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23-10-02
不跟你多說了,到時候見面再說吧,晚安。”說著話,趙得三掛了電話,打了一個哈欠,往杯子裡鑽了鑽,便四平八叉的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了起來。
一覺睡醒,趙得三終於是能安心工作幾天了,連續幾天,坐在辦公室裡足不出戶,甚至吃飯時間都呆在裡面,不過每一次童小莉都會給他帶一些簡單的飯回來,這讓趙得三很是感動,同時也明白這個姑娘這麼對他是出於什麼用意,說明白了,就是這姑娘對他有點那個意思,俗話說兔子不吃窩邊草,他一直裝著糊塗,從來不和童小莉談個人感情的事情。
趙得三來區裡也任職好幾個月了,這段時間,他的工作成績有目共睹,每一次童嵐去市裡或者省裡開會,當上面領導問起區裡現在的發展建設情況時,她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會提到趙得三來區裡以後在區裡的發展建設中發揮的顯著作用。
第1482節: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檢查工作
週五這一天,吃過午飯後趙得三來到辦公室裡剛坐下來,就接到了吳區長的電話,在電話裡,吳敏告訴他下午金書記和蘇副書記等人要來區裡檢查指導工作,區裡的各種建設工程作為區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肯定要被問到的,讓趙得三提前做一下準備工作,得知蘇晴要來區裡,趙得三的第一反應就是很興奮,有點喜出望外,人就是這樣,在一起的時候感覺不到彼此有多好,可是一旦離開,卻又會產生思念。畢竟與蘇晴在一起同居了兩年的時間,即便是兩個沒有感覺的人在一起,也會日久生情的,更何況趙得三那個時候就被蘇晴身上的氣質和容貌所吸引了,沒有感情更不可能。當初離開她來區裡的時候,趙得三總覺得自己可算是解脫了,不用總是聽蘇晴每晚對自己講那些大道理了,但是這麼長時間沒見面,一聽說她要來區裡,趙得三的心裡卻又充滿了期待,恨不得現在就能見到她。此刻,接到通知後,一邊安排童小莉整理需要準備的彙報材料,一邊,一邊腦子裡回想著與蘇晴在一起同居那兩年之中的點點滴滴,突然讓他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與她在一起的那兩年,趙得三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孩子一樣,一旦受到了委屈,她總是會第一個站出來安慰他,維護他,每天下班後還會不辭辛苦,親自下廚為他做飯吃,而現在,他哪裡還享受過這樣的待遇呢,現在只輪到他對吳區長做飯吃了。這樣的鮮明對比,讓趙得三心裡非常期待與蘇晴重逢,即便是知道現在身在區裡任職的自己無法在與蘇晴像以前一樣天天見面,但是這一次,讓趙得三無比的期待,那是一種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心情,甚至連心都在砰然加快跳動起來。
一旁幫著他整理彙報材料的童小莉看見趙得三坐在辦公桌前,有些失神的樣子,不禁好奇的說:“劉主任,在想什麼呢?怎麼看上去心不在焉的啊?”
“噢,沒想啥啊。”趙得三回過神來,笑呵呵的說道。
童小莉用異樣的眼神看著他,猜測著說:“是不是省委金書記下來檢查工作,你有點擔心啊?”
“是有那麼一點緊張。”趙得三不置可否地說道,畢竟自從他來區裡接任了建委工作之後,上面的領導都還沒有下來過,雖然現在區裡的各種建設工作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但到底開展的情況會令領導滿意與否,他心裡一點也沒底,不過他的凝眉而思,卻並不是在擔心這個。
童小莉安慰著他說道:“有什麼好緊張的,劉主任,我說句實話,你來區裡這幾個月,工作局面的確改善了很多,你的成績大家都看在眼裡的,不光是咱們單位的人現在越來越服氣你,就連區裡面那些原本對你有成見的領導也有些佩服你的能力了,其實怎麼說呢,拿我來說吧,說實話,雖然我在這裡乾的時間不長,但是當初我聽說來建委接替主任工作的是一個毛頭小夥子,我打心裡就有點鄙視的想法,心想著你肯定是個官二代,要不然升的怎麼這麼快,這麼年輕,肯定幹不好工作的,但是很快我就改變了我的看法,因為你的管理手段和工作能力都讓我很佩服,雖然在工作上對下面的人要求很嚴厲很苛刻,但是在工作之餘,你卻很平易近人,一點架子也沒有,還喜歡和人開玩笑,要是換做其他領導,我哪裡還敢和人家開玩笑呢,所以你也別緊張了,你的成績大家有目共睹的。”
趙得三沒想到童小莉今天會說出這麼一番讚美自己的話來安慰他,雖然不知道她這是發自內心的還是僅僅為了安慰他而說,總之讓他感覺到了一股善解人意的溫暖,至少說明來區裡這幾個月時間裡,單位裡有人理解自己,這就說明自己的工作乾的也不差嘛。這樣想著,自己給自己打了氣。
