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23-08-01
作者:someguy1
2023/08/01
第四卷:燕歌行
第一百四十五章:論武功與社會程序
第二天的路上也沒有出意外,相當平穩地走了到濮陽近半的路程。不過就如
之前借宿的小村子一樣,人煙更為稀薄,少數幾個經過的村落都沒剩幾個人了。
太陽下山時,我們在一座空蕩蕩的小廟裡停了下來,生火吃飯,準備過夜。
吃完飯後,唐禹仁對眾人說道:「諸位,明日開始,便進入叛軍偵查的範圍
了。濮陽百里內,都有零星的斥候和青蓮力士觀察官道。因此從明天開始,我們
便得在野外悄悄接近。」
孫倩提出疑問:「我們偏離官道,撿著常人不會用的偏僻小道潛進濮陽,若
是被叛軍的斥候發現了,豈不是百口莫辯,只能滅口?」
梁清漓看向我,明顯也有著同樣的疑惑。宋釗解釋道:「不,其實恰好相反,
現在青州所有人都知道濮陽是戰場,少數要往濮陽方向前行的百姓也肯定知道在
官道上行走太惹人關注了,必然會想辦法掩飾蹤跡。我們往林木裡繞道,反而恰
好更為真實。」
景伊蹙眉問道:「這倒可以理解,但是……真的會有往戰場前行的人麼?這
不是自尋死路嗎?」
這時唐禹仁臉色陰鬱地答道:「……常理如此,然而這場戰爭卻不是的。叛
軍野心勃勃,氣象不凡,軍紀出奇地嚴歷。過去這幾個月攻城更攻心,不僅是濮
陽,順安、鎮南、冀州均是如此。我在濮陽潛伏時,敵軍對所有試圖逃出城的人,
只要確認了不是朝廷或者武林中人,一律不加阻礙。甚至有一些實在過不下去,
向叛軍投降或者行乞的平民百姓,都得以寬待,極少出現以往內亂時凌虐百姓的
情況,因此叛軍在民間的名聲甚是微妙。」
「這份計策已有成效,濮陽外城城牆才四米高,防不住有心人。在攻城期間
有大批大批出逃的百姓,讓城內的抵抗力大打折扣。不然,原本應該至少能撐到
秋收之後的。」
我驚訝地說道:「這……有點恐怖啊。不怕敵人肆意妄為,就怕他們有組織,
有紀律,有霹靂手段也有菩薩心腸。前者破壞力大,但後者才是能動搖朝廷統治
的東西。」
幾個大派弟子均是有些驚奇地看了我一眼,似乎沒想到我會說出這種見解。
唐禹仁皺眉道:「正是,所以我們必須儘快找到右護法的蹤跡。濮陽之前出
易進難,我也僅成功入城一次,與裡面的軍部細作交接情報。不過如今濮陽陷落
已有近十日,以叛軍的手段,應該已經平息混亂了。若是如此,進城也許會容易
一些。」
「明天開始,我們要按照計劃那樣,分批入城。分開之後,就要考驗所有人
隨機應變的能力了,打起精神來。」唐禹仁嚴肅地說道。
第三天早上,按照計劃那般,唐禹仁,景伊,孫倩先行,之後是秦喜和真守,
最後是我,梁清漓,和宋釗。
我與唐秦兩人肅穆地對了一眼,點了點頭後,目送他們運起輕功離去了。我
們三人則默默地啟程。
我與梁清漓偶爾會聊上幾句,但是有宋釗這個外人在此,也不好細說太多。
宋釗非常稱職地與我們交替著偵察前方的路徑,確保沒有寧王軍的斥候出現。而
且他每過幾里路便會停下來仔細觀察腳下的路,注意著有沒有除了前行的夥伴之
