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24-06-29
作者:dearnyan
2024/06/29
第一百四十七章:大人的講話
這一章,也許你們看得會很不過癮,說我水章節哈哈,但是這一章在我的心
中卻極為重要,思考良久,最後還是決定就這樣寫。因為在我的認知中,這次南
巡的重要性並不亞於三中全會,當然,歷史書中對於這一段是輕描淡寫的,但是
真正讀懂歷史的人會知道,沒有這一段講話,現在的中國絕對不可能是現在的中
國。那個時候,關於路線的爭論已經非常激烈了,所以必須要有人站出來定調子,
而這個人,只能是大人本人,所以即便他的身體已經不適合長途旅行,但他還是
來了,在這之後,中國的騰飛,就已經成了板上釘釘的事實。
關於你們覺得架構臃腫的問題,因為我以前沒講過這片文章的大綱,所以在這
裡跟你們簡單描述一下,文章分為鋼鐵系(注意不是申鋼),紡織品,房地產三
條線,對應新中國成立後的三個大的行業,對這三個大的產業將會有小篇幅的描
寫。這三條產業是需要很多人來支撐的,同樣地,這三個產業最後依舊會整合,
包括髮展方向的重組,這部書是都市類的,緊貼中國的歷史和大環境,人物少了
我寫不完這麼多東西,希望大家評論的時候手下留情,別什麼都不知道就亂寫一
通。關於人物同質化的問題,我不想說太多,文章是我寫著玩的,我喜歡什麼樣
的女人自然就把人物的身形寫成什麼樣,不然我寫起來沒動力,謝謝大家體諒。
那些瘦得像竹竿一樣的女人,我沒性趣,自然更加不會在書中寫出來,就算寫出
來也不好看的。
那些說女人多的,老天,這是一本小黃書,難不成你真的想讓我加很多男性角色
進去嗎?又或者有女人不上?你確定你是來看黃書的?
最後說一句吧,為什麼把大娘,劉曉璐,閆曉雲以及郭明明那邊的內容寫少,是
因為女人從沒關係再到拿下是有很多東西可以寫的,但是拿下之後就只剩肏來肏
去的了,推動故事情節,你不可能總是用那幾個人。底下的評論說金鱗,也有說
鹿鼎記的,其實還有尋秦記,因為書就只能這麼寫,我希望你們能懂,不懂也沒
關係,還是那句話,愛看就愛,愛怎麼說都行,那是你們的權力。
另:我不知道這本書都是什麼年齡段的人在看,有沒有和我一樣人到中年但
又特別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人,但即便你們是剛入社會的年輕人,能透過小黃書
來多瞭解一段當時的歷史,總歸不是壞事對吧呵呵。
為了避免你們說我水,今天就更兩章吧。
一個會接著一個會,除了宣揚共產主義的領導思想,就是在大喇叭裡告訴申
鋼的每一個員工,中國很好,中國的道路很好,中國的制度更好,但是,這種效
果卻更加體現了此刻整個申鋼上下,甚至全國上下的恐慌,各種小道訊息在坊間
蔓延,更有甚者,甚至打算逃離到那些資本主義國家。此時此刻,就連張春林負
責的這個鳥不拉屎的研究所,也同樣被這些陰霾所籠罩,原本就沒心思做研究的
人,現在更是一個個面如死灰不知如何是好。
張春林很想去問問林司的,但是他沒見到,聽他家人說林司連夜去了北京,
似乎是被馬部長的司機給接走了,他無奈,只能回研究所裡待著,因為他沒有人
可以詢問,因為這個時候,郭明明,李慶蘭甚至王璐瑤,她們遠比他還要緊張。
大街上,鞭炮稀稀拉拉地響,整個城市都沒有了往日過年的熱鬧,因為這個
時候的所有人都不知道,此時的中國,路在何方。
在無盡的恐懼背後,就在所有人都對未來開始迷茫的時候,一道小道訊息不
脛而走,那個偉大的老人,他——南巡了。
1992年的開年,是對所有的中國人都無比重要的一天,在這一天,在那列停
在漢口的火車上,老人對當時的湖北省委書記說你拿出筆來記下我的話,我有幾
點意見請你轉告北京。
「第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實踐證明只有改革開放才能救中國。以經濟
建設為中心的黨的基本路線中,改革開放是主題、是主線。以前的兩任總S記抓改
革開放還是有功的,1983年到1988年的經濟發展很快,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沒有
那五年的經濟大發展,你這幾年的治理整頓也搞不下去。對H、Z在經濟工作上的
成績還是應該肯定。他們只是在反自由化上出了點問題,但對他們的工作和成績,
不能一概否定。」
「第二,發展才是硬道理,成天去爭論什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有啥意思?
