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17-06-06
sp; 這些機構中當然最重要的是指揮所。目前在無線電上我們已經有足夠電臺數
量可以下放到營一級,而連一級也能夠配發3至4臺揹負式無線步話機,遠超過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各國陸軍水準;而在有線電話上,目前團級都已經達到可以
開設64門以上有線電話交換中心的能力,營級也能夠開設至少6門電話。團
指揮所除了是通訊中心外同時也是戰情管制中心,透過各種掛圖、圖、大型作
戰地圖等,讓整個戰況變化一目瞭然。
這些機構中我特別注重的是火力協調所與彈藥分配所。
火力協調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人最早開始發展的概念,但到韓戰時期
美國人才漸漸發展成熟。過去亞洲國家因為火力太弱,基本上只有步兵武器,所
以也沒什麼火力協調指揮的必要。一開始我也想說我軍目前只有少量山砲,最多
也就是迫擊砲數量還能一看,或許沒有設定火力協調所的必要;但後來進一步考
慮到說如果一切能如預期發展,不久的未來我部也將有多樣火力可供運用──榴
彈砲、山砲、迫擊砲、火箭甚至包括飛機──能及早透過火力協調所的開設,訓
練幕僚們能夠透過諸般通訊手段快速集中各種不同火力,將對未來戰力提升有極
大影響。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彈藥分配所上,傳統上民國初年的中國軍隊在一場
戰鬥中每人能分配到2發子彈就算很多了,但現在我軍情況很不一樣,不但步
槍兵人人有槍──我也鼓勵官兵勇於開槍,用子彈取代刺刀──加上大量機槍和
迫擊砲,第一線部隊彈藥消耗量極大,如何動、積極、快速、及時地將彈藥配
發到每個第一線單位手上,便是我們的彈藥分配所與其他部隊最大不同的地方。
設立這些組織機構是一事,能讓成員明白自己要做什麼、該做什麼是另一
事。
德國參謀制度最有價值的是分層分級的進修制度──軍校畢業進入部隊歷練
3到5年後就應學校進修──普魯士參謀本部訓練制度是讓一名軍官在升上將
軍前至少要軍校進修三次,2年役期中至少有4到5年時間在學校中渡過。
我原本的那個世界歷史中因為戰亂不斷,所謂的黃埔軍校只能算是軍官基礎訓練
班,每期學生在校時間短則6、7個月,最長也不過兩年時間;很多畢業生廿多
歲就升上師長、旅長等重要職缺,根本缺乏基本參謀素養,不要說指揮大部隊作
戰,就連最基本的後勤保障也做不好,只能憑直覺、靠經驗帶兵。
要感謝桃香和小菱幫我把保定軍校和陸軍大學所有的講義、筆記都收好帶了
來,加上這些年中多次我藉著到原本世界時也特別在軍官、參謀養成教育方
面花了不少心思收集資料,近兩年趁著閒暇我也自己編寫了許多軍官訓練教材,
每年除了調集各級軍官短期密集講習外,也透過演習、兵棋推演、參謀旅行等方
式想盡辦法提升幹部素質。
但畢竟我只有一個人,就算加上白健生、黃旭初、李品仙他們幫忙授課,實
施效果也還是難如人意──因為我的觀念、授課的內容也超過了他們幾個人的知
識和經驗。
無論如何,這次戰鬥就是我驗收這兩年練兵成果最好的機會。
常耀東雙眼緊貼高倍望遠鏡目鏡上,身旁作戰參謀雖鎮定地推動著地圖上代
表英國砲艇的棋子,額上汗珠還是難掩地豆大滑下。
海面上風速漸漸加快,濃厚的煙霧也慢慢吹開。
電話響起,前進指揮所報來敵貨船座標,指揮所內觀測人員也趁煙霧散去迅
速測距,與前進指揮所報資料進行比對。
常耀東看看我,我懶得看他示意他自己做決定。
他迅速下定決心,接通火力協調所下達作戰指令。
我們所在位置聽不到迫擊砲發射爆音。隨著有線電話中報的發射口令,指
揮所內眾人都不自覺地看著手錶讀起秒來。
5432無數朵彈花在英國運輸船隊上空同時綻放,四散如雨
