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22-08-13
。許芳感到,這地方和自己家那邊有些不一樣,風有些硬,空氣有些潮。中午在一個小飯館,兩人各吃了一碗麵作午餐。飯後,沿著很破、很窄的土路,許芳繼續向前。不知何時,許芳發現他們走的方向已經不是向北了,應該是向西走,瞬間,許芳意識到,地球是圓的,麥哲倫當年環球航行走的那麼艱難,而自己不知道條件好到哪裡去了,至少現在還不用吃死老鼠。
傍晚十分,兩人來到一個叫李莊鎮的地方。這個地方很大,路很寬,巨大的李莊鎮三個字的燈箱就在入口處。
李果彷彿很熟悉的就找到了一個景點,兩人在客房登記後先是去吃飯,然後是李果帶著許芳去洗澡。進入單間,許芳才知道這是個洗澡的地方。差不多半個教室大的地方,中間是直徑不到一米五的很深的圓形水池,四周是幾個噴頭。李果幫許芳脫光衣服便抱著許芳進入池子。池中有坐著的地方,水有些深,許芳坐在池中的臺階上,水剛好沒過她的脖子,就在她的耳垂處停住了。
被熱水環繞真的很舒服,許芳閉著眼睛靠在池邊,非常愜意。
從小到大,許芳從不記得有人提過這個地方,就在這個完全陌生的地方,許芳啟蒙般的喜歡上了溫泉,為什麼會啟蒙呢?因為她來了,就這麼簡單。
第二天天不亮,兩個人就又出發了。
假期是最禁不住過的。許芳和李果出來將近十天了,這十天,許芳是開了眼界的。石橋、山洞、小溪、大河,這些在與自己家裡差不多環境中出現的東西在自己家裡卻從未出現過。她還沒玩夠,可一次無意間的問起,她才想到,離高中報到的時間只剩三天了。
傍晚,許芳和李果將車開上了山崗,舉目眺望之際,許芳告訴李果,他們該回去了,說罷,便緊緊的將頭蜷縮排李果的懷裡。李果沒說什麼,只是緊緊的抱著許芳。
第二天天不亮,李果便叫醒了還在熟睡的許芳。車上,許芳還是靠在椅子上睡覺,她以為自己要回家了,醒著睡著不太重要了。可出乎她意料的是,當李果將車穩穩停住後,許芳才發現自己正置身於一個更加陌生的環境。這裡不僅有更高的樓,還有更密的樓,路更寬,人更多,車也更多。
許芳不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只是被李果牽著手走進一座無比巨大的商場。李果給許芳買了三雙新鞋,兩身運動服,兩身偏休閒的衣服,兩條裙子,外加成套的文具。
中午只是簡單的吃了點東西,兩人便繼續趕路。這下,許芳知道,假期真的是要結束了。
十、進化
正式開學的前一天,李果開車載著父母和許芳去學校報到。一路上,許芳想的不是自己即將離開父母的傷感,不是自己成為高中生的自豪,更不是自己能進小班的幸運,她只在考慮一件事,自己為什麼上高中。
這個問題已經困擾許芳很久了,為什麼上高中呢?最終,在汽車進入高中校門的一剎那,許芳想明白了,自己上高中是為了要考大學,而考大學是為了工作,就是這麼簡單。能想明白這個問題,倒不是因為許芳突然開竅了,而是她想起了小學老師的一句話——不念書,沒有出路。
即便是為了考大學而念高中,許芳也決定用自己的方式,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自己喜歡什麼呢?自己喜歡英語、語文,總之是文科內容,於是,在高一新生的開學典禮上,許芳就決定了,高二分班去學文。既然要學文,政治、歷史、地理就必須好,物理、化學和高二才學的生物自己就沒必要感興趣了,當然,數學還是要學的。
不在沉默中失敗就在沉默中變態,於是,許芳便決定行動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許芳才弄清楚初中和高中的區別,這區別就是,高中有圖書館,而初中沒有,初中有的只是圖書室,還是常年鎖門的那種。
在圖書館中,許芳找到了很多原版的名著,《一千零一夜》,《巴黎聖母院》,《莎士比亞全集》等等。原本,圖書館的書是不能外借的,可許芳卻幸運的打通了關節,可以把書帶出圖書館。