你搞得清楚嗎?反正我是搞不清楚。八中全會開得好,穩定了農村基本政策。到
農村去搞什麼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搞姓資姓社的爭論,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不
要再進行所謂的爭論了!不爭論!這要作為一條制度!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
路線不能動搖,要管一百年,對,一百年不動搖。」
「第三,經濟發展要求有一定速度。對我們這種基礎薄弱的國家,6%不是什
麼成績。我看連續5年超過10%是可以爭取的。現在,周邊的一些國家和地區經濟
發展比我們快,如果我們不發展或發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較就有問題了。歸根
結底,能發展多快就搞多快,不要阻擋。目前的經濟工作沒有新意,沒有進取心、
創造性,多數人不懂經濟。沒進取心就是沒有歷史責任感!」
「第四,這兩年改革開放的話不硬了,旗幟不鮮明瞭!這不對,有右的東西
影響我們也有左的東西影響我們。但根深蒂固的還是左的東西。有些理論家、政
治家拿大帽子嚇唬人。不是右,而是左。左帶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
左的東西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可怕呀!一個好好的東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把改
革開放說成是引進資本主義,認為和平演變的主要危險來自經濟領域,這些就是
左,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現在中國的實際情況,不發展或發展慢了都不行。
而怎麼發展呢?辦法只有一條,那就是改革開放,國家需要改革開放,人民需要
改革開放,誰不改革誰下臺!對,不改革開放就下臺!下臺!」
說完了這句重話,那個老人大口喘了幾口氣,隨後極為認真地說道:「暫時
就這幾點,沒有了……你去吧。回去就向北京報告。就照我說的,原汁原味發給
北京!你去吧!記住,回去就向北京報告!要記住,書記大人,你也一樣,不改
革開放就下臺!」
專列轟隆隆再次前進,在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老人對江西省委書記說:
「我是個退休老頭子,耳朵也不好使,彙報你就免了吧。不過,我倒可以作為一
個老百姓跟你書記大人進點言,我離開江西二十年整了,這次來走走,好象這裡
變化並不太大呦。你的南邊就是廣東,你看廣東就是熱氣騰騰的,發展很快,人
家成天就是改革開放,你這裡我看是有點冷冷清清。你給你們省委一班人講,也
可以給北京講,就說我說的,改革開放是大局、大方向,發展才是硬道理。不發
展或者發展緩慢的空談,只能誤國。尤其是你這江西,底子很薄,資源不多,不
努力改革開放行嗎?你們什麼時候改革開放真有成績了,你們彙報我樂意聽,現
在,還是那一套就免了吧。對了,書記大人,記住,發展才是硬道理!你應該多
向廣東學習而不是向北京學習,誰不改革開放誰就得下臺。你可以把我這話向北
京報告。」
深圳迎賓館,老爺子吃完晚飯仍興致不減,把瑞林、毛毛、飛飛和剛到深圳
會合的樸方、鄧楠等全叫到了身邊,他有話要說。
「大家今天也見到深圳了,這才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方向,也是中國今後生存
發展的希望。我想跟你們聊另一個問題。你們猜猜,促使我這次出來的直接原因
是什麼?或者說這幾個多月來,糾纏我最多的因素是什麼?」
「還不是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唄?」飛飛遲疑著說道。
「有點對,但還不夠直接。樸方,你說呢?」
「我想」D樸方猶豫了一下,乾脆說道,「是蘇聯垮臺?」
「對,是蘇聯問題!」
「離開北京前兩天,瑞林給我講了一個鏡頭,讓我夜不能寐。那就是蘇聯垮
臺時,葉利欽宣佈蘇共在俄羅斯停止活動。葉一宣佈,在蘇共中央大廈前自動聚
集起成千上萬的老百姓,當那些在中央委員會工作的人撤出大樓時,人們自動讓
開一條路,讓這些人透過。但伴隨著這些工作人員的是什麼呢?老百姓們的口水
和垃圾!一個執政了七十年,號稱有幾千萬黨員的龐然大物,就這麼一夜之間垮
了!要知道,蘇聯的住房、工資、資源、生產力和社會發達程度,都比我們國家
好得多呀!在六十年代中期,我們在和蘇聯吵架的時候,新上臺的勃列日涅夫就
宣稱蘇聯已經建成了發達的社會主義,按他的描述,蘇聯距共產主義也僅有一步
