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25-03-17
第21章 繼位娶母
在長安城的街頭巷尾各處,市民們紛紛聚集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最近皇太子李重潤誅滅武三思一黨的功勳。在茶館裡、酒肆中,人們交頭接耳,臉上滿是喜悅和滿意之情。
長安東市,貼出了新一期的邸報,裡面詳細公佈了武三思一黨的各類罪行,以及懲處和沒收的人於財產,乃至對一部分被非法擄掠成為家奴的男女進行釋放恢復平民身份,將侵佔的土地進行退回。內容引起了不少民眾的圍觀討論。
“太子殿下還真是能體諒民情呢,能讓我被搶走的幾畝地能還回來,真是為國為民除害立功了!”一位青年人興奮的說道。
“可不是嗎,兩年前誅滅二張也是他帶頭指揮的!這次把他們的殘渣餘孽也順帶掃清,可算是剷除後患了!我被搶走的兒子過段時間也就能回家了!”一位中年人開心的贊同道。
“這太子殿下這幾年主持推動裁汰庸官和僧寺田地與解除宵禁,皇后娘娘也支援減少宮女和確定宮女入宮五年為限,還減少了百姓丁稅和服役時間,我兒子的生意更好做了,女兒到時候出宮找個人嫁了,也就放心了!”一個老人摸著鬍子肯定的表揚道。
很快,這些訊息彙總起來,傳入了大明宮中,也傳到了大唐天子李顯的耳中。李顯的內心中進行了複雜的思考和佈局,糾纏的情緒使他的面孔有了一番憂思之色。
李顯自幼在宮廷中接受皇家的教育,他對高祖李淵禪讓皇位與太宗李世民,且日後太宗皇帝治國治軍才能更勝其父一籌的故事了熟於心。這使自己對嫡長子李重潤的功績感到喜悅又滿足,他為人孝順友愛,文才武略俱佳,先誅滅二張助自己再次登位復唐,再剷除武三思一黨消滅後患,且為政治軍井井有條,這讓李顯深有同感,覺得兒子頗有太宗第二的風範。他已經下定決心,把皇位傳給李重潤,自己明白從小就已習慣閒散的生活,是因為大哥李弘病死和二哥李賢反叛被廢,才輪到自己繼位的,自己習慣的是鬥雞馬球打獵的娛樂生活,而不是治國領軍的事務。此番他提前讓位後再獲得清淨自在的生活,也是早已在他意圖之內。皇后韋香兒作為妻子陪伴自己多年,相助已久,情分極深,和兒子一起協助自己立有巨大功績。李顯也知道母子二人已定下情緣,乃至有結為夫妻之意,他明白這的確大逆倫常,為孔儒禮教不容,但他下定決心,一定要相助妻兒到底,以報償自己在流放和復位後的關心和幫助。
在宣政殿上,新一日的朝會,在思索良久後,李顯終於下定決心,把自己的意圖進行公佈。
李顯緩緩抬起頭,目光堅定。他深吸一口氣,清了清嗓子,聲音格外清晰,在空曠的大殿內久久迴盪:“朕近日自省良久,深感自身才疏學淺,已然習慣閒散歡愉生活,恐無力肩負起治理大唐江山、庇佑天下百姓的重任。為保我大唐社稷安穩,百姓安居樂業,朕決定近日禪讓皇位,傳位於太子重潤。”
此言一齣,整個宣殿瞬間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隨後,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面露驚愕之色。雖然李顯即將禪讓給李重潤,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但是如此迅速的公佈並實施,也大出了許多人意料之外。
在大明宮的紫宸殿之後,母子父三人正在進行禪讓前的交流。
“潤兒,朕就要把這大唐江山禪讓給你了,從此以後就由你負起治國安民的責任了,可一定要慎重啊!當年朕初次登基,為了宣示皇威,要立馬提拔岳父,結果馬上就被母后廢了,也讓我們流放多年,差點性命不保。那朝不保夕的日子可太難受了!但只要能力允許的,朕一定會幫你們!朕知道你與你母后意圖結婚,此舉雖大逆世俗倫常,但朕願意支援你們母子!只要能使國泰民安,這又能算什麼?”李顯語重心長,卻也帶一份堅定的語氣對兒子說道。
“兒臣多謝父皇厚恩了!請父皇放心,兒臣日後一定竭力將大唐江山治理的更加繁榮昌盛,使得天下民眾更加富足幸福!有父皇肯定,兒臣迎娶母后,就能更加順利了!”李重潤跪倒在地,對李顯感激的說道。
