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第三章

+A -A

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24-07-25

誡著在場的每一
位官員。

  「閹黨垮臺,職掌還之各司。」

  崇禎帝的聲音在大殿內迴盪,「群臣務必致忠竭節,洗刷積弊,為國節財,
為民擇吏。」他的訓誡不僅是對群臣的要求,也是對自己的承諾。

  他強調,一切奏議有關國計者,必須遵從祖宗成法,不得妄議紛更。

  這表明了崇禎帝對於維護國家穩定和傳統法制的堅定態度。

  崇禎帝以身作則,勤於政事。

  他始終堅持經筵與日講,這不僅是學習儒家經典的過程,更是聽取講官意見、
與朝臣討論時事的重要渠道。

  即使邊報紛紜,國家大事不斷,經筵、日講依然如故,甚至更加精勤。

  「雞鳴而起,夜分不寐。」這是崇禎帝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

  宮中極少宴樂之事,他的生活簡樸而自律,體現了他對國家和人民的深厚責
任感。

  除了盛暑嚴寒之外,崇禎帝都會在乾清宮或文華殿召見重臣,討論政事。

  他的勤政不僅體現在日常的朝會上,更體現在對國家大事的關注和處理上。

  朱由檢從未懈怠於批閱奏章,往往批閱至丙夜不休,甚至還在半夜下達聖旨。

  他的勤勉和努力,被臣下譽為「漢、唐以來良所稀見」,在明朝皇帝中以勤
勉著稱。

  崇禎帝的勤政和堅持,為大明朝帶來了新的氣象。

  他的行動和決策,深深影響了朝堂上下,也讓百姓看到了國家復興的希望。

  在這個正月十二日的朝會上,崇禎帝的話語如同晨鐘暮鼓,喚醒了每一位官
員的責任感,也為大明朝的明天指明瞭方向。

  在崇禎帝即位之初,朝堂之內的局勢錯綜複雜。

  魏忠賢及其黨羽的覆滅,使得朝中出現了權力的真空。

  黃立極、施鳳來等依附魏忠賢的閣臣相繼被彈劾而去職,朝堂之上亟需新的
血液和力量。

  為了挑選新的閣臣,崇禎帝採取了一種獨特的方式——「枚卜」(抽籤)。

  這一方式不僅體現了他對天意的尊重,也顯示了他試圖透過一種更為公正透
明的方式,來選拔賢能。

  早在天啟七年(1627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乾清宮內,崇禎帝召集了大臣和
科道官,舉行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選拔儀式。

  首先,他率領眾人拜天祈禱,祈求上蒼的保佑,希望選出真正能夠輔佐他治
理國家的賢臣。

  接著,他將推薦的閣臣姓名一一寫出,裝入金甌之中。

  這一金甌,象徵著皇權的神聖與莊嚴。

  在眾人的注視下,崇禎帝用筷子挾出一個個名字。

  先挾出的是錢龍錫、李標、來宗道、楊景辰四人。

  這四人,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挑選出的人選,他們的才幹和品行都得到了崇
禎帝的認可。

  然而,面對時局的艱難,群臣紛紛建議擴大閣臣的數額,以應對國家的多重
挑戰。

  崇禎帝聽取了眾人的意見,再次用筷子挾出周道登、劉鴻訓二人。

  這六人被一併任命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預機務。

  李標因其卓越的才幹和威望,被任命為內閣首輔,成為朝中的重要輔佐。

  然而,來宗道、楊景辰因曾名列《三朝要典》副總裁,在半年後毀《三朝要
典》之際去職,這也反映了崇禎帝對於清除魏忠賢餘毒的決心。

  這一事件不僅在朝堂上引起了震動,也在民間傳為佳話。

  人們驚歎於崇禎帝的英明和決斷,同時也對新閣臣寄予了厚望。

  朝堂之上,新的氣象正在形成,而大明朝的未來,也在這一刻悄然開啟新的
篇章。

  時間流轉至二月初一日,遼東的局勢再次成為朝堂關注的焦點。

  遼東督師尚書王之臣的奏章,如同一道驚雷,喚醒了大明朝對這片邊陲之地
的重視。

  遼東,這片廣袤而肥沃的土地,曾是大明的驕傲。

  然而,由於連年戰亂和外患,這片土地已被棄擲七年之久。

  王之臣的奏章,不僅是對遼東現狀的陳述,更是對未來的規劃和期望。

  在乾清宮朝會上,王之臣的聲音堅定而有力:「遼地千里,已棄擲七年,今
欲尺寸收復,惟在遼民實遼地。」他提出的策略,旨在透過激發遼東百姓的自身
力量,來逐步恢復這片土地的生機。