一個小時候,吳區長的電話過來,說金書記和蘇副書記一行人已經到了,讓他來區委一趟,先開一個簡短的會議後再去現場轉一轉。受到童小莉鼓舞后的趙得三,帶上準備好的彙報材料,一臉自信的前往區委了。
在區委辦公室裡,此刻已經是高官滿座,以金書記為首的省委領導們以權力大小從會議桌的中間逐次延向兩邊,就連吳區長都已經快坐到了辦公桌的一頭去,一看這架勢,趙得三就知道今天省委下來的檢查團陣容可是夠強大的。走進會議室裡,他一眼就找見了坐在金書記身邊的蘇晴,蘇晴也看到了他,衝他微微笑了笑,兩人目光對峙了一秒鐘,趙得三趕緊找了一個空位坐了下來。
區委副書記兼副區長劉德良恰好坐在趙得三一旁,見趙得三坐下來後,小聲對他說道:“劉主任,你看今天省委下來的陣容可夠龐大的,待會肯定要問你一些問題,好好表現,別給咱們區裡丟臉。”自從趙得三親自上門拜訪了一次劉德良之後,這傢伙從此對趙得三的態度就改變了。
趙得三微笑著點了點頭,儘管是心裡稍微還有一些緊張,但是趙得三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從來不怯場,不管多大的場合,發起言來聲音洪亮侃侃而談,給人的感覺很好,是一塊當官的料。
見該來的人都已經到齊了,童嵐整了整嗓子,面帶微笑,說道:“今天省委金書記帶著省委各位領導來區裡檢查指導工作,讓我們表示熱烈的歡迎。”說著話,帶頭拍手鼓掌,區裡其他與會領導跟著鼓掌,一時間會議室裡掌聲雷動,氣氛熱烈。
金書記雙手往下按了按,示意掌聲可以到此為止了,於是,很快會議室裡又變得安靜下來,金書記雙手交叉放在桌上,醞釀了幾秒,溫和地說道:“最近一段時間啊,省裡面的工作太忙了,根據省委省政府的統籌規劃來說,今年區裡的工作是省裡工作計劃中的重中之重,本應當早一點下來看看的,但是一直抽不出時間,一直等到今天,才能騰出一點時間來,所以我就帶著省委相關領導下來,就是隨便看一看,看看區裡這段時間的發展情況,聽一聽以吳書記為首的區裡有關領導在工作中有什麼困難,需要市裡和省裡面解決的。”說到這裡,金書記將目光移向了不遠處的吳敏,溫和的說道:“吳書記,那就從你開始吧……”
吳敏陪著笑點了點頭,開始發言,吳敏的發言很簡短,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就講完了,將剩下的細節問題交給了區裡其他分管領導。
不一會兒,就輪到了趙得三彙報區建委目前的工作情況,金書記之前接觸過一次趙得三,在輪到他彙報工作的時候,衝他一臉和藹的笑著點了點頭。而金書記旁邊的蘇晴,也是用一種期待的眼神看著他,對他的工作彙報充滿了期待,吳敏則是心裡有些緊張,畢竟建委的工作在區裡來說尤為重要,工作彙報中一定不能有任何閃失。
趙得三這貨也不負眾望,做了充分準備的他,在點了點頭之後,就開始作了一番慷慨激揚的彙報,這樣的表現令在場所有人暗自為他感到欽佩。吳敏的表情放鬆了,蘇晴的臉上浮起了微笑,就連金書記的臉上也泛起了笑容。
“劉主任,講得不錯啊,金書記看起來對你工作彙報很滿意。”劉德良在一旁小聲對趙得三說道。
座談會進行的時間很短,差不多一個小時就結束了,下一個行程是去一些重點工程的現場視察,趙得三當仁不讓的跟著吳區長陪同著金書記一行人前往了重點工程的施工現場。站在一處制高點上,趙得三向所有人講解著區裡的規劃以及目前完成的情況,圓滿的回答了金書記等人的各種問題。
這貨的表現讓一旁的蘇晴很滿意,也很放心,她還一直怕趙得三來到區裡後很難適應這份工作,沒想到才短短幾個月時間,就已經乾的得心應手,工作成績很突出,讓她為他感到驕傲,而吳敏也對趙得三在省委這麼多領導面前意氣風發的表現感到滿意,很慶幸區裡能有這麼一個難得的人才來輔佐自己工作。
現場視察了不到一個小時,今天的視察就算是結束了,吳區長安排了飯局邀請金書記等省委領導一起去用餐,但是一直在人面前主張勤儉節約的金書記當著省委其他隨從的面婉拒了吳區長安排的飯局,帶著省委一行人要回省裡去。
好不容易能與趙得三見一次,蘇晴自然不想這麼只是見了次面,連句話也沒單獨說就和趙得三又一次分開,她以還有一些細節問題需要向吳區長詢問一下為藉口,並沒有跟隨金書記一行人返回,而是留了下來。
省委副書記蘇晴留下來的目的對吳區長來說自然不言而喻,不過她還很高興,至少蘇晴留下來吃這頓飯,讓她這個區委書記臉上也不會那麼無光,邀請著她去吃飯,自然是叫了趙得三作陪。
在滻灞開發區最豪華的一家酒店裡的包廂裡,以吳敏為首的開發區各位領導圍繞著省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蘇晴坐滿一張桌子,吳敏吩咐劉德良去安排上菜之後,就陪著蘇晴有一句無一句的聊著工作。
第1483節: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聊上兩句
坐在一旁的趙得三一直很想和蘇晴能聊上兩句,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又不方便主動開口和她說什麼,就在一旁默不作聲的聽著。倒是吳敏知道趙得三與蘇晴是‘親戚’關係,主動將趙得三帶入到了話題當中,她笑呵呵的對蘇晴說道:
“蘇書記,這次來區裡,您覺得區裡的變化大嗎?”