之遙了。而共產主義,也是我們這代人過去的終生追求呀!」
「主席前期是靠實事求是勝的。打江山的時候,陳獨秀、瞿秋白、張國燾、
王明每個人都自以為比主席有學問,但他勝就勝在實事求是。唉,但後來,他也
以為他就是真理,他就是馬克思主義化身和發展。其實,他跟我一樣,凡夫俗子
一個。對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誰能說清楚?對資本主義又有誰能說清楚?反正,
我是不懂,我說不清楚。明明說不清楚,偏要去天天爭論?我看,發展才是硬道
理。真得加上一條,不爭論!不爭論,要作為一條原則。」
第二天在深圳迎賓館的接見廳裡,老人又打開了話匣子「人老了囉嗦,不過,
我也囉嗦不了幾天了。今天就給你們大家多囉嗦幾句吧。我們過去的革命常以蘇
聯為榜樣。但這些天,我想的最多的,也還是蘇聯。那麼豐富的自然資源,那麼
深厚的文化傳統,那麼強大的國家機器,還有龐大的共產黨隊伍,似乎在一夜之
間就垮了,消失了。蘇聯,我們過去頂禮膜拜的詞語,一下子就成為歷史陳跡,
歷史名詞,值得我們深思呀!蘇聯完了,全世界方方面面的思路很自然就聯想到
中國,中國向何處去?怎麼辦?」
「其實,蘇聯垮臺有很多因素。其他不講,成天搞核武器,搞理論專政,不
顧人民死活,而老百姓為了基本生活品還成天排隊,我看就是一個主要因素。號
稱是發達社會主義,結果折騰了七十多年,連老百姓的肚子都喂不飽,說得過去
嗎?說不過去。中國怎麼辦?中國就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老百姓的生活解決
好。我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決不能動搖,一百年也不能動搖。」臺
下眾人聽著,整個大廳裡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昨天我們家聊天,也聊起蘇聯垮臺。孩子們告訴我,二十世紀的世界有兩
個重大的歷史現象。政治上的重大歷史現象,是蘇聯的崛起和消亡;在經濟上呢?
則是近三十年來亞洲四小龍的崛起。這兩年,除了四小龍外,泰國、印尼、馬來
西亞也迎頭趕上。四小龍和東南亞諸國的人有中國人聰明勤勞嗎?我看未必。我
跟李光耀講過,華人實際上在經濟上可以做另一個猶太人。華人在政治上一盤散
沙,沒有核心,但有市場取向的功利和敏銳,有龐大的市場和網路。李光耀也同
意我的觀點。我們落後的關鍵還是我們從五十年代起,不抓經濟而抓階級鬥爭,
搞一大二公的社會主義。我這裡不是說社會主義搞錯了,但我也不能說我們完全
搞對了。老百姓生活什麼都要票,什麼糧票、布票、煙票、酒票滿天飛,什麼都
得排隊。長此下去,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對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我看除了實事求是這一條外,我今天還不能講
得很清楚。我看也沒有幾個人說得清楚。說不清楚就不要去爭論,成天去爭論姓
資還是姓社就是浪費時間。所以,我說,要把不爭論作為一條原則定下來,空談
誤國,實幹興邦呀!」老人講到這裡,抬起雙手壓了壓臺下再次響起的雷鳴般掌
聲,淡定地繼續講了下去。
「你們先別鼓掌。我得給你們一點壓力。我剛才提到二十世紀一個重大的經
濟現象就是四小龍的崛起。中國怎麼辦?我看先別趕英超美,連日本我們也別去
比。中國當前的任務和出路就是向四小龍學習,經過二三十年的奮鬥實現小康。
前些時候,在北京、湖北、江西,我還不敢說,但這次到深圳,我有了信心。深
圳的發展才不過十年,就到了今天的樣子。再這樣幹下去,四小龍就沒什麼可怕
了。我想,深圳、廣東的基本任務就是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就是在全國殺出一條
血路,做一個表率,率先超過四小龍。我看給廣東二十年時間,趕上四小龍是可
能的。」
「解放戰爭時期,劉伯承同志和我率部隊千里挺進大別山。別人圍追堵截,
但伯承同志提出兩軍相逢勇者勝。最後,我們在沒有根據地,沒有冬衣,裝備很
差的情況下,戰略突進中原,直逼南京,我們是勇者,我們勝了!今天,我要給
你們同樣的一個戰略任務,就是做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上殺
出一條血路,證明中國人搞經濟不是孬種!不管別人怎麼說,甚至不管某些自詡
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怎麼說,搞改革開放不動搖,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追上四小龍,用二十年的時間,把廣東建成亞洲的第五條龍!」