“顯,你一番好意我們領了!日後我也一定會盡到母親和妻子的職責,協助潤兒治理天下,為他生育子嗣的!我也永遠不會忘記我們這些年來的夫妻之情的!”韋香兒也立馬下拜,拜謝了丈夫的一番情意。
“香兒,潤兒,都起來吧!不管怎麼樣,往後我們一家人的感情,也是永遠不會變的!你們已經立下了諸多功績,沒有你們就沒有朕的今天,能把天下交給你們,朕就放心了!”李顯扶起了母子二人,深感寬慰的說道。
禪讓大典舉行之日,這長安南郊的圜丘周圍,莊嚴肅穆的氣氛如一層厚重的帷幕,籠罩著每一個角落。祭天大典的圜丘巍峨聳立,臺上鋪著華貴的紅毯,四周飄揚著大唐的日月星三辰旗,旗面在微風中獵獵作響。時隔兩年之後,在這裡再次舉行登基大典,迎來又一位新皇帝。
今日,便是皇帝李顯禪讓皇位給皇太子李重潤的良辰吉日。在臺下,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整齊排列,個個神色凝重,眼神中滿是複雜的情緒。有的面露欣慰,認為李重潤年輕有為,或許能給大唐帶來新的氣象。有的則暗自擔憂,不知這權力的交接會引發怎樣的變故。還有的深感不滿,覺得李重潤諸多舉措離經叛道,會威脅到自己的利益。
李顯身著十二章紋的袞冕,頭頂十二旒冠。在一眾隨從的簇擁下,他與李重潤和韋香兒一同緩緩走上高臺。李重潤與他的父皇相同,亦穿上了屬於皇帝的十二章紋袞冕,戴著十二旒冠。皇后韋香兒也穿著皇后特有的禕衣,衣為深藍黑色,翟鳥為紋飾,素紗裡衣,衣領繡有黼紋,袖口和衣服邊緣都用紅色紋飾。腰飾、蔽膝和大帶與衣同色。另掛白玉雙佩及黑色組綬,下穿青襪青舄。
李顯的步伐略顯沉穩,臉上帶著幾分輕鬆和愉快。曾經,他第一次意氣風發地登上皇位,以為能開創一番宏圖偉業,卻沒想到會被母后武則天瞬間廢黜,遭受十幾年擔驚受怕的流放生活。在妻兒與眾臣相助下,他再次成功復位,然而繁重的政務和朝堂明裡暗裡的鬥爭,讓他覺得力不從心,武三思一黨的反叛更讓他深感驚恐,為了早日能過上輕鬆自在的生活,也讓這大唐江山能被治理的更為有方,他便下定決心,把皇位禪讓給自己文武德才兼備的兒子李重潤,這樣他也就能卸下重擔了。
李顯的目光緩緩掃過臺下的眾人,心中五味雜陳。只見李顯藉此機會對李重潤講述道:“潤兒,自你懂事起,便勤奮好學,遍讀諸多中外書籍,對治國理政之道有著深刻的見解。亦精通武藝,日常習武不倦,領兵平定二張武三思逆亂。還心懷天下,宅心仁厚,時常關心民間疾苦,曾多次建議朕減免賦稅,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如今朕即將皇位禪讓與你,實乃我大唐之幸,百姓之福。朕堅信,日後你定能領導大唐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李重潤也在眾人的注視下於高臺上挺立。他身姿挺拔,面容風神俊朗,眼神中卻難掩緊張與激動。面對父皇將皇位禪讓於己,他既感到責任重大,又充滿了期待。
禪讓儀式正式開始,禮部官員高聲宣讀禪讓詔書。
《禪位於皇太子重潤詔》
舜去四凶而功格天地,武有七德而戡定黎人,故知有大勳者,必受神明之福,仗高義者,必為匕鬯之主。朕恭臨寶位,亭育寰區,以萬物之心為心,以兆人之命為命。雖承繼之道,鹹以塚嫡居尊;而無私之懷,必推功業為首。然後可保安社稷,永奉宗祧。太子重潤,孝而克忠,義而有勇。比以朕居藩邸,虔守國彝,貴戚中人,都無引接。群邪害正,兇黨實繁,利口工言,讒說罔極。易之、昌宗,朋徒競起。三思、崇訓,交構其間。潛結回邪,排擠端善。居人集木,君子阽危,愒日視陰,朝不保夕。其擁私兵逆黨,並率閹宦賊寇,逐次興兵生亂。中外良士,鹹擬剿屠。重潤密聞其期,先難奮發,挺身鞠旅,眾應如歸,呼吸之間,兇渠殄滅。安七廟於幾墜,濟群生於將殞。方舜之功過四,比武之德逾七。靈祗望德,昆弟樂推。一人元良,萬邦以定。為新君者,非此而誰?朕深思熟慮,即日禪讓皇位於皇太子重潤。欽此!