蘇晴點了點頭,微笑著很平易近人的說道:“變化挺大的,看的出區裡的工作這段時間搞得很出色,這可都是吳區長你的功勞啊。”
吳敏看了一眼趙得三,笑呵呵的對蘇晴說道:“區裡的變化離不開各位分管領導的功勞,尤其是劉主任,他來區裡後,完全扭轉了建委的工作局面,對區裡的發展建設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趙得三這才搭上了話,心裡一陣竊喜,卻裝起了逼,謙虛的笑著說道:“哪裡啊,吳區長太過獎了。”
蘇晴聽到吳敏這麼說,用眼角的餘光看了一眼趙得三,她何嘗不想和趙得三單獨坐在一起好好聊聊,但是當著區裡這些領導的面,也不方便表現的與他太過親密了。“小趙畢竟還是太年輕了,缺少工作經驗和工作積累,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吳區長要多提批評,多指導才行的。”
吳敏笑呵呵的說道:“年輕人有年輕人在工作中朝氣蓬勃的一面,小趙各方面工作都幹得不錯,現在咱們執政單位裡缺乏的就是像小趙這樣年輕有為的領導幹部。”
從吳敏的話中,蘇晴聽得出,這個吳區長對趙得三也是很器重和賞識的,從側面也說明了趙得三在區裡這段時間的工作的確搞得不錯,她輕輕的笑了笑,扭頭用一種只有趙得三才能明白的眼神看了他一眼。
這時候,劉德良已經給在座的每個人在二兩半的高腳杯裡斟了半杯白酒,見狀,還沒動筷子,就按照官場飯局上的規矩,吳敏一邊端起酒杯,一邊提議道:
“來,咱們區裡的領導們先一起敬蘇書記一杯,感謝蘇書記能留下來繼續知道咱們區裡的各項工作。”
“大家一起敬蘇書記。”區裡二把手劉德良接著吳敏的話茬也端起了酒杯。
其他人隨即齊刷刷的端起了酒杯舉向蘇晴。
“大家太可氣了,來,一起來喝一杯吧。”面對這麼多人同時敬酒,蘇晴當然是不能拒絕,說著話,舉起了酒杯,與大家的酒杯輕輕一碰,足足有一兩多的白酒,全部都是一飲而盡。在中國,當官是一門學問,這門學問細細劃分,又可以分出很多門學問,諸如人際交往的學問、阿諛奉承溜鬚拍馬的學問、而在飯局上喝酒,自然也是一門學問,而且是一門很有講究的學問,即便是酒量再不濟的人,在飯局上與領導吃飯,絕對不能不喝酒,尤其是敬酒給領導,不會喝酒的幹部不是好乾部,不懂喝酒的人,在官場中遲早會被踢出局。
放下酒杯,蘇晴接著剛才的話題說道:“其實現在各個機關裡的年輕人也不少,而且有些年輕人也佔據著很重要的位置,不過這些年輕人,說句不避諱的話,大多數是一些領導的子女,是靠著關係才上去的。”
吳敏微笑著點頭表示同意道:“對,這樣的年輕幹部也不少,不過能像小趙這麼有才能的幾乎是寥寥無幾的,那些官二代就另當別論了。”
趙得三在一旁聽著兩個女人對自己的誇獎,心裡那個得意,簡直難以用言語形容了。
“來,蘇書記,我敬你一杯。”剛才區裡的領導一起敬了蘇晴,現在吳敏單獨向蘇晴敬了一杯酒過去。
蘇晴不好拒絕,便端起酒杯,舉上去與吳敏的酒杯輕輕一碰,將高腳杯中的半杯白酒一飲而盡了。
“官二代這個問題的確在當前社會來說是個很大的問題,不知道怎麼樣才能杜絕這個問題呢。”吳敏放下酒杯,接著剛才的話題發了一句感慨。
放下杯子,蘇晴也是很感慨地說道:“要摒除官二代這個問題,在目前來說,這是咱們政府所面臨的一個難題,要解決這個問題,談何容易啊!且別說我這樣一位省委的副書記,就是我們的省委書記、省長也沒辦法。這是體制造成的。其實吧,這樣的情況從古至今都是如此。中國自秦漢以來,就是一個官本位的國度,這是一個事實。官僚佔有最多的社會資源,也佔據著社會最多的榮耀。通俗點說,就是做官的就有一切,不做官的就沒有一切。但是同時,官僚也是政治的主導者,政務的操作者,國家的富強,社會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官員的優劣,也依賴官僚制的效率,按官僚制的自身邏輯,這個制度,必須不斷的從平民中汲取新生的優秀人士,以保證官僚制的效率,維持國家的穩定和社會的良性發展。所以,歷朝歷代官員的選拔,一直都是政治制度的核心問題。但是,中國又是一個以家族為核心價值的國度,官員和他的家族是利益攸關的共同體,做了官的人,有義務給自己的家族,當然包括他們的後代帶來好處。
兩漢施行以推薦為標誌的察舉徵辟選官制度,原本實行狀況良好,被推舉得人大多是優秀人才,但是,這個制度延續一段時間之後,就出了問題。一來做高官的人,周圍的人對其子弟勢必高看一眼,即使沒有特別的託請,進入仕途的高官子弟,往往也會被人優待。高官的光環投射到自己的子弟頭上,似乎非常自然。
