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25-03-04
第十一章 情義兼擔
翌日,在太極殿上的朝會之時。清晨的日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金碧輝煌的宮殿內,劉義隆端坐在龍椅之上,神色威嚴中透著幾分溫和。
龍椅兩側,路惠男和劉駿母子在旁恭敬而立,身姿挺拔。
“惠男,駿兒,你們在地方治理與軍事統領上多有佳績,實乃我朝之幸。”劉義隆的聲音在空曠的宮殿中迴盪,語氣中滿是讚賞。
路惠男微微欠身,儀態優雅,輕聲說道:“陛下謬讚,這皆賴陛下英明領導,臣妾與駿兒不過是盡忠職守罷了。”她的聲音溫婉動聽,猶如山間清泉,令人心生愉悅。
劉駿也上前一步,拱手行禮道:“兒臣不敢居功,一切皆仰仗父皇的教誨與栽培,為我大宋江山社稷鞠躬盡瘁。”他的眼神堅定,透著青年的朝氣與自信。
劉義隆微微點頭,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你們能如此,朕心甚慰。惠男,你將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駿兒,你領軍作戰,屢立戰功,為我朝江山穩固立下汗馬功勞。”
路惠男和劉駿再次謝恩,心中滿是感動。
隨後,劉義隆的神色變得嚴肅起來,他環顧朝堂,朗聲道:“眾位愛卿,今日朕要宣佈一件關乎國本的大事。”低沉的聲音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在空曠的大殿內迴盪。
眾臣眼神中滿是疑惑與期待,交頭接耳的低語聲在殿內若有若無地響起。
“近來,太子劉劭竟做出大逆不道之事,涉嫌巫蠱詛咒,此等惡行,天理難容,國法難恕!”劉義隆說到此處,情緒激動,雙手緊緊攥著龍椅的扶手,指節泛白:“朕痛心疾首,對其已失望至極。”
此言一齣,朝堂瞬間炸開了鍋。
“竟有此事?太子怎會如此糊塗!”
“巫蠱之術,這可是犯了大忌啊!”
大臣們的驚呼聲、議論聲此起彼伏,有的面露震驚之色,有的則搖頭嘆息,臉上滿是不可置信。
尚書令何尚之向前一步,拱手說道:“陛下,太子做出這等事,實在令人痛心。只是,這國不可一日無主,太子既已如此,朝堂諸事該如何安排?”
劉義隆微微頷首,目光在群臣中搜尋片刻,最終落在了三子劉駿身上。“朕深思熟慮,決定即日起,讓武陵王主持日常朝會。朕若不在宮中,便由他監國理政。”
這一決定仿若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千層浪。
“陛下,此事太過突然,武陵王雖有才能,但監國理政乃重中之重,是不是該再慎重考慮?”右僕射徐湛之滿臉憂色,急忙出列諫言。
司空劉義宣也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徐大人言之有理,武陵王殿下雖有一定功績,但監國理政乃國家大事,關乎社稷安危,其過於年輕,怕是資歷難以服眾,亦可能缺少厚重,能否另擇他人?”劉義宣此前在荊州與劉駿共事,但北魏南侵時他曾畏敵逃跑被劉義隆下詔斥責,而劉駿卻表現出色,此番他反對劉駿監國,也是擔憂其聲望權勢均超過自己,日後於己不利。
劉義隆看著自己這位六弟,目光堅定地說:“朕意已決,駿兒的能力朕十分清楚。他在治理地方與領軍作戰中表現智勇雙全,足以擔當此任。朕相信,他定能不負朕望。”
劉駿聞言原本平靜的面容微微一怔,旋即恢復鎮定,他忙上前幾步,單膝跪地,朗聲道:“父皇,兒臣深知監國理政責任重大,但兒臣願竭盡全力,不負父皇重託,定會以江山社稷為重,以黎民百姓為念。”他的聲音堅定有力,透著青年的朝氣與果敢。
劉義隆看著自己的兒子,眼中閃過一絲欣慰:“駿兒,朕相信你。這些年你在地方的政績軍功,朕都看在眼裡。如今天下乃多事之秋,朕需要你挺身而出,為朕分憂,為國家擔起這份責任。”
這時,劉義隆第七子,建平王兼中書令劉宏站了出來,他恭敬地說道:“父皇,既然您已做出決定,想必是經過深思熟慮。三哥素有賢名,且有實幹之才,或許能在此刻大展身手。兒臣以為,讓三哥監國理政乃父皇英明之舉!”