李顯緩緩轉身,從侍從手中接過象徵皇權的玉璽,雙手捧著,遞向李重潤。他的雙手微微顫抖,眼神中滿是不捨與期許:“潤兒,這大唐的江山,今日便交付於你。望你日後以家國社稷與黎民百姓為重,保我大唐昌盛。”李重潤雙手接過玉璽,“撲通” 一聲跪地,鄭重地向李顯行了三拜九叩之大禮:“兒臣定當不負父皇重託,定當盡心盡力治理好這大唐江山,使民眾能幸福安康。” 他的聲音堅定有力,在廣場上空久久迴盪。
這時候,李重潤揮了揮手,讓官員宣讀自己接受禪讓的詔書。
《受禪詔》
朕聞自古帝王,珧膺圖恚則尊尊親親之義,著於典謨,諒在至公,蓋非獲已。我大唐乘時撫運,累聖重光。當四海之樂推,受三靈之眷命。今皇考退位讓賢,託於朕躬,勤懇再三,願成茲意,朕以不德,猥承丕緒。念今追昔,載感於懷。若涉大川,罔知攸濟。思荷宗祧之業,屬此惟新。式揚渙汗之恩,與之更始。可大赦天下。改年號嗣聖為懿德,明年正月初一始用。
臺下的百官見狀,紛紛跪地,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音此起彼伏,響徹雲霄。這一刻,大唐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所有人都在期待著李重潤能帶領大唐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新皇李重潤此時頭戴冕旒,十二串玉珠整齊垂下,隨著他的每一步輕微晃動,發出清脆而又規律的聲響,似在奏響一曲權力更迭的序曲。
高臺之上,香菸嫋嫋。在臺下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整齊排班,神色恭謹。
剛剛受禪登基的皇帝李重潤目光沉穩,掃視群臣,緩緩開口,聲如洪鐘,開始宣佈自己即位之初的第一條新政:“朕承繼大統,日夜思謀,欲使我朝國泰民安、繁榮昌盛。今縱觀天下局勢,察百姓之生業,朕決意以黃老之道治國。黃老之道,尚無為而治,順應自然之理。朕以為,當下百姓歷經前朝苛政,民生疲敝,正需休養生息。為政者若能少些繁雜政令,不過多幹預民間之事,使百姓得以自由發展農桑、商賈諸業,必能激發民間活力,漸復繁榮。昔日,漢初數十年尊黃老之道,清靜無為,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海內晏然。此乃黃老之道治國之典範,可為我朝借鑑。朕欲效仿先賢,輕徭薄賦,減省刑罰,讓百姓在寬鬆之環境中,安心生產生活。諸卿需明白,無為並非不為,而是不妄為,遵循自然規律與民生需求,施政以順應時勢。如此,方能使國家根基穩固,長治久安。朕望諸卿齊心協力,共行黃老之政,為我朝開創太平盛世。且李氏乃老子李耳玄元皇帝之後,高祖皇帝在立國之初即頒《先老後釋詔》,即明言令老子之教為先。今日朕乃決意,將其更進一步發揚。令立道舉,習《老子》、《莊子》、《文子》、《列子》、《淮南子》。其生,京、都各百人,諸州無常員。官秩、廕第同國子,舉送、課試如明經。從此刻起,罷廢儒術,不加尊崇,停試六經,國家不予祭祀孔孟及其配享!“
李重潤語畢,目光堅定地看向群臣,滿含期許。
這時,褒聖侯孔崇基坐在一旁,表露出慌張的神色,孔崇基捋了捋鬍鬚,心中暗自思忖。他自幼研習儒家經典,深知自董仲舒提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孔儒學說的統治地位,是自己牟利之本,如果罷黜了,那麼自己乃至天下儒生的飯碗就要不保了,可不能讓這發生。於是他便起身說道:“陛下,萬萬不可啊!尊孔崇儒乃歷朝歷代成法,其乃維繫天下人倫綱常之基,如若罷廢,將使天下動亂不止,肆意妄為之事橫行,斷斷不可罷廢!”
在他身後,一部分大臣身為經學世家,尊孔崇儒乃其晉升之階,也意圖保住自己的地位,頓時也跟著喊道:"請陛下收回成命,切莫罷廢尊孔崇儒!”
李重潤早料到了會有臣子提出反對,但絲毫不能阻擋他的決心,於是他便堅定的說道:“自孔丘之前,華夏亦有數千年曆史,劉徹董仲舒尊儒至今,亦不過八百餘年。自軒轅黃帝以來至今,華夏已有近三千四百年之史,即使從無孔儒,亦可順利處世,何言不可罷廢?且漢初遵循黃老之道,乃為孔儒篡奪。朕不但要恢復前代善政,還得裁汰諸多弊端呢!”於是命人頒佈另外幾分已經齊備的詔令。
《禁厚葬制》
自古帝王,皆以厚葬為誡,以其無益亡者,有損生業故也。近代以來,共行奢靡,遞相仿效,浸成風俗,既竭家產,多至凋弊。然則魂魄歸天,明精誠之已遠;卜宅於地,蓋思慕之所存。古者不封,未為非達。且墓為真宅,自有便房。今乃別造田園,名為下帳。又明器等物,皆競驕侈,失禮違令,殊非所宜。戮屍暴骸,實由於此。承前雖有束約,所司曾不申明,喪葬之家,無所依準。宜令所司,據品令高下,明為節制:明器等物,仍定色數,乃長短大小;園宅下帳,並宜禁絕;墳墓塋域,務遵簡儉;凡諸送終之具,並不得以金銀為飾。如有違者,先決杖一百。各地長官,不能舉察,並貶授遠官。
《黜陟內外官制》