說起來也挺有意思,無論許芳多喜歡英文原版書籍,可她畢竟只是一個高中生,想一下子就讀懂書籍內容是不可能的,於是,每次去圖書館她都要帶一本詞典,可這詞典太小了,無意間,許芳便將一些單詞的翻譯寫在了書籍上。起初也沒人注意,可當一隻大手強行打斷她並將書籍扯了回去後,她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對方是一個四十多的男老師,看了看許芳又看了看書頁空白處的鉛筆字,起初眉頭鎖得很緊,可當男老師翻看書籍前幾頁後,緊縮的眉頭才漸漸舒展。
最終,男老師什麼也沒說便將書籍還給了許芳,不等許芳請求,男老師就說如果覺得在這兒看書的時間不夠就拿回去看吧,於是,許芳獲得了借書的自由。
許芳是一個重視承諾的人,儘管自己可以把書帶出圖書館,可她也的確做到了按時歸還,不僅如此,每次她還會將書頁空白處的鉛筆字擦去,提前將一些有難度的內容記在本子上。
可以說,許芳與在圖書館工作的劉老師形成了某種默契。這種默契使許芳可以獲得知識、內容與文化體驗,而劉老師卻獲得了欣慰,不久之前他還在猶豫那些原版書還要不要擺出來,最終,許芳的存在證明了他決定的正確。
原本,兩個人是可以按照默契一直走下去的,可該來的總是會來的。高一上學期,距離期末考試不到一個禮拜了,在其他同學都在努力複習功課時,許芳卻在讀《Romeo and Juliet》(羅密歐與朱麗葉)。估計是一時情緒沒控制好,被在走廊巡視的教導主任抓了。主任推開教室門走到許芳身旁時,許芳完全沒有意識到,當書籍被拿走,許芳還沉浸在情節中。
當晚,許芳顧不上吃飯就跑到圖書館跟劉老師承認錯誤,原本,許芳以為劉老師會對自己很失望,可誰知,當自己把羅密歐爬梯子的情節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講給劉老師聽時,劉老師不怒反笑。笑聲過後,劉老師很嚴肅的問許芳,你真的很喜歡英語嗎?許芳堅定的點了點頭。劉老師沒再說什麼,只是讓許芳趕緊去吃飯。出乎許芳意料的,晚自習時,劉老師竟然把下午剛被沒收的書還給了許芳。
當著教導主任和全班師生的面,劉老師放下書就走了,一句話沒說。這下,許芳算是通關了,再也沒人妨礙自己讀書了。
坦白說,許芳對高中無論是學習環境還是生活環境都很滿意,只要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她也就沒什麼別的要求了。
每天早晨,她都會早起去操場跑步,這操場真大,一圈就是400米。每次,大概跑個五六圈許芳才去食堂吃早飯,她最喜歡的是暑假的時候,自己每天早上都跑十圈。早飯後,許芳回到教室,無論身邊的打鬧聲多麼吵,她都會捂起耳朵讀課本。上課時,因為高一還有物理和化學,她幾乎每天都至少有兩節課的時間看英語和語文。晚自習結束後,她會去操場散散步,操場上空無一人,正與她消化當天學習內容的心相稱。
毫無意外的,每次月考她的文科成績都很好。語文都在135分以上,英語也是130分左右,數學差一點120分多一點,而向政治、歷史、地理這三門課程,她幾乎能答滿分,三科加在一起失分不超過5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物理和化學,滿分一百,最高的一次她也不過是考了35分。
對於許芳,各位老師不是愛得不行就是恨得不行。對許芳評價最高的是語文和英語兩位老師,尤其是英語老師,據說許芳英語成績不是滿分主要是因為現有教材與標準語法間存在差距,這導致許芳很多時候會在選擇題上翻車,而英語作文卻經常滿分。面對著其他老師的高度評價,畢竟人家是要學文的,物理和化學兩位老師也就說不出什麼了。
許芳很少回家,由於對吃穿用的不講究,父母給的一個月的生活費許芳能用兩個月。由於不願意總打擾孩子也怕孩子缺錢苦了自己,父母給許芳辦了張銀行卡,每個月都往裡存錢。這樣,自己既不用總給許芳送錢耽誤孩子學習的時間,也不用擔心會苦了孩子,學校馬路對面就是銀行,許芳取錢很方便。
