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17-06-06
P>
/
..
What If?(3)暗夜血戰
部 舉兵自立
第四章 陸軍大學
()暗夜血戰
今天起碼分解組這把白朗寧廿次,每個零件都上了完美的薄薄一層油;
四個備用彈筴也都填滿子彈、確認彈簧鬆緊,現正靜靜躺在口袋中。
最後秘密武器也備好了,腳踝上各綁了一個噴霧罐,按鈕用彈簧片卡好,
用拇指推開就可立及使用──在人口稠密的北京城,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能拿
出來用──而短襖左右口袋各放一支阿託平,生死最後瞬間所有希望就寄託在
這了……。
今天課程是宮內教官持檢討前日作業內容,先由學員們上臺報告構想、
說明作戰計畫,再由本、外籍教官們分別提問,如此全組學員都完成時,最後
由教官、學員和討論。以一組十個人來說,檢討一份作業要花去整天時間。
這學期很有趣,隊附實習結束返校後重新分組,我與郭松齡、徐永昌兩位
狀元、榜眼成了同組組員。平時上課看他們倆互不相讓十分有趣,雖不到公開
針鋒相對,但每次作業報告都可看出兩人暗中較勁的痕跡。
憑良心說這兩人都算得上頭等軍事人才,在沒有未來知識、經驗加持下,
他們每天都能在現有軍事知識基礎上推陳出新、別出心裁,但若仔細觀察──
郭松齡個性較躁,性喜強攻猛進但常變成險中求勝,無論攻、防、遭、追、轉
都能妥善把握奇襲原則,利用光線、天氣等各種因素使敵人失去平衡,達到預
設戰術目標;徐永昌個性溫和而固執,走的是步步為營路線,各種配置必先求
立於不敗之地,求公算最大的有利解,無論何種狀況下都先求區域性優勢,只要
稍有優勢變化就立即轉移避免決戰。相對於郭松齡善用各種天時地利達到出奇
不意效果,徐永昌正好是極力避免在任何天候地形條件下遭敵奇襲,兩人正好
一矛一盾,天生就註定是彼此最好的對手。
就今天的案子──「師轉進」──來說,上午先報告的幾位同學不外因襲
標準教案,只照地圖依樣畫葫蘆做配置,三兩下就給教官們撂倒──計畫得不
好的是被甕中捉鱉、全軍覆沒,稍微好點的是拋盔棄甲、僅得身退。
午餐後徐永昌首先上臺,他的案非常有趣:徐同學認為本案假定時間則為
十一月底,師轉進前位置是在山地前方,而轉進後是穿過隘道進入山地進行防
御勢態。徐同學指出大軍冬日進入山,陣地一點準備也沒有,雖可以依託險
峻山地但寒冷異常、人稀地闊,缺乏飲水也沒有燃料,人馬所需糧秣也缺乏適
當儲存分配地點,未經適當戰場經營就驟然退守山地,反讓我軍陷入險境,即
使有險要也用不上。徐同學張留少半固守前方,等到後方佈置妥當後才退入
山;他計畫將師編制二旅四團中保留一個團在隘道前方屏障、掩護,妥善利
用十一月後每天日照時數短暫、氣溫寒冷及積雪結冰妨礙運動等因素進行積極
防禦,直到後方陣地佈署妥當或接觸敵力後方退入山。
聽完徐永昌報告同學們都議論紛紛,大軍轉進時不依託險要地形,反而分
割兵力在山地前實施防禦,與平日學習的用兵原則有很大的出入。但宮內教官
對徐同學的計畫案非常激賞,教官首先指出大部分同學都只注意到轉進之間的
作業問題,卻只有徐永昌同學確時掌握本案核心──轉進入山地後實施持久防
御,但本案中的山地卻無任何防禦準備──因此在隘道前進行陣地防禦爭取戰
