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門女將穆桂英別傳】 (第一回 西夏犯邊)

+A -A

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17-06-21

P>    【作者:襄王無夢】
    【2017年6月21日】
    【字數:一萬零九百三十五字】
    開卷語:話說安史之亂後,盛唐國運急轉直下,藩鎮割據日益嚴重,相互之
    間爭奪地盤,朝廷無力控制,中央政權日漸消亡,黃巢起義後,更是出現了「極
    目千里,無復煙火」的淒涼慘境,實力雄厚的藩鎮相繼受封為王,成為了實際上
    的獨立王國。
    盛唐覆滅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中華大地陷入了七十餘年的政權交替和連
    年征戰之中,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先後稱雄,史書稱為五代,期間又
    有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荊南、楚、南漢、南平、北漢、定難軍、靜海
    軍等十數個小政權,史書統稱為十國,直到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篡後周建立北宋,與其弟宋太宗趙光義先後滅掉十國,中原才進入了難得的休整
    發展階段。
    五代十國時期,由於中原連年混戰,北方契丹趁勢發展,國力日益強盛,後
    晉石敬瑭為稱帝,割讓燕雲十六州予契丹,厚顏無恥地自認「兒皇帝」,更是讓
    契丹威勢達到新的高度,後遼晉交惡,遼太宗耶律德光揮師南下,滅後晉,於開
    封稱帝,改國號為遼,是以大遼正式成為北方霸主。
    宋太祖病逝後,其胞弟太宗滅掉後漢等為數不多的小政權,統一了南方,並
    且雄心勃勃,揮師北上,意圖收回燕雲十六州,但兩次攻遼均以失敗告終,廣為
    人知的楊家將就是在這時登上了歷史的舞臺,用幾代人的鮮血與生命,譜寫了一
    曲蕩氣迴腸的英雄讚歌,留下了無數精彩故事,一直傳誦至今。
    本文以民間傳說楊家將故事為基礎,以亞視電視劇《楊家將之十二寡婦徵西》
    為藍本虛構改編而成,人物形象和性格塑造以及劇情均為筆者虛擬,對楊門忠烈
    實無任何冒犯之意,還望各位看官看文之後,權當笑談,莫要深究其中利害得失
    和個人榮辱,筆者在此拜謝!
    *******************************************************************
   回  西夏犯邊
    宋仁宗天聖年間,党項人李德明趁宋遼連年征戰,假意依託於宋,受封夏國
    公之位,內修政事,外養兵馬,接連攻打回鶻、吐蕃等部落,國力日漸強盛後,
    李德明野心漸漸膨脹,時有不臣之心!
    天門陣一役後,大宋雖獲勝,但國力也受到極大影響,遂與遼國蕭太后議和,
    兩國休戰,進入了一段難得的休整時期,時值仁宗繼位,其性格文弱寬厚,無甚
    主見,又兼寵愛太師龐藉之女龐貴妃,遂將政事交於龐太師打理。
    龐太師為人陰險狡詐,結黨營私,視財如命,為排除異己,大肆打壓有功之
    臣,拔擢心腹以充要職,致使國內民怨沸騰,官場混亂,一時之間滿朝文武竟有
    半數是龐太師門徒,幸得八賢王趙德芳、雙天官寇準在朝輔弼,龐太師才未能只
    手遮天!