高二文理分班,許芳理所當然的去了文小班,彷彿只是換了個教室,許芳的生活節奏依舊。許芳不會想到,自己會是文小班各位老師眼中的明日之星。私下聊天時,英語老師會說,許芳寫的作文自己都快看不懂了,全是俚語;語文老師會說,許芳的作文措辭間人文素養很高;數學老師會說,她倒是會在我課上幹別的,可成績倒是沒耽誤,每次都是130分多一些,上次月考數學題出難了,理科班最高分才138分,許芳竟然答了136分,年級組第二名;至於三位副科老師,他們倒是不怎麼提許芳,因為他們實在搞不懂,自己需要備課兩天才能講好的內容,許芳是怎麼做到課上消化的。總之,一切都很順利。
高中三年,許芳再也沒見過李果,據說是出去打工了。許芳也有空虛的時候,可她卻從未想過與哪個男生髮生點什麼,因為,等著許芳要做的事實在是太多了。
高中三年,一晃而過。高考結束後,填報志願時,許芳選擇了一所一本重點綜合類大學的師範學院,是的,她準備大學畢業後當老師,一輩子與英語朝夕相處。
高中三年,許芳回家的次數加在一起不到十次,而且每次都彷彿自己是個匆忙的過客,從不多看一眼。父親開車與母親一起將許芳接回家時,許芳這才感受到一股陌生。許芳的高考志願填的很激進,只填了一個學校,可她自信能考上,與其在家慢慢消化陌生等待開學,許芳決定出去走走。
買了張地圖,許芳標出了幾個自己要去的地方,滕王閣,嶽麓書院,兵馬俑,泰山......,她給自己規劃了一條心形路線,路線一側的終點就是自己填報的大學,說不出這樣做有什麼意義,但是,許芳還是想去。
聽了許芳的想法,母親沒有多說什麼,帶著許芳去了一趟銀行,先把之前許芳用的卡銷戶,再給許芳辦一張全國範圍內都能用的,還給許芳多存了一些錢。一路上,許芳走的很沉重,她只知道學校外的銀行就在學校大門外,過馬路就可以了,卻第一次知道同樣的分行距離自己家竟然有三公里遠,也就是說,母親每次給自己存錢都要走三公里。
母女二人回到家裡,許芳心裡很不是滋味。
“給你存了點錢,你先用著,晚上我跟你爸說,明天帶你去買個你喜歡的電話,自己注意安全,有啥需要早點告訴我。”
聽著母親的話,許芳感覺自己的眼睛有些溼潤。
“傻孩子,哭啥,你爸現在是村支書了,咱家在咱們這兒也算是高幹家庭了,這兩年收入好多了,你放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吧”母親抱過許芳說道。
十一、行走的人生百態
這世上最真實的是什麼——你的感受。
決定了的事還是要做的。許芳回到家裡只住了兩晚便又出發了,父母將她送到火車站,剩下的一切就只能靠她自己了。
坐上火車,許芳知道自己按照內心的想法邁出了第一步,當然,只是邁出,這第一步的落腳點是省城,可這第一步卻不是那麼好邁的。
許芳在綠皮車上晃了十多個小時,由於是第一次一個人坐火車遠行,起初,許芳的心中滿是忐忑。一開始,她一面抱緊自己的書包,一面還不時留意行李架上自己的大包。
火車上的人並不多,許芳一個人佔了一個聯排的三人座。
慢慢的,窗外的景色已無法進入許芳的大腦,因為,大腦已經被疲憊佔領,不知不覺的,她便趴在桌子上睡了過去。
一覺醒來是餓醒的,吃了點東西,調整了一下狀態,許芳又一次趴在桌子上進入夢鄉。
晚上十一點多,已經是深夜了。走出車站,在路邊找了個最近的旅館,許芳就迫不及待的休息了。
運氣不錯,這個衚衕裡的小旅館不僅有早餐供應,還售賣一些別的東西,比如,地圖。
早飯過後,許芳回房間研究了一下地圖,找到了自己要去的幾個地方,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記下公交的乘坐線路和換乘站,拿著地圖,給水杯灌滿水,背上書包,許芳就出發了。
在外面走了一天,許芳感受到了人生百態。寬敞的馬路與狹窄的衚衕僅一牆之隔,高樓大廈下面就有沿街乞討的人,景區文化氣息濃郁,可要進入卻要最庸俗的東西——錢。一天時間,許芳逛了三個景點,還有兩個地方來不及去了,晚上,天剛擦黑,許芳就回到了小旅館。
第二天,許芳先是訂了去下一個地方的車票,車票是晚上八點的,於是,在小旅館寄存了物品後,她便出門等公交了。
傍晚時分,許芳揹著書包站在火車站外面的廣場上,她抬頭凝視天空,一個問題在心中萌發,你是誰?
很簡短的問題,只有三個字,可許芳卻不知該從何談起,自己太渺小了,自己又太具體了,該從何說起呢?