二來,由於在制度上,高官有推薦人才的權力,對於被推薦人而言,薦主才是真正改變他命運的人,對他有知遇之恩。待到被推薦的人日後也做了比較大的官,也有能力推薦的時候,他們報恩的最佳方式,似乎就是把恩人的子弟推薦上去,如果已經進入仕途,則在晉升方面拉一把。於是就逐漸形成了這樣的局面,越是高官,其子弟就越是做官的機會多,幾代積累下來,就形成了東漢末年的門閥。
袁紹和袁術兩個人資質平平,但僅因為兩人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子弟門生遍天下,所以,起兵的時候,居然一時間形成為最大的兩個軍閥集團。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代,由於實行九品中正制,做官乾脆成了官宦子弟的專利。吏部選拔,只需查閱各人的牒譜便是。眾所周知,這個國家分裂,政治黑暗,主因就是官僚製成為了變相的世襲貴族制。徹底改變這種局面的是科舉制度的執行。我們知道,所謂科舉制,就是考試取官。無論什麼人,平民還是皇族,只要透過相關考試,就可以做官,其實,在科舉時代,對高官和皇族也有優勢,不僅子弟可以上比較好的學校,而且有門蔭制度,高官子弟,可以透過門蔭直接進入仕途。但是,由於比較嚴格的考試製度,使得這個時代形成了一種風氣,凡是不從考試做官的官員,會被認為沒有本事。花錢買官的捐班自不必說,被人看不起。而從門蔭進入仕途的人,也往往被人視為紈絝子弟,同樣為人輕視。風氣所及,即便是皇帝,也不大看得起這樣的人,所以,門蔭出來的人,升遷也難。在這種情景下,即使高官子弟,只要有心走仕途,往往得走科舉之路,真刀實槍考上。有人研究,自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度,能夠保證大約有半數的及第者,出身中小士紳和平民,另一半,多是官宦子弟。
現在中國的問題,首先是在於長期以來,國家沒有一個一以貫之的選官制度,高考制度一度成為變相的科舉,但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幹部選拔依然有另外的途徑,沒有文化的工農幹部甚至還有晉升方面的優勢。
即使在大學考試,高官子弟也曾有推薦入學的另外途徑,使得高考的公平性大大折扣。在大學畢業生不包分配以後,雖然實行了公務員考試製度,但到目前為止,不僅這種考試還不是國家統一考試,而且進入公務員隊伍仍然存在其他途徑。改革後對進入公務員隊伍實行的學歷限制,隨著‘五大’畢業生,也就是電大、職大、函大、夜大、自考這些畢業生的出現,很快就形同虛設。
而對於海外留學生卻特別的優勢,由於一些在國內考不上大學的幹部子弟可以透過花錢出國去留學,混一個學位,就可以回來享受優惠。現在新生的官二代有相當多的人喜歡直接進入仕途,趁父輩尚在任上的時候,儘可能快的晉升到一定高度。這些搶官的官二代就形成了今天大為輿論詬病的權力世襲現象。
其次,由於官本位的緣故,在任官員掌握了社會上最多的資源,而中國傳統的家族觀念,依然強國,無論官員本身是否參與,一定級別的官員子弟,無論做什麼,只要在這個官員的影響力範圍之內,都不言而喻的會得到人們的照顧。
如果這些官宦子弟經商,只要打出父輩的招牌,往往就會一路順風,獲得平民子弟望塵莫及的便利。
在改革初期,很多**往往喜歡利用父輩的餘蔭去下海經商,獲取經濟利益。這些人有的是宦商,有的是私商,但無論宦商私商,他們經商的途徑,往往有權力的陰影。
即使少數人真如他們所說,上升或者致富,是由於自己的才幹,由於大環境所致,依然難以令人心服口服。
[ 本章完 ]【1】【2】【3】【4】【5】【6】【7】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一覺睡醒,趙得三終於是能安心工作幾天了,連續幾天,坐在辦公室裡足不出戶,甚至吃飯時間都呆在裡面,不過每一次童小莉都會給他帶一些簡單的飯回來,這讓趙得三很是感動,同時也明白這個姑娘這麼對他是出於什麼用意,說明白了,就是這姑娘對他有點那個意思,俗話說兔子不吃窩邊草,他一直裝著糊塗,從來不和童小莉談個人感情的事情。
趙得三來區裡也任職好幾個月了,這段時間,他的工作成績有目共睹,每一次童嵐去市裡或者省裡開會,當上面領導問起區裡現在的發展建設情況時,她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會提到趙得三來區裡以後在區裡的發展建設中發揮的顯著作用。