劉宏平日為人謙虛勤儉,周密謹慎,又通曉政事,禮待賢士,與其兄長類似,亦是文武雙全。他的一番話,讓有些大臣聽了微微點頭,似乎在思考他所言的合理性。
江夏王兼大將軍劉義恭也開口說道:“建平王所言不無道理。如今局勢特殊,武陵王若能擔起這重任,也可穩定朝堂人心。”
見自己十分信任的五弟和七子也表態支援劉駿,劉義隆感到欣慰,他看向群臣,目光中帶著幾分威嚴與期許:“朕意已決,此事就這麼定了。日後,眾卿需全力輔佐武陵王,若有陽奉陰違、暗中掣肘之人,朕絕不輕饒!”
眾臣見皇帝心意已決,紛紛跪地,齊聲道:“臣等遵旨。”
劉駿也站起身來,他的目光掃過群臣,心中既激動又緊張。他深知,從這一刻起,自己將站在朝堂的風口浪尖,肩負起國家的興衰榮辱。
散朝後,大臣們三兩成群地走出大殿,議論聲仍不絕於耳。
“這武陵王,真能挑起這大梁嗎?”
“誰知道呢,且看他日後如何作為吧。”
大臣們的臉上,有的充滿疑慮,有的則抱著觀望的態度。
劉駿並未立刻離開朝堂,他站在大殿中央,望著空蕩蕩的龍椅,心中五味雜陳。
這時,劉義隆從後殿走了出來,他看著自己的兒子,眼中滿是關切。“駿兒,你可明白朕的苦心?”劉義隆輕聲問道。
劉駿轉過身,恭敬地說道:“兒臣明白,父皇是為了國家的穩定,才將這重任交予兒臣。兒臣定當殫精竭慮,不負父皇的信任。”
劉義隆微微點頭,拍了拍劉駿的肩膀,“如今太子忤逆,朝堂局勢複雜,各方勢力盤根錯節,你行事要格外謹慎。遇到難題,多與朝中老臣商議,他們經驗豐富,或許能幫你出謀劃策。”
劉駿應道:“兒臣記住了,只是兒臣初涉朝堂之首,恐怕難以服眾,還望父皇能多多指點。”
劉義隆說道:“你放心,朕會支援你,平日裡,你要多留意朝中大臣的動向,對於那些心懷不軌之人,切不可掉以輕心。”
見父親對自己信任的態度,劉駿便興奮的答道:“是!知道了!”
父子二人又交談了許久,直至天色漸暗,劉駿才告辭離開。他走在皇宮的長廊上,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擔憂與憧憬。他知道,從明天開始,自己的人生將翻開全新的一頁,而等待他的,將是無數的挑戰與未知。
夜幕如同一塊巨大的黑色綢緞,輕柔卻又不容抗拒地將皇宮包裹。月光灑在宮殿的琉璃瓦上,泛出清冷的光,給這座巍峨莊嚴的建築蒙上了一層神秘而又略帶詭異的面紗。
路惠男從所居徽音殿出來,向北出發,和從客省出來的劉駿相遇,劉駿因在宮內值班處事,便在宮內客省安排住處,不常居王府。母子二人手牽著手,小心翼翼地在宮中的小徑上漫步。他們的身影在月光下拉得很長,彷彿兩顆緊緊相依卻又在黑暗中彷徨的孤星。
四周靜謐無聲,只有偶爾傳來的幾聲更夫打更聲,在寂靜的夜裡顯得格外突兀。他們沉浸在彼此的愛意之中,卻未曾料到,一場風暴即將來臨。
就在他們走到華林園時,前方突然出現了幾盞燈籠,昏黃的燈光在夜風中搖曳不定。
為首之人正是劉義隆,他神色平靜,正與身旁的宦官低聲交談著什麼。
路惠男和劉駿看到劉義隆的瞬間,如同被一道閃電擊中,身體瞬間僵住,臉上的笑容也在剎那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驚恐與慌亂。
劉義隆也看到了他們,腳步猛地停住,目光在他們緊緊相握的手上停留片刻,眼神瞬間變得銳利如鷹。“你們在這兒做什麼?”他的聲音低沉而冰冷,彷彿裹挾著深夜的寒霜,打破了這令人窒息的寂靜。
路惠男和劉駿對視一眼,他們知道,此刻已經無法逃避,一切都將被無情地揭開。
劉駿深吸一口氣,雙膝跪地,聲音微微顫抖卻又帶著一絲決絕:“父皇,兒臣有一事,一直瞞著您,今日既然被您撞見,兒臣不敢再隱瞞。”
劉義隆的眉頭緊緊皺起,他似乎已經預感到了什麼,冷冷地問道:“何事?”
