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17-07-10
若是你能找到證據,證明楊宗保沒有通敵叛國,而是戰死殉國,那朕就赦免你們
之前的所有罪狀,併為楊宗保舉行國葬之大禮,若是找不出,那就休怪朕不念舊
情!」
穆桂英下拜謝恩道:「多謝聖上,為了查明真相,臣斗膽請上幾位證人,來
與張由當面對質,懇請聖上恩准!」
仁宗揮了揮手道:「准奏!」
穆桂英使了個眼色,楊八妹會意,帶著那四位送楊宗保遺體迴天波府的兵卒
走上殿來,叩拜仁宗後,站在了張由面前!
穆桂英對仁宗道:「這四位壯士乃是送宗保遺體回府之人,也是陷金山一戰
的倖存者,他們親身經歷了那場慘烈的戰役,對宗保壯烈殉國的經過最清楚。」
說罷,穆桂英轉向張由道:「張大人,你說宗保早就與西夏勾結,但一切都
是你一面之詞,並無他人可以佐證,連這物證密信也是漏洞百出,你說沒有誣陷
宗保,那你敢回答我幾個問題麼?」
張由冷冷一笑道:「鐵證如山,你卻還要巧言詭辯,也罷,本官倒要聽聽你
如何歪曲事實!」
穆桂英面色凝重,緩緩地道:「第一,既然宗保已經決定投敵,為何不將二
十萬大軍一起帶到西夏,反而要由你統兵,前去佯攻長城嶺呢?率全軍投敵,功
勞豈不是更大麼,為何還要捨本求末呢?」
張由一愣,回道:「那是因為楊宗保自知無法說服所有將士投降,畢竟將士
都是心繫國家的大宋子民,不像楊宗保這般寡廉鮮恥背祖忘宗,他們就算被挾持
到西夏也不會真正臣服,所以楊宗保才只帶了本部親信投敵!」
穆桂英怒視著張由道:「第二,既然宗保已與李元昊勾結,那為何李元昊還
要在行動的當天夜裡傳遞密信,而且信中說的還是那些優待和條件,按道理來說,
此事不是應該早已說定的麼?」
張由不由自主地看了龐太師一眼,回道:「可能是楊宗保人心不足蛇吞象,
一再提出新的條件,李元昊經過考慮之後,最終答應了這些條件,所以才派人送
密信過來,以催促楊宗保投靠。」
穆桂英憤然一笑道:「如此說來,這都是你的猜測了!那我再問你,既然你
已經察覺宗保投敵之事,為何沒有急報朝廷,而是先斬後奏,等到所有事情都塵
埃落定後方才返京?為何你抓到的只是西夏派來的奸細,按理來說,宗保既然決
定當夜行動,難道不應該派人通知李元昊麼?況且照你的猜測,宗保既然提了新
的條件,在沒有收到李元昊的答覆之前,他又怎會輕舉妄動呢?分明是你搬弄是
非,混淆黑白,陷害宗保,你知道宗保和王總兵皆已殉國,死無對證,所以捏造
事實,憑著一封不知來路的密信,就想定宗保的死罪,真是豈有此理!」
張由被穆桂英一番義正言辭的質問弄得有些招架不住,只得再次用眼神向龐
太師求救!