的彈片在海面上瞬間激起一片白色水花。
幹得不錯,訓練得很精實我心中暗想,臉上卻不顯任何表情。
常耀東這個團雖然名稱上是第二團,但不像李宗仁的部隊這些年大戰小鬥,
一直都守在桂平老巢擔任類似新兵訓練中心的角色。講得好聽是訓練札實、兵強
馬壯,說得不好聽就是缺乏實戰經驗。
常耀東團這次進廣州灣,除了編制上的3個步兵營和直屬部隊外這次還帶上
了兩個補充營,就迫擊砲火力而言每個營4門、五個營共7門,加上團直屬
砲兵與這次配屬加強的迫砲單位,全團的迫砲火力達到近門規模。而常耀東特
彆強調中距離射擊同時彈著的訓練,也就是針對同一目標用不同裝藥、不同射角
快速連續發射數枚砲彈,在札實訓練下甚至可以達到讓同一門迫砲發射的四發砲
彈同時間落在目標上的驚人成效。
8迫砲彈雖然無法擊穿運輸船,但同時間超過2發砲彈空中炸射,無
論是已經搭上小船、正從輪船上爬下舷側還是蝟集甲上準備下船的官兵剎那間
陷入一片血海。暴露在甲上、海面上計程車兵無處可逃,望遠鏡中清晰可見殘肢
碎肉隨著血流從甲邊緣倘流而下。
轟隆隆~轟隆隆~砲彈空炸後數秒爆音才傳入耳中。
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一批批砲彈以約莫分鐘間隔,規律地將運輸船
與登陸舟群壟罩在彈幕之中。能見度變得極差但已不需要觀測,英國人選擇的換
乘是常耀東原本就標定好的英軍可能四個換成之一,所有火砲射擊諸元早就
測量妥當,砲手們只須依計畫把砲彈塞入砲口即可。
「停止射擊!」常耀東澹定地下達指令。
濃厚砲煙隨海風飄去,海面上一片死寂,3艘貨船桅稈都已折斷、原本駕駛
臺位置也只剩一堆冒煙廢鐵,甲上沒有任何生命跡象,起初散佈在運輸船旁的
2、3艘小艇如今只剩下不到5艘還浮在海面。
整片海面死寂得令人毛骨悚然。
我們的目的不是打船、是殺人。
兩艘英國砲艇瘋狂地在海上兜圈子,拼命向四面八方漫無目的射擊。
常耀東把迫擊砲陣地佈署在反斜面與建築物之間,即便英國砲艇能見到隱約
升起的砲煙,他們也無法觀察到砲陣地的確切位置。
這是場完全不對稱的戰鬥,只花不到3分鐘時間就決定了勝負。
英國砲艇不敢靠近已全然失去生氣的運輸船隊,但無論是用燈號、旗號,貨
船上都沒有任何答。
似乎所有人都死光了。
英國砲艇似乎沒打算救援貨船上倖存者,邊發射防護射擊邊向廣州灣外撤。
常耀東胸有成竹--手下們早就在廣州灣三條進出水道佈上水雷──只是在
常耀東的作戰想定中,水雷不是用來阻止敵艦隊侵入廣州灣,而是在最後階段封
鎖退路、徹底完殲敵人的武器。
砲艇邊發砲邊朝港外退去,常耀東沉著地下達水雷戰備指定,將原本設定在
保險狀態的水雷一一開啟。
英國砲艇退到水道口,沉睡的水雷倏地啟動──兩條高度近公尺水柱在兩
艘砲艇旁彈起──第一艘瞬間被水柱拱起折成兩段,第二艘砲艇被舷側湧起水柱
打翻,不過兩三秒時間暗紅色船底朝天,囂張的砲火再也發不出聲音。
「幹得好!掃蕩戰場的事就交給你了」我從望遠鏡位置退下,走向常耀東
握著他的手道:「妥適收容俘虜,能救的儘量救,好好獎勵辛苦的兄!」
「報告是!後面事情我會理好的!」常耀東瞪大布滿血絲的雙眼,握緊我右
手用力道。
*** *** *** ***
面對眼前這一桌子好酒好菜,我有種恍惚不真實的感覺──君兒坐在對面,
兩旁依序坐著晴兒、桃香、寧怡、小菱、九姑、小梅、小春──明德帶著明
禮、明彥、明毅、明典在旁邊玩,讓保母抱著的明鈺、明姿兩姊妹正互相拉著頭
髮取樂。
老婆孩子。
我不知道食物是否滿足她們的想像,但每張嬌彈可破的臉孔、每張天真無邪
的臉龐在她們每張無憂無慮的臉孔間,我終於瞭解了【一家之】這四個字的
意義。
經過一整天殺戮,現在我終於可以平靜地坐在這張桌子旁,聽老婆們說著無
關痛癢的八卦,看孩子們彼此追逐、嬉戲。
或許這種小小的幸福、這種小確幸就是我們革命的真實目的!