朕聞天為大者,孰先於育物;物最靈者,莫甚於愛人。故樹之後王,以康兆庶,緬鑑前烈,深為遠圖。懼德之不修,化之未偃,寅畏夙夜,如臨泉壑。然則疇諮命於四嶽,黜陟在乎三載,既以百姓為心,明非一人獨理。今之牧守,古稱侯伯。賢者任之,則循良之跡著,不賢者任之,則怨苦之聲作。每冀精於所擇,委之俞往,豈時或頹靡,苟且尚多;何吏之殊尤,寂寞不嗣。靜言政要,朕用憮然。間歲水旱,周於郡國,倉廩不蓄,閭閻荐饑。加以黜陟頗多,冗官增弊,至於處置,皆憑次舉。當於京官內簡宏才通識堪致理興化者,量授都督、刺史等官,在外藩頻有升進狀者,量授京官。使出入嚐均,永為常式。課最超等,必議升選,循默守常,必加黜免。昭昭賞罰,可不慎歟!昔子產相鄭,以致和平;曹參相齊,貴於清靜;清靜則不擾,不擾則和平,和平則不爭,不爭則知恥。愛費而與休息,除煩而從簡易。自當農者歸隴畝,蠶者勤績紡,既富而教,乃克有成。道德齊禮,不遠期復,庶幾在位,知朕此心。
《禁奢靡制》
宮內多餘乘輿服御、金銀器玩,珠玉錦繡。宜令有司收繳,以供軍國之用。后妃以下,皆毋得服珠玉錦繡。百官所服帶及酒器、馬銜、鐙,三品以上,聽飾以玉,四品以金,五品以銀,自餘皆禁之。自今天下更毋得采珠玉,織錦繡等物,違者杖一百,工人減一等。罷兩京織錦坊。
李重潤一連頒佈了三道制書,禁止了奢靡厚葬和濫造濫用貴重器物,乃至裁汰了相當一部分多餘庸碌的官員。這些決定也讓諸多有志於利民變革之臣肯定。
為首的幾名宗室諸王率先反應過來,以李隆基為首的諸王,微微躬身,雙手抱拳,朗聲道:“陛下聖明,此決議實乃利國利民之舉,臣等附議。” 那聲音洪亮,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緊接著,以武延基帶頭的武將們紛紛抱拳,鎧甲碰撞發出清脆聲響,齊聲高呼:“臣等願聽從陛下號令,贊同此決議。” 他們身姿挺拔,眼神中透著對李重潤這位新皇帝的絕對忠誠。
文官們也不甘落後,以姚崇在先,他們紛紛整理好官服,恭恭敬敬地行禮,口中說道:“陛下深謀遠慮,臣等以為此決議極為妥當,全力支援。” 他們的話語雖溫文爾雅,卻也滿含著對新皇帝威嚴的敬畏。
見獲得諸多宗室和文臣武將的肯定,李重潤感到十分自信,又開始頒佈自己的改革詔命,說道:“朕多謝諸位愛卿相助。乃立志於更為深遠之變。自今以後,文武科舉任官,以至舉薦恩萌,可向女子開放!朕觀章懷太子所註釋《後漢書》,深感宦官之害,且閹割傷身乃不道之舉,閹宦之制,當自此徹底罷廢,純任女官理後宮諸事!女人可不依附夫及子之爵,可靠獨自建立不同功績,逐級封為鄉君、縣君、郡君,且能傳爵於女!此前爵位分級過多,自今效仿上古,設王、公、侯、伯、子、男六等,如不犯罪,可世襲罔替,諸非世子者,每代降一等,直至為庶民。改尚書僕射及同中書門下為丞相,丞相配副丞相一人,並設前後左右四丞相為輔。改各州為郡,仿漢制,全國分為十八州。孔儒‘為尊者諱’之舉,使民眾須留心諸多避諱字詞,乃極為不便,今對避諱字詞予以徹底罷廢!以往謀逆重罪須誅滅三族,朕不忍罪及諸多無辜,乃降為只罪及一族!此前帝王年號,一代多加更易,甚至一年數換,於民殊為不便,自此往後,諸帝年號一世一元,不加更替!且年號多有重複,今年乃嗣聖十九年,明年乃懿德元年,我華夏立國之始乃出自軒轅黃帝,當以其繼位之歲為紀年之首,本年乃其登基三千三百九十九年,可為黃帝紀元三千九百九十九年。往後黃帝紀元及皇帝年號可予以並用。各級服制亦加減省,除禮服與常服各一外,罷廢其餘固定款式,非必要場合,可自由擇配!”
李重潤一一頒佈了之前早有準備的多項變革之舉,頓時又獲得了一片眾臣的讚譽,但也夾雜著不滿的私語之聲夾雜其間。
接下來便是對眾位功臣加官進爵,也是實現權力更替的必要之舉。
“改左右萬騎為左右龍武軍,任楚王李隆基為左龍武軍大將軍,任衛王李重俊為衛尉,任姚崇為丞相併封為梁公,任竇懷貞為副丞相併封為中山公,任張伏虎為衛尉少卿並晉爵為荊公,封陳玄禮為蔡侯並任為右龍武軍將軍,任如洪伯韋播為右龍武軍將軍晉爵為如洪侯並賞銀千兩,任葛福順為左龍武軍翊府中郎將並封為柳城侯,李承況晉爵為濟南王並賞銀千兩,任武崇謙為光祿卿並晉爵為淮陽公,薛崇簡、武延基、李湛、李多祚仍任原職並各賞銀千兩。”李重潤對立下功勳的文臣武將宗室外戚均進行了必要的任職和晉升,以鞏固自身的全力基礎。
“陛下既已誅滅三思逆黨,我等異姓臣子當秉持臣節,不敢仍居王爵,懇請陛下免去臣魏王之爵,此乃臣數年之夙願。”武延基拱手一拜,對李重潤請求道,他是武氏一族中少有對李唐一貫表現赤誠效忠之人,此番也表現了主動的謙讓。
“臣亦加以附議,自漢以來,異姓臣子封為王爵,素來易生叛逆,臣亦請辭去遼陽王之爵。”李多祚也跟著下拜說道。
“二位愛卿確為忠心可嘉,准奏!文水縣可升為文水郡,奉祀則天皇后先祖,封武延基為文水公,李多祚為遼陽公,並各賞銀二千兩!”李重潤對二位禁軍之首的忠臣極為嘉許,也給予了必要的獎賞。
但在李重潤心中,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變革之舉,當為他與母后韋香兒母子間結婚,並要同時開放全國適齡男女自主戀愛結婚。
“朕要宣佈更為重要的決定。此後全國男女,但凡適齡之人,且非罪囚奴婢,均可自主結婚,乃至同居共處。從今日起,不加禁制,官吏家長亦不得干預。且婚配可不需禁忌同姓及血緣。且朕已下定決心,要迎娶母后為妻!”