龐太師老奸巨猾,立刻出言打斷道:「張監軍,公道自在人心,你不必害怕,
也不要有任何顧慮,儘管將事情原委仔仔細細地說來,在聖上在,沒人敢對你不
利!」
其實張由早跟龐太師商量過如何應對,只是在穆桂英的氣勢下有些膽怯,聽
得龐太師之言後,張由又有了底氣,立刻反駁道:「邊關離汴京何止千里,當時
事發突然,發急報如何來得及?況且本官並不知道軍營裡哪些是楊宗保的心腹,
怎敢貿然發報?若是打草驚蛇,驚動了楊宗保,本官哪有命在?」
說罷,張由強裝出痛苦的模樣,撲通一聲跪倒在大殿上,連連磕頭道:「陛
下,微臣雖是文人,但卻也有錚錚鐵骨,當此之時,也曾想過以死相拼!但若是
當時微臣只憑一時意氣魯莽行事的話,我大宋二十萬將士豈不是無人率領,任由
西夏屠戮?又有何人能揭穿楊宗保假裝殉國實則投敵的卑鄙行徑?陛下,微臣忍
辱負重,為國盡忠,率領將士拼死抵禦西夏進犯,力保大營不失,此事全體將士
都有目共睹,如今卻被逆賊楊宗保之妻穆桂英如此刁難誣陷,還請陛下為微臣做
主!」
仁宗道:「張愛卿快快平身!朕素知你之忠心,此次邊關劇變,幸得你冷靜
行事,力保大營不失,我大宋才能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否則全線潰敗,後果不
堪設想,況且你身為文官,卻能身先士卒,站在第一線督促將士守衛,勇氣可嘉,
雖古之良臣莫能及也!張愛卿,你且好好養傷,朕會明辨是非,等此事了結後,
再對你論功行賞!」
穆桂英見仁宗明顯偏袒於張由,內心愈加憤恨著急,憤而轉身,對那四位幸
存的兵卒單膝下拜,懇求道:「四位壯士,你們跟著宗保出生入死,對事情經過
最為清楚,還請四位將事情經過詳細道來,揭穿張由的謊言,還宗保一個清白!
穆桂英向四位壯士行禮了!」
那四位兵卒皆是跟隨楊宗保已久的親信兵卒,見張由如此誣衊楊宗保,個個
都被氣得目眥欲裂,若不是身在朝堂之上,當著皇帝之面,不說斥罵張由,只怕
亂刀分屍都做得出來。
聽得穆桂英此言,四人忙跪倒在地,異口同聲地道:「夫人快快請起!我等
皆是楊元帥之部下,跟隨楊元帥已有多年,此事不僅事關楊元帥之清名,也是我
等份內之事,若是由得那些奸賊顛倒黑白,血口噴人,誣衊楊元帥,只怕戰死的
八千將士也死不瞑目!」
穆桂英起身,一一抱拳道:「桂英在此謝過四位壯士,宗保之清白,就全靠
四位了!」
四人重重地點了點頭,怒不可遏地站起身來,都急於要與張由爭個是非黑白。
一時間垂拱殿內盡是爭吵之聲,仁宗面色愈加陰沉,若不是答應穆桂英在先,
只怕仁宗立刻就會下令將四人拖出去斬首。
龐太師和張由在一旁冷眼旁觀,心裡充滿了奸計得逞的得意。
眼看局面快要失控,穆桂英再次下拜,跪倒在四位兵卒面前,驚得四人立馬
噤聲,回身去攙扶穆桂英,口裡道:「夫人,你這是為何?」
穆桂英站起身來,眼含熱淚道:「四位壯士,事關宗保之清白,天波府楊家
之名聲,各位千萬不可衝動,免得中了某些別有用心之人的圈套。為了避免一樁
千古奇冤的發生,桂英懇請各位稍安勿躁,只需據理力爭,將事實原原本本地講
出來,找出張由誣衊宗保的證據即可。依桂英愚見,為免人多口雜,四位還是推
舉一位口才較好的出來與張由對質比較妥當,其餘三位在一旁提醒和補充,不知
各位意下如何?」
四人皆是入行伍多年的老兵,上戰場的經驗不用說,但幾乎都是大字不識的
粗漢,口才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
經過短暫的商量後,四人推舉其中年紀最長的名為韓侖的兵卒出面與張由對
質,這個韓侖是四人中唯一識字的,跟隨楊宗保最久,在軍中任百夫長,口才雖
算不上好,但也算口齒流利,表達清晰。
韓侖仔仔細細地思考了一番,下跪對仁宗道:「啟稟陛下,事實並非張由所
說的那樣!
那一夜,我等四人還有五千將士在楊元帥的率領下深入敵陣,從陷金山發動
奇襲,誰知敵軍早有防備,待我等爬到半山腰,不上不下之時,突然射下火箭,
讓我軍損失慘重。
楊元帥和王總兵當機立斷,立刻率領我等突圍,經過許久的激戰,楊元帥、
王總兵以及我等十幾人終於衝出了重圍,來到了山下。
那時已經天亮,我們不敢停歇,跟著楊元帥往山谷外衝去,想與楊元帥事先
安排好接應的三千將士會合。
萬萬沒想到,西夏賊子早已將去路擋住,而且還揚言說接應的三千將士也遭
了他們的毒手!當此之時,我等只剩下十餘人跟隨楊元帥和王總兵,且都是身負
重傷,但楊元帥卻寧死不降,率領我等反覆衝殺,直至壯烈殉國!