外,任何其他人的蹤跡。我們下了官道,時而穿過高及腰際的草原,時而走進茂
密的樹林,我和梁清漓都對野外生存沒什麼經驗,多虧了他經驗豐富的指導。不
過他很是安靜,除了偶爾我們對他有問題會應上幾句,話比前兩天少多了。
在傍晚準備第一次宿營過夜,生火紮營之後,宋釗看著躍動的火焰,易容之
後仍然相貌平平的臉龐沒有一絲波動,不知在想什麼。
我跟梁清漓一起坐在一條被褥上,吃了乾糧後,放鬆了下來,開始閒聊。
「娘子,三天沒洗澡,你還撐得住吧?」我一邊為她梳著秀髮,一邊問道。
梁清漓並腿而坐,答道:「嗯,三天而已,算不了什麼。今天路過的小溪洗
了把臉和手腳,就夠了。」
我嘖聲道:」每次出任務我最受不了的就是野外露營了,一天不洗澡,渾身
不自在。
「嘻嘻,夫君真是喜愛潔淨呢。」梁清漓笑道,「不過奴家也不是不能理解。
這裡景色雖好,蚊蟲卻是有些太多了。」
這時,宋釗也轉頭過來說道:「兩位若是被蚊蟲煩擾,可用我的雄黃粉。」
「哦?多謝姚兄。」我接過宋釗的遞過來的一小包粉末,在我們的被褥旁撒
了一些。也不知是什麼配方,味道並不嗆鼻,卻很快便起了作用,驅散了之前一
直盤旋的蚊子。
「我沒有唐兄那麼謹慎,沒有外人的時候,韓兄大可直呼我的名字。」
「那我就不跟宋兄客氣了。」
以此為契機,我們開始聊了起來。宋釗雖然不算尤其健談,卻也有意加深彼
此的瞭解。我和梁清漓得知他與我一樣,是建南出生的人,出身於一個小商賈的
家族裡,靠著進燕武院習武脫穎而出,最後憑著出色的能力被玄蛟衛看中。這個
故事倒是似曾相識。
我問道:「宋兄加入玄蛟衛的契機與秦喜非常相似,裡面有許多從燕武院裡
出身的人麼?」
宋釗似乎想起什麼開心的事,淡淡笑道:「嗯,玄蛟衛與黑鴉探裡,多的是
從燕武院裡被選拔的青年才俊。官府這麼多年來,一直試圖在打造一個能夠讓我
們這些平頭百姓也能掙得出人頭地機會的地方。燕武院也許便是達成了這個目標
的學院。」
按照宋釗的解釋,燕武院是每府都會設立的官方學院,不過並不是義務教育
那樣有教無類的機構,而是每年只收有限的,已經有些資質顯露的好苗子。在大
燕的基層,除了門派和幫派之外,最多的便是零散小武師,靠著這樣那樣的傳承
過日子。這些武師必須得到官府的許可才能收徒授拳,然後其中願意與燕武院合
作的,每年都有名額將弟子推薦進入燕武院入修,看看能否成才。
梁清漓驚訝地問道:「這些武師這麼做,豈不是一番悉心培育最終都做他人
嫁衣了?」
宋釗解釋道:「他們當然不是白乾的。不願與燕武院合作的,也可開宗立派,
收徒教拳,但每年都必須向官府繳稅,有需要時甚至要將徒弟、拳師送去服徭役。
願意與官府合作的,便可免稅,甚至如果教學質量夠好的話,能獲得來自燕武院
的資助,獲得幾個免役的名額。如果能夠教授出一個二個武功有成,卻依舊念著
舊情的高手,那也是一種成功。長久下來,不願自家苗子洩漏,寧可每年繳稅的
武師成了一派,與燕武院合作的武師也成了一派,雖然沒有什麼敵意,但也總是
在與彼此競爭。」
「如此一來,從燕武院學成武的學生們有不少的出路。入軍部和六扇門是最
