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17-06-06
舉消滅對方。
李瑟支援的太子因為是正統嫡傳,所以先天掌握了很多的優勢,在朝廷上勢
力遠比漢王大,但是李瑟最擔心的便是張玄機調集所有高手,全力在皇城一搏,
那時鹿死誰手,頗難預料。
轉眼一年過去,永樂二十二年,忠勇王金忠稟告朱棣,說有了阿魯臺蹤跡,
請朱棣發兵,願為前鋒誓死效力。
袁珙和楚流光聽聞此事,急忙找李瑟商議,二人都道:「我看皇上不久就要
歸天了,此時若要再出徵,恐怕朝廷到時會大亂。」
李瑟道:「不錯,那時張玄機利用漢王發動政變,就會有一場大廝殺啊!而
且太子皇位未定,到時鹿死誰手,很難預料,我們一定要全力阻止皇上出征。」
李瑟找到楊榮、楊士奇等大臣,悄悄把袁珙和楚流光的推算告訴二人,二人
嘆道:「我們也有預料,皇上年歲已大,以為早晚這幾年的事了,看來比我們預
料的還要早。皇上戎馬一生,真是可嘆!」
李瑟道:「現在可不是嘆息的時侯,我們怎麼做才能避免後患呢?」
楊士奇道:「我瞭解皇上,他現在唯一的心願就是擒殺阿魯臺,現在有了消
息,會不顧一切地出征的,所以我們要做好最壞的準備。」
李瑟道:「難道就不能阻止了?」
楊榮道:「盡力試吧!我看很悲觀。」
當下幾人上朝,請皇上不要再御駕親征了。
朱棣見手下幾個重臣說的肯切,也有些猶豫,可是漢王聽到訊息,親自前來
請戰,請朱棣掛帥,他願意為先鋒等等。
朱棣心思活動了,等到漢王道:「父皇您一生幾次三番沒有殺死阿魯臺,他
屢犯天威,豈能饒了他呢?」
朱棣被激怒了,道:「好,我要再親自征討。」
李瑟等人雖知道漢王也早曉得朱棣快要駕崩了,因此他想讓朱棣死在外面,
他跟隨之後,可以假借皇上的名義率兵殺京師。李瑟等人急忙勸阻,可是朱棣
不聽勸告,幾人見沒有辦法阻止,只好退而求其次,道:「漢王乃國家棟梁,如
果離開京師,太子沒人輔佐可怎麼辦?」
朱棣見他們不反對出兵,也樂得給他們一個面子,便答應了此事。
於是朱棣率軍大舉北征。朱棣不聽勸告,率兵一齣京師,張玄機便請冷如雪
帶話,說道眼看皇上不久就要離開人世,當今天下只有他們二人可以互相制衡,
如果能夠聯起來,天下唾手可得,那時假立漢王為天下,請李瑟在背後掌控,
天下一定能治理的好。又說他們摩尼教是入世救人的教派,一定可以普度眾生,
讓天下姓過上好日子。
李瑟聽完冷如雪的轉述,思考起來。他這幾年在朝廷做官,知道了姓的疾
苦,一直也想拯救天下姓,因此這時對張玄機的想法思考起來。
李瑟想了半日,心裡有了些想法之後,便去找角先生請教。
李瑟在一個四周無人的地方,和角先生商議,他把張玄機的事情說了一遍,
然後道:「我這幾年看遍天下之事,發現老姓太苦了。他們辛苦一輩子,也只
能吃飽而已,若是遇到疾病,就會等死,根本沒有錢來治病。而所有的官員,都
是錦衣玉食,浪費奢靡,真是讓人寒心。漢王是個暴君,一定不能支援的啦!你
說如果我和張玄機聯起來,讓太子即位,我們在背後控制他,讓他實行仁政,
讓全天下的人都信奉摩尼教,那樣姓就會過上好日子了,你說可好?」
角先生沉吟半晌,道:「以前我和你說過,宗教治國,只會更糟糕,無論這
個宗教的信仰是什麼,是好是壞,都沒有別。你可能不明白的我的意恩,讓我
來和你慢慢說。」
角先生徐徐道:「姓不可沒有信仰,無論他們信奉佛教也好,儒教也罷,
都能讓他們安分守己,活得有目標,活得才快樂。可是一旦用宗教治國,那這個