早在陷金山山腰被伏擊時,楊元帥和王總兵就意識到事有蹊蹺,楊元帥行事
如此機密,前有佯攻,後有接應,西夏人卻處處設防,這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
軍中有奸細,將我們的行蹤全部透露給了敵軍!
後來我們揹著楊元帥的遺體回到大營時,才發現張由根本就沒有率兵前去長
城嶺下佯攻,見到楊元帥的遺體,張由也沒有任何意外,顯然一切盡在他的意料
之中!那時我等才明白,監軍張由就是那個裡通西夏的內奸,是他將楊元帥夜襲
陷金山的訊息通報給了西夏,是他害死了楊元帥和王總兵,還有整整八千將士!
我們為了避免受到張由的毒害,不敢在軍中多做停留,悄悄離開了大營,日
夜兼程地將楊元帥的遺體送回了天波府,這便是整個事情的全部經過!
聖上明鑑!張由這奸賊喪盡天良,害死了楊元帥,卻在聖上面前顛倒是非,
惡人先告狀,將功勞佔為己有,栽贓嫁禍給楊元帥,我等就是拼了這條命,也要
揭發張由奸賊的醜惡面目,替楊元帥申冤!」
仁宗聽罷,陰沉的表情緩和了一些,目光猶疑地看向了張由。
張由掙扎著站起來,故意站立不穩而摔倒在地,掙扎著道:「啟稟陛下,此
人乃是楊宗保的親信,說話自然會偏向楊宗保!
試想一下,若是微臣與西夏勾結,其目的無非是貪慕榮華富貴,既然如此,
微臣為何不直接將大營奉上,還要拼死守衛,以至於身負重傷?為何還要回到汴
梁,不留在西夏享受高官厚祿?
微臣之所以沒有率兵前去長城嶺下佯攻,正是看破了楊宗保與西夏賊子的詭
計,故意埋伏在半途,等到西夏賊子進攻大營時突然殺出,這才殺了西夏賊子一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1】【2】【3】【4】【5】【6】【7】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之前的所有罪狀,併為楊宗保舉行國葬之大禮,若是找不出,那就休怪朕不念舊
情!」
穆桂英下拜謝恩道:「多謝聖上,為了查明真相,臣斗膽請上幾位證人,來
與張由當面對質,懇請聖上恩准!」
仁宗揮了揮手道:「准奏!」
穆桂英使了個眼色,楊八妹會意,帶著那四位送楊宗保遺體迴天波府的兵卒
走上殿來,叩拜仁宗後,站在了張由面前!
穆桂英對仁宗道:「這四位壯士乃是送宗保遺體回府之人,也是陷金山一戰
的倖存者,他們親身經歷了那場慘烈的戰役,對宗保壯烈殉國的經過最清楚。」
說罷,穆桂英轉向張由道:「張大人,你說宗保早就與西夏勾結,但一切都
是你一面之詞,並無他人可以佐證,連這物證密信也是漏洞百出,你說沒有誣陷
宗保,那你敢回答我幾個問題麼?」
張由冷冷一笑道:「鐵證如山,你卻還要巧言詭辯,也罷,本官倒要聽聽你
如何歪曲事實!」
穆桂英面色凝重,緩緩地道:「第一,既然宗保已經決定投敵,為何不將二
十萬大軍一起帶到西夏,反而要由你統兵,前去佯攻長城嶺呢?率全軍投敵,功
勞豈不是更大麼,為何還要捨本求末呢?」
張由一愣,回道:「那是因為楊宗保自知無法說服所有將士投降,畢竟將士
都是心繫國家的大宋子民,不像楊宗保這般寡廉鮮恥背祖忘宗,他們就算被挾持
到西夏也不會真正臣服,所以楊宗保才只帶了本部親信投敵!」
穆桂英怒視著張由道:「第二,既然宗保已與李元昊勾結,那為何李元昊還
要在行動的當天夜裡傳遞密信,而且信中說的還是那些優待和條件,按道理來說,
此事不是應該早已說定的麼?」
張由不由自主地看了龐太師一眼,回道:「可能是楊宗保人心不足蛇吞象,
一再提出新的條件,李元昊經過考慮之後,最終答應了這些條件,所以才派人送
密信過來,以催促楊宗保投靠。」
穆桂英憤然一笑道:「如此說來,這都是你的猜測了!那我再問你,既然你
已經察覺宗保投敵之事,為何沒有急報朝廷,而是先斬後奏,等到所有事情都塵
埃落定後方才返京?為何你抓到的只是西夏派來的奸細,按理來說,宗保既然決
定當夜行動,難道不應該派人通知李元昊麼?況且照你的猜測,宗保既然提了新
的條件,在沒有收到李元昊的答覆之前,他又怎會輕舉妄動呢?分明是你搬弄是
非,混淆黑白,陷害宗保,你知道宗保和王總兵皆已殉國,死無對證,所以捏造
事實,憑著一封不知來路的密信,就想定宗保的死罪,真是豈有此理!」
張由被穆桂英一番義正言辭的質問弄得有些招架不住,只得再次用眼神向龐
太師求救!