此言一齣,頓時引發臺下眾人沸沸揚揚的爭議,有個別人已早有明白,也有人瞭解之前燕欽融攻擊韋香兒和李重潤母子淫亂的文告,但這番李重潤公開了作為兒子要娶母為後,也引發了極大的震動。
“陛下,此舉實乃有違倫理綱常,斷不可行!《禮記.昏義》有言:‘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禮記.曲禮》有言:‘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更改婚娶綱常倫理之禮,將人倫順序錯亂,此乃對聖賢祖宗之大不敬!婚姻之禮,傳承千年,關乎家族血脈延續,關乎國家社稷根基。母子之情,自有其先後尊長秩序,豈容隨意變動?這一舉措,不僅罔顧先帝們的功績與尊嚴,更讓天下百姓如何看待我朝的傳承與孝道?如今此舉,無疑是在破壞人倫秩序。長幼有別,親疏有序,這是維繫家族乃至整個社會穩定的根本。進行廢除實乃動搖國本之舉!臣懇請陛下明察,不應推行這些有違倫理之策,以免我朝陷入混亂,祖宗基業毀於一旦!昔孔子論詩,以《關雎》為始,言后妃者,人倫之本,理亂之端也。故皇英降而虞道興,任姒歸而姬宗盛。桀奔南巢,禍階妹喜;魯桓滅國,惑以齊媛。臣愚歷選列闢,詳求往代,帝王有與婦人謀及政者,莫不破國亡身,傾輈繼路。且以陰乘陽,違天也;以婦凌夫,違人也。違天不祥,違人不義。由是古人譬以牝雞司晨,惟家之索。《易》曰:‘無攸遂,在中饋。’言婦人不得預於國政也。伏願陛下鑑古人之言,察古人之意,上以社稷為重,下以蒼生在唸。務必廢止使婦人參政為官封爵之舉!”侍中桓彥範帶頭站起來,激烈的引經據典反對,他之前早已對母子二人諸多變革之舉不滿,也開始了反駁。
一旁的中書令崔玄暐也急忙站起來迎合道:“是啊,陛下,此舉乃褻瀆至極,逆亂綱常,桓侍中說得對,不能違背倫理,還是廢止為好!”
得到兩個為首大臣的領頭,保守派大臣許多壯了一番膽子,齊聲說道:”請陛下收回成命,顧及綱常倫理為重!”
李重潤看到一眾大臣反對,雖然心中有不滿之意,但明白,對他們必須進行駁斥和說服並用,不但要立威,且得以理服人。於是,他便沉穩的說道:“《道德經》有言,‘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男女間的自然交合,乃是天然之理所在,且‘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減少多餘繁雜的禮數和管制,讓萬民過上富足幸福自在的生活,不是應該的嗎?《淮南子.齊俗訓》亦指出‘禮者,實之文也;仁者,恩之效也。故禮因人情而為之節文,而仁發恲以見容。禮不過實,仁不溢恩也,治世之道也。’男女間互相適齡、自願、誠實、安全的情況下,相愛結合不正應該自然自由,拋棄束縛過分的虛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1】【2】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在長安城的街頭巷尾各處,市民們紛紛聚集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最近皇太子李重潤誅滅武三思一黨的功勳。在茶館裡、酒肆中,人們交頭接耳,臉上滿是喜悅和滿意之情。
長安東市,貼出了新一期的邸報,裡面詳細公佈了武三思一黨的各類罪行,以及懲處和沒收的人於財產,乃至對一部分被非法擄掠成為家奴的男女進行釋放恢復平民身份,將侵佔的土地進行退回。內容引起了不少民眾的圍觀討論。
“太子殿下還真是能體諒民情呢,能讓我被搶走的幾畝地能還回來,真是為國為民除害立功了!”一位青年人興奮的說道。
“可不是嗎,兩年前誅滅二張也是他帶頭指揮的!這次把他們的殘渣餘孽也順帶掃清,可算是剷除後患了!我被搶走的兒子過段時間也就能回家了!”一位中年人開心的贊同道。
“這太子殿下這幾年主持推動裁汰庸官和僧寺田地與解除宵禁,皇后娘娘也支援減少宮女和確定宮女入宮五年為限,還減少了百姓丁稅和服役時間,我兒子的生意更好做了,女兒到時候出宮找個人嫁了,也就放心了!”一個老人摸著鬍子肯定的表揚道。
很快,這些訊息彙總起來,傳入了大明宮中,也傳到了大唐天子李顯的耳中。李顯的內心中進行了複雜的思考和佈局,糾纏的情緒使他的面孔有了一番憂思之色。
李顯自幼在宮廷中接受皇家的教育,他對高祖李淵禪讓皇位與太宗李世民,且日後太宗皇帝治國治軍才能更勝其父一籌的故事了熟於心。這使自己對嫡長子李重潤的功績感到喜悅又滿足,他為人孝順友愛,文才武略俱佳,先誅滅二張助自己再次登位復唐,再剷除武三思一黨消滅後患,且為政治軍井井有條,這讓李顯深有同感,覺得兒子頗有太宗第二的風範。他已經下定決心,把皇位傳給李重潤,自己明白從小就已習慣閒散的生活,是因為大哥李弘病死和二哥李賢反叛被廢,才輪到自己繼位的,自己習慣的是鬥雞馬球打獵的娛樂生活,而不是治國領軍的事務。此番他提前讓位後再獲得清淨自在的生活,也是早已在他意圖之內。皇后韋香兒作為妻子陪伴自己多年,相助已久,情分極深,和兒子一起協助自己立有巨大功績。李顯也知道母子二人已定下情緣,乃至有結為夫妻之意,他明白這的確大逆倫常,為孔儒禮教不容,但他下定決心,一定要相助妻兒到底,以報償自己在流放和復位後的關心和幫助。