  他建議,對於有力量的民眾,應允許他們自行開墾土地;而對於無力開墾的
民眾,則由政府酌借屯本為資,待秋收時再徵還。

  這一策略,既考慮了民眾的實際能力,也體現了政府的支援與關懷。

  王之臣進一步提出,根據土地的肥沃程度,將土地分為三等:近城處泉甘土
沃的土地為上等,三年起科;稍遠而瘠的土地為中等,五年起科;至於窮邊沙鹵
之場,則為下等,永不起科。

  這一分級制度,旨在公平合理地分配資源,同時激勵民眾積極開墾。

  崇禎帝聽後,深以為然。

  他知道,遼東的穩定與繁榮,對於大明朝的邊防至關重要。

  因此,他立即下旨,批准了王之臣的奏章,並命令相關部門復允行。

  「部復允行。」這四個字,不僅是對王之臣奏章的批准,更是對遼東百姓的
承諾。

  崇禎帝希望透過這一政策,能夠激發遼東百姓的積極性,逐步恢復這片土地
的繁榮。

  當晚,月色灑滿承乾宮,崇禎帝在繁忙的國事之餘,駕臨此地,與田妃共度
溫馨時光。

  晚宴過後,兩人梳洗妥當,褪去了一天的疲憊,靠在床頭,享受著這難得的
寧靜與親密。

  崇禎帝手中輕握著一把精緻的扇子,扇面上繪著清雅的蘭花,那是田妃親手
所繪,每一筆都透露著她的才情與心思。

  兩人並肩坐著,細細端詳著扇面上的蘭花,彷彿在品味著彼此的心意。

  「這扇子,是朕的寶貝。」崇禎帝輕聲說道,眼中滿是溫柔。

  田妃輕笑著回應:「那你乾清宮案頭的群芳圖,就不是寶貝?」她的話語中
帶著一絲俏皮,挑起了話題。

  「不是寶貝,朕能置放於案頭?」崇禎帝笑著反問,他的回答充滿了機智與
深情。

  「算皇上嘴甜。」田妃輕聲笑道,她的笑容如同春花初綻,溫暖而明媚。

  「我最大的寶貝,就是田妃,你呀。」崇禎帝轉頭看著田妃,眼神中的愛意
溢於言表。

  「皇上,嗯,嗯,賤妾感動了。」田妃靠在崇禎帝的懷裡,她的聲音柔柔的,
帶著一絲撒嬌。

  「感謝吳氏精通音律,還擅長丹青,為朕生了一個好愛妃。」崇禎帝輕撫著
田妃的秀髮,他的話語中充滿了驕傲與滿足。

  田妃靠在崇禎帝的懷裡,斜飛的鳳眸斜睨著崇禎帝的星目,她的眼神中閃爍
著深情與依賴:「賤妾想要一直靠在皇上的懷裡。」

  「哈哈哈…」崇禎帝開懷大笑出聲,他的心情愉悅而放鬆,這一刻的歡笑,
是帝王與愛妃之間最真摯的情感交流。

  月色灑滿承乾宮,銀光透過精緻的窗欞,灑在光滑的玉石地板上,映出淡淡
的清輝。

  宮中瀰漫著淡雅的花香,與夜風輕拂的紗幔交織,營造出一種寧靜而又祥和
的氣氛。

  田妃輕輕依偎在崇禎帝的懷中,她的目光溫柔而充滿期待:「皇上,賤妾日
夜祈盼,願能為皇室添一龍子,以繼皇家血脈,延續大明的輝煌。」

  崇禎帝凝視著田妃,眼中閃過一絲深情與堅定:「朕心亦有此願,田妃,你
我同心協力,必能得到天意的眷顧,讓我們的子嗣成為大明的未來。」

  田妃的臉上泛起一抹淡淡的紅暈,她的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皇上,
賤妾雖不才,但願以綿薄之力,為皇上分憂解勞,為皇室繁衍後代。」

  崇禎帝輕輕握住田妃的手,他的掌心傳來溫暖的力量:「朕相信你,田妃。

  你聰慧賢德,定能孕育出聰慧的皇子,成為我大明朝的棟樑之才。」

  兩人在月光下低語,周圍的一切都顯得那麼和諧。

  宮女們輕手輕腳地退到一旁,不願打擾這溫馨的時刻。

  只有偶爾傳來的夜鶯啼鳴,伴隨著微風中飄來的花香,為這深情的對話增添
了幾分詩意。

  田妃靠得更緊了些,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羞澀和堅定:「皇上,賤妾願接受
宮廷醫師的調養,遵循古禮,以期早日為皇上孕育龍嗣。」