劉駿轉頭看向路惠男,眼中滿是深情與堅定,然後又轉回頭看著劉義隆,一字一頓地說:“兒臣與母妃相戀多年,並且已有歡合。”他的聲音不大,但在這寂靜的夜裡卻如同一聲炸雷,震得劉義隆身體一顫。
“你說什麼?”劉義隆的聲音陡然提高,充滿了憤怒與難以置信。他的雙眼瞪得滾圓,死死地盯著跪在地上的兩人,彷彿在看兩個陌生人。
“你們怎敢做出這等敗德亂倫之事!”劉義隆的聲音在夜空中迴盪,帶著無盡的威嚴與怒火。
路惠男嚇得臉色蒼白如紙,“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淚水奪眶而出:“陛下,臣妾有罪,是臣妾對駿兒深愛過切,辜負了陛下的信任。”她的身體微微顫抖,聲音哽咽,充滿了恐懼與悔恨。
劉駿卻直視著劉義隆的眼睛,說道:“父皇,此事皆因兒臣而起,與母妃無關。兒臣甘願受罰,只是兒臣對母妃的感情,絕無半點虛假。母妃十餘年來孤寂已久,且對兒臣教養關照有加,兒臣不願母妃孤苦難耐,才與其歡合的。”他的眼神堅定,毫無退縮之意。
劉義隆來回踱步,雙手緊握成拳,指節因為用力而泛白。他心中充滿了憤怒,根本無法接受自己的兒子和愛妃之間發生這樣的事情,這簡直是對皇家尊嚴和倫理道德的公然踐踏。之前始興王劉濬和海鹽公主劉咸寧兄妹通姦亂倫一事讓他氣憤不已,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著實讓他更加惱火。
“你們可知,這是違背天理人倫的行為,傳出去會讓我皇家成為天下人的笑柄!”劉義隆咬牙切齒地說著,每一個字都彷彿是從牙縫中擠出來的。
然而,就在這怒火中燒之際,劉義隆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了朝堂上的種種亂象和自己幾個兒子的狀況。
長子劉劭因巫蠱之事被拘禁,犯下重罪,已徹底失去了他的信任;次子劉濬也因參與巫蠱之事,被他關押起來,難成大器。且二人品質均十分低劣,為人貪婪暴虐。
其他諸子,有的雖文才出眾,卻性格軟弱,缺乏治國理政的果斷與魄力;有的武藝高強,卻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1】【2】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翌日,在太極殿上的朝會之時。清晨的日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金碧輝煌的宮殿內,劉義隆端坐在龍椅之上,神色威嚴中透著幾分溫和。
龍椅兩側,路惠男和劉駿母子在旁恭敬而立,身姿挺拔。
“惠男,駿兒,你們在地方治理與軍事統領上多有佳績,實乃我朝之幸。”劉義隆的聲音在空曠的宮殿中迴盪,語氣中滿是讚賞。
路惠男微微欠身,儀態優雅,輕聲說道:“陛下謬讚,這皆賴陛下英明領導,臣妾與駿兒不過是盡忠職守罷了。”她的聲音溫婉動聽,猶如山間清泉,令人心生愉悅。
劉駿也上前一步,拱手行禮道:“兒臣不敢居功,一切皆仰仗父皇的教誨與栽培,為我大宋江山社稷鞠躬盡瘁。”他的眼神堅定,透著青年的朝氣與自信。
劉義隆微微點頭,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你們能如此,朕心甚慰。惠男,你將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駿兒,你領軍作戰,屢立戰功,為我朝江山穩固立下汗馬功勞。”
路惠男和劉駿再次謝恩,心中滿是感動。
隨後,劉義隆的神色變得嚴肅起來,他環顧朝堂,朗聲道:“眾位愛卿,今日朕要宣佈一件關乎國本的大事。”低沉的聲音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在空曠的大殿內迴盪。
眾臣眼神中滿是疑惑與期待,交頭接耳的低語聲在殿內若有若無地響起。
“近來,太子劉劭竟做出大逆不道之事,涉嫌巫蠱詛咒,此等惡行,天理難容,國法難恕!”劉義隆說到此處,情緒激動,雙手緊緊攥著龍椅的扶手,指節泛白:“朕痛心疾首,對其已失望至極。”
此言一齣,朝堂瞬間炸開了鍋。
“竟有此事?太子怎會如此糊塗!”
“巫蠱之術,這可是犯了大忌啊!”
大臣們的驚呼聲、議論聲此起彼伏,有的面露震驚之色,有的則搖頭嘆息,臉上滿是不可置信。
尚書令何尚之向前一步,拱手說道:“陛下,太子做出這等事,實在令人痛心。只是,這國不可一日無主,太子既已如此,朝堂諸事該如何安排?”