多的,畢竟那裡需要的人極多,也不必是個高手,只要有幾分拳腳功夫,總能賺
個出身。此外,各種鏢行,小幫派,家族勢力,也會從燕武院裡招攬有潛力的學
生。而在這些比較常見的機會之上,官府的各個部門都需要能文會武的人才,不
過只有尤其優秀的學生才能競爭到這種職位。」
至於黑鴉探和玄蛟衛,選拔的方式卻不只是看紙面上的修為和表現,每年都
有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人被選中。哪怕這兩者的工作性質相當危險,因為與之相關
的顯赫名聲和豐厚待遇,能被任意兩者選中,都是燕武院學生們眼中的無上榮耀。
宋釗十分自豪地說道:「大燕江湖均以六大派為尊,卻罕有人想過,六大派
縱然實力高強,加起來最多也不過幾千號人而已,其中還有一半是五臺寺裡的僧
人。像我們燕武院,各府每年新加入的學員便至少有上萬人!便是此次戰爭,汴
梁城外,不知有多少是從燕武院裡走出來的兵卒。從燕武院、軍部學成的人,才
真正地撐起了大燕江山的根,做到了太祖皇帝當年創立此舉的壯志。」
原來如此,大燕對待武者的態度倒是很有意思,並不是一味的嚴禁管制,而
是雙管齊下,既有六大派這樣的精英培育模式,也有燕武院這種草根育才方法。
只要最終能夠吸收進入官府這個龐然大物,被皇帝所統治,並且不搞出什麼亂子
來,那民間的武功傳承反而能夠壯大朝廷的力量。在風險和回報之間,朝廷明顯
選擇了後者。
饒是如此,每年也不過有一萬新學員的樣子,按照大燕武學發展的規律,這
一萬人窮其一生也不過能有兩三百達成三流高手的境地而已。
我看了看宋釗說起這件事時,臉上亮起的生動笑容,倒是沒想到宋釗已脫離
燕武院十餘年,當上了身份尊貴多了的玄蛟衛,仍然對這個地方有如此強烈的歸
屬感。不知秦喜是否也如此?
不過可以理解,母校嘛,總會有些讓人無法割捨的眷戀的。
梁清漓嘆道:「真是好大的氣魄啊,太祖皇帝原來有著這麼海納百川的格局。
夫君,你覺得呢?」
娘子習慣性地問了問我一句,過去這一年來她似乎養成了每次瞭解到什麼新
奇或者讓她覺得有意思的東西,都問問我的看法。不知道是因為我的觀點往往角
度不同,還是因為她單純地喜歡聽自家夫君侃侃而談。
「這當然是豪情萬丈的機制,也確實為大燕產出了源源不斷的武者。不過……」
我迎上兩人好奇的目光,沉吟了片刻後說道:「你們知道有一句話叫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嗎?」
宋釗搖搖頭,梁清漓則說道:「夫君好像說過類似的話。」
「大家都知道,當今天下有兩條道路是出人頭地最好的方法。一條是讀書,
當官,另一條則是學武。相信你們也知道,為了能讓孩子有改變命運的機會,許
多家庭是會省吃省穿,就是為了能供養孩子去讀私塾,參加科舉,或者拜師學武,
加入燕武院和門派。燕武院只從武師武館那裡收下初露頭角的好苗子,那那些進
不了的學員怎麼辦?特別是那些父母家人咬牙供養的孩子,可能大半生的積蓄和
希望就花在這次機會上,最後哪怕能學得幾分武功,又真的對得起那份投入嗎?