下一站是濟南,她來到這個地方只為看一眼趵突泉,見識一下自己眼中的趵突泉與老舍筆下的有何不同。
站在趵突泉前,許芳想起了溫泉,想起了李果,想起了很多,可最令她欣慰的卻是能置身於這種文化氛圍,很多東西是不變的,很多東西卻是善變的,自己更喜歡哪一個呢,稍縱即逝還是永恆不變?她不知道。
第二天,許芳迎來了本次出行的第一個大困難——爬泰山。在泰山腳下的村莊裡,許芳找到了過夜的地方,原本計劃早起去爬山的,可晚飯時經店主介紹許芳才知道,泰山最讓人期待的是日出。這個訊息讓許芳很是凌亂,坐客車來到這個地方就已經是下午了,是晚上去爬山還是好好休息多住一天呢。許芳決定晚飯後回屋睡一會半夜出發去爬山,不是她不願多住一晚,而是,她不想等。
一覺醒來已經快十點了,許芳收拾好書包,將自己去爬山的想法告訴店家後便要出發。看店的是一位老人,聽了許芳的想法後告訴她,在店裡等一下,他去幫許芳問問,找人搭伴一起出發,許芳接受了這個建議。半個小時後,老人回來了,不僅給許芳找了幾個一起搭伴的年輕人還給許芳拿了一件軍大衣,大衣有些舊,但也是老人的一番心意,許芳便欣然接受了。
經過一路艱難跋涉,到達山頂時,許芳已雙腿發軟,路上,無數次的,許芳想到過放棄,要不是有人搭伴一起走,她怕是早就原路返回了。
山頂上已經聚了不少人,有的甚至是扛著攝像機來的,更多的,則是一個個的圓頂帳篷。
找了一塊石頭,將書包墊在屁股下面,身上披著軍大衣,許芳並不覺得特別冷。就這樣坐著,坐著坐著就睡著了。
醒來時,許芳是被伴隨著萬丈光芒的歡呼聲吵醒的。一抬頭,陽光刺得許芳睜不開眼,用手使勁揉了揉,許芳才勉強睜開朦朧的睡眼。看清楚剛剛升起的太陽後,許芳幾乎是跳了起來,一邊跳著一邊歡呼,彷彿著了魔一般。一瞬間,就一瞬間,許芳就打消了心中的隱憂,坦白說,填報志願她只填了一個自己中意的學校這一行為是讓她有些擔心的,可現在,在巨大暖陽面前,這真的算不了什麼,考不上又如何?
自顧自的,許芳放聲高呼,彷彿暖陽能聽到自己的話。
上午九點,天早已大亮,在一起上山幾個人的輪流攙扶下,許芳才慢慢下山。走在路上,誰看到許芳都會笑,這個在山頂歡呼雀躍的小姑娘給他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都願意多扶她一把。
下午,許芳才又重新回到山腳下,她太累了,怕是已經病了。餓的要緊,在山腳下,她斥巨資買了一鍋五十塊的麵條,狼吞虎嚥的便吃了起來。回到旅館,一句話都沒有多說,許芳倒頭就睡,第二天中午才醒。
剛醒的時候她還是渾身無力,或許還是因為年輕吧,她還是能拖著疲憊的身體結賬離開的。
許芳的下一站是青島,原本是沒這個計劃的,只是,她想看看海。見了高山,當然要再見見大海了。
躺在柔軟的沙灘上,一頂草帽遮住眼睛,許芳體會到了難得的愜意。
下一站,許芳要去的是中國最北方的城市——漠河。一路上,許芳沒有在別的地方停留,兩天後,她才到達自己的目的地。街道的景色讓許芳很是熟悉,可此處的氣候卻肅殺異常,空氣溼度大,風很急,即便是七、八月份就已經很冷了,彷彿這裡根本沒有夏天的概念。來了之後有些後悔,不知自己是來做什麼的,這裡的確沒有什麼景點是自己期待的。
不知不覺間,天就黑了,很自然的,許芳又一次在小旅館中進入夢鄉。早上醒來,已經十一點多了,爬一次泰山實在太累了,她還沒有緩過來。“世之奇觀常在險遠”發自內心的,許芳認為爬泰山很值。
在漠河,許芳體會到了一種絕無僅有的閒適。起床就吃飯,回來就睡覺,兩天的時間,許芳過的不亦樂乎。
終歸還是要離開的。看了一眼地圖,許芳找到了中山陵、岳陽樓、喬家大院、蛇口、鼓浪嶼、西湖.....,她決定明早出發。
第三十九天,許芳回到了自己出發的地方,見到了來接自己的父母。母親說許芳至少瘦了二十斤,整個人看起來都老了,可許芳並不介意,因為,她的心被撐大了、眼界開闊了。
車上,一直沉默寡言的父親直言許芳看著像一個要飯的,許芳倒也不介意,在心裡,她很清楚,像什麼不重要,是什麼才重要,自己是什麼呢——一個忠於自己的人,或者說,一個只忠於自己的人。