  崇禎帝微微頷首,他的聲音中滿是讚賞與期待:「朕會安排最好的醫師和侍
女,為你調理身體,確保一切順利。我們的皇子,必將在愛與祝福中誕生。」

  在這個充滿愛與希望的夜晚,崇禎帝與田妃的心靈緊緊相連,他們共同期盼
著一個新生命的來臨,期盼著大明朝更加繁榮昌盛的未來。

  在承乾宮的這個夜晚,崇禎帝與田妃之間的情話與笑聲,成為了宮中最溫馨
的風景線。

  他們的情感,如同那扇面上的蘭花,清雅而持久,綻放在大明朝的宮廷之中。

  二月初二日的清晨,天色尚未破曉,承乾宮內依舊沉浸在一片寧靜之中。

  田妃還躺在鳳榻上,沉浸在甜美的夢鄉里,而崇禎帝卻已早早起身,端坐在
御桌前,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御桌前,崇禎帝的身影顯得格外莊重。

  他手持毛筆,筆尖在宣紙上揮灑自如,書寫著今日的第一份聖旨。

  他的字跡工整而有力,每一筆都透露出他作為皇帝的決斷與權威。

  聖旨的內容簡潔明瞭,卻意義深遠:「各位臣工,章奏莫長,今諭各衙,條
奏須簡,毋出千字。如詞意未盡,可再奏。」

  這份聖旨,不僅是對臣工們的指示,更是崇禎帝對提高政務效率的一次嘗試。

  他希望透過簡化奏章,減少冗長的文書工作,讓朝政更加高效。

  到了初九日,崇禎帝再次下達命令,要求各部嚴格遵循:「自元年二月所發
章奏,俱限十日內題復,如仍稽遲,部科互勘。」

  這一命令,顯示了崇禎帝對朝政事務的嚴格要求,也體現了他對時間的重視。

  他希望透過明確的時間限制,促使各部門提高工作效率,及時回應皇帝的詢
問和決策。

  崇禎帝的身影顯得格外孤獨,卻也充滿了力量。

  他知道,作為一位君主,他肩負著整個國家的重任。

  他的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影響到大明朝的興衰。

  崇禎元年,大明朝的龍椅上,端坐著一位年輕的皇帝,他只有十八歲,卻已
經承受了太多不屬於這個年齡的沉重。

  崇禎帝的父皇,明光宗朱常洛,忽然崩逝,留下了一個未竟的事業和無數的
疑問。

  他的皇兄,明熹宗朱由校,也英年早逝,未能繼續承擔起大明的江山社稷。

  而他的母親,因父皇的責罵,早已離開了他,讓他在深宮中失去了母愛的溫
暖。

  這一切,彷彿是命運的安排,將一個帝國的重量,一個家族的期望,全部壓
在了這位十八歲的少年身上。

  崇禎帝的眼中,有著不符合年齡的成熟和深沉,他的心裡,裝滿了對國家和
人民的責任感。

  他深知,自己不僅要繼承父皇的遺志,完成他未竟的事業,還要擔負起皇兄
的託付,守護好大明朝的江山社稷。

  這些重量,沉甸甸地壓在他的肩上,讓他時刻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然而,崇禎帝並沒有被這些重擔壓垮,反而更加堅定了他的決心。

  他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和智慧,開始了他的治國之路。

  他勤於政事,夜以繼日地批閱奏章,與朝臣討論國家大事。

  他深知,只有不斷努力,才能不負父皇和皇兄的期望,才能讓大明朝在他的
手中煥發新的光彩。

  紫禁城的乾清宮,夜幕低垂,崇禎帝獨自坐在昏黃的燭光下,手中緊握著一
枚泛黃的信物——那是母后生前最愛的玉佩。

  玉佩的光澤在燭光中閃爍,彷彿映照出往昔的溫馨時光。

  「朕,五歲之時,母后就因父皇責罵而離世了,朕心裡一直恨著父皇。」崇
禎帝的聲音低沉而沙啞,每一個字都像是從心底深處擠出的沉重。

  他的目光穿透了重重宮牆,似乎想要望穿時空,回到那個無憂無慮的童年。

  那時的母后,總是溫柔地撫摸著他的頭,用她那柔和的聲音講述著古老的故
事。

  然而,一切美好都在父皇的怒吼中戛然而止,留給他的,只有無盡的黑夜和
冰冷的宮殿。

  「但是朕知道,父皇也是一個可憐之人,他也是受盡宮中苦難之人。」崇禎
帝的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