讀書人絕大部分都當不了舉人,甚至當不了秀才,最後花了十幾,幾十年的苦讀,
一無所成的,比比皆是。不可否認,燕武院和科舉有些相似,都是一種能夠超越
現實桎梏的壯舉,但是我覺得它目前還是缺陷極大。」
我攤手道:「而且,和讀書一樣,學武這種東西不僅需要天賦,更需要錢糧
資源,能有良師教導,吃好睡好,藥草練體的人,肯定會成就更高。甚至可以說,
學武時外部資源起的作用要比讀書還大。除非真正天賦異稟,否則貧民家出生的
孩子哪能跟有錢人家比?長久以來,就算一開始這條路是為了給那些窮苦人家機
會,哪怕脫離了宗門和武林也能靠著武學過上更好的生活,到現在,也肯定已經
被有錢給自家孩子從小打好基礎的富足家庭給完全壟斷了。」
宋釗臉色有些難看,想要開口爭辯,卻欲言又止,似乎在思考我所說的東西。
半晌後,他才勉強地說道:「韓兄所言十分獨到,我一時竟想不出如何為燕武院
辯解。但誠如韓兄所說,有燕武院,這些機會有九成會被富人家子弟佔據,沒有
燕武院,貧苦人傢什麼都沒有了。至少,能給他們一份盼望吧?」
我暗暗點頭。宋釗是小商賈家出身,本就屬於我說的那種,不是大富大貴,
卻剛好能有足夠好的起點利用這種機會進入燕武院的人。也許他也意識到,正是
像他這樣的人,才佔據了比起最窮困,也或許是最需要這種改變命運的機會的人
的位置吧?
「宋兄謬讚了,我不是想批評燕武院的存在,只是覺得有些可惜而已。它的
本意是很好,也有潛質成為我們期望中的那個模樣,但是……人性如此。道德經
你讀過嗎?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天道才是損有餘而
補不足的,人卻恰好相反,人性自私,總是要找辦法把本就不足的人更加剝削,
來奉已經富足的人。無論是燕武院還是科舉,又或者是什麼其他的上升道路,結
果總會一樣的。」
無論本意再好,學習武功這種堪比高考躍龍門,改變命運的機會,肯定不會
真就是燕朝太祖嘴上所說的那樣,留給草根平民的公平渠道,定是充斥著數不盡
的腐敗和幕後操作。就算能夠能夠保持理論上的清廉和公正,又怎能斷掉人與人
之間自然存在的經濟差距?何況,大燕官府對於這種情況不說樂見其成,至少也
是不會關心的,因為它在乎的是這個系統篩選出來,能夠被吸收的武力,而不是
如何讓參與者收穫到公平的回饋。
梁清漓思考了一陣後,有些愕然地說道:「夫君說的……奴家竟然想不出該
如何破解?難道,難道生下來便貧困無助的人,除了極為少數的幸運兒,真就再
無翻身的機會?」
我拍了拍她的手道:「沒辦法,人生下來便是不平等的。哪怕能改變自己的
命運,也改變不了天下人的命運。這是武功再高也難以改變的,連皇帝也做不到
的事。」
梁清漓卻沒有像宋釗那樣眉頭緊鎖,而是目光炯炯地看著我,說道:「夫君
的神色告訴奴家,你一定有解決方法的。」
我失笑道:「你以為我是神啊,這種全天下人合力都未必解決得了的問題,
我肯定也不行的。不過,要將世間的不平等根治雖然不可能,但好歹也是能改善
的。比如,如果所有人,無論出身和富貴,都能讀書習武,那麼儘管不公平,人
人都有一絲機會去改變命運。
宋釗忍不住說道:「如若燕武院將大門為所有想要習武的人敞開,韓兄覺得
是否會更符合它為大燕培育英才的期望?」