每個人都有權利無憂無慮地享受足夠的食物每個人都不需要恐懼匱乏每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1】【2】【3】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量可以下放到營一級,而連一級也能夠配發3至4臺揹負式無線步話機,遠超過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各國陸軍水準;而在有線電話上,目前團級都已經達到可以
開設64門以上有線電話交換中心的能力,營級也能夠開設至少6門電話。團
指揮所除了是通訊中心外同時也是戰情管制中心,透過各種掛圖、圖、大型作
戰地圖等,讓整個戰況變化一目瞭然。
這些機構中我特別注重的是火力協調所與彈藥分配所。
火力協調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人最早開始發展的概念,但到韓戰時期
美國人才漸漸發展成熟。過去亞洲國家因為火力太弱,基本上只有步兵武器,所
以也沒什麼火力協調指揮的必要。一開始我也想說我軍目前只有少量山砲,最多
也就是迫擊砲數量還能一看,或許沒有設定火力協調所的必要;但後來進一步考
慮到說如果一切能如預期發展,不久的未來我部也將有多樣火力可供運用──榴
彈砲、山砲、迫擊砲、火箭甚至包括飛機──能及早透過火力協調所的開設,訓
練幕僚們能夠透過諸般通訊手段快速集中各種不同火力,將對未來戰力提升有極
大影響。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彈藥分配所上,傳統上民國初年的中國軍隊在一場
戰鬥中每人能分配到2發子彈就算很多了,但現在我軍情況很不一樣,不但步
槍兵人人有槍──我也鼓勵官兵勇於開槍,用子彈取代刺刀──加上大量機槍和
迫擊砲,第一線部隊彈藥消耗量極大,如何動、積極、快速、及時地將彈藥配
發到每個第一線單位手上,便是我們的彈藥分配所與其他部隊最大不同的地方。
設立這些組織機構是一事,能讓成員明白自己要做什麼、該做什麼是另一
事。
德國參謀制度最有價值的是分層分級的進修制度──軍校畢業進入部隊歷練
3到5年後就應學校進修──普魯士參謀本部訓練制度是讓一名軍官在升上將
軍前至少要軍校進修三次,2年役期中至少有4到5年時間在學校中渡過。
我原本的那個世界歷史中因為戰亂不斷,所謂的黃埔軍校只能算是軍官基礎訓練
班,每期學生在校時間短則6、7個月,最長也不過兩年時間;很多畢業生廿多
歲就升上師長、旅長等重要職缺,根本缺乏基本參謀素養,不要說指揮大部隊作
戰,就連最基本的後勤保障也做不好,只能憑直覺、靠經驗帶兵。
要感謝桃香和小菱幫我把保定軍校和陸軍大學所有的講義、筆記都收好帶了
來,加上這些年中多次我藉著到原本世界時也特別在軍官、參謀養成教育方
面花了不少心思收集資料,近兩年趁著閒暇我也自己編寫了許多軍官訓練教材,
每年除了調集各級軍官短期密集講習外,也透過演習、兵棋推演、參謀旅行等方
式想盡辦法提升幹部素質。
但畢竟我只有一個人,就算加上白健生、黃旭初、李品仙他們幫忙授課,實
施效果也還是難如人意──因為我的觀念、授課的內容也超過了他們幾個人的知
識和經驗。
無論如何,這次戰鬥就是我驗收這兩年練兵成果最好的機會。
常耀東雙眼緊貼高倍望遠鏡目鏡上,身旁作戰參謀雖鎮定地推動著地圖上代
表英國砲艇的棋子,額上汗珠還是難掩地豆大滑下。
海面上風速漸漸加快,濃厚的煙霧也慢慢吹開。
電話響起,前進指揮所報來敵貨船座標,指揮所內觀測人員也趁煙霧散去迅
速測距,與前進指揮所報資料進行比對。
常耀東看看我,我懶得看他示意他自己做決定。
他迅速下定決心,接通火力協調所下達作戰指令。
我們所在位置聽不到迫擊砲發射爆音。隨著有線電話中報的發射口令,指
揮所內眾人都不自覺地看著手錶讀起秒來。
5432無數朵彈花在英國運輸船隊上空同時綻放,四散如雨