場經營時間才是最關鍵因素,否則就算轉進計畫再怎麼有秩序、再怎麼妥善安
排,大軍在冬天進入沒有準備的山,即使敵人不動來攻,部隊也可能會自
行潰散。
接著報告是郭松齡,他的案讓大家非常震驚──基本上就是走破釜沉舟、
背水一戰路線──他讓糧草輜重先退,戰鬥部隊攜七日口糧、一字長蛇沿敵接
近路線怖陣,接著採取動、先派出騎兵敵,待得敵力運動方向後便猝
然對行軍縱列發起攻擊,同時騎兵延伸迂迴襲擊敵後方輜重,而雙方遭遇後並
不戀戰,只是讓敵陷入混亂,創造有利時機後再逐步退入山。郭同學的戰法
如弩機之觸發、勢短節險,同學們大家都自料無法想出這種險招。郭同學不愧
是本期狀元,他在山戰場經營的細節上比徐永昌同學還要仔細,不僅清楚說
明各陣地位置、火指向及涵蓋範圍,甚至戰鬥部隊退入山後各單位使用水
源、糧食補給囤積、彈藥補充位置、騾馬集中場等都一一指定,還考慮到部隊
迅速進入隘口時發生的混亂問題,規畫了仔細的收容計畫。
總結來說郭松齡的方法就是先【反守為攻、出敵不意】,接著以急掠如火
之勢有秩序退入山,讓敵人不敢尾隨追擊。宮內教官講評時特別指出,與徐
永昌在隘口前持久抵抗相較,郭松齡的方法可能爭取的陣地經營時間其實差不
多──前一個案是在外抵抗拖時間,後一個案是把敵人打亂讓敵人無力尾隨,
一靜一動正好符兩人慣常習性。
我是最後一個報告的。
昨天本來寫了一個案,但抱小菱上床後卻怎也睡不著,決定起來把作業改
寫──就讓自己放鬆一次,用廿一世紀觀點來設定轉進計畫。
後方山地缺乏經營的問題我也看到了,所以一開始我就把這次作業的要點
訂為【爭取時間進行後方陣地經營】。我做的第一案是沿著隘道做逐次抵抗,
但這不過就是按講義照抄,實在呆。我的第二案是設定一系列伏擊,配地
形特色讓福及部隊先進入隘道,然後從後方高處繞隘道口,結道路破壞、
障礙物等做一系列【放頭掐中打七寸】的伏擊戰鬥;但後來想想這樣也不好,
因為從這個想定上來看,轉進到山陣地後應該是轉入【戰略持久】,是來年
春天反擊的躍出陣地,所以把道路破壞掉肯定是不行的。
想來想去想到大半夜,終於給我想出了個殺招……。
標準北洋陸軍師建置有德國克虜伯七五速射砲五十四門,想定中砲兵彈藥
居然每門配有榴彈、榴霰彈各八十發。我的構想很簡單──騎兵先出面驅散敵
軍尖兵,遲滯敵軍力前進、形成人員蝟集目標,把敵軍力吸引至預先標定
的火砲射擊內。
這個時代砲兵幾乎都是直接瞄準射擊,因為缺乏前進觀測技術、射擊距離
在二千米內;我計畫沿著敵運動路線架設有線電話線傳遞射擊指令,先把一個
砲兵營往前推到距陣地十公里遠的地方放列,然後利用七五速射砲射程六公
裡特性,在砲兵陣地前方設兩道伏擊線、相距兩千米,第一道伏擊線距砲兵陣
地五千米──當敵尖兵進入砲兵最大射程內三千米時十八門砲以最大射程(此
時為敵尖兵後方三千米)、最大射速對敵力作三次榴霰彈齊射後立即轉移陣
地,接著埋伏在路側一千米處的兩挺機槍發起伏擊。
依公算,對開闊地行軍中的部隊砲兵連每一次榴霰彈空炸可以殺傷2%
敵人,一個砲兵營十八門砲可涵蓋一千米縱深,以雙列行軍縱隊來說一個步兵
營行軍長度約一千五米、連行軍長度一五十米,師行軍時沿道路兩側兩營
並進,所以一次空炸可以抓到至少六個連、約八五十人,最大射速三次空炸
效果可造成三人左右傷亡。