我說道:「不,目前的大燕根本沒有支撐讓所有人都有機會習武的條件。硬
要這麼做,只會出現亂象,也會對民生形成極大的傷害。
宋釗和梁清漓都驚訝地問道:」為何?「
「首先呢,十幾歲的年輕人已經是小家庭裡非常重要的勞動力了,如果這些
人都去學武的話,那家中的負擔只會加倍加重。其次呢,大燕雖然民風尚武,卻
也沒有足夠的武師和資源來培育這麼多的苗子。這是最現實的原因。還有就是,
一個練武的人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1】【2】【3】【4】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2023/08/01
第四卷:燕歌行
第一百四十五章:論武功與社會程序
第二天的路上也沒有出意外,相當平穩地走了到濮陽近半的路程。不過就如
之前借宿的小村子一樣,人煙更為稀薄,少數幾個經過的村落都沒剩幾個人了。
太陽下山時,我們在一座空蕩蕩的小廟裡停了下來,生火吃飯,準備過夜。
吃完飯後,唐禹仁對眾人說道:「諸位,明日開始,便進入叛軍偵查的範圍
了。濮陽百里內,都有零星的斥候和青蓮力士觀察官道。因此從明天開始,我們
便得在野外悄悄接近。」
孫倩提出疑問:「我們偏離官道,撿著常人不會用的偏僻小道潛進濮陽,若
是被叛軍的斥候發現了,豈不是百口莫辯,只能滅口?」
梁清漓看向我,明顯也有著同樣的疑惑。宋釗解釋道:「不,其實恰好相反,
現在青州所有人都知道濮陽是戰場,少數要往濮陽方向前行的百姓也肯定知道在
官道上行走太惹人關注了,必然會想辦法掩飾蹤跡。我們往林木裡繞道,反而恰
好更為真實。」
景伊蹙眉問道:「這倒可以理解,但是……真的會有往戰場前行的人麼?這
不是自尋死路嗎?」
這時唐禹仁臉色陰鬱地答道:「……常理如此,然而這場戰爭卻不是的。叛
軍野心勃勃,氣象不凡,軍紀出奇地嚴歷。過去這幾個月攻城更攻心,不僅是濮
陽,順安、鎮南、冀州均是如此。我在濮陽潛伏時,敵軍對所有試圖逃出城的人,
只要確認了不是朝廷或者武林中人,一律不加阻礙。甚至有一些實在過不下去,
向叛軍投降或者行乞的平民百姓,都得以寬待,極少出現以往內亂時凌虐百姓的
情況,因此叛軍在民間的名聲甚是微妙。」
「這份計策已有成效,濮陽外城城牆才四米高,防不住有心人。在攻城期間
有大批大批出逃的百姓,讓城內的抵抗力大打折扣。不然,原本應該至少能撐到
秋收之後的。」
我驚訝地說道:「這……有點恐怖啊。不怕敵人肆意妄為,就怕他們有組織,
有紀律,有霹靂手段也有菩薩心腸。前者破壞力大,但後者才是能動搖朝廷統治
的東西。」
幾個大派弟子均是有些驚奇地看了我一眼,似乎沒想到我會說出這種見解。
唐禹仁皺眉道:「正是,所以我們必須儘快找到右護法的蹤跡。濮陽之前出
易進難,我也僅成功入城一次,與裡面的軍部細作交接情報。不過如今濮陽陷落
已有近十日,以叛軍的手段,應該已經平息混亂了。若是如此,進城也許會容易
一些。」
「明天開始,我們要按照計劃那樣,分批入城。分開之後,就要考驗所有人
隨機應變的能力了,打起精神來。」唐禹仁嚴肅地說道。
第三天早上,按照計劃那般,唐禹仁,景伊,孫倩先行,之後是秦喜和真守,
最後是我,梁清漓,和宋釗。