國家就大大的糟糕了。
南北朝時期,梁武帝想讓全國人都信奉佛教,對一切反對佛教的人全都殺了,
結果民不聊生,最後幾年就被推翻了。你說佛教不好嗎?讓人向善的,如果全國
人都強制信奉,豈不是好?可是為什麼不行,不能讓姓幸福呢?「
李瑟被問住了,角先生說的這些都超出了他的經驗範圍,當下一鞠躬,道:
「請先生指點。」
角先生道:「這是因為一旦用宗教治國,就禁錮了讀書人和姓的思想,
姓倒罷了,他們無論在何時都是被人愚弄的。可是讀書人卻不一樣,如果完全禁
錮他們的思想,那麼會就不會有任何進步了,最後就會成為一潭死水。」
李瑟道:「那就拿摩尼教來說吧!既然全國人都信奉摩尼教了,那麼人人都
為了和平和姓,全國實行均田免糧的制度,人人都有土地了,人人不用交稅了,
那對姓來說,豈不是天大的好處?」
角先生聽了啞然失笑,道:「其實你說的是大部分人的想法,可這卻是最害
人、最要命的想法啊!」
角先生頓了頓,嚴肅地道:「如你所說,大家都信奉摩尼教了,也均田免糧
了。可是摩尼教治國之後,中央集權非常強大,沒有人反對他們了,那麼自然也
就沒有人約束他們了,他們就會腐敗墮落,只會嘴上說是為了姓,其實全是為
了錢財。為什麼這樣呢?因為人一旦沒有制約,很快就會變壞的。」
李瑟道:「可是他們都是好人,怎麼會變壞呢?」
角先生道:「我問你,如果你管理很多財務,沒有人管你,不拿白不拿,你
會不會拿?你一定會說不會拿,是幾個人人品很高,可是大部分人不是這樣啊!
所以宗教治國最後就會落得這樣的下場,全部都是腐敗。」
李瑟目瞪口呆。
角先生道:「等到摩尼教完全掌握天下之後,他們就會說,為了姓的利益,
不能不收稅了,因為收上來的稅,要用來幫助姓,『取之於姓,用之於姓』,
得,這下更糟糕了,所以最後老姓的下場只能更悽慘。」
角先生長嘆道:「中央集權越是強大,讀書人越是沒有地方著書立說,所以
姓越來就越愚昧,姓越愚昧,宗教裡的人就越活得奢華,等過幾十年姓明
白了,可是已經害了幾代人了。」
李瑟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我一定要全力阻止張玄機,如果他用宗教
治國,那麼天下就完了,幾代人就會受害啊!」
再說朱棣率領大軍抵達抵曝寧之後,仍不見有敵人蹤跡,阿魯臺又像前幾次
一樣,早已遠走了。
朱棣正感掃興,金忠部將把裡禿獲得訊息,聽說阿魯臺在答蘭納木兒河。朱
棣即督軍疾進,首先來到開平,然後派中官伯力哥,對阿魯臺屬部道:「王師遠
來,只捉拿罪人阿魯臺一個,其他人等,倘若真誠投靠,一律優待,絕不食言。」
可是阿魯臺部落,不聽勸告,全都逃跑了。
朱棣決計攻入答蘭納木兒河,下命前鋒金忠、陳憋等先發,他率大軍在後策
應。金忠、陳憋率領部隊到了答蘭納木兒河,可是滿眼荒蕪,不但沒有敵寨,就
是車轍馬跡,也是一律被阿魯臺掩蓋,無從探查端倪,阿魯臺已經不知去向。
朱棣聽聞大怒,又派遣張輔等人窮山谷,就近三里內外,沒一處不去
的,可也只有蔓草荒煙,並不見伏兵逃騎,張輔等人也空手覆命。
朱棣不禁詫異道:「阿魯臺那廝,究竟到何處去了?」心裡惱恨不已。
張輔奏道:「陛下必欲擒賊而後快,如果給臣一個月糧食,率騎兵深入北方
進去,定會不虛此行。」
朱棣默然良久,他幾次出兵攻打阿魯臺,都沒有見效,忽然感覺身體疲憊,
緩緩道:「大軍出塞,人馬都很勞乏,北地早寒,倘遇風雪,恐有礙歸途,唉,