「改革開放也不會一帆風順。現在的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要害是
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姓資姓社的標準應該是三個有利,即是否有利於發展
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生活水平。特區的實踐表明,
改革開放不僅可以發展生產力,還可以解放生產力。所以,我發明了一條叫做不
爭論。爭論什麼?一爭把時間都爭掉了,什麼也幹不成。不爭論,大膽地試,大
膽地闖。開辦特區有爭論,有些人今天仍不同意。」
「農村改革也有爭論,但是農村這幾年成長最快的是水產業和水果業,這恰
恰是我們計劃經濟沒計劃,政府基本不管的行業。以前,北京的老百姓為了大白
菜天天排隊,由政府配發。但現在幾個批發市場一搞,大白菜緊缺排隊的現象就
消失了。三峽工程也爭論很多,我到美國一看,人家凡是能修水電站的地方早就
修完了。蘇聯、歐洲那些地方都是如此。這可以增加多少國力和財富呀!我是堅
決主張搞的。今天還有很多人不同意,有人甚至亂罵。怕什麼,看準的就要堅決
搞。」
「我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起碼有這幾點是看準了的,以經濟建設為中
心的黨的基本路線,以特區建設為標誌的改革開放路線,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為基本制度的農村改革,以發展解放生產力為主旨的市場機制。」
「說起市場,又有人講市場經濟是搞資本主義。其實,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
哪是有那麼多清規戒律的主義。我提的在香港問題上搞一國兩制,反對的人就少。
在主權問題,很多人可以向制度妥協,但在國強民富上,在發展生產力上,我們
為什麼就不能更包容更妥協呢?還是那句真理,實事求是!中國窮,發展才是硬
道理。為了發展,我們不僅在香港容忍和鼓勵資本主義,在內地我們也要容忍和
鼓勵差別和市場機制。不這樣,何來引進外資,何來改革開放?」
「去香港看回歸是我的一個夢想,能去我一定去。但我已經88歲了,這次可
能是最後一次外出了,時間不饒人呀!你們要堅持改革開放,就是堅持中國的未
來。80多年前孫中山實現不了的理想,就可能透過改革開放實現。」
講完這段話之後,老人離開了深圳去了上海,而此時此刻,中國人的心態已
經發生了鉅變,老人對於這次南巡的最後一段講話也沒有絲毫意外地到來了。
「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社
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
安,從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
「帝國主義搞和平演變,把希望寄託在我們以後的幾代人身上。J同志他們這
一代可以算是第三代,還有第四代、第五代。我們這些老一輩的人在,有分量,
敵對勢力知道變不了。但我們這些老人嗚呼哀哉後,誰來保險?所以,要把我們
的軍隊教育好,把我們的專政機構教育好,把共產黨員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
育好。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對這個問題要清醒,要注意培養人,
要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標準,選拔德才兼備的人進班
子。我們說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要長治久安,就要靠這一條。真正關係到
大局的是這個事。這是眼前的一個問題,並不是已經順利解決了,希望解決得好。」
「「XX」結束,我出來後,就注意這個問題。我們發現靠我們這老一代解決
不了長治久安的問題,於是我們推薦別的人,真正要找第三代。但是沒有解決問
題,兩個人都失敗了,而且不是在經濟上出現問題,都是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的問題上栽跟頭。這就不能讓了。我在89年5月底還說過,現在就是要選人民公認
是堅持改革開放路線並有政績的人,大膽地放進新的領導機構裡,使人民感到我
們真心誠意搞改革開放。」
「人民,是看實踐。人民一看,還是社會主義好,還是改革開放好,我們的
事業就會萬古長青!