我與唐秦兩人肅穆地對了一眼,點了點頭後,目送他們運起輕功離去了。我
們三人則默默地啟程。
我與梁清漓偶爾會聊上幾句,但是有宋釗這個外人在此,也不好細說太多。
宋釗非常稱職地與我們交替著偵察前方的路徑,確保沒有寧王軍的斥候出現。而
且他每過幾里路便會停下來仔細觀察腳下的路,注意著有沒有除了前行的夥伴之
外,任何其他人的蹤跡。我們下了官道,時而穿過高及腰際的草原,時而走進茂
密的樹林,我和梁清漓都對野外生存沒什麼經驗,多虧了他經驗豐富的指導。不
過他很是安靜,除了偶爾我們對他有問題會應上幾句,話比前兩天少多了。
在傍晚準備第一次宿營過夜,生火紮營之後,宋釗看著躍動的火焰,易容之
後仍然相貌平平的臉龐沒有一絲波動,不知在想什麼。
我跟梁清漓一起坐在一條被褥上,吃了乾糧後,放鬆了下來,開始閒聊。
「娘子,三天沒洗澡,你還撐得住吧?」我一邊為她梳著秀髮,一邊問道。
梁清漓並腿而坐,答道:「嗯,三天而已,算不了什麼。今天路過的小溪洗
了把臉和手腳,就夠了。」
我嘖聲道:」每次出任務我最受不了的就是野外露營了,一天不洗澡,渾身
不自在。
「嘻嘻,夫君真是喜愛潔淨呢。」梁清漓笑道,「不過奴家也不是不能理解。
這裡景色雖好,蚊蟲卻是有些太多了。」
這時,宋釗也轉頭過來說道:「兩位若是被蚊蟲煩擾,可用我的雄黃粉。」
「哦?多謝姚兄。」我接過宋釗的遞過來的一小包粉末,在我們的被褥旁撒
了一些。也不知是什麼配方,味道並不嗆鼻,卻很快便起了作用,驅散了之前一
直盤旋的蚊子。
「我沒有唐兄那麼謹慎,沒有外人的時候,韓兄大可直呼我的名字。」
「那我就不跟宋兄客氣了。」
以此為契機,我們開始聊了起來。宋釗雖然不算尤其健談,卻也有意加深彼
此的瞭解。我和梁清漓得知他與我一樣,是建南出生的人,出身於一個小商賈的
家族裡,靠著進燕武院習武脫穎而出,最後憑著出色的能力被玄蛟衛看中。這個
故事倒是似曾相識。
我問道:「宋兄加入玄蛟衛的契機與秦喜非常相似,裡面有許多從燕武院裡
出身的人麼?」
宋釗似乎想起什麼開心的事,淡淡笑道:「嗯,玄蛟衛與黑鴉探裡,多的是
從燕武院裡被選拔的青年才俊。官府這麼多年來,一直試圖在打造一個能夠讓我
們這些平頭百姓也能掙得出人頭地機會的地方。燕武院也許便是達成了這個目標
的學院。」
按照宋釗的解釋,燕武院是每府都會設立的官方學院,不過並不是義務教育
那樣有教無類的機構,而是每年只收有限的,已經有些資質顯露的好苗子。在大
燕的基層,除了門派和幫派之外,最多的便是零散小武師,靠著這樣那樣的傳承
過日子。這些武師必須得到官府的許可才能收徒授拳,然後其中願意與燕武院合
作的,每年都有名額將弟子推薦進入燕武院入修,看看能否成才。
梁清漓驚訝地問道:「這些武師這麼做,豈不是一番悉心培育最終都做他人
嫁衣了?」
宋釗解釋道:「他們當然不是白乾的。不願與燕武院合作的,也可開宗立派,
收徒教拳,但每年都必須向官府繳稅,有需要時甚至要將徒弟、拳師送去服徭役。
願意與官府合作的,便可免稅,甚至如果教學質量夠好的話,能獲得來自燕武院
的資助,獲得幾個免役的名額。如果能夠教授出一個二個武功有成,卻依舊念著
舊情的高手,那也是一種成功。長久下來,不願自家苗子洩漏,寧可每年繳稅的
