姓的傳說,這是李自成大順農民軍的駐地,這條是古道,通到蕨了坪去了。
透過走訪,譚延德得知,在這條小道的盡頭,也就是與石牆相距不到一公里的地方,相傳有一個巨大的山洞,名叫溶家洞,正好處於炎都山的背面,傳說被清軍連續追殺而窮途末路的李自成,在原始叢林中輾轉多個地方後來到了溶家洞,後來,因為山體遭受雷擊而導致洞口湮沒。根據傳說和歷史遺蹟,譚延德大膽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譚延德:因為溶家洞巖洞非常大,有一個水洞有一個旱洞,據說可以藏一萬多人,國寶也一概帶到裡面去了,被雷打下來封死了。
而對於譚延德的這一說法,相關專家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當地專家:有關李自成的寶藏,這些都是民間傳說,沒有任何歷史文獻記載,因此,我認為可信度不高。
為了探李自成的歸宿以及有關李自成寶藏的傳說,譚延德整整花費了近2年的時間,也投入資金十多萬元,但現在,因為資金的短缺,加之工程的浩大,他的發掘工作不得不被迫中斷。一代英雄,李自成最終到底魂歸何處?他傳說中的寶藏又藏於何方?在歷史遺留的蛛絲馬跡中,人們用最淳樸的想象勾畫出一個美妙的傳說,雖然動人,但傳說終歸是傳說,炎都山也在靜靜地等待,等待史學家來揭開這些動人傳說的神秘面紗。
李茹真為什麼對此如此執著?因為譚延德正是她的父親,父親已經不在了,可是父親的遺願傳承壓在了她的肩頭。
李茹真後來經過研究也認為,闖王李自成在北京搶掠一空獲得了明王朝大量的財富,戰略撤退也是有拿著這些金銀財寶東山再起的意圖。而要找到傳說中李自成所埋的寶藏,就必須先找到李自成的歸宿炎都山的依據,隨著仕途發展在先後出任鄉鎮鎮長的任期內透過調查,她發現,炎都山周邊地的許多地名,如奉天坪、永昌村、米脂坳等,都似乎與李自成的封號以及他老家地名系息相關,另外,李茹真又在《炎都市古縣誌》中找到了關李自成的支言片語,“順治六年正月,闖賊餘黨一支虎,敗遁過郴,殺戮甚慘”縣誌上雖然沒有提到李自成,但卻提到了一個名叫曹子鍵的人物,譚延德認為曹子鍵正是李自成的化名。
李茹真認為李自成在九宮山假死時,政權已經不存在了,他(李自成)就打著曹國公曹子健的名義到炎都山來了。
自從擔任炎都市副市長以來,李茹真又對此事燃起了希望。因為她發現郭立青黃婉蓉夫婦也在暗中查詢“闖王寶藏”有關線,更有甚者,遠在省城的梁宏宇這二十年來,幾乎每年都來一趟,以前是他或者妻子柳雅嫻來,這些年是兒子梁亞東來,表面上是經營他的那個明玉軒公司來收購古玩玉器,其實也在暗中找著“闖王寶藏”的有關線。其他還有孟元慶曹白鳳夫婦、聞泰來聞泰達兄等人無一不是虎視眈眈蠢蠢欲動之見利忘義之徒。
“妙香,你在那裡一定要留意林天龍,密切關注什麼人和他有關接觸聯絡,尤其是郭立青黃婉蓉有沒有去過康華醫院,有沒有派人和他私下接觸聯絡?好了,暫時沒有別的事情,你好好休息吧!”
李茹真心裡默唸著林天龍這個名字,這個大男孩越來越成為這盤寶棋局中的關鍵子了。
夕陽西下幾時,蕭淑琴去做晚飯,林天龍眯著眼好整以暇地欣賞著蕭淑琴忙碌的背影,他覺得蕭淑琴已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