龐太師老奸巨猾,立刻出言打斷道:「張監軍,公道自在人心,你不必害怕,
也不要有任何顧慮,儘管將事情原委仔仔細細地說來,在聖上在,沒人敢對你不
利!」
其實張由早跟龐太師商量過如何應對,只是在穆桂英的氣勢下有些膽怯,聽
得龐太師之言後,張由又有了底氣,立刻反駁道:「邊關離汴京何止千里,當時
事發突然,發急報如何來得及?況且本官並不知道軍營裡哪些是楊宗保的心腹,
怎敢貿然發報?若是打草驚蛇,驚動了楊宗保,本官哪有命在?」
說罷,張由強裝出痛苦的模樣,撲通一聲跪倒在大殿上,連連磕頭道:「陛
下,微臣雖是文人,但卻也有錚錚鐵骨,當此之時,也曾想過以死相拼!但若是
當時微臣只憑一時意氣魯莽行事的話,我大宋二十萬將士豈不是無人率領,任由
西夏屠戮?又有何人能揭穿楊宗保假裝殉國實則投敵的卑鄙行徑?陛下,微臣忍
辱負重,為國盡忠,率領將士拼死抵禦西夏進犯,力保大營不失,此事全體將士
都有目共睹,如今卻被逆賊楊宗保之妻穆桂英如此刁難誣陷,還請陛下為微臣做
主!」
仁宗道:「張愛卿快快平身!朕素知你之忠心,此次邊關劇變,幸得你冷靜
行事,力保大營不失,我大宋才能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否則全線潰敗,後果不
堪設想,況且你身為文官,卻能身先士卒,站在第一線督促將士守衛,勇氣可嘉,
雖古之良臣莫能及也!張愛卿,你且好好養傷,朕會明辨是非,等此事了結後,
再對你論功行賞!」
穆桂英見仁宗明顯偏袒於張由,內心愈加憤恨著急,憤而轉身,對那四位幸
存的兵卒單膝下拜,懇求道:「四位壯士,你們跟著宗保出生入死,對事情經過
最為清楚,還請四位將事情經過詳細道來,揭穿張由的謊言,還宗保一個清白!