第1482節: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檢查工作
週五這一天,吃過午飯後趙得三來到辦公室裡剛坐下來,就接到了吳區長的電話,在電話裡,吳敏告訴他下午金書記和蘇副書記等人要來區裡檢查指導工作,區裡的各種建設工程作為區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肯定要被問到的,讓趙得三提前做一下準備工作,得知蘇晴要來區裡,趙得三的第一反應就是很興奮,有點喜出望外,人就是這樣,在一起的時候感覺不到彼此有多好,可是一旦離開,卻又會產生思念。畢竟與蘇晴在一起同居了兩年的時間,即便是兩個沒有感覺的人在一起,也會日久生情的,更何況趙得三那個時候就被蘇晴身上的氣質和容貌所吸引了,沒有感情更不可能。當初離開她來區裡的時候,趙得三總覺得自己可算是解脫了,不用總是聽蘇晴每晚對自己講那些大道理了,但是這麼長時間沒見面,一聽說她要來區裡,趙得三的心裡卻又充滿了期待,恨不得現在就能見到她。此刻,接到通知後,一邊安排童小莉整理需要準備的彙報材料,一邊,一邊腦子裡回想著與蘇晴在一起同居那兩年之中的點點滴滴,突然讓他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與她在一起的那兩年,趙得三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孩子一樣,一旦受到了委屈,她總是會第一個站出來安慰他,維護他,每天下班後還會不辭辛苦,親自下廚為他做飯吃,而現在,他哪裡還享受過這樣的待遇呢,現在只輪到他對吳區長做飯吃了。這樣的鮮明對比,讓趙得三心裡非常期待與蘇晴重逢,即便是知道現在身在區裡任職的自己無法在與蘇晴像以前一樣天天見面,但是這一次,讓趙得三無比的期待,那是一種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心情,甚至連心都在砰然加快跳動起來。
一旁幫著他整理彙報材料的童小莉看見趙得三坐在辦公桌前,有些失神的樣子,不禁好奇的說:“劉主任,在想什麼呢?怎麼看上去心不在焉的啊?”
“噢,沒想啥啊。”趙得三回過神來,笑呵呵的說道。
童小莉用異樣的眼神看著他,猜測著說:“是不是省委金書記下來檢查工作,你有點擔心啊?”
“是有那麼一點緊張。”趙得三不置可否地說道,畢竟自從他來區裡接任了建委工作之後,上面的領導都還沒有下來過,雖然現在區裡的各種建設工作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但到底開展的情況會令領導滿意與否,他心裡一點也沒底,不過他的凝眉而思,卻並不是在擔心這個。
童小莉安慰著他說道:“有什麼好緊張的,劉主任,我說句實話,你來區裡這幾個月,工作局面的確改善了很多,你的成績大家都看在眼裡的,不光是咱們單位的人現在越來越服氣你,就連區裡面那些原本對你有成見的領導也有些佩服你的能力了,其實怎麼說呢,拿我來說吧,說實話,雖然我在這裡乾的時間不長,但是當初我聽說來建委接替主任工作的是一個毛頭小夥子,我打心裡就有點鄙視的想法,心想著你肯定是個官二代,要不然升的怎麼這麼快,這麼年輕,肯定幹不好工作的,但是很快我就改變了我的看法,因為你的管理手段和工作能力都讓我很佩服,雖然在工作上對下面的人要求很嚴厲很苛刻,但是在工作之餘,你卻很平易近人,一點架子也沒有,還喜歡和人開玩笑,要是換做其他領導,我哪裡還敢和人家開玩笑呢,所以你也別緊張了,你的成績大家有目共睹的。”
趙得三沒想到童小莉今天會說出這麼一番讚美自己的話來安慰他,雖然不知道她這是發自內心的還是僅僅為了安慰他而說,總之讓他感覺到了一股善解人意的溫暖,至少說明來區裡這幾個月時間裡,單位裡有人理解自己,這就說明自己的工作乾的也不差嘛。這樣想著,自己給自己打了氣。
一個小時候,吳區長的電話過來,說金書記和蘇副書記一行人已經到了,讓他來區委一趟,先開一個簡短的會議後再去現場轉一轉。受到童小莉鼓舞后的趙得三,帶上準備好的彙報材料,一臉自信的前往區委了。
在區委辦公室裡,此刻已經是高官滿座,以金書記為首的省委領導們以權力大小從會議桌的中間逐次延向兩邊,就連吳區長都已經快坐到了辦公桌的一頭去,一看這架勢,趙得三就知道今天省委下來的檢查團陣容可是夠強大的。走進會議室裡,他一眼就找見了坐在金書記身邊的蘇晴,蘇晴也看到了他,衝他微微笑了笑,兩人目光對峙了一秒鐘,趙得三趕緊找了一個空位坐了下來。