在宣政殿上,新一日的朝會,在思索良久後,李顯終於下定決心,把自己的意圖進行公佈。
李顯緩緩抬起頭,目光堅定。他深吸一口氣,清了清嗓子,聲音格外清晰,在空曠的大殿內久久迴盪:“朕近日自省良久,深感自身才疏學淺,已然習慣閒散歡愉生活,恐無力肩負起治理大唐江山、庇佑天下百姓的重任。為保我大唐社稷安穩,百姓安居樂業,朕決定近日禪讓皇位,傳位於太子重潤。”
此言一齣,整個宣殿瞬間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隨後,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面露驚愕之色。雖然李顯即將禪讓給李重潤,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但是如此迅速的公佈並實施,也大出了許多人意料之外。
在大明宮的紫宸殿之後,母子父三人正在進行禪讓前的交流。
“潤兒,朕就要把這大唐江山禪讓給你了,從此以後就由你負起治國安民的責任了,可一定要慎重啊!當年朕初次登基,為了宣示皇威,要立馬提拔岳父,結果馬上就被母后廢了,也讓我們流放多年,差點性命不保。那朝不保夕的日子可太難受了!但只要能力允許的,朕一定會幫你們!朕知道你與你母后意圖結婚,此舉雖大逆世俗倫常,但朕願意支援你們母子!只要能使國泰民安,這又能算什麼?”李顯語重心長,卻也帶一份堅定的語氣對兒子說道。
“兒臣多謝父皇厚恩了!請父皇放心,兒臣日後一定竭力將大唐江山治理的更加繁榮昌盛,使得天下民眾更加富足幸福!有父皇肯定,兒臣迎娶母后,就能更加順利了!”李重潤跪倒在地,對李顯感激的說道。
“顯,你一番好意我們領了!日後我也一定會盡到母親和妻子的職責,協助潤兒治理天下,為他生育子嗣的!我也永遠不會忘記我們這些年來的夫妻之情的!”韋香兒也立馬下拜,拜謝了丈夫的一番情意。
“香兒,潤兒,都起來吧!不管怎麼樣,往後我們一家人的感情,也是永遠不會變的!你們已經立下了諸多功績,沒有你們就沒有朕的今天,能把天下交給你們,朕就放心了!”李顯扶起了母子二人,深感寬慰的說道。
禪讓大典舉行之日,這長安南郊的圜丘周圍,莊嚴肅穆的氣氛如一層厚重的帷幕,籠罩著每一個角落。祭天大典的圜丘巍峨聳立,臺上鋪著華貴的紅毯,四周飄揚著大唐的日月星三辰旗,旗面在微風中獵獵作響。時隔兩年之後,在這裡再次舉行登基大典,迎來又一位新皇帝。
今日,便是皇帝李顯禪讓皇位給皇太子李重潤的良辰吉日。在臺下,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整齊排列,個個神色凝重,眼神中滿是複雜的情緒。有的面露欣慰,認為李重潤年輕有為,或許能給大唐帶來新的氣象。有的則暗自擔憂,不知這權力的交接會引發怎樣的變故。還有的深感不滿,覺得李重潤諸多舉措離經叛道,會威脅到自己的利益。
李顯身著十二章紋的袞冕,頭頂十二旒冠。在一眾隨從的簇擁下,他與李重潤和韋香兒一同緩緩走上高臺。李重潤與他的父皇相同,亦穿上了屬於皇帝的十二章紋袞冕,戴著十二旒冠。皇后韋香兒也穿著皇后特有的禕衣,衣為深藍黑色,翟鳥為紋飾,素紗裡衣,衣領繡有黼紋,袖口和衣服邊緣都用紅色紋飾。腰飾、蔽膝和大帶與衣同色。另掛白玉雙佩及黑色組綬,下穿青襪青舄。
李顯的步伐略顯沉穩,臉上帶著幾分輕鬆和愉快。曾經,他第一次意氣風發地登上皇位,以為能開創一番宏圖偉業,卻沒想到會被母后武則天瞬間廢黜,遭受十幾年擔驚受怕的流放生活。在妻兒與眾臣相助下,他再次成功復位,然而繁重的政務和朝堂明裡暗裡的鬥爭,讓他覺得力不從心,武三思一黨的反叛更讓他深感驚恐,為了早日能過上輕鬆自在的生活,也讓這大唐江山能被治理的更為有方,他便下定決心,把皇位禪讓給自己文武德才兼備的兒子李重潤,這樣他也就能卸下重擔了。
李顯的目光緩緩掃過臺下的眾人,心中五味雜陳。只見李顯藉此機會對李重潤講述道:“潤兒,自你懂事起,便勤奮好學,遍讀諸多中外書籍,對治國理政之道有著深刻的見解。亦精通武藝,日常習武不倦,領兵平定二張武三思逆亂。還心懷天下,宅心仁厚,時常關心民間疾苦,曾多次建議朕減免賦稅,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如今朕即將皇位禪讓與你,實乃我大唐之幸,百姓之福。朕堅信,日後你定能領導大唐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李重潤也在眾人的注視下於高臺上挺立。他身姿挺拔,面容風神俊朗,眼神中卻難掩緊張與激動。面對父皇將皇位禪讓於己,他既感到責任重大,又充滿了期待。