回到家裡,許芳看到了自己的錄取通知書,看了一眼報到時間,還是十四天,許芳知道,再有十四天,自己就又要出發了。
[ 本章完 ]【1】【2】【3】【4】【5】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傍晚十分,兩人來到一個叫李莊鎮的地方。這個地方很大,路很寬,巨大的李莊鎮三個字的燈箱就在入口處。
李果彷彿很熟悉的就找到了一個景點,兩人在客房登記後先是去吃飯,然後是李果帶著許芳去洗澡。進入單間,許芳才知道這是個洗澡的地方。差不多半個教室大的地方,中間是直徑不到一米五的很深的圓形水池,四周是幾個噴頭。李果幫許芳脫光衣服便抱著許芳進入池子。池中有坐著的地方,水有些深,許芳坐在池中的臺階上,水剛好沒過她的脖子,就在她的耳垂處停住了。
被熱水環繞真的很舒服,許芳閉著眼睛靠在池邊,非常愜意。
從小到大,許芳從不記得有人提過這個地方,就在這個完全陌生的地方,許芳啟蒙般的喜歡上了溫泉,為什麼會啟蒙呢?因為她來了,就這麼簡單。
第二天天不亮,兩個人就又出發了。
假期是最禁不住過的。許芳和李果出來將近十天了,這十天,許芳是開了眼界的。石橋、山洞、小溪、大河,這些在與自己家裡差不多環境中出現的東西在自己家裡卻從未出現過。她還沒玩夠,可一次無意間的問起,她才想到,離高中報到的時間只剩三天了。
傍晚,許芳和李果將車開上了山崗,舉目眺望之際,許芳告訴李果,他們該回去了,說罷,便緊緊的將頭蜷縮排李果的懷裡。李果沒說什麼,只是緊緊的抱著許芳。
第二天天不亮,李果便叫醒了還在熟睡的許芳。車上,許芳還是靠在椅子上睡覺,她以為自己要回家了,醒著睡著不太重要了。可出乎她意料的是,當李果將車穩穩停住後,許芳才發現自己正置身於一個更加陌生的環境。這裡不僅有更高的樓,還有更密的樓,路更寬,人更多,車也更多。
許芳不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只是被李果牽著手走進一座無比巨大的商場。李果給許芳買了三雙新鞋,兩身運動服,兩身偏休閒的衣服,兩條裙子,外加成套的文具。
中午只是簡單的吃了點東西,兩人便繼續趕路。這下,許芳知道,假期真的是要結束了。
十、進化
正式開學的前一天,李果開車載著父母和許芳去學校報到。一路上,許芳想的不是自己即將離開父母的傷感,不是自己成為高中生的自豪,更不是自己能進小班的幸運,她只在考慮一件事,自己為什麼上高中。
這個問題已經困擾許芳很久了,為什麼上高中呢?最終,在汽車進入高中校門的一剎那,許芳想明白了,自己上高中是為了要考大學,而考大學是為了工作,就是這麼簡單。能想明白這個問題,倒不是因為許芳突然開竅了,而是她想起了小學老師的一句話——不念書,沒有出路。
即便是為了考大學而念高中,許芳也決定用自己的方式,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自己喜歡什麼呢?自己喜歡英語、語文,總之是文科內容,於是,在高一新生的開學典禮上,許芳就決定了,高二分班去學文。既然要學文,政治、歷史、地理就必須好,物理、化學和高二才學的生物自己就沒必要感興趣了,當然,數學還是要學的。
不在沉默中失敗就在沉默中變態,於是,許芳便決定行動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許芳才弄清楚初中和高中的區別,這區別就是,高中有圖書館,而初中沒有,初中有的只是圖書室,還是常年鎖門的那種。
在圖書館中,許芳找到了很多原版的名著,《一千零一夜》,《巴黎聖母院》,《莎士比亞全集》等等。原本,圖書館的書是不能外借的,可許芳卻幸運的打通了關節,可以把書帶出圖書館。