    這一天仁宗上朝,忽聞邊關延安府總兵王成送來奏章,仁宗讓內侍呈上來,
    開啟一看,不由得打了個冷戰。
    只見奏摺上寫道:「臣延安府總兵王成啟奏萬歲:今日西夏送來戰表,興兵
    十萬,由二王子李元昊領兵,侵入邊境,揚言要奪我大宋江山!為保社稷,臣率
    領本府將士英勇抗敵,只因寡不敵眾,現已連輸三陣,邊關告急,祈求萬歲速發
    救兵!」
    仁宗慌了神,急忙召八賢王近前,將奏摺交給八賢王閱覽。
    八賢王閱畢,附耳與仁宗說了一番悄悄話,然後退在了一旁。
    聽罷八賢王之語,仁宗心中稍安,朗聲道:「西夏李德明,不思我大宋扶植
    之恩德,悍然犯邊,今邊關告急,延安府總兵送來求救奏章,不知哪位愛卿肯領
    兵掛帥,前往邊關,抗擊敵寇,揚我大宋國威?」
    清亮的聲音迴盪在大殿之中,然而片刻過後,滿朝文武竟無一人作答。
    仁宗微慍,高聲道:「難道滿朝文武,竟無一人肯為朕分憂,領兵前去抗擊
    西夏麼?」
    滿朝文武聞言面面相覷,但卻無一人敢上前領命,只是噤若寒蟬,將目光投
    向立於首位的龐太師。
    仁宗見狀,也無可奈何,只得哀嘆。
    正在這時,雙天官宰相寇準卻出列道:「啟奏陛下,臣保舉一人,可退西夏
    敵寇!」
    仁宗大喜道:「愛卿推薦何人,速速道來!」
    寇準看了一眼八賢王,見他微微點頭,於是朗聲道:「前三關大元帥楊延昭
    之子,忠勇侯楊宗保智勇足備,忠君愛國,可當此任!」
    仁宗恍然大悟道:「愛卿所言甚是,若不是愛卿提及,朕差點忘了此事,那
    就依愛卿所奏,宣楊宗保入朝!」
    寇準還未謝恩,龐太師忽然出列道:「啟奏陛下,臣以為此事不妥。」
    仁宗道:「太師有何疑慮?」
    龐太師道:「前年,大元帥楊延昭部將孟良焦贊貪功冒進,致使損兵折將,
    身死異國,楊延昭憂鬱成疾,一病不起,不久後病故,陛下念及楊延昭舊日功勞,
    非但沒有追究責任,反而開恩加封楊延昭之獨子楊宗保,命其隨天波府眾人前往
    火塘寨為楊延昭守孝,三年之內有事無事,不予調遣。今守孝期未滿,即宣調楊
    宗保回朝,臣唯恐不妥。再者,我大宋良將眾多,何必偏讓楊宗保掛帥出征,臣
    微末之見,有無道理,還望陛下三思!」
    仁宗知龐太師素與天波府楊家不和,看在龐貴妃的面上,本想附和龐太師之
    言,但又想起邊關吃緊,滿朝文武無一人敢掛帥應敵之事,於是皺了皺眉道:
    「太師既然如此有信心,想必心中已有掛帥出征的人選,不知太師想舉薦何人?」
    龐太師被仁宗這麼一問,自知沒有退路,但他手下都是趨炎附勢的庸才,上
    了戰場幾乎等於白給的貨色,就是想扶也扶持不起,只得硬著頭皮道:「啟奏陛
    下,現任三關統帥呼延丕顯德高望重,精通兵法,代替楊延昭鎮守三關已有兩年
    多,遼人不敢近大宋疆域半寸,實乃迎擊西夏之最佳人選!」
    這呼延丕顯正是那十四歲下邊庭捉拿奸相潘仁美的功臣,與天波府楊家也是
    過命之交,龐太師本不想推舉呼延丕顯,但奈何手下無人,又想在仁宗面前掙個
    舉賢用能的名聲,於是才如此這般舉薦。
    仁宗自言自語道:「這呼延愛卿倒是能擔重任,不過若是讓他前往迎擊西夏,
    三關又該交給誰把守呢?」
    龐太師被仁宗問住了,他的初衷只是不想讓楊宗保擔此重任,以免天波府楊
    家再添一功,所以並未考慮過其他,只得默然不語。
    寇準見狀,附和道:「陛下英明!呼延將軍鎮守三關,不可輕動,否則遼人
    見三關無強將守衛,必定又思犯界,到時兩面受敵,情況只會愈加危急!依臣愚
    見,還是火速宣調楊宗保回朝,掛帥出征最為妥當!」
    仁宗猶豫不決,下意識地將目光投向八賢王。
    八賢王正等著仁宗來找他,於是上前道:「陛下,雖然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但凡事總有個輕重緩急,陛下雖下令楊宗保守孝三年,但那時四海昇平,國泰民
    安,而如今西夏來犯,邊關告急,非比尋常,再者楊宗保離守孝期滿已不足三月,
    已經盡了孝道,此時宣他回朝並無不妥,還可以彰顯陛下愛護忠臣良將,不拘一
    格,選賢任能!」
    八賢王此言讓仁宗吃了顆定心丸,立即下詔,宣楊宗保回朝,封為徵西大元
    帥,統領二十萬兵馬前往延安府迎擊西夏!