區委副書記兼副區長劉德良恰好坐在趙得三一旁,見趙得三坐下來後,小聲對他說道:“劉主任,你看今天省委下來的陣容可夠龐大的,待會肯定要問你一些問題,好好表現,別給咱們區裡丟臉。”自從趙得三親自上門拜訪了一次劉德良之後,這傢伙從此對趙得三的態度就改變了。
趙得三微笑著點了點頭,儘管是心裡稍微還有一些緊張,但是趙得三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從來不怯場,不管多大的場合,發起言來聲音洪亮侃侃而談,給人的感覺很好,是一塊當官的料。
見該來的人都已經到齊了,童嵐整了整嗓子,面帶微笑,說道:“今天省委金書記帶著省委各位領導來區裡檢查指導工作,讓我們表示熱烈的歡迎。”說著話,帶頭拍手鼓掌,區裡其他與會領導跟著鼓掌,一時間會議室裡掌聲雷動,氣氛熱烈。
金書記雙手往下按了按,示意掌聲可以到此為止了,於是,很快會議室裡又變得安靜下來,金書記雙手交叉放在桌上,醞釀了幾秒,溫和地說道:“最近一段時間啊,省裡面的工作太忙了,根據省委省政府的統籌規劃來說,今年區裡的工作是省裡工作計劃中的重中之重,本應當早一點下來看看的,但是一直抽不出時間,一直等到今天,才能騰出一點時間來,所以我就帶著省委相關領導下來,就是隨便看一看,看看區裡這段時間的發展情況,聽一聽以吳書記為首的區裡有關領導在工作中有什麼困難,需要市裡和省裡面解決的。”說到這裡,金書記將目光移向了不遠處的吳敏,溫和的說道:“吳書記,那就從你開始吧……”
吳敏陪著笑點了點頭,開始發言,吳敏的發言很簡短,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就講完了,將剩下的細節問題交給了區裡其他分管領導。
不一會兒,就輪到了趙得三彙報區建委目前的工作情況,金書記之前接觸過一次趙得三,在輪到他彙報工作的時候,衝他一臉和藹的笑著點了點頭。而金書記旁邊的蘇晴,也是用一種期待的眼神看著他,對他的工作彙報充滿了期待,吳敏則是心裡有些緊張,畢竟建委的工作在區裡來說尤為重要,工作彙報中一定不能有任何閃失。
趙得三這貨也不負眾望,做了充分準備的他,在點了點頭之後,就開始作了一番慷慨激揚的彙報,這樣的表現令在場所有人暗自為他感到欽佩。吳敏的表情放鬆了,蘇晴的臉上浮起了微笑,就連金書記的臉上也泛起了笑容。
“劉主任,講得不錯啊,金書記看起來對你工作彙報很滿意。”劉德良在一旁小聲對趙得三說道。
座談會進行的時間很短,差不多一個小時就結束了,下一個行程是去一些重點工程的現場視察,趙得三當仁不讓的跟著吳區長陪同著金書記一行人前往了重點工程的施工現場。站在一處制高點上,趙得三向所有人講解著區裡的規劃以及目前完成的情況,圓滿的回答了金書記等人的各種問題。
這貨的表現讓一旁的蘇晴很滿意,也很放心,她還一直怕趙得三來到區裡後很難適應這份工作,沒想到才短短幾個月時間,就已經乾的得心應手,工作成績很突出,讓她為他感到驕傲,而吳敏也對趙得三在省委這麼多領導面前意氣風發的表現感到滿意,很慶幸區裡能有這麼一個難得的人才來輔佐自己工作。
現場視察了不到一個小時,今天的視察就算是結束了,吳區長安排了飯局邀請金書記等省委領導一起去用餐,但是一直在人面前主張勤儉節約的金書記當著省委其他隨從的面婉拒了吳區長安排的飯局,帶著省委一行人要回省裡去。
好不容易能與趙得三見一次,蘇晴自然不想這麼只是見了次面,連句話也沒單獨說就和趙得三又一次分開,她以還有一些細節問題需要向吳區長詢問一下為藉口,並沒有跟隨金書記一行人返回,而是留了下來。
省委副書記蘇晴留下來的目的對吳區長來說自然不言而喻,不過她還很高興,至少蘇晴留下來吃這頓飯,讓她這個區委書記臉上也不會那麼無光,邀請著她去吃飯,自然是叫了趙得三作陪。
在滻灞開發區最豪華的一家酒店裡的包廂裡,以吳敏為首的開發區各位領導圍繞著省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蘇晴坐滿一張桌子,吳敏吩咐劉德良去安排上菜之後,就陪著蘇晴有一句無一句的聊著工作。
第1483節: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聊上兩句
坐在一旁的趙得三一直很想和蘇晴能聊上兩句,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又不方便主動開口和她說什麼,就在一旁默不作聲的聽著。倒是吳敏知道趙得三與蘇晴是‘親戚’關係,主動將趙得三帶入到了話題當中,她笑呵呵的對蘇晴說道:
“蘇書記,這次來區裡,您覺得區裡的變化大嗎?”