穆桂英向四位壯士行禮了!」
那四位兵卒皆是跟隨楊宗保已久的親信兵卒,見張由如此誣衊楊宗保,個個
都被氣得目眥欲裂,若不是身在朝堂之上,當著皇帝之面,不說斥罵張由,只怕
亂刀分屍都做得出來。
聽得穆桂英此言,四人忙跪倒在地,異口同聲地道:「夫人快快請起!我等
皆是楊元帥之部下,跟隨楊元帥已有多年,此事不僅事關楊元帥之清名,也是我
等份內之事,若是由得那些奸賊顛倒黑白,血口噴人,誣衊楊元帥,只怕戰死的
八千將士也死不瞑目!」
穆桂英起身,一一抱拳道:「桂英在此謝過四位壯士,宗保之清白,就全靠
四位了!」
四人重重地點了點頭,怒不可遏地站起身來,都急於要與張由爭個是非黑白。
一時間垂拱殿內盡是爭吵之聲,仁宗面色愈加陰沉,若不是答應穆桂英在先,
只怕仁宗立刻就會下令將四人拖出去斬首。
龐太師和張由在一旁冷眼旁觀,心裡充滿了奸計得逞的得意。
眼看局面快要失控,穆桂英再次下拜,跪倒在四位兵卒面前,驚得四人立馬
噤聲,回身去攙扶穆桂英,口裡道:「夫人,你這是為何?」
穆桂英站起身來,眼含熱淚道:「四位壯士,事關宗保之清白,天波府楊家
之名聲,各位千萬不可衝動,免得中了某些別有用心之人的圈套。為了避免一樁
千古奇冤的發生,桂英懇請各位稍安勿躁,只需據理力爭,將事實原原本本地講
出來,找出張由誣衊宗保的證據即可。依桂英愚見,為免人多口雜,四位還是推
舉一位口才較好的出來與張由對質比較妥當,其餘三位在一旁提醒和補充,不知
各位意下如何?」
四人皆是入行伍多年的老兵,上戰場的經驗不用說,但幾乎都是大字不識的
粗漢,口才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
經過短暫的商量後,四人推舉其中年紀最長的名為韓侖的兵卒出面與張由對
質,這個韓侖是四人中唯一識字的,跟隨楊宗保最久,在軍中任百夫長,口才雖
算不上好,但也算口齒流利,表達清晰。
韓侖仔仔細細地思考了一番,下跪對仁宗道:「啟稟陛下,事實並非張由所
說的那樣!
那一夜,我等四人還有五千將士在楊元帥的率領下深入敵陣,從陷金山發動
奇襲,誰知敵軍早有防備,待我等爬到半山腰,不上不下之時,突然射下火箭,
讓我軍損失慘重。
楊元帥和王總兵當機立斷,立刻率領我等突圍,經過許久的激戰,楊元帥、
王總兵以及我等十幾人終於衝出了重圍,來到了山下。
那時已經天亮,我們不敢停歇,跟著楊元帥往山谷外衝去,想與楊元帥事先
安排好接應的三千將士會合。
萬萬沒想到,西夏賊子早已將去路擋住,而且還揚言說接應的三千將士也遭
了他們的毒手!當此之時,我等只剩下十餘人跟隨楊元帥和王總兵,且都是身負
重傷,但楊元帥卻寧死不降,率領我等反覆衝殺,直至壯烈殉國!
早在陷金山山腰被伏擊時,楊元帥和王總兵就意識到事有蹊蹺,楊元帥行事
如此機密,前有佯攻,後有接應,西夏人卻處處設防,這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
軍中有奸細,將我們的行蹤全部透露給了敵軍!
後來我們揹著楊元帥的遺體回到大營時,才發現張由根本就沒有率兵前去長
城嶺下佯攻,見到楊元帥的遺體,張由也沒有任何意外,顯然一切盡在他的意料
之中!那時我等才明白,監軍張由就是那個裡通西夏的內奸,是他將楊元帥夜襲
陷金山的訊息通報給了西夏,是他害死了楊元帥和王總兵,還有整整八千將士!
我們為了避免受到張由的毒害,不敢在軍中多做停留,悄悄離開了大營,日
夜兼程地將楊元帥的遺體送回了天波府,這便是整個事情的全部經過!
聖上明鑑!張由這奸賊喪盡天良,害死了楊元帥,卻在聖上面前顛倒是非,
惡人先告狀,將功勞佔為己有,栽贓嫁禍給楊元帥,我等就是拼了這條命,也要
揭發張由奸賊的醜惡面目,替楊元帥申冤!」
仁宗聽罷,陰沉的表情緩和了一些,目光猶疑地看向了張由。
張由掙扎著站起來,故意站立不穩而摔倒在地,掙扎著道:「啟稟陛下,此
人乃是楊宗保的親信,說話自然會偏向楊宗保!
試想一下,若是微臣與西夏勾結,其目的無非是貪慕榮華富貴,既然如此,
微臣為何不直接將大營奉上,還要拼死守衛,以至於身負重傷?為何還要回到汴
梁,不留在西夏享受高官厚祿?
微臣之所以沒有率兵前去長城嶺下佯攻,正是看破了楊宗保與西夏賊子的詭
計,故意埋伏在半途,等到西夏賊子進攻大營時突然殺出,這才殺了西夏賊子一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