禪讓儀式正式開始,禮部官員高聲宣讀禪讓詔書。
《禪位於皇太子重潤詔》
舜去四凶而功格天地,武有七德而戡定黎人,故知有大勳者,必受神明之福,仗高義者,必為匕鬯之主。朕恭臨寶位,亭育寰區,以萬物之心為心,以兆人之命為命。雖承繼之道,鹹以塚嫡居尊;而無私之懷,必推功業為首。然後可保安社稷,永奉宗祧。太子重潤,孝而克忠,義而有勇。比以朕居藩邸,虔守國彝,貴戚中人,都無引接。群邪害正,兇黨實繁,利口工言,讒說罔極。易之、昌宗,朋徒競起。三思、崇訓,交構其間。潛結回邪,排擠端善。居人集木,君子阽危,愒日視陰,朝不保夕。其擁私兵逆黨,並率閹宦賊寇,逐次興兵生亂。中外良士,鹹擬剿屠。重潤密聞其期,先難奮發,挺身鞠旅,眾應如歸,呼吸之間,兇渠殄滅。安七廟於幾墜,濟群生於將殞。方舜之功過四,比武之德逾七。靈祗望德,昆弟樂推。一人元良,萬邦以定。為新君者,非此而誰?朕深思熟慮,即日禪讓皇位於皇太子重潤。欽此!
李顯緩緩轉身,從侍從手中接過象徵皇權的玉璽,雙手捧著,遞向李重潤。他的雙手微微顫抖,眼神中滿是不捨與期許:“潤兒,這大唐的江山,今日便交付於你。望你日後以家國社稷與黎民百姓為重,保我大唐昌盛。”李重潤雙手接過玉璽,“撲通” 一聲跪地,鄭重地向李顯行了三拜九叩之大禮:“兒臣定當不負父皇重託,定當盡心盡力治理好這大唐江山,使民眾能幸福安康。” 他的聲音堅定有力,在廣場上空久久迴盪。
這時候,李重潤揮了揮手,讓官員宣讀自己接受禪讓的詔書。
《受禪詔》
朕聞自古帝王,珧膺圖恚則尊尊親親之義,著於典謨,諒在至公,蓋非獲已。我大唐乘時撫運,累聖重光。當四海之樂推,受三靈之眷命。今皇考退位讓賢,託於朕躬,勤懇再三,願成茲意,朕以不德,猥承丕緒。念今追昔,載感於懷。若涉大川,罔知攸濟。思荷宗祧之業,屬此惟新。式揚渙汗之恩,與之更始。可大赦天下。改年號嗣聖為懿德,明年正月初一始用。
臺下的百官見狀,紛紛跪地,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音此起彼伏,響徹雲霄。這一刻,大唐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所有人都在期待著李重潤能帶領大唐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新皇李重潤此時頭戴冕旒,十二串玉珠整齊垂下,隨著他的每一步輕微晃動,發出清脆而又規律的聲響,似在奏響一曲權力更迭的序曲。
高臺之上,香菸嫋嫋。在臺下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整齊排班,神色恭謹。
剛剛受禪登基的皇帝李重潤目光沉穩,掃視群臣,緩緩開口,聲如洪鐘,開始宣佈自己即位之初的第一條新政:“朕承繼大統,日夜思謀,欲使我朝國泰民安、繁榮昌盛。今縱觀天下局勢,察百姓之生業,朕決意以黃老之道治國。黃老之道,尚無為而治,順應自然之理。朕以為,當下百姓歷經前朝苛政,民生疲敝,正需休養生息。為政者若能少些繁雜政令,不過多幹預民間之事,使百姓得以自由發展農桑、商賈諸業,必能激發民間活力,漸復繁榮。昔日,漢初數十年尊黃老之道,清靜無為,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海內晏然。此乃黃老之道治國之典範,可為我朝借鑑。朕欲效仿先賢,輕徭薄賦,減省刑罰,讓百姓在寬鬆之環境中,安心生產生活。諸卿需明白,無為並非不為,而是不妄為,遵循自然規律與民生需求,施政以順應時勢。如此,方能使國家根基穩固,長治久安。朕望諸卿齊心協力,共行黃老之政,為我朝開創太平盛世。且李氏乃老子李耳玄元皇帝之後,高祖皇帝在立國之初即頒《先老後釋詔》,即明言令老子之教為先。今日朕乃決意,將其更進一步發揚。令立道舉,習《老子》、《莊子》、《文子》、《列子》、《淮南子》。其生,京、都各百人,諸州無常員。官秩、廕第同國子,舉送、課試如明經。從此刻起,罷廢儒術,不加尊崇,停試六經,國家不予祭祀孔孟及其配享!“
李重潤語畢,目光堅定地看向群臣,滿含期許。
這時,褒聖侯孔崇基坐在一旁,表露出慌張的神色,孔崇基捋了捋鬍鬚,心中暗自思忖。他自幼研習儒家經典,深知自董仲舒提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孔儒學說的統治地位,是自己牟利之本,如果罷黜了,那麼自己乃至天下儒生的飯碗就要不保了,可不能讓這發生。於是他便起身說道:“陛下,萬萬不可啊!尊孔崇儒乃歷朝歷代成法,其乃維繫天下人倫綱常之基,如若罷廢,將使天下動亂不止,肆意妄為之事橫行,斷斷不可罷廢!”