不如適可而止,再作打算吧!」
朱棣嘆息多時,便下令京。
路上經過清水源,朱棣見道旁有石崖數十丈,便命大學士楊榮、金幼孜,刻
石紀功,諭道:「使萬世知朕過此。」
銘功完畢,朱棣感覺身體有些不適,便對內侍海壽道:「你給朕計算一下路
程,什麼時侯可到北京?」
海壽答道:「八月中即可到京。」
朱棣想了一想,對楊榮道:「東宮涉歷已久,政務已熟,朕北京之後,軍
國重事,都交給太子裁決吧!朕優遊暮年,享些安閒餘福罷了。」
楊榮聞言,心知朱棣已然預感身體不行了,忽然心底一股悲哀湧了上來,跪
下泣道:「陛下春秋鼎盛,為何出此言論!」
朱棣嘆道:「我也捨不得你們這些老臣啊!你們出去吧!不要再進言了。」
到了晚上,朱棣夜不安寐,一閉上眼睛,便見無數冤兔前來命,待至驚醒,
見侍臣列在左右,一切都是夢境,不禁唏噓道:「朕一生戎馬生涯,竟然事至於
此。」
大軍來到榆木川的時侯,朱棣氣息奄奄,已經不可救藥了。
朱棣自知將要不起,於是召英國公張輔入內,囑咐後事,傳位皇太子朱高熾,
喪禮一如高皇帝遺制。話說完之後,當即崩逝。
一代武功赫赫的大帝就這樣去世了。眾大臣來不及悲傷,張輔與楊榮、金幼
孜商議,因為六師在外,不便發喪,便熔錫為裨,載入遺骸,仍然是翠華寶蓋,
擁護而行。暗中遣少監海壽,奔赴北京稟告太子。
當夜太子在宮裡便得到訊息,便和等眾臣商議,李瑟和楚流光也聽到訊息,
早早來到宮裡。
眾人都建議太子孫朱瞻基前去迎接靈位。
李瑟道:「聽說漢王已經預謀在要在途中設伏,要襲殺太孫,此事不得不防。」
太子道:「那請少卿親自帶人護送如何?也好迎接聖駕京。」
楚流光忙道:「不可,這樣就中了漢王的計策了。他會調集全部人馬前來攻
殺,如果李大人去了,就再無人能夠抵抗得了他的手下了。」
&n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1】【2】【3】【4】【5】【6】【7】【8】【9】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李瑟支援的太子因為是正統嫡傳,所以先天掌握了很多的優勢,在朝廷上勢
力遠比漢王大,但是李瑟最擔心的便是張玄機調集所有高手,全力在皇城一搏,
那時鹿死誰手,頗難預料。
轉眼一年過去,永樂二十二年,忠勇王金忠稟告朱棣,說有了阿魯臺蹤跡,
請朱棣發兵,願為前鋒誓死效力。
袁珙和楚流光聽聞此事,急忙找李瑟商議,二人都道:「我看皇上不久就要
歸天了,此時若要再出徵,恐怕朝廷到時會大亂。」
李瑟道:「不錯,那時張玄機利用漢王發動政變,就會有一場大廝殺啊!而
且太子皇位未定,到時鹿死誰手,很難預料,我們一定要全力阻止皇上出征。」
李瑟找到楊榮、楊士奇等大臣,悄悄把袁珙和楚流光的推算告訴二人,二人
嘆道:「我們也有預料,皇上年歲已大,以為早晚這幾年的事了,看來比我們預
料的還要早。皇上戎馬一生,真是可嘆!」
李瑟道:「現在可不是嘆息的時侯,我們怎麼做才能避免後患呢?」
楊士奇道:「我瞭解皇上,他現在唯一的心願就是擒殺阿魯臺,現在有了消
息,會不顧一切地出征的,所以我們要做好最壞的準備。」
李瑟道:「難道就不能阻止了?」
楊榮道:「盡力試吧!我看很悲觀。」
當下幾人上朝,請皇上不要再御駕親征了。
朱棣見手下幾個重臣說的肯切,也有些猶豫,可是漢王聽到訊息,親自前來
請戰,請朱棣掛帥,他願意為先鋒等等。