劉義隆微微頷首,目光在群臣中搜尋片刻,最終落在了三子劉駿身上。“朕深思熟慮,決定即日起,讓武陵王主持日常朝會。朕若不在宮中,便由他監國理政。”
這一決定仿若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千層浪。
“陛下,此事太過突然,武陵王雖有才能,但監國理政乃重中之重,是不是該再慎重考慮?”右僕射徐湛之滿臉憂色,急忙出列諫言。
司空劉義宣也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徐大人言之有理,武陵王殿下雖有一定功績,但監國理政乃國家大事,關乎社稷安危,其過於年輕,怕是資歷難以服眾,亦可能缺少厚重,能否另擇他人?”劉義宣此前在荊州與劉駿共事,但北魏南侵時他曾畏敵逃跑被劉義隆下詔斥責,而劉駿卻表現出色,此番他反對劉駿監國,也是擔憂其聲望權勢均超過自己,日後於己不利。
劉義隆看著自己這位六弟,目光堅定地說:“朕意已決,駿兒的能力朕十分清楚。他在治理地方與領軍作戰中表現智勇雙全,足以擔當此任。朕相信,他定能不負朕望。”
劉駿聞言原本平靜的面容微微一怔,旋即恢復鎮定,他忙上前幾步,單膝跪地,朗聲道:“父皇,兒臣深知監國理政責任重大,但兒臣願竭盡全力,不負父皇重託,定會以江山社稷為重,以黎民百姓為念。”他的聲音堅定有力,透著青年的朝氣與果敢。
劉義隆看著自己的兒子,眼中閃過一絲欣慰:“駿兒,朕相信你。這些年你在地方的政績軍功,朕都看在眼裡。如今天下乃多事之秋,朕需要你挺身而出,為朕分憂,為國家擔起這份責任。”
這時,劉義隆第七子,建平王兼中書令劉宏站了出來,他恭敬地說道:“父皇,既然您已做出決定,想必是經過深思熟慮。三哥素有賢名,且有實幹之才,或許能在此刻大展身手。兒臣以為,讓三哥監國理政乃父皇英明之舉!”
劉宏平日為人謙虛勤儉,周密謹慎,又通曉政事,禮待賢士,與其兄長類似,亦是文武雙全。他的一番話,讓有些大臣聽了微微點頭,似乎在思考他所言的合理性。
江夏王兼大將軍劉義恭也開口說道:“建平王所言不無道理。如今局勢特殊,武陵王若能擔起這重任,也可穩定朝堂人心。”
見自己十分信任的五弟和七子也表態支援劉駿,劉義隆感到欣慰,他看向群臣,目光中帶著幾分威嚴與期許:“朕意已決,此事就這麼定了。日後,眾卿需全力輔佐武陵王,若有陽奉陰違、暗中掣肘之人,朕絕不輕饒!”
眾臣見皇帝心意已決,紛紛跪地,齊聲道:“臣等遵旨。”
劉駿也站起身來,他的目光掃過群臣,心中既激動又緊張。他深知,從這一刻起,自己將站在朝堂的風口浪尖,肩負起國家的興衰榮辱。
散朝後,大臣們三兩成群地走出大殿,議論聲仍不絕於耳。
“這武陵王,真能挑起這大梁嗎?”
“誰知道呢,且看他日後如何作為吧。”
大臣們的臉上,有的充滿疑慮,有的則抱著觀望的態度。
劉駿並未立刻離開朝堂,他站在大殿中央,望著空蕩蕩的龍椅,心中五味雜陳。
這時,劉義隆從後殿走了出來,他看著自己的兒子,眼中滿是關切。“駿兒,你可明白朕的苦心?”劉義隆輕聲問道。
劉駿轉過身,恭敬地說道:“兒臣明白,父皇是為了國家的穩定,才將這重任交予兒臣。兒臣定當殫精竭慮,不負父皇的信任。”
劉義隆微微點頭,拍了拍劉駿的肩膀,“如今太子忤逆,朝堂局勢複雜,各方勢力盤根錯節,你行事要格外謹慎。遇到難題,多與朝中老臣商議,他們經驗豐富,或許能幫你出謀劃策。”
劉駿應道:“兒臣記住了,只是兒臣初涉朝堂之首,恐怕難以服眾,還望父皇能多多指點。”
劉義隆說道:“你放心,朕會支援你,平日裡,你要多留意朝中大臣的動向,對於那些心懷不軌之人,切不可掉以輕心。”
見父親對自己信任的態度,劉駿便興奮的答道:“是!知道了!”