「要進一步找年輕人進班子。現在中央這個班子年齡還是大了點,60過一點
的就算年輕的了。這些人過10年還可以,再過20年,就80多歲了,像我今天這樣
聊聊天還可以,做工作精力就不夠了。現在中央的班子幹得不錯嘛!問題當然還
有很多,什麼時候問題都不會少。我們這些老人關鍵是不管事,讓新上來的人放
手幹,看著現在的同志成熟起來。老年人自覺讓位,在旁邊可以幫助一下,但不
要作障礙人的事。」
「對於辦得不妥當的事,也要好心好意地幫,要注意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1】【2】【3】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2024/06/29
第一百四十七章:大人的講話
這一章,也許你們看得會很不過癮,說我水章節哈哈,但是這一章在我的心
中卻極為重要,思考良久,最後還是決定就這樣寫。因為在我的認知中,這次南
巡的重要性並不亞於三中全會,當然,歷史書中對於這一段是輕描淡寫的,但是
真正讀懂歷史的人會知道,沒有這一段講話,現在的中國絕對不可能是現在的中
國。那個時候,關於路線的爭論已經非常激烈了,所以必須要有人站出來定調子,
而這個人,只能是大人本人,所以即便他的身體已經不適合長途旅行,但他還是
來了,在這之後,中國的騰飛,就已經成了板上釘釘的事實。
關於你們覺得架構臃腫的問題,因為我以前沒講過這片文章的大綱,所以在這
裡跟你們簡單描述一下,文章分為鋼鐵系(注意不是申鋼),紡織品,房地產三
條線,對應新中國成立後的三個大的行業,對這三個大的產業將會有小篇幅的描
寫。這三條產業是需要很多人來支撐的,同樣地,這三個產業最後依舊會整合,
包括髮展方向的重組,這部書是都市類的,緊貼中國的歷史和大環境,人物少了
我寫不完這麼多東西,希望大家評論的時候手下留情,別什麼都不知道就亂寫一
通。關於人物同質化的問題,我不想說太多,文章是我寫著玩的,我喜歡什麼樣
的女人自然就把人物的身形寫成什麼樣,不然我寫起來沒動力,謝謝大家體諒。
那些瘦得像竹竿一樣的女人,我沒性趣,自然更加不會在書中寫出來,就算寫出
來也不好看的。
那些說女人多的,老天,這是一本小黃書,難不成你真的想讓我加很多男性角色
進去嗎?又或者有女人不上?你確定你是來看黃書的?
最後說一句吧,為什麼把大娘,劉曉璐,閆曉雲以及郭明明那邊的內容寫少,是
因為女人從沒關係再到拿下是有很多東西可以寫的,但是拿下之後就只剩肏來肏
去的了,推動故事情節,你不可能總是用那幾個人。底下的評論說金鱗,也有說
鹿鼎記的,其實還有尋秦記,因為書就只能這麼寫,我希望你們能懂,不懂也沒
關係,還是那句話,愛看就愛,愛怎麼說都行,那是你們的權力。
另:我不知道這本書都是什麼年齡段的人在看,有沒有和我一樣人到中年但
又特別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人,但即便你們是剛入社會的年輕人,能透過小黃書
來多瞭解一段當時的歷史,總歸不是壞事對吧呵呵。
為了避免你們說我水,今天就更兩章吧。
一個會接著一個會,除了宣揚共產主義的領導思想,就是在大喇叭裡告訴申
鋼的每一個員工,中國很好,中國的道路很好,中國的制度更好,但是,這種效
果卻更加體現了此刻整個申鋼上下,甚至全國上下的恐慌,各種小道訊息在坊間
蔓延,更有甚者,甚至打算逃離到那些資本主義國家。此時此刻,就連張春林負
責的這個鳥不拉屎的研究所,也同樣被這些陰霾所籠罩,原本就沒心思做研究的
人,現在更是一個個面如死灰不知如何是好。
張春林很想去問問林司的,但是他沒見到,聽他家人說林司連夜去了北京,
似乎是被馬部長的司機給接走了,他無奈,只能回研究所裡待著,因為他沒有人
可以詢問,因為這個時候,郭明明,李慶蘭甚至王璐瑤,她們遠比他還要緊張。
大街上,鞭炮稀稀拉拉地響,整個城市都沒有了往日過年的熱鬧,因為這個
時候的所有人都不知道,此時的中國,路在何方。
在無盡的恐懼背後,就在所有人都對未來開始迷茫的時候,一道小道訊息不
脛而走,那個偉大的老人,他——南巡了。
1992年的開年,是對所有的中國人都無比重要的一天,在這一天,在那列停
在漢口的火車上,老人對當時的湖北省委書記說你拿出筆來記下我的話,我有幾
點意見請你轉告北京。
「第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實踐證明只有改革開放才能救中國。以經濟
建設為中心的黨的基本路線中,改革開放是主題、是主線。以前的兩任總S記抓改
革開放還是有功的,1983年到1988年的經濟發展很快,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沒有
那五年的經濟大發展,你這幾年的治理整頓也搞不下去。對H、Z在經濟工作上的
成績還是應該肯定。他們只是在反自由化上出了點問題,但對他們的工作和成績,
不能一概否定。」
「第二,發展才是硬道理,成天去爭論什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有啥意思?