朱棣心思活動了,等到漢王道:「父皇您一生幾次三番沒有殺死阿魯臺,他
屢犯天威,豈能饒了他呢?」
朱棣被激怒了,道:「好,我要再親自征討。」
李瑟等人雖知道漢王也早曉得朱棣快要駕崩了,因此他想讓朱棣死在外面,
他跟隨之後,可以假借皇上的名義率兵殺京師。李瑟等人急忙勸阻,可是朱棣
不聽勸告,幾人見沒有辦法阻止,只好退而求其次,道:「漢王乃國家棟梁,如
果離開京師,太子沒人輔佐可怎麼辦?」
朱棣見他們不反對出兵,也樂得給他們一個面子,便答應了此事。
於是朱棣率軍大舉北征。朱棣不聽勸告,率兵一齣京師,張玄機便請冷如雪
帶話,說道眼看皇上不久就要離開人世,當今天下只有他們二人可以互相制衡,
如果能夠聯起來,天下唾手可得,那時假立漢王為天下,請李瑟在背後掌控,
天下一定能治理的好。又說他們摩尼教是入世救人的教派,一定可以普度眾生,
讓天下姓過上好日子。
李瑟聽完冷如雪的轉述,思考起來。他這幾年在朝廷做官,知道了姓的疾
苦,一直也想拯救天下姓,因此這時對張玄機的想法思考起來。
李瑟想了半日,心裡有了些想法之後,便去找角先生請教。
李瑟在一個四周無人的地方,和角先生商議,他把張玄機的事情說了一遍,
然後道:「我這幾年看遍天下之事,發現老姓太苦了。他們辛苦一輩子,也只
能吃飽而已,若是遇到疾病,就會等死,根本沒有錢來治病。而所有的官員,都
是錦衣玉食,浪費奢靡,真是讓人寒心。漢王是個暴君,一定不能支援的啦!你
說如果我和張玄機聯起來,讓太子即位,我們在背後控制他,讓他實行仁政,
讓全天下的人都信奉摩尼教,那樣姓就會過上好日子了,你說可好?」
角先生沉吟半晌,道:「以前我和你說過,宗教治國,只會更糟糕,無論這
個宗教的信仰是什麼,是好是壞,都沒有別。你可能不明白的我的意恩,讓我
來和你慢慢說。」
角先生徐徐道:「姓不可沒有信仰,無論他們信奉佛教也好,儒教也罷,
都能讓他們安分守己,活得有目標,活得才快樂。可是一旦用宗教治國,那這個
國家就大大的糟糕了。
南北朝時期,梁武帝想讓全國人都信奉佛教,對一切反對佛教的人全都殺了,
結果民不聊生,最後幾年就被推翻了。你說佛教不好嗎?讓人向善的,如果全國
人都強制信奉,豈不是好?可是為什麼不行,不能讓姓幸福呢?「
李瑟被問住了,角先生說的這些都超出了他的經驗範圍,當下一鞠躬,道:
「請先生指點。」
角先生道:「這是因為一旦用宗教治國,就禁錮了讀書人和姓的思想,
姓倒罷了,他們無論在何時都是被人愚弄的。可是讀書人卻不一樣,如果完全禁
錮他們的思想,那麼會就不會有任何進步了,最後就會成為一潭死水。」
李瑟道:「那就拿摩尼教來說吧!既然全國人都信奉摩尼教了,那麼人人都
為了和平和姓,全國實行均田免糧的制度,人人都有土地了,人人不用交稅了,
那對姓來說,豈不是天大的好處?」
角先生聽了啞然失笑,道:「其實你說的是大部分人的想法,可這卻是最害
人、最要命的想法啊!」
角先生頓了頓,嚴肅地道:「如你所說,大家都信奉摩尼教了,也均田免糧
了。可是摩尼教治國之後,中央集權非常強大,沒有人反對他們了,那麼自然也
就沒有人約束他們了,他們就會腐敗墮落,只會嘴上說是為了姓,其實全是為
了錢財。為什麼這樣呢?因為人一旦沒有制約,很快就會變壞的。」
李瑟道:「可是他們都是好人,怎麼會變壞呢?」
角先生道:「我問你,如果你管理很多財務,沒有人管你,不拿白不拿,你
會不會拿?你一定會說不會拿,是幾個人人品很高,可是大部分人不是這樣啊!