接著在騎兵掩護下伏擊的機槍兵以平行路線後撤,砲兵後撤至戰鬥前哨後
方。此時第一砲兵陣地後方四千米埋伏第二個砲兵營,待敵軍重整完畢、繼續
前進後以最大射距再用火力急襲一次,接著同樣以機槍路側伏擊方式打散敵縱
隊,接敵時間不超過兩分鐘、打了就跑。同時第二線砲兵亦後撤至戰鬥前哨後
方。
兩次砲兵急襲加機槍伏擊依公算可對敵軍造成五人以上傷亡,佔敵師八
千名戰鬥兵分之六。
在陣地前方三千米處設定一系列步兵連規模戰鬥前哨,每一前哨同時配
置有砲兵一連,事先對戰鬥前哨前方六千米內各聚落、路口、明顯地標地物進
行火砲標定,待敵於距陣地十公里準備地帶開始分進時實施砲兵火力急襲,
同樣每次每砲射擊三發,並於射擊完成即陸續轉移至陣地前緣,不實施持久
戰鬥。這樣每次射擊正好可以抓到一個步兵連,兩個砲兵營、九個砲兵連可以
造成一五十名敵軍傷亡。
每一連級戰鬥前哨配置重機槍二挺、九個前哨陣地共十八挺,待敵進入陣
地前五至八米時實施射擊,同時將此防禦地帶編為數個火砲射擊,當敵
人受機槍壓迫臥倒時即以三波砲兵火力襲擊,每一條敵軍進路共襲擊二次;待
敵進入前哨五米內時戰鬥前哨即在砲兵火力掩護下,放棄陣地不行抵抗後退
至後方一千五米第二線前哨陣地。待敵進入第二線前哨陣地前方五至一千
米距離後,同樣以機槍壓制敵軍臥倒、砲兵覆蓋殲滅方式實施遲滯抵抗。
這樣估計已造成敵九人以上損傷、佔總戰鬥兵員2%,再怎麼強悍的
部隊也要停下來整補個四五天。而在我軍步兵未與對方接觸下,共用去六五
十發榴霰彈,手中還有將近三千七發榴霰彈、四千三發榴彈。
如果敵軍停頓整補,第二線戰鬥前哨就不退入陣地實施據點防禦,但此
時就以機槍防禦為,砲兵退入陣地後方。
陣地與當時的戰術思想不同,並非線性、連續的──第一線是連串依託
地形地物、相距一至二米的連、排據點,據點實施四週防禦,據點與據點間
以火力封鎖;後方三米則為第二道據點線,之間以火力互為犄角並以砲兵封
鎖接近道路──這種陣地佈置法要到98年之後才會在西線出現,要精進
到用砲兵封鎖陣地間開闊地則要到942年以後。比較麻煩的是機槍數量不
夠,全師只有廿四挺,但好處是這年頭步兵是用密集隊形衝鋒,所以只要被速
射砲或機槍抓到了就是死傷慘重。
陣地中連級以下單位不實施逆襲,營控一個連、團控一個營為預備隊實
施逆襲,以求殲敵於陣中。
除彈藥糧食外各連排據點不補充人員,因為據點是當河流中的大石頭,逼
迫敵人進入我軍預設殲滅,反擊時以火力封鎖敵軍退路,不離開據點追擊。
根據計算,實施這樣防禦作戰可爭取十五天以上時間供後方陣地整備。山
地整備完成後以一個團一個團為單位轉進,先轉進一個步兵旅進入山,砲兵
團與另一個步兵旅繼續佔領原陣地。如敵人沒有增員發起大規模進攻,就在現
陣地內待機。待機期間除以步騎砲協同實施騷擾攻擊外,並於夜間將砲兵推到
陣地外,對最大射程內已標定的村落、房舍等敵可能宿營場所以榴彈擾亂射
擊,逼迫敵軍在冬日野地宿營,進一步削弱戰力。
我報告完後教室內一片靜默……。
這種以砲兵火力為力,不實施任何刺刀突擊的戰法在這個時代是聽所未
聽、聞所未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1】【2】【3】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
..