  他深知,父皇的一生也充滿了無奈和掙扎,權力的鬥爭、宮廷的陰謀,無一
不在侵蝕著他的心靈。

  他的手指輕輕摩挲著玉佩,感受著那一絲母后留下的溫暖。

  「朕期望,父皇和母后泉下有知,朕好想好想他們,還有剛剛離朕而去的皇
兄。」他的聲音漸漸變得哽咽,眼眶中泛起了淚光。

  皇兄的離世,對他來說無疑是又一次沉重的打擊。

  他們曾是彼此最堅實的依靠,共同面對著宮廷的風風雨雨。

  如今,皇兄的離去,讓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和無助。

  崇禎帝緩緩站起身,走到窗前,推開了緊閉的窗扉。

  月光灑在他的臉上,照亮了他那年輕而又滄桑的面容。

  他伸出手,彷彿想要觸控那遙不可及的月光,就像想要觸控那些逝去的親人。

  「朕會承擔起這一切,為了父皇、母后,也為了皇兄。朕會成為一個好皇帝,
守護好這片江山,不讓你們的犧牲白費。」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堅定和決心,彷彿
在向天地立下誓言。

  月光輕灑在乾清宮的窗欞之上,銀輝透過古老的木格,將宮女貞兒的身影輕
柔地勾勒在幽暗的地面。

  貞兒身姿苗條,如同一朵在夜風中輕輕搖曳的翠竹,她的體態輕盈,每一個
細微的動作都透露出一種從容與優雅。

  在昏黃的燈光下,貞兒的輪廓顯得朦朧而柔和,她的身姿在光影中若隱若現,
彷彿是一幅流動的水墨畫。

  她的步態穩重,每一次邁步都顯得那麼的沉著和自信,彷彿大地都在她的腳
下變得寧靜而平和。

  貞兒的目光穿透了周圍的昏暗,靜靜地落在了崇禎帝的身上。

  她的眼眸深邃而明亮,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此刻卻泛起了淚花,晶瑩的淚光
在月光下顯得格外動人,映照出她內心的波動和深深的感動。

  她的面容平靜而端莊,對崇禎帝深深的敬仰和忠誠。

  貞兒的氣質中蘊含著一種內在的力量,即使在沉默中,也能感受到她堅定的
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貞兒輕輕地抬起手,指尖輕觸眼角,拭去因感動而滑落的淚水。

  她的心隨著崇禎帝的每一句話而顫動,每一個字都觸動著她的靈魂。

  她知道,這位年輕的皇帝,不僅承載著整個大明王朝的希望,更承載著無數
像她這樣的宮女的敬仰和愛戴。

  「貞兒,你來了。」崇禎帝的聲音打破了夜的寧靜,他轉過身,看到了站在
陰影中的貞兒。

  貞兒緩步走出陰影,她的紅衣在月光下顯得格外鮮豔,如同一朵在夜風中搖
曳的紅蓮。

  她走到崇禎帝面前,輕輕跪下,「皇上,貞兒在此。」

  崇禎帝伸出手,將她扶起,「貞兒,你跟在朕身邊多年,朕的喜怒哀樂,你
都看在眼裡。」

  貞兒的眼中閃過一絲堅定,「皇上,貞兒雖是一介宮女,但能侍奉皇上,是
貞兒的榮幸。皇上的苦衷,貞兒感同身受。」

  崇禎帝的眼中閃過一絲溫暖,「朕知道,這些年來,你一直在朕身邊默默支
持,無論是在信王府,還是在這乾清宮。」

  貞兒微微一笑,「皇上,貞兒永遠都會在這裡,無論風雨,無論世事如何變
遷。」

  崇禎帝輕輕嘆息,「朕很感激你,貞兒。

  在這深宮之中,能有你這樣的知己,是朕的福氣。」

  貞兒的眼中閃過一絲淚光,「皇上,您是天下的君主,您的胸懷和智慧,是
大明朝的希望。貞兒相信,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皇上都能夠帶領我們走向光明。」

  月光下,崇禎帝和貞兒的身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溫馨而又堅定的畫面。

  在這個寂靜的夜晚,他們的對話,不僅是主僕之間的信任,更是心靈的交流,
是對大明朝未來的共同期盼。


  [ 本章完 ]
【1】【2】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推薦閱讀:創世神的後宮逆推次元之旅星輝魔法少女獵香記豔兒媳的報復每天都想被操劉文彩的自述改篇復仇之慾床下不熟(高幹,H)從好兄弟去國外出差兩年開始照顧其家人蜀山淫魔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