蘇晴點了點頭,微笑著很平易近人的說道:“變化挺大的,看的出區裡的工作這段時間搞得很出色,這可都是吳區長你的功勞啊。”
吳敏看了一眼趙得三,笑呵呵的對蘇晴說道:“區裡的變化離不開各位分管領導的功勞,尤其是劉主任,他來區裡後,完全扭轉了建委的工作局面,對區裡的發展建設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趙得三這才搭上了話,心裡一陣竊喜,卻裝起了逼,謙虛的笑著說道:“哪裡啊,吳區長太過獎了。”
蘇晴聽到吳敏這麼說,用眼角的餘光看了一眼趙得三,她何嘗不想和趙得三單獨坐在一起好好聊聊,但是當著區裡這些領導的面,也不方便表現的與他太過親密了。“小趙畢竟還是太年輕了,缺少工作經驗和工作積累,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吳區長要多提批評,多指導才行的。”
吳敏笑呵呵的說道:“年輕人有年輕人在工作中朝氣蓬勃的一面,小趙各方面工作都幹得不錯,現在咱們執政單位裡缺乏的就是像小趙這樣年輕有為的領導幹部。”
從吳敏的話中,蘇晴聽得出,這個吳區長對趙得三也是很器重和賞識的,從側面也說明了趙得三在區裡這段時間的工作的確搞得不錯,她輕輕的笑了笑,扭頭用一種只有趙得三才能明白的眼神看了他一眼。
這時候,劉德良已經給在座的每個人在二兩半的高腳杯裡斟了半杯白酒,見狀,還沒動筷子,就按照官場飯局上的規矩,吳敏一邊端起酒杯,一邊提議道:
“來,咱們區裡的領導們先一起敬蘇書記一杯,感謝蘇書記能留下來繼續知道咱們區裡的各項工作。”
“大家一起敬蘇書記。”區裡二把手劉德良接著吳敏的話茬也端起了酒杯。
其他人隨即齊刷刷的端起了酒杯舉向蘇晴。
“大家太可氣了,來,一起來喝一杯吧。”面對這麼多人同時敬酒,蘇晴當然是不能拒絕,說著話,舉起了酒杯,與大家的酒杯輕輕一碰,足足有一兩多的白酒,全部都是一飲而盡。在中國,當官是一門學問,這門學問細細劃分,又可以分出很多門學問,諸如人際交往的學問、阿諛奉承溜鬚拍馬的學問、而在飯局上喝酒,自然也是一門學問,而且是一門很有講究的學問,即便是酒量再不濟的人,在飯局上與領導吃飯,絕對不能不喝酒,尤其是敬酒給領導,不會喝酒的幹部不是好乾部,不懂喝酒的人,在官場中遲早會被踢出局。
放下酒杯,蘇晴接著剛才的話題說道:“其實現在各個機關裡的年輕人也不少,而且有些年輕人也佔據著很重要的位置,不過這些年輕人,說句不避諱的話,大多數是一些領導的子女,是靠著關係才上去的。”
吳敏微笑著點頭表示同意道:“對,這樣的年輕幹部也不少,不過能像小趙這麼有才能的幾乎是寥寥無幾的,那些官二代就另當別論了。”
趙得三在一旁聽著兩個女人對自己的誇獎,心裡那個得意,簡直難以用言語形容了。
“來,蘇書記,我敬你一杯。”剛才區裡的領導一起敬了蘇晴,現在吳敏單獨向蘇晴敬了一杯酒過去。
蘇晴不好拒絕,便端起酒杯,舉上去與吳敏的酒杯輕輕一碰,將高腳杯中的半杯白酒一飲而盡了。
“官二代這個問題的確在當前社會來說是個很大的問題,不知道怎麼樣才能杜絕這個問題呢。”吳敏放下酒杯,接著剛才的話題發了一句感慨。
放下杯子,蘇晴也是很感慨地說道:“要摒除官二代這個問題,在目前來說,這是咱們政府所面臨的一個難題,要解決這個問題,談何容易啊!且別說我這樣一位省委的副書記,就是我們的省委書記、省長也沒辦法。這是體制造成的。其實吧,這樣的情況從古至今都是如此。中國自秦漢以來,就是一個官本位的國度,這是一個事實。官僚佔有最多的社會資源,也佔據著社會最多的榮耀。通俗點說,就是做官的就有一切,不做官的就沒有一切。但是同時,官僚也是政治的主導者,政務的操作者,國家的富強,社會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官員的優劣,也依賴官僚制的效率,按官僚制的自身邏輯,這個制度,必須不斷的從平民中汲取新生的優秀人士,以保證官僚制的效率,維持國家的穩定和社會的良性發展。所以,歷朝歷代官員的選拔,一直都是政治制度的核心問題。但是,中國又是一個以家族為核心價值的國度,官員和他的家族是利益攸關的共同體,做了官的人,有義務給自己的家族,當然包括他們的後代帶來好處。