武師成了一派,與燕武院合作的武師也成了一派,雖然沒有什麼敵意,但也總是
在與彼此競爭。」
「如此一來,從燕武院學成武的學生們有不少的出路。入軍部和六扇門是最
多的,畢竟那裡需要的人極多,也不必是個高手,只要有幾分拳腳功夫,總能賺
個出身。此外,各種鏢行,小幫派,家族勢力,也會從燕武院裡招攬有潛力的學
生。而在這些比較常見的機會之上,官府的各個部門都需要能文會武的人才,不
過只有尤其優秀的學生才能競爭到這種職位。」
至於黑鴉探和玄蛟衛,選拔的方式卻不只是看紙面上的修為和表現,每年都
有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人被選中。哪怕這兩者的工作性質相當危險,因為與之相關
的顯赫名聲和豐厚待遇,能被任意兩者選中,都是燕武院學生們眼中的無上榮耀。
宋釗十分自豪地說道:「大燕江湖均以六大派為尊,卻罕有人想過,六大派
縱然實力高強,加起來最多也不過幾千號人而已,其中還有一半是五臺寺裡的僧
人。像我們燕武院,各府每年新加入的學員便至少有上萬人!便是此次戰爭,汴
梁城外,不知有多少是從燕武院裡走出來的兵卒。從燕武院、軍部學成的人,才
真正地撐起了大燕江山的根,做到了太祖皇帝當年創立此舉的壯志。」
原來如此,大燕對待武者的態度倒是很有意思,並不是一味的嚴禁管制,而
是雙管齊下,既有六大派這樣的精英培育模式,也有燕武院這種草根育才方法。
只要最終能夠吸收進入官府這個龐然大物,被皇帝所統治,並且不搞出什麼亂子
來,那民間的武功傳承反而能夠壯大朝廷的力量。在風險和回報之間,朝廷明顯
選擇了後者。
饒是如此,每年也不過有一萬新學員的樣子,按照大燕武學發展的規律,這
一萬人窮其一生也不過能有兩三百達成三流高手的境地而已。
我看了看宋釗說起這件事時,臉上亮起的生動笑容,倒是沒想到宋釗已脫離
燕武院十餘年,當上了身份尊貴多了的玄蛟衛,仍然對這個地方有如此強烈的歸
屬感。不知秦喜是否也如此?
不過可以理解,母校嘛,總會有些讓人無法割捨的眷戀的。
梁清漓嘆道:「真是好大的氣魄啊,太祖皇帝原來有著這麼海納百川的格局。
夫君,你覺得呢?」
娘子習慣性地問了問我一句,過去這一年來她似乎養成了每次瞭解到什麼新
奇或者讓她覺得有意思的東西,都問問我的看法。不知道是因為我的觀點往往角
度不同,還是因為她單純地喜歡聽自家夫君侃侃而談。
「這當然是豪情萬丈的機制,也確實為大燕產出了源源不斷的武者。不過……」
我迎上兩人好奇的目光,沉吟了片刻後說道:「你們知道有一句話叫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嗎?」
宋釗搖搖頭,梁清漓則說道:「夫君好像說過類似的話。」
「大家都知道,當今天下有兩條道路是出人頭地最好的方法。一條是讀書,
當官,另一條則是學武。相信你們也知道,為了能讓孩子有改變命運的機會,許
多家庭是會省吃省穿,就是為了能供養孩子去讀私塾,參加科舉,或者拜師學武,
加入燕武院和門派。燕武院只從武師武館那裡收下初露頭角的好苗子,那那些進
不了的學員怎麼辦?特別是那些父母家人咬牙供養的孩子,可能大半生的積蓄和
希望就花在這次機會上,最後哪怕能學得幾分武功,又真的對得起那份投入嗎?