說起來也挺有意思,無論許芳多喜歡英文原版書籍,可她畢竟只是一個高中生,想一下子就讀懂書籍內容是不可能的,於是,每次去圖書館她都要帶一本詞典,可這詞典太小了,無意間,許芳便將一些單詞的翻譯寫在了書籍上。起初也沒人注意,可當一隻大手強行打斷她並將書籍扯了回去後,她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對方是一個四十多的男老師,看了看許芳又看了看書頁空白處的鉛筆字,起初眉頭鎖得很緊,可當男老師翻看書籍前幾頁後,緊縮的眉頭才漸漸舒展。
最終,男老師什麼也沒說便將書籍還給了許芳,不等許芳請求,男老師就說如果覺得在這兒看書的時間不夠就拿回去看吧,於是,許芳獲得了借書的自由。
許芳是一個重視承諾的人,儘管自己可以把書帶出圖書館,可她也的確做到了按時歸還,不僅如此,每次她還會將書頁空白處的鉛筆字擦去,提前將一些有難度的內容記在本子上。
可以說,許芳與在圖書館工作的劉老師形成了某種默契。這種默契使許芳可以獲得知識、內容與文化體驗,而劉老師卻獲得了欣慰,不久之前他還在猶豫那些原版書還要不要擺出來,最終,許芳的存在證明了他決定的正確。
原本,兩個人是可以按照默契一直走下去的,可該來的總是會來的。高一上學期,距離期末考試不到一個禮拜了,在其他同學都在努力複習功課時,許芳卻在讀《Romeo and Juliet》(羅密歐與朱麗葉)。估計是一時情緒沒控制好,被在走廊巡視的教導主任抓了。主任推開教室門走到許芳身旁時,許芳完全沒有意識到,當書籍被拿走,許芳還沉浸在情節中。
當晚,許芳顧不上吃飯就跑到圖書館跟劉老師承認錯誤,原本,許芳以為劉老師會對自己很失望,可誰知,當自己把羅密歐爬梯子的情節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講給劉老師聽時,劉老師不怒反笑。笑聲過後,劉老師很嚴肅的問許芳,你真的很喜歡英語嗎?許芳堅定的點了點頭。劉老師沒再說什麼,只是讓許芳趕緊去吃飯。出乎許芳意料的,晚自習時,劉老師竟然把下午剛被沒收的書還給了許芳。
當著教導主任和全班師生的面,劉老師放下書就走了,一句話沒說。這下,許芳算是通關了,再也沒人妨礙自己讀書了。
坦白說,許芳對高中無論是學習環境還是生活環境都很滿意,只要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她也就沒什麼別的要求了。
每天早晨,她都會早起去操場跑步,這操場真大,一圈就是400米。每次,大概跑個五六圈許芳才去食堂吃早飯,她最喜歡的是暑假的時候,自己每天早上都跑十圈。早飯後,許芳回到教室,無論身邊的打鬧聲多麼吵,她都會捂起耳朵讀課本。上課時,因為高一還有物理和化學,她幾乎每天都至少有兩節課的時間看英語和語文。晚自習結束後,她會去操場散散步,操場上空無一人,正與她消化當天學習內容的心相稱。
毫無意外的,每次月考她的文科成績都很好。語文都在135分以上,英語也是130分左右,數學差一點120分多一點,而向政治、歷史、地理這三門課程,她幾乎能答滿分,三科加在一起失分不超過5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物理和化學,滿分一百,最高的一次她也不過是考了35分。
對於許芳,各位老師不是愛得不行就是恨得不行。對許芳評價最高的是語文和英語兩位老師,尤其是英語老師,據說許芳英語成績不是滿分主要是因為現有教材與標準語法間存在差距,這導致許芳很多時候會在選擇題上翻車,而英語作文卻經常滿分。面對著其他老師的高度評價,畢竟人家是要學文的,物理和化學兩位老師也就說不出什麼了。
許芳很少回家,由於對吃穿用的不講究,父母給的一個月的生活費許芳能用兩個月。由於不願意總打擾孩子也怕孩子缺錢苦了自己,父母給許芳辦了張銀行卡,每個月都往裡存錢。這樣,自己既不用總給許芳送錢耽誤孩子學習的時間,也不用擔心會苦了孩子,學校馬路對面就是銀行,許芳取錢很方便。