在他身後,一部分大臣身為經學世家,尊孔崇儒乃其晉升之階,也意圖保住自己的地位,頓時也跟著喊道:"請陛下收回成命,切莫罷廢尊孔崇儒!”
李重潤早料到了會有臣子提出反對,但絲毫不能阻擋他的決心,於是他便堅定的說道:“自孔丘之前,華夏亦有數千年曆史,劉徹董仲舒尊儒至今,亦不過八百餘年。自軒轅黃帝以來至今,華夏已有近三千四百年之史,即使從無孔儒,亦可順利處世,何言不可罷廢?且漢初遵循黃老之道,乃為孔儒篡奪。朕不但要恢復前代善政,還得裁汰諸多弊端呢!”於是命人頒佈另外幾分已經齊備的詔令。
《禁厚葬制》
自古帝王,皆以厚葬為誡,以其無益亡者,有損生業故也。近代以來,共行奢靡,遞相仿效,浸成風俗,既竭家產,多至凋弊。然則魂魄歸天,明精誠之已遠;卜宅於地,蓋思慕之所存。古者不封,未為非達。且墓為真宅,自有便房。今乃別造田園,名為下帳。又明器等物,皆競驕侈,失禮違令,殊非所宜。戮屍暴骸,實由於此。承前雖有束約,所司曾不申明,喪葬之家,無所依準。宜令所司,據品令高下,明為節制:明器等物,仍定色數,乃長短大小;園宅下帳,並宜禁絕;墳墓塋域,務遵簡儉;凡諸送終之具,並不得以金銀為飾。如有違者,先決杖一百。各地長官,不能舉察,並貶授遠官。
《黜陟內外官制》
朕聞天為大者,孰先於育物;物最靈者,莫甚於愛人。故樹之後王,以康兆庶,緬鑑前烈,深為遠圖。懼德之不修,化之未偃,寅畏夙夜,如臨泉壑。然則疇諮命於四嶽,黜陟在乎三載,既以百姓為心,明非一人獨理。今之牧守,古稱侯伯。賢者任之,則循良之跡著,不賢者任之,則怨苦之聲作。每冀精於所擇,委之俞往,豈時或頹靡,苟且尚多;何吏之殊尤,寂寞不嗣。靜言政要,朕用憮然。間歲水旱,周於郡國,倉廩不蓄,閭閻荐饑。加以黜陟頗多,冗官增弊,至於處置,皆憑次舉。當於京官內簡宏才通識堪致理興化者,量授都督、刺史等官,在外藩頻有升進狀者,量授京官。使出入嚐均,永為常式。課最超等,必議升選,循默守常,必加黜免。昭昭賞罰,可不慎歟!昔子產相鄭,以致和平;曹參相齊,貴於清靜;清靜則不擾,不擾則和平,和平則不爭,不爭則知恥。愛費而與休息,除煩而從簡易。自當農者歸隴畝,蠶者勤績紡,既富而教,乃克有成。道德齊禮,不遠期復,庶幾在位,知朕此心。
《禁奢靡制》
宮內多餘乘輿服御、金銀器玩,珠玉錦繡。宜令有司收繳,以供軍國之用。后妃以下,皆毋得服珠玉錦繡。百官所服帶及酒器、馬銜、鐙,三品以上,聽飾以玉,四品以金,五品以銀,自餘皆禁之。自今天下更毋得采珠玉,織錦繡等物,違者杖一百,工人減一等。罷兩京織錦坊。
李重潤一連頒佈了三道制書,禁止了奢靡厚葬和濫造濫用貴重器物,乃至裁汰了相當一部分多餘庸碌的官員。這些決定也讓諸多有志於利民變革之臣肯定。
為首的幾名宗室諸王率先反應過來,以李隆基為首的諸王,微微躬身,雙手抱拳,朗聲道:“陛下聖明,此決議實乃利國利民之舉,臣等附議。” 那聲音洪亮,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緊接著,以武延基帶頭的武將們紛紛抱拳,鎧甲碰撞發出清脆聲響,齊聲高呼:“臣等願聽從陛下號令,贊同此決議。” 他們身姿挺拔,眼神中透著對李重潤這位新皇帝的絕對忠誠。
文官們也不甘落後,以姚崇在先,他們紛紛整理好官服,恭恭敬敬地行禮,口中說道:“陛下深謀遠慮,臣等以為此決議極為妥當,全力支援。” 他們的話語雖溫文爾雅,卻也滿含著對新皇帝威嚴的敬畏。
見獲得諸多宗室和文臣武將的肯定,李重潤感到十分自信,又開始頒佈自己的改革詔命,說道:“朕多謝諸位愛卿相助。乃立志於更為深遠之變。自今以後,文武科舉任官,以至舉薦恩萌,可向女子開放!朕觀章懷太子所註釋《後漢書》,深感宦官之害,且閹割傷身乃不道之舉,閹宦之制,當自此徹底罷廢,純任女官理後宮諸事!女人可不依附夫及子之爵,可靠獨自建立不同