What If?(3)暗夜血戰
部 舉兵自立
第四章 陸軍大學
()暗夜血戰
今天起碼分解組這把白朗寧廿次,每個零件都上了完美的薄薄一層油;
四個備用彈筴也都填滿子彈、確認彈簧鬆緊,現正靜靜躺在口袋中。
最後秘密武器也備好了,腳踝上各綁了一個噴霧罐,按鈕用彈簧片卡好,
用拇指推開就可立及使用──在人口稠密的北京城,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能拿
出來用──而短襖左右口袋各放一支阿託平,生死最後瞬間所有希望就寄託在
這了……。
今天課程是宮內教官持檢討前日作業內容,先由學員們上臺報告構想、
說明作戰計畫,再由本、外籍教官們分別提問,如此全組學員都完成時,最後
由教官、學員和討論。以一組十個人來說,檢討一份作業要花去整天時間。
這學期很有趣,隊附實習結束返校後重新分組,我與郭松齡、徐永昌兩位
狀元、榜眼成了同組組員。平時上課看他們倆互不相讓十分有趣,雖不到公開
針鋒相對,但每次作業報告都可看出兩人暗中較勁的痕跡。
憑良心說這兩人都算得上頭等軍事人才,在沒有未來知識、經驗加持下,
他們每天都能在現有軍事知識基礎上推陳出新、別出心裁,但若仔細觀察──
郭松齡個性較躁,性喜強攻猛進但常變成險中求勝,無論攻、防、遭、追、轉
都能妥善把握奇襲原則,利用光線、天氣等各種因素使敵人失去平衡,達到預
設戰術目標;徐永昌個性溫和而固執,走的是步步為營路線,各種配置必先求
立於不敗之地,求公算最大的有利解,無論何種狀況下都先求區域性優勢,只要
稍有優勢變化就立即轉移避免決戰。相對於郭松齡善用各種天時地利達到出奇
不意效果,徐永昌正好是極力避免在任何天候地形條件下遭敵奇襲,兩人正好
一矛一盾,天生就註定是彼此最好的對手。
就今天的案子──「師轉進」──來說,上午先報告的幾位同學不外因襲
標準教案,只照地圖依樣畫葫蘆做配置,三兩下就給教官們撂倒──計畫得不
好的是被甕中捉鱉、全軍覆沒,稍微好點的是拋盔棄甲、僅得身退。
午餐後徐永昌首先上臺,他的案非常有趣:徐同學認為本案假定時間則為
十一月底,師轉進前位置是在山地前方,而轉進後是穿過隘道進入山地進行防
御勢態。徐同學指出大軍冬日進入山,陣地一點準備也沒有,雖可以依託險
峻山地但寒冷異常、人稀地闊,缺乏飲水也沒有燃料,人馬所需糧秣也缺乏適
當儲存分配地點,未經適當戰場經營就驟然退守山地,反讓我軍陷入險境,即
使有險要也用不上。徐同學張留少半固守前方,等到後方佈置妥當後才退入
山;他計畫將師編制二旅四團中保留一個團在隘道前方屏障、掩護,妥善利
用十一月後每天日照時數短暫、氣溫寒冷及積雪結冰妨礙運動等因素進行積極
防禦,直到後方陣地佈署妥當或接觸敵力後方退入山。
聽完徐永昌報告同學們都議論紛紛,大軍轉進時不依託險要地形,反而分
割兵力在山地前實施防禦,與平日學習的用兵原則有很大的出入。但宮內教官
對徐同學的計畫案非常激賞,教官首先指出大部分同學都只注意到轉進之間的
作業問題,卻只有徐永昌同學確時掌握本案核心──轉進入山地後實施持久防
御,但本案中的山地卻無任何防禦準備──因此在隘道前進行陣地防禦爭取戰
場經營時間才是最關鍵因素,否則就算轉進計畫再怎麼有秩序、再怎麼妥善安