高二文理分班,許芳理所當然的去了文小班,彷彿只是換了個教室,許芳的生活節奏依舊。許芳不會想到,自己會是文小班各位老師眼中的明日之星。私下聊天時,英語老師會說,許芳寫的作文自己都快看不懂了,全是俚語;語文老師會說,許芳的作文措辭間人文素養很高;數學老師會說,她倒是會在我課上幹別的,可成績倒是沒耽誤,每次都是130分多一些,上次月考數學題出難了,理科班最高分才138分,許芳竟然答了136分,年級組第二名;至於三位副科老師,他們倒是不怎麼提許芳,因為他們實在搞不懂,自己需要備課兩天才能講好的內容,許芳是怎麼做到課上消化的。總之,一切都很順利。
高中三年,許芳再也沒見過李果,據說是出去打工了。許芳也有空虛的時候,可她卻從未想過與哪個男生髮生點什麼,因為,等著許芳要做的事實在是太多了。
高中三年,一晃而過。高考結束後,填報志願時,許芳選擇了一所一本重點綜合類大學的師範學院,是的,她準備大學畢業後當老師,一輩子與英語朝夕相處。
高中三年,許芳回家的次數加在一起不到十次,而且每次都彷彿自己是個匆忙的過客,從不多看一眼。父親開車與母親一起將許芳接回家時,許芳這才感受到一股陌生。許芳的高考志願填的很激進,只填了一個學校,可她自信能考上,與其在家慢慢消化陌生等待開學,許芳決定出去走走。
買了張地圖,許芳標出了幾個自己要去的地方,滕王閣,嶽麓書院,兵馬俑,泰山......,她給自己規劃了一條心形路線,路線一側的終點就是自己填報的大學,說不出這樣做有什麼意義,但是,許芳還是想去。
聽了許芳的想法,母親沒有多說什麼,帶著許芳去了一趟銀行,先把之前許芳用的卡銷戶,再給許芳辦一張全國範圍內都能用的,還給許芳多存了一些錢。一路上,許芳走的很沉重,她只知道學校外的銀行就在學校大門外,過馬路就可以了,卻第一次知道同樣的分行距離自己家竟然有三公里遠,也就是說,母親每次給自己存錢都要走三公里。
母女二人回到家裡,許芳心裡很不是滋味。
“給你存了點錢,你先用著,晚上我跟你爸說,明天帶你去買個你喜歡的電話,自己注意安全,有啥需要早點告訴我。”
聽著母親的話,許芳感覺自己的眼睛有些溼潤。
“傻孩子,哭啥,你爸現在是村支書了,咱家在咱們這兒也算是高幹家庭了,這兩年收入好多了,你放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吧”母親抱過許芳說道。
十一、行走的人生百態
這世上最真實的是什麼——你的感受。
決定了的事還是要做的。許芳回到家裡只住了兩晚便又出發了,父母將她送到火車站,剩下的一切就只能靠她自己了。
坐上火車,許芳知道自己按照內心的想法邁出了第一步,當然,只是邁出,這第一步的落腳點是省城,可這第一步卻不是那麼好邁的。
許芳在綠皮車上晃了十多個小時,由於是第一次一個人坐火車遠行,起初,許芳的心中滿是忐忑。一開始,她一面抱緊自己的書包,一面還不時留意行李架上自己的大包。
火車上的人並不多,許芳一個人佔了一個聯排的三人座。
慢慢的,窗外的景色已無法進入許芳的大腦,因為,大腦已經被疲憊佔領,不知不覺的,她便趴在桌子上睡了過去。
一覺醒來是餓醒的,吃了點東西,調整了一下狀態,許芳又一次趴在桌子上進入夢鄉。
晚上十一點多,已經是深夜了。走出車站,在路邊找了個最近的旅館,許芳就迫不及待的休息了。
運氣不錯,這個衚衕裡的小旅館不僅有早餐供應,還售賣一些別的東西,比如,地圖。
早飯過後,許芳回房間研究了一下地圖,找到了自己要去的幾個地方,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記下公交的乘坐線路和換乘站,拿著地圖,給水杯灌滿水,背上書包,許芳就出發了。
在外面走了一天,許芳感受到了人生百態。寬敞的馬路與狹窄的衚衕僅一牆之隔,高樓大廈下面就有沿街乞討的人,景區文化氣息濃郁,可要進入卻要最庸俗的東西——錢。一天時間,許芳逛了三個景點,還有兩個地方來不及去了,晚上,天剛擦黑,許芳就回到了小旅館。
第二天,許芳先是訂了去下一個地方的車票,車票是晚上八點的,於是,在小旅館寄存了物品後,她便出門等公交了。
傍晚時分,許芳揹著書包站在火車站外面的廣場上,她抬頭凝視天空,一個問題在心中萌發,你是誰?
很簡短的問題,只有三個字,可許芳卻不知該從何談起,自己太渺小了,自己又太具體了,該從何說起呢?