所以宗教治國最後就會落得這樣的下場,全部都是腐敗。」
李瑟目瞪口呆。
角先生道:「等到摩尼教完全掌握天下之後,他們就會說,為了姓的利益,
不能不收稅了,因為收上來的稅,要用來幫助姓,『取之於姓,用之於姓』,
得,這下更糟糕了,所以最後老姓的下場只能更悽慘。」
角先生長嘆道:「中央集權越是強大,讀書人越是沒有地方著書立說,所以
姓越來就越愚昧,姓越愚昧,宗教裡的人就越活得奢華,等過幾十年姓明
白了,可是已經害了幾代人了。」
李瑟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我一定要全力阻止張玄機,如果他用宗教
治國,那麼天下就完了,幾代人就會受害啊!」
再說朱棣率領大軍抵達抵曝寧之後,仍不見有敵人蹤跡,阿魯臺又像前幾次
一樣,早已遠走了。
朱棣正感掃興,金忠部將把裡禿獲得訊息,聽說阿魯臺在答蘭納木兒河。朱
棣即督軍疾進,首先來到開平,然後派中官伯力哥,對阿魯臺屬部道:「王師遠
來,只捉拿罪人阿魯臺一個,其他人等,倘若真誠投靠,一律優待,絕不食言。」
可是阿魯臺部落,不聽勸告,全都逃跑了。
朱棣決計攻入答蘭納木兒河,下命前鋒金忠、陳憋等先發,他率大軍在後策
應。金忠、陳憋率領部隊到了答蘭納木兒河,可是滿眼荒蕪,不但沒有敵寨,就
是車轍馬跡,也是一律被阿魯臺掩蓋,無從探查端倪,阿魯臺已經不知去向。
朱棣聽聞大怒,又派遣張輔等人窮山谷,就近三里內外,沒一處不去
的,可也只有蔓草荒煙,並不見伏兵逃騎,張輔等人也空手覆命。
朱棣不禁詫異道:「阿魯臺那廝,究竟到何處去了?」心裡惱恨不已。
張輔奏道:「陛下必欲擒賊而後快,如果給臣一個月糧食,率騎兵深入北方
進去,定會不虛此行。」
朱棣默然良久,他幾次出兵攻打阿魯臺,都沒有見效,忽然感覺身體疲憊,
緩緩道:「大軍出塞,人馬都很勞乏,北地早寒,倘遇風雪,恐有礙歸途,唉,
不如適可而止,再作打算吧!」
朱棣嘆息多時,便下令京。
路上經過清水源,朱棣見道旁有石崖數十丈,便命大學士楊榮、金幼孜,刻
石紀功,諭道:「使萬世知朕過此。」
銘功完畢,朱棣感覺身體有些不適,便對內侍海壽道:「你給朕計算一下路
程,什麼時侯可到北京?」
海壽答道:「八月中即可到京。」
朱棣想了一想,對楊榮道:「東宮涉歷已久,政務已熟,朕北京之後,軍
國重事,都交給太子裁決吧!朕優遊暮年,享些安閒餘福罷了。」
楊榮聞言,心知朱棣已然預感身體不行了,忽然心底一股悲哀湧了上來,跪
下泣道:「陛下春秋鼎盛,為何出此言論!」
朱棣嘆道:「我也捨不得你們這些老臣啊!你們出去吧!不要再進言了。」
到了晚上,朱棣夜不安寐,一閉上眼睛,便見無數冤兔前來命,待至驚醒,
見侍臣列在左右,一切都是夢境,不禁唏噓道:「朕一生戎馬生涯,竟然事至於
此。」
大軍來到榆木川的時侯,朱棣氣息奄奄,已經不可救藥了。
朱棣自知將要不起,於是召英國公張輔入內,囑咐後事,傳位皇太子朱高熾,
喪禮一如高皇帝遺制。話說完之後,當即崩逝。
一代武功赫赫的大帝就這樣去世了。眾大臣來不及悲傷,張輔與楊榮、金幼
孜商議,因為六師在外,不便發喪,便熔錫為裨,載入遺骸,仍然是翠華寶蓋,
擁護而行。暗中遣少監海壽,奔赴北京稟告太子。
當夜太子在宮裡便得到訊息,便和等眾臣商議,李瑟和楚流光也聽到訊息,
早早來到宮裡。
眾人都建議太子孫朱瞻基前去迎接靈位。
李瑟道:「聽說漢王已經預謀在要在途中設伏,要襲殺太孫,此事不得不防。」
太子道:「那請少卿親自帶人護送如何?也好迎接聖駕京。」
楚流光忙道:「不可,這樣就中了漢王的計策了。他會調集全部人馬前來攻
殺,如果李大人去了,就再無人能夠抵抗得了他的手下了。」
&n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