排,大軍在冬天進入沒有準備的山,即使敵人不動來攻,部隊也可能會自
行潰散。
接著報告是郭松齡,他的案讓大家非常震驚──基本上就是走破釜沉舟、
背水一戰路線──他讓糧草輜重先退,戰鬥部隊攜七日口糧、一字長蛇沿敵接
近路線怖陣,接著採取動、先派出騎兵敵,待得敵力運動方向後便猝
然對行軍縱列發起攻擊,同時騎兵延伸迂迴襲擊敵後方輜重,而雙方遭遇後並
不戀戰,只是讓敵陷入混亂,創造有利時機後再逐步退入山。郭同學的戰法
如弩機之觸發、勢短節險,同學們大家都自料無法想出這種險招。郭同學不愧
是本期狀元,他在山戰場經營的細節上比徐永昌同學還要仔細,不僅清楚說
明各陣地位置、火指向及涵蓋範圍,甚至戰鬥部隊退入山後各單位使用水
源、糧食補給囤積、彈藥補充位置、騾馬集中場等都一一指定,還考慮到部隊
迅速進入隘口時發生的混亂問題,規畫了仔細的收容計畫。
總結來說郭松齡的方法就是先【反守為攻、出敵不意】,接著以急掠如火
之勢有秩序退入山,讓敵人不敢尾隨追擊。宮內教官講評時特別指出,與徐
永昌在隘口前持久抵抗相較,郭松齡的方法可能爭取的陣地經營時間其實差不
多──前一個案是在外抵抗拖時間,後一個案是把敵人打亂讓敵人無力尾隨,
一靜一動正好符兩人慣常習性。
我是最後一個報告的。
昨天本來寫了一個案,但抱小菱上床後卻怎也睡不著,決定起來把作業改
寫──就讓自己放鬆一次,用廿一世紀觀點來設定轉進計畫。
後方山地缺乏經營的問題我也看到了,所以一開始我就把這次作業的要點
訂為【爭取時間進行後方陣地經營】。我做的第一案是沿著隘道做逐次抵抗,
但這不過就是按講義照抄,實在呆。我的第二案是設定一系列伏擊,配地
形特色讓福及部隊先進入隘道,然後從後方高處繞隘道口,結道路破壞、
障礙物等做一系列【放頭掐中打七寸】的伏擊戰鬥;但後來想想這樣也不好,
因為從這個想定上來看,轉進到山陣地後應該是轉入【戰略持久】,是來年
春天反擊的躍出陣地,所以把道路破壞掉肯定是不行的。
想來想去想到大半夜,終於給我想出了個殺招……。
標準北洋陸軍師建置有德國克虜伯七五速射砲五十四門,想定中砲兵彈藥
居然每門配有榴彈、榴霰彈各八十發。我的構想很簡單──騎兵先出面驅散敵
軍尖兵,遲滯敵軍力前進、形成人員蝟集目標,把敵軍力吸引至預先標定
的火砲射擊內。
這個時代砲兵幾乎都是直接瞄準射擊,因為缺乏前進觀測技術、射擊距離
在二千米內;我計畫沿著敵運動路線架設有線電話線傳遞射擊指令,先把一個
砲兵營往前推到距陣地十公里遠的地方放列,然後利用七五速射砲射程六公
裡特性,在砲兵陣地前方設兩道伏擊線、相距兩千米,第一道伏擊線距砲兵陣
地五千米──當敵尖兵進入砲兵最大射程內三千米時十八門砲以最大射程(此
時為敵尖兵後方三千米)、最大射速對敵力作三次榴霰彈齊射後立即轉移陣
地,接著埋伏在路側一千米處的兩挺機槍發起伏擊。
依公算,對開闊地行軍中的部隊砲兵連每一次榴霰彈空炸可以殺傷2%
敵人,一個砲兵營十八門砲可涵蓋一千米縱深,以雙列行軍縱隊來說一個步兵
營行軍長度約一千五米、連行軍長度一五十米,師行軍時沿道路兩側兩營
並進,所以一次空炸可以抓到至少六個連、約八五十人,最大射速三次空炸
效果可造成三人左右傷亡。