讀書人絕大部分都當不了舉人,甚至當不了秀才,最後花了十幾,幾十年的苦讀,
一無所成的,比比皆是。不可否認,燕武院和科舉有些相似,都是一種能夠超越
現實桎梏的壯舉,但是我覺得它目前還是缺陷極大。」
我攤手道:「而且,和讀書一樣,學武這種東西不僅需要天賦,更需要錢糧
資源,能有良師教導,吃好睡好,藥草練體的人,肯定會成就更高。甚至可以說,
學武時外部資源起的作用要比讀書還大。除非真正天賦異稟,否則貧民家出生的
孩子哪能跟有錢人家比?長久以來,就算一開始這條路是為了給那些窮苦人家機
會,哪怕脫離了宗門和武林也能靠著武學過上更好的生活,到現在,也肯定已經
被有錢給自家孩子從小打好基礎的富足家庭給完全壟斷了。」
宋釗臉色有些難看,想要開口爭辯,卻欲言又止,似乎在思考我所說的東西。
半晌後,他才勉強地說道:「韓兄所言十分獨到,我一時竟想不出如何為燕武院
辯解。但誠如韓兄所說,有燕武院,這些機會有九成會被富人家子弟佔據,沒有
燕武院,貧苦人傢什麼都沒有了。至少,能給他們一份盼望吧?」
我暗暗點頭。宋釗是小商賈家出身,本就屬於我說的那種,不是大富大貴,
卻剛好能有足夠好的起點利用這種機會進入燕武院的人。也許他也意識到,正是
像他這樣的人,才佔據了比起最窮困,也或許是最需要這種改變命運的機會的人
的位置吧?
「宋兄謬讚了,我不是想批評燕武院的存在,只是覺得有些可惜而已。它的
本意是很好,也有潛質成為我們期望中的那個模樣,但是……人性如此。道德經
你讀過嗎?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天道才是損有餘而
補不足的,人卻恰好相反,人性自私,總是要找辦法把本就不足的人更加剝削,
來奉已經富足的人。無論是燕武院還是科舉,又或者是什麼其他的上升道路,結
果總會一樣的。」
無論本意再好,學習武功這種堪比高考躍龍門,改變命運的機會,肯定不會
真就是燕朝太祖嘴上所說的那樣,留給草根平民的公平渠道,定是充斥著數不盡
的腐敗和幕後操作。就算能夠能夠保持理論上的清廉和公正,又怎能斷掉人與人
之間自然存在的經濟差距?何況,大燕官府對於這種情況不說樂見其成,至少也
是不會關心的,因為它在乎的是這個系統篩選出來,能夠被吸收的武力,而不是
如何讓參與者收穫到公平的回饋。
梁清漓思考了一陣後,有些愕然地說道:「夫君說的……奴家竟然想不出該
如何破解?難道,難道生下來便貧困無助的人,除了極為少數的幸運兒,真就再
無翻身的機會?」
我拍了拍她的手道:「沒辦法,人生下來便是不平等的。哪怕能改變自己的
命運,也改變不了天下人的命運。這是武功再高也難以改變的,連皇帝也做不到
的事。」
梁清漓卻沒有像宋釗那樣眉頭緊鎖,而是目光炯炯地看著我,說道:「夫君
的神色告訴奴家,你一定有解決方法的。」
我失笑道:「你以為我是神啊,這種全天下人合力都未必解決得了的問題,
我肯定也不行的。不過,要將世間的不平等根治雖然不可能,但好歹也是能改善
的。比如,如果所有人,無論出身和富貴,都能讀書習武,那麼儘管不公平,人
人都有一絲機會去改變命運。
宋釗忍不住說道:「如若燕武院將大門為所有想要習武的人敞開,韓兄覺得
是否會更符合它為大燕培育英才的期望?」
我說道:「不,目前的大燕根本沒有支撐讓所有人都有機會習武的條件。硬
要這麼做,只會出現亂象,也會對民生形成極大的傷害。
宋釗和梁清漓都驚訝地問道:」為何?「
「首先呢,十幾歲的年輕人已經是小家庭裡非常重要的勞動力了,如果這些
人都去學武的話,那家中的負擔只會加倍加重。其次呢,大燕雖然民風尚武,卻
也沒有足夠的武師和資源來培育這麼多的苗子。這是最現實的原因。還有就是,
一個練武的人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