    龐太師見聖旨已下,無話可說,只得退下,滿朝文武大半都唯龐太師馬首是
    瞻,見龐太師點了頭,更是無一人敢提出異議。
    仁宗見邊關憂患有人去平,心中大喜,命寇準親往火塘寨傳旨,當即退朝,
    回宮尋那龐貴妃去了。
    **********************************************************************
    再說楊家男女眾將在佘太君的帶領下,來到了火塘寨,安葬了楊延昭的屍骨,
    又在墓前搭了一個蓆棚,供守孝人楊宗保在此居住。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知不覺已過去將近三年,離守孝期滿已不足一月了,
    此時正值初春,春寒料峭,萬物新生。
    這一日,火塘寨內,佘太君正在大堂中靜坐,下人忽然來報,說是宰相寇準
    到訪,佘太君知必有要事,於是拄著龍頭柺杖,親自起身相迎。
    寇準入得大堂,見佘太君親自相迎,忙疾走幾步,扶住老太君,口裡道:
    「老太君德高望重,又兼年事已高,怎可親身來迎,叫寇準好不慚愧。」
    佘太君雖已年過八旬,但仍然精神矍爍,腰不弓背不駝,鶴髮童顏,腳步穩
    健,目光炯炯有神。
    佘太君聽得寇準此言,微笑道:「老身知宰相大人前來,必有要事,如果老
    身沒有猜錯,定是奉聖旨前來,所以才起身迎接。」
    寇準驚歎道:「老太君好眼力,寇準正是奉聖旨前來。」
    佘太君道:「聖上下旨,命我天波府眾人在此守孝,如今守孝期未滿,宰相
    大人卻突然造訪,不知是不是邊關告急?」
    寇準拍節大讚道:「老太君真是料事如神,西夏李德明狼子野心,不顧我大
    宋對其的恩德,命其子李元昊率兵十萬,悍然進犯,延安府守將王成抵敵不住,
    呈緊急奏報於聖上,奏請派兵前去增援,滿朝文武無人敢掛帥,寇準迫不得已,
    只得舉薦宗保掛帥,因此打擾老太君,還望海涵。」
    佘太君道:「宰相大人言重了!我楊家滿門忠烈,皆是為大宋而捐軀,如今
    大宋有難,身為臣子,理當挺身而出,為國效力!宰相大人為社稷鞠躬盡瘁,勞
    苦功高,請上坐稍歇。」
    佘太君請寇準入座,對楊排風道:「速去墓前喚宗保前來接旨。」
    楊排風穿過後院,來到後山墓前,走進蓆棚,見了楊宗保,也不施禮,只是
    輕聲喚道:「宗保,宰相寇準大人奉旨前來,說是西夏犯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
【1】【2】【3】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推薦閱讀:馴養遊戲身不由己的溫柔爸爸給騷女兒的量身定製新婚燕爾我與貓孃的日常生活趙家情事小姨肖玥梅母子禁忌之夜我在大學學驅魔蘇舒的性愛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