的彈片在海面上瞬間激起一片白色水花。
幹得不錯,訓練得很精實我心中暗想,臉上卻不顯任何表情。
常耀東這個團雖然名稱上是第二團,但不像李宗仁的部隊這些年大戰小鬥,
一直都守在桂平老巢擔任類似新兵訓練中心的角色。講得好聽是訓練札實、兵強
馬壯,說得不好聽就是缺乏實戰經驗。
常耀東團這次進廣州灣,除了編制上的3個步兵營和直屬部隊外這次還帶上
了兩個補充營,就迫擊砲火力而言每個營4門、五個營共7門,加上團直屬
砲兵與這次配屬加強的迫砲單位,全團的迫砲火力達到近門規模。而常耀東特
彆強調中距離射擊同時彈著的訓練,也就是針對同一目標用不同裝藥、不同射角
快速連續發射數枚砲彈,在札實訓練下甚至可以達到讓同一門迫砲發射的四發砲
彈同時間落在目標上的驚人成效。
8迫砲彈雖然無法擊穿運輸船,但同時間超過2發砲彈空中炸射,無
論是已經搭上小船、正從輪船上爬下舷側還是蝟集甲上準備下船的官兵剎那間
陷入一片血海。暴露在甲上、海面上計程車兵無處可逃,望遠鏡中清晰可見殘肢
碎肉隨著血流從甲邊緣倘流而下。
轟隆隆~轟隆隆~砲彈空炸後數秒爆音才傳入耳中。
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一批批砲彈以約莫分鐘間隔,規律地將運輸船
與登陸舟群壟罩在彈幕之中。能見度變得極差但已不需要觀測,英國人選擇的換
乘是常耀東原本就標定好的英軍可能四個換成之一,所有火砲射擊諸元早就
測量妥當,砲手們只須依計畫把砲彈塞入砲口即可。
「停止射擊!」常耀東澹定地下達指令。
濃厚砲煙隨海風飄去,海面上一片死寂,3艘貨船桅稈都已折斷、原本駕駛
臺位置也只剩一堆冒煙廢鐵,甲上沒有任何生命跡象,起初散佈在運輸船旁的
2、3艘小艇如今只剩下不到5艘還浮在海面。
整片海面死寂得令人毛骨悚然。
我們的目的不是打船、是殺人。
兩艘英國砲艇瘋狂地在海上兜圈子,拼命向四面八方漫無目的射擊。
常耀東把迫擊砲陣地佈署在反斜面與建築物之間,即便英國砲艇能見到隱約
升起的砲煙,他們也無法觀察到砲陣地的確切位置。
這是場完全不對稱的戰鬥,只花不到3分鐘時間就決定了勝負。
英國砲艇不敢靠近已全然失去生氣的運輸船隊,但無論是用燈號、旗號,貨
船上都沒有任何答。
似乎所有人都死光了。
英國砲艇似乎沒打算救援貨船上倖存者,邊發射防護射擊邊向廣州灣外撤。
常耀東胸有成竹--手下們早就在廣州灣三條進出水道佈上水雷──只是在
常耀東的作戰想定中,水雷不是用來阻止敵艦隊侵入廣州灣,而是在最後階段封
鎖退路、徹底完殲敵人的武器。
砲艇邊發砲邊朝港外退去,常耀東沉著地下達水雷戰備指定,將原本設定在
保險狀態的水雷一一開啟。
英國砲艇退到水道口,沉睡的水雷倏地啟動──兩條高度近公尺水柱在兩
艘砲艇旁彈起──第一艘瞬間被水柱拱起折成兩段,第二艘砲艇被舷側湧起水柱
打翻,不過兩三秒時間暗紅色船底朝天,囂張的砲火再也發不出聲音。
「幹得好!掃蕩戰場的事就交給你了」我從望遠鏡位置退下,走向常耀東
握著他的手道:「妥適收容俘虜,能救的儘量救,好好獎勵辛苦的兄!」
「報告是!後面事情我會理好的!」常耀東瞪大布滿血絲的雙眼,握緊我右
手用力道。
*** *** *** ***
面對眼前這一桌子好酒好菜,我有種恍惚不真實的感覺──君兒坐在對面,
兩旁依序坐著晴兒、桃香、寧怡、小菱、九姑、小梅、小春──明德帶著明
禮、明彥、明毅、明典在旁邊玩,讓保母抱著的明鈺、明姿兩姊妹正互相拉著頭
髮取樂。
老婆孩子。
我不知道食物是否滿足她們的想像,但每張嬌彈可破的臉孔、每張天真無邪
的臉龐在她們每張無憂無慮的臉孔間,我終於瞭解了【一家之】這四個字的
意義。
經過一整天殺戮,現在我終於可以平靜地坐在這張桌子旁,聽老婆們說著無
關痛癢的八卦,看孩子們彼此追逐、嬉戲。
或許這種小小的幸福、這種小確幸就是我們革命的真實目的!
每個人都有權利無憂無慮地享受足夠的食物每個人都不需要恐懼匱乏每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