下一站是濟南,她來到這個地方只為看一眼趵突泉,見識一下自己眼中的趵突泉與老舍筆下的有何不同。
站在趵突泉前,許芳想起了溫泉,想起了李果,想起了很多,可最令她欣慰的卻是能置身於這種文化氛圍,很多東西是不變的,很多東西卻是善變的,自己更喜歡哪一個呢,稍縱即逝還是永恆不變?她不知道。
第二天,許芳迎來了本次出行的第一個大困難——爬泰山。在泰山腳下的村莊裡,許芳找到了過夜的地方,原本計劃早起去爬山的,可晚飯時經店主介紹許芳才知道,泰山最讓人期待的是日出。這個訊息讓許芳很是凌亂,坐客車來到這個地方就已經是下午了,是晚上去爬山還是好好休息多住一天呢。許芳決定晚飯後回屋睡一會半夜出發去爬山,不是她不願多住一晚,而是,她不想等。
一覺醒來已經快十點了,許芳收拾好書包,將自己去爬山的想法告訴店家後便要出發。看店的是一位老人,聽了許芳的想法後告訴她,在店裡等一下,他去幫許芳問問,找人搭伴一起出發,許芳接受了這個建議。半個小時後,老人回來了,不僅給許芳找了幾個一起搭伴的年輕人還給許芳拿了一件軍大衣,大衣有些舊,但也是老人的一番心意,許芳便欣然接受了。
經過一路艱難跋涉,到達山頂時,許芳已雙腿發軟,路上,無數次的,許芳想到過放棄,要不是有人搭伴一起走,她怕是早就原路返回了。
山頂上已經聚了不少人,有的甚至是扛著攝像機來的,更多的,則是一個個的圓頂帳篷。
找了一塊石頭,將書包墊在屁股下面,身上披著軍大衣,許芳並不覺得特別冷。就這樣坐著,坐著坐著就睡著了。
醒來時,許芳是被伴隨著萬丈光芒的歡呼聲吵醒的。一抬頭,陽光刺得許芳睜不開眼,用手使勁揉了揉,許芳才勉強睜開朦朧的睡眼。看清楚剛剛升起的太陽後,許芳幾乎是跳了起來,一邊跳著一邊歡呼,彷彿著了魔一般。一瞬間,就一瞬間,許芳就打消了心中的隱憂,坦白說,填報志願她只填了一個自己中意的學校這一行為是讓她有些擔心的,可現在,在巨大暖陽面前,這真的算不了什麼,考不上又如何?
自顧自的,許芳放聲高呼,彷彿暖陽能聽到自己的話。
上午九點,天早已大亮,在一起上山幾個人的輪流攙扶下,許芳才慢慢下山。走在路上,誰看到許芳都會笑,這個在山頂歡呼雀躍的小姑娘給他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都願意多扶她一把。
下午,許芳才又重新回到山腳下,她太累了,怕是已經病了。餓的要緊,在山腳下,她斥巨資買了一鍋五十塊的麵條,狼吞虎嚥的便吃了起來。回到旅館,一句話都沒有多說,許芳倒頭就睡,第二天中午才醒。
剛醒的時候她還是渾身無力,或許還是因為年輕吧,她還是能拖著疲憊的身體結賬離開的。
許芳的下一站是青島,原本是沒這個計劃的,只是,她想看看海。見了高山,當然要再見見大海了。
躺在柔軟的沙灘上,一頂草帽遮住眼睛,許芳體會到了難得的愜意。
下一站,許芳要去的是中國最北方的城市——漠河。一路上,許芳沒有在別的地方停留,兩天後,她才到達自己的目的地。街道的景色讓許芳很是熟悉,可此處的氣候卻肅殺異常,空氣溼度大,風很急,即便是七、八月份就已經很冷了,彷彿這裡根本沒有夏天的概念。來了之後有些後悔,不知自己是來做什麼的,這裡的確沒有什麼景點是自己期待的。
不知不覺間,天就黑了,很自然的,許芳又一次在小旅館中進入夢鄉。早上醒來,已經十一點多了,爬一次泰山實在太累了,她還沒有緩過來。“世之奇觀常在險遠”發自內心的,許芳認為爬泰山很值。
在漠河,許芳體會到了一種絕無僅有的閒適。起床就吃飯,回來就睡覺,兩天的時間,許芳過的不亦樂乎。
終歸還是要離開的。看了一眼地圖,許芳找到了中山陵、岳陽樓、喬家大院、蛇口、鼓浪嶼、西湖.....,她決定明早出發。
第三十九天,許芳回到了自己出發的地方,見到了來接自己的父母。母親說許芳至少瘦了二十斤,整個人看起來都老了,可許芳並不介意,因為,她的心被撐大了、眼界開闊了。
車上,一直沉默寡言的父親直言許芳看著像一個要飯的,許芳倒也不介意,在心裡,她很清楚,像什麼不重要,是什麼才重要,自己是什麼呢——一個忠於自己的人,或者說,一個只忠於自己的人。
回到家裡,許芳看到了自己的錄取通知書,看了一眼報到時間,還是十四天,許芳知道,再有十四天,自己就又要出發了。
[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