父子二人又交談了許久,直至天色漸暗,劉駿才告辭離開。他走在皇宮的長廊上,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擔憂與憧憬。他知道,從明天開始,自己的人生將翻開全新的一頁,而等待他的,將是無數的挑戰與未知。
夜幕如同一塊巨大的黑色綢緞,輕柔卻又不容抗拒地將皇宮包裹。月光灑在宮殿的琉璃瓦上,泛出清冷的光,給這座巍峨莊嚴的建築蒙上了一層神秘而又略帶詭異的面紗。
路惠男從所居徽音殿出來,向北出發,和從客省出來的劉駿相遇,劉駿因在宮內值班處事,便在宮內客省安排住處,不常居王府。母子二人手牽著手,小心翼翼地在宮中的小徑上漫步。他們的身影在月光下拉得很長,彷彿兩顆緊緊相依卻又在黑暗中彷徨的孤星。
四周靜謐無聲,只有偶爾傳來的幾聲更夫打更聲,在寂靜的夜裡顯得格外突兀。他們沉浸在彼此的愛意之中,卻未曾料到,一場風暴即將來臨。
就在他們走到華林園時,前方突然出現了幾盞燈籠,昏黃的燈光在夜風中搖曳不定。
為首之人正是劉義隆,他神色平靜,正與身旁的宦官低聲交談著什麼。
路惠男和劉駿看到劉義隆的瞬間,如同被一道閃電擊中,身體瞬間僵住,臉上的笑容也在剎那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驚恐與慌亂。
劉義隆也看到了他們,腳步猛地停住,目光在他們緊緊相握的手上停留片刻,眼神瞬間變得銳利如鷹。“你們在這兒做什麼?”他的聲音低沉而冰冷,彷彿裹挾著深夜的寒霜,打破了這令人窒息的寂靜。
路惠男和劉駿對視一眼,他們知道,此刻已經無法逃避,一切都將被無情地揭開。
劉駿深吸一口氣,雙膝跪地,聲音微微顫抖卻又帶著一絲決絕:“父皇,兒臣有一事,一直瞞著您,今日既然被您撞見,兒臣不敢再隱瞞。”
劉義隆的眉頭緊緊皺起,他似乎已經預感到了什麼,冷冷地問道:“何事?”
劉駿轉頭看向路惠男,眼中滿是深情與堅定,然後又轉回頭看著劉義隆,一字一頓地說:“兒臣與母妃相戀多年,並且已有歡合。”他的聲音不大,但在這寂靜的夜裡卻如同一聲炸雷,震得劉義隆身體一顫。
“你說什麼?”劉義隆的聲音陡然提高,充滿了憤怒與難以置信。他的雙眼瞪得滾圓,死死地盯著跪在地上的兩人,彷彿在看兩個陌生人。
“你們怎敢做出這等敗德亂倫之事!”劉義隆的聲音在夜空中迴盪,帶著無盡的威嚴與怒火。
路惠男嚇得臉色蒼白如紙,“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淚水奪眶而出:“陛下,臣妾有罪,是臣妾對駿兒深愛過切,辜負了陛下的信任。”她的身體微微顫抖,聲音哽咽,充滿了恐懼與悔恨。
劉駿卻直視著劉義隆的眼睛,說道:“父皇,此事皆因兒臣而起,與母妃無關。兒臣甘願受罰,只是兒臣對母妃的感情,絕無半點虛假。母妃十餘年來孤寂已久,且對兒臣教養關照有加,兒臣不願母妃孤苦難耐,才與其歡合的。”他的眼神堅定,毫無退縮之意。
劉義隆來回踱步,雙手緊握成拳,指節因為用力而泛白。他心中充滿了憤怒,根本無法接受自己的兒子和愛妃之間發生這樣的事情,這簡直是對皇家尊嚴和倫理道德的公然踐踏。之前始興王劉濬和海鹽公主劉咸寧兄妹通姦亂倫一事讓他氣憤不已,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著實讓他更加惱火。
“你們可知,這是違背天理人倫的行為,傳出去會讓我皇家成為天下人的笑柄!”劉義隆咬牙切齒地說著,每一個字都彷彿是從牙縫中擠出來的。
然而,就在這怒火中燒之際,劉義隆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了朝堂上的種種亂象和自己幾個兒子的狀況。
長子劉劭因巫蠱之事被拘禁,犯下重罪,已徹底失去了他的信任;次子劉濬也因參與巫蠱之事,被他關押起來,難成大器。且二人品質均十分低劣,為人貪婪暴虐。
其他諸子,有的雖文才出眾,卻性格軟弱,缺乏治國理政的果斷與魄力;有的武藝高強,卻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