你搞得清楚嗎?反正我是搞不清楚。八中全會開得好,穩定了農村基本政策。到
農村去搞什麼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搞姓資姓社的爭論,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不
要再進行所謂的爭論了!不爭論!這要作為一條制度!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
路線不能動搖,要管一百年,對,一百年不動搖。」
「第三,經濟發展要求有一定速度。對我們這種基礎薄弱的國家,6%不是什
麼成績。我看連續5年超過10%是可以爭取的。現在,周邊的一些國家和地區經濟
發展比我們快,如果我們不發展或發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較就有問題了。歸根
結底,能發展多快就搞多快,不要阻擋。目前的經濟工作沒有新意,沒有進取心、
創造性,多數人不懂經濟。沒進取心就是沒有歷史責任感!」
「第四,這兩年改革開放的話不硬了,旗幟不鮮明瞭!這不對,有右的東西
影響我們也有左的東西影響我們。但根深蒂固的還是左的東西。有些理論家、政
治家拿大帽子嚇唬人。不是右,而是左。左帶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
左的東西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可怕呀!一個好好的東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把改
革開放說成是引進資本主義,認為和平演變的主要危險來自經濟領域,這些就是
左,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現在中國的實際情況,不發展或發展慢了都不行。
而怎麼發展呢?辦法只有一條,那就是改革開放,國家需要改革開放,人民需要
改革開放,誰不改革誰下臺!對,不改革開放就下臺!下臺!」
說完了這句重話,那個老人大口喘了幾口氣,隨後極為認真地說道:「暫時
就這幾點,沒有了……你去吧。回去就向北京報告。就照我說的,原汁原味發給
北京!你去吧!記住,回去就向北京報告!要記住,書記大人,你也一樣,不改
革開放就下臺!」
專列轟隆隆再次前進,在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老人對江西省委書記說:
「我是個退休老頭子,耳朵也不好使,彙報你就免了吧。不過,我倒可以作為一
個老百姓跟你書記大人進點言,我離開江西二十年整了,這次來走走,好象這裡
變化並不太大呦。你的南邊就是廣東,你看廣東就是熱氣騰騰的,發展很快,人
家成天就是改革開放,你這裡我看是有點冷冷清清。你給你們省委一班人講,也
可以給北京講,就說我說的,改革開放是大局、大方向,發展才是硬道理。不發
展或者發展緩慢的空談,只能誤國。尤其是你這江西,底子很薄,資源不多,不
努力改革開放行嗎?你們什麼時候改革開放真有成績了,你們彙報我樂意聽,現
在,還是那一套就免了吧。對了,書記大人,記住,發展才是硬道理!你應該多
向廣東學習而不是向北京學習,誰不改革開放誰就得下臺。你可以把我這話向北
京報告。」
深圳迎賓館,老爺子吃完晚飯仍興致不減,把瑞林、毛毛、飛飛和剛到深圳
會合的樸方、鄧楠等全叫到了身邊,他有話要說。
「大家今天也見到深圳了,這才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方向,也是中國今後生存
發展的希望。我想跟你們聊另一個問題。你們猜猜,促使我這次出來的直接原因
是什麼?或者說這幾個多月來,糾纏我最多的因素是什麼?」
「還不是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唄?」飛飛遲疑著說道。
「有點對,但還不夠直接。樸方,你說呢?」
「我想」D樸方猶豫了一下,乾脆說道,「是蘇聯垮臺?」
「對,是蘇聯問題!」
「離開北京前兩天,瑞林給我講了一個鏡頭,讓我夜不能寐。那就是蘇聯垮
臺時,葉利欽宣佈蘇共在俄羅斯停止活動。葉一宣佈,在蘇共中央大廈前自動聚
集起成千上萬的老百姓,當那些在中央委員會工作的人撤出大樓時,人們自動讓
開一條路,讓這些人透過。但伴隨著這些工作人員的是什麼呢?老百姓們的口水
和垃圾!一個執政了七十年,號稱有幾千萬黨員的龐然大物,就這麼一夜之間垮
了!要知道,蘇聯的住房、工資、資源、生產力和社會發達程度,都比我們國家
好得多呀!在六十年代中期,我們在和蘇聯吵架的時候,新上臺的勃列日涅夫就
宣稱蘇聯已經建成了發達的社會主義,按他的描述,蘇聯距共產主義也僅有一步
之遙了。而共產主義,也是我們這代人過去的終生追求呀!」
「主席前期是靠實事求是勝的。打江山的時候,陳獨秀、瞿秋白、張國燾、
王明每個人都自以為比主席有學問,但他勝就勝在實事求是。唉,但後來,他也