接著在騎兵掩護下伏擊的機槍兵以平行路線後撤,砲兵後撤至戰鬥前哨後
方。此時第一砲兵陣地後方四千米埋伏第二個砲兵營,待敵軍重整完畢、繼續
前進後以最大射距再用火力急襲一次,接著同樣以機槍路側伏擊方式打散敵縱
隊,接敵時間不超過兩分鐘、打了就跑。同時第二線砲兵亦後撤至戰鬥前哨後
方。
兩次砲兵急襲加機槍伏擊依公算可對敵軍造成五人以上傷亡,佔敵師八
千名戰鬥兵分之六。
在陣地前方三千米處設定一系列步兵連規模戰鬥前哨,每一前哨同時配
置有砲兵一連,事先對戰鬥前哨前方六千米內各聚落、路口、明顯地標地物進
行火砲標定,待敵於距陣地十公里準備地帶開始分進時實施砲兵火力急襲,
同樣每次每砲射擊三發,並於射擊完成即陸續轉移至陣地前緣,不實施持久
戰鬥。這樣每次射擊正好可以抓到一個步兵連,兩個砲兵營、九個砲兵連可以
造成一五十名敵軍傷亡。
每一連級戰鬥前哨配置重機槍二挺、九個前哨陣地共十八挺,待敵進入陣
地前五至八米時實施射擊,同時將此防禦地帶編為數個火砲射擊,當敵
人受機槍壓迫臥倒時即以三波砲兵火力襲擊,每一條敵軍進路共襲擊二次;待
敵進入前哨五米內時戰鬥前哨即在砲兵火力掩護下,放棄陣地不行抵抗後退
至後方一千五米第二線前哨陣地。待敵進入第二線前哨陣地前方五至一千
米距離後,同樣以機槍壓制敵軍臥倒、砲兵覆蓋殲滅方式實施遲滯抵抗。
這樣估計已造成敵九人以上損傷、佔總戰鬥兵員2%,再怎麼強悍的
部隊也要停下來整補個四五天。而在我軍步兵未與對方接觸下,共用去六五
十發榴霰彈,手中還有將近三千七發榴霰彈、四千三發榴彈。
如果敵軍停頓整補,第二線戰鬥前哨就不退入陣地實施據點防禦,但此
時就以機槍防禦為,砲兵退入陣地後方。
陣地與當時的戰術思想不同,並非線性、連續的──第一線是連串依託
地形地物、相距一至二米的連、排據點,據點實施四週防禦,據點與據點間
以火力封鎖;後方三米則為第二道據點線,之間以火力互為犄角並以砲兵封
鎖接近道路──這種陣地佈置法要到98年之後才會在西線出現,要精進
到用砲兵封鎖陣地間開闊地則要到942年以後。比較麻煩的是機槍數量不
夠,全師只有廿四挺,但好處是這年頭步兵是用密集隊形衝鋒,所以只要被速
射砲或機槍抓到了就是死傷慘重。
陣地中連級以下單位不實施逆襲,營控一個連、團控一個營為預備隊實
施逆襲,以求殲敵於陣中。
除彈藥糧食外各連排據點不補充人員,因為據點是當河流中的大石頭,逼
迫敵人進入我軍預設殲滅,反擊時以火力封鎖敵軍退路,不離開據點追擊。
根據計算,實施這樣防禦作戰可爭取十五天以上時間供後方陣地整備。山
地整備完成後以一個團一個團為單位轉進,先轉進一個步兵旅進入山,砲兵
團與另一個步兵旅繼續佔領原陣地。如敵人沒有增員發起大規模進攻,就在現
陣地內待機。待機期間除以步騎砲協同實施騷擾攻擊外,並於夜間將砲兵推到
陣地外,對最大射程內已標定的村落、房舍等敵可能宿營場所以榴彈擾亂射
擊,逼迫敵軍在冬日野地宿營,進一步削弱戰力。
我報告完後教室內一片靜默……。
這種以砲兵火力為力,不實施任何刺刀突擊的戰法在這個時代是聽所未
聽、聞所未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