兩漢施行以推薦為標誌的察舉徵辟選官制度,原本實行狀況良好,被推舉得人大多是優秀人才,但是,這個制度延續一段時間之後,就出了問題。一來做高官的人,周圍的人對其子弟勢必高看一眼,即使沒有特別的託請,進入仕途的高官子弟,往往也會被人優待。高官的光環投射到自己的子弟頭上,似乎非常自然。
二來,由於在制度上,高官有推薦人才的權力,對於被推薦人而言,薦主才是真正改變他命運的人,對他有知遇之恩。待到被推薦的人日後也做了比較大的官,也有能力推薦的時候,他們報恩的最佳方式,似乎就是把恩人的子弟推薦上去,如果已經進入仕途,則在晉升方面拉一把。於是就逐漸形成了這樣的局面,越是高官,其子弟就越是做官的機會多,幾代積累下來,就形成了東漢末年的門閥。
袁紹和袁術兩個人資質平平,但僅因為兩人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子弟門生遍天下,所以,起兵的時候,居然一時間形成為最大的兩個軍閥集團。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代,由於實行九品中正制,做官乾脆成了官宦子弟的專利。吏部選拔,只需查閱各人的牒譜便是。眾所周知,這個國家分裂,政治黑暗,主因就是官僚製成為了變相的世襲貴族制。徹底改變這種局面的是科舉制度的執行。我們知道,所謂科舉制,就是考試取官。無論什麼人,平民還是皇族,只要透過相關考試,就可以做官,其實,在科舉時代,對高官和皇族也有優勢,不僅子弟可以上比較好的學校,而且有門蔭制度,高官子弟,可以透過門蔭直接進入仕途。但是,由於比較嚴格的考試製度,使得這個時代形成了一種風氣,凡是不從考試做官的官員,會被認為沒有本事。花錢買官的捐班自不必說,被人看不起。而從門蔭進入仕途的人,也往往被人視為紈絝子弟,同樣為人輕視。風氣所及,即便是皇帝,也不大看得起這樣的人,所以,門蔭出來的人,升遷也難。在這種情景下,即使高官子弟,只要有心走仕途,往往得走科舉之路,真刀實槍考上。有人研究,自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度,能夠保證大約有半數的及第者,出身中小士紳和平民,另一半,多是官宦子弟。
現在中國的問題,首先是在於長期以來,國家沒有一個一以貫之的選官制度,高考制度一度成為變相的科舉,但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幹部選拔依然有另外的途徑,沒有文化的工農幹部甚至還有晉升方面的優勢。
即使在大學考試,高官子弟也曾有推薦入學的另外途徑,使得高考的公平性大大折扣。在大學畢業生不包分配以後,雖然實行了公務員考試製度,但到目前為止,不僅這種考試還不是國家統一考試,而且進入公務員隊伍仍然存在其他途徑。改革後對進入公務員隊伍實行的學歷限制,隨著‘五大’畢業生,也就是電大、職大、函大、夜大、自考這些畢業生的出現,很快就形同虛設。
而對於海外留學生卻特別的優勢,由於一些在國內考不上大學的幹部子弟可以透過花錢出國去留學,混一個學位,就可以回來享受優惠。現在新生的官二代有相當多的人喜歡直接進入仕途,趁父輩尚在任上的時候,儘可能快的晉升到一定高度。這些搶官的官二代就形成了今天大為輿論詬病的權力世襲現象。
其次,由於官本位的緣故,在任官員掌握了社會上最多的資源,而中國傳統的家族觀念,依然強國,無論官員本身是否參與,一定級別的官員子弟,無論做什麼,只要在這個官員的影響力範圍之內,都不言而喻的會得到人們的照顧。
如果這些官宦子弟經商,只要打出父輩的招牌,往往就會一路順風,獲得平民子弟望塵莫及的便利。
在改革初期,很多**往往喜歡利用父輩的餘蔭去下海經商,獲取經濟利益。這些人有的是宦商,有的是私商,但無論宦商私商,他們經商的途徑,往往有權力的陰影。
即使少數人真如他們所說,上升或者致富,是由於自己的才幹,由於大環境所致,依然難以令人心服口服。
[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