以為他就是真理,他就是馬克思主義化身和發展。其實,他跟我一樣,凡夫俗子
一個。對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誰能說清楚?對資本主義又有誰能說清楚?反正,
我是不懂,我說不清楚。明明說不清楚,偏要去天天爭論?我看,發展才是硬道
理。真得加上一條,不爭論!不爭論,要作為一條原則。」
第二天在深圳迎賓館的接見廳裡,老人又打開了話匣子「人老了囉嗦,不過,
我也囉嗦不了幾天了。今天就給你們大家多囉嗦幾句吧。我們過去的革命常以蘇
聯為榜樣。但這些天,我想的最多的,也還是蘇聯。那麼豐富的自然資源,那麼
深厚的文化傳統,那麼強大的國家機器,還有龐大的共產黨隊伍,似乎在一夜之
間就垮了,消失了。蘇聯,我們過去頂禮膜拜的詞語,一下子就成為歷史陳跡,
歷史名詞,值得我們深思呀!蘇聯完了,全世界方方面面的思路很自然就聯想到
中國,中國向何處去?怎麼辦?」
「其實,蘇聯垮臺有很多因素。其他不講,成天搞核武器,搞理論專政,不
顧人民死活,而老百姓為了基本生活品還成天排隊,我看就是一個主要因素。號
稱是發達社會主義,結果折騰了七十多年,連老百姓的肚子都喂不飽,說得過去
嗎?說不過去。中國怎麼辦?中國就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老百姓的生活解決
好。我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決不能動搖,一百年也不能動搖。」臺
下眾人聽著,整個大廳裡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昨天我們家聊天,也聊起蘇聯垮臺。孩子們告訴我,二十世紀的世界有兩
個重大的歷史現象。政治上的重大歷史現象,是蘇聯的崛起和消亡;在經濟上呢?
則是近三十年來亞洲四小龍的崛起。這兩年,除了四小龍外,泰國、印尼、馬來
西亞也迎頭趕上。四小龍和東南亞諸國的人有中國人聰明勤勞嗎?我看未必。我
跟李光耀講過,華人實際上在經濟上可以做另一個猶太人。華人在政治上一盤散
沙,沒有核心,但有市場取向的功利和敏銳,有龐大的市場和網路。李光耀也同
意我的觀點。我們落後的關鍵還是我們從五十年代起,不抓經濟而抓階級鬥爭,
搞一大二公的社會主義。我這裡不是說社會主義搞錯了,但我也不能說我們完全
搞對了。老百姓生活什麼都要票,什麼糧票、布票、煙票、酒票滿天飛,什麼都
得排隊。長此下去,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對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我看除了實事求是這一條外,我今天還不能講
得很清楚。我看也沒有幾個人說得清楚。說不清楚就不要去爭論,成天去爭論姓
資還是姓社就是浪費時間。所以,我說,要把不爭論作為一條原則定下來,空談
誤國,實幹興邦呀!」老人講到這裡,抬起雙手壓了壓臺下再次響起的雷鳴般掌
聲,淡定地繼續講了下去。
「你們先別鼓掌。我得給你們一點壓力。我剛才提到二十世紀一個重大的經
濟現象就是四小龍的崛起。中國怎麼辦?我看先別趕英超美,連日本我們也別去
比。中國當前的任務和出路就是向四小龍學習,經過二三十年的奮鬥實現小康。
前些時候,在北京、湖北、江西,我還不敢說,但這次到深圳,我有了信心。深
圳的發展才不過十年,就到了今天的樣子。再這樣幹下去,四小龍就沒什麼可怕
了。我想,深圳、廣東的基本任務就是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就是在全國殺出一條
血路,做一個表率,率先超過四小龍。我看給廣東二十年時間,趕上四小龍是可
能的。」
「解放戰爭時期,劉伯承同志和我率部隊千里挺進大別山。別人圍追堵截,
但伯承同志提出兩軍相逢勇者勝。最後,我們在沒有根據地,沒有冬衣,裝備很
差的情況下,戰略突進中原,直逼南京,我們是勇者,我們勝了!今天,我要給
你們同樣的一個戰略任務,就是做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上殺
出一條血路,證明中國人搞經濟不是孬種!不管別人怎麼說,甚至不管某些自詡
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怎麼說,搞改革開放不動搖,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追上四小龍,用二十年的時間,把廣東建成亞洲的第五條龍!」
「改革開放也不會一帆風順。現在的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要害是
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姓資姓社的標準應該是三個有利,即是否有利於發展
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生活水平。特區的實踐表明,
改革開放不僅可以發展生產力,還可以解放生產力。所以,我發明了一條叫做不
爭論。爭論什麼?一爭把時間都爭掉了,什麼也幹不成。不爭論,大膽地試,大
膽地闖。開辦特區有爭論,有些人今天仍不同意。」
「農村改革也有爭論,但是農村這幾年成長最快的是水產業和水果業,這恰
恰是我們計劃經濟沒計劃,政府基本不管的行業。以前,北京的老百姓為了大白
菜天天排隊,由政府配發。但現在幾個批發市場一搞,大白菜緊缺排隊的現象就
消失了。三峽工程也爭論很多,我到美國一看,人家凡是能修水電站的地方早就
修完了。蘇聯、歐洲那些地方都是如此。這可以增加多少國力和財富呀!我是堅
決主張搞的。今天還有很多人不同意,有人甚至亂罵。怕什麼,看準的就要堅決
搞。」
「我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起碼有這幾點是看準了的,以經濟建設為中
心的黨的基本路線,以特區建設為標誌的改革開放路線,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為基本制度的農村改革,以發展解放生產力為主旨的市場機制。」
「說起市場,又有人講市場經濟是搞資本主義。其實,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
哪是有那麼多清規戒律的主義。我提的在香港問題上搞一國兩制,反對的人就少。
在主權問題,很多人可以向制度妥協,但在國強民富上,在發展生產力上,我們
為什麼就不能更包容更妥協呢?還是那句真理,實事求是!中國窮,發展才是硬
道理。為了發展,我們不僅在香港容忍和鼓勵資本主義,在內地我們也要容忍和
鼓勵差別和市場機制。不這樣,何來引進外資,何來改革開放?」
「去香港看回歸是我的一個夢想,能去我一定去。但我已經88歲了,這次可
能是最後一次外出了,時間不饒人呀!你們要堅持改革開放,就是堅持中國的未
來。80多年前孫中山實現不了的理想,就可能透過改革開放實現。」
講完這段話之後,老人離開了深圳去了上海,而此時此刻,中國人的心態已
經發生了鉅變,老人對於這次南巡的最後一段講話也沒有絲毫意外地到來了。
「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社
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
安,從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
「帝國主義搞和平演變,把希望寄託在我們以後的幾代人身上。J同志他們這
一代可以算是第三代,還有第四代、第五代。我們這些老一輩的人在,有分量,
敵對勢力知道變不了。但我們這些老人嗚呼哀哉後,誰來保險?所以,要把我們
的軍隊教育好,把我們的專政機構教育好,把共產黨員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
育好。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對這個問題要清醒,要注意培養人,
要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標準,選拔德才兼備的人進班
子。我們說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要長治久安,就要靠這一條。真正關係到
大局的是這個事。這是眼前的一個問題,並不是已經順利解決了,希望解決得好。」
「「XX」結束,我出來後,就注意這個問題。我們發現靠我們這老一代解決
不了長治久安的問題,於是我們推薦別的人,真正要找第三代。但是沒有解決問
題,兩個人都失敗了,而且不是在經濟上出現問題,都是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的問題上栽跟頭。這就不能讓了。我在89年5月底還說過,現在就是要選人民公認
是堅持改革開放路線並有政績的人,大膽地放進新的領導機構裡,使人民感到我
們真心誠意搞改革開放。」
「人民,是看實踐。人民一看,還是社會主義好,還是改革開放好,我們的
事業就會萬古長青!
「要進一步找年輕人進班子。現在中央這個班子年齡還是大了點,60過一點
的就算年輕的了。這些人過10年還可以,再過20年,就80多歲了,像我今天這樣
聊聊天還可以,做工作精力就不夠了。現在中央的班子幹得不錯嘛!問題當然還
有很多,什麼時候問題都不會少。我們這些老人關鍵是不管事,讓新上來的人放
手幹,看著現在的同志成熟起來。老年人自覺讓位,在旁邊可以幫助一下,但不
要作障礙人的事。」
「對於辦得不妥當的事,也要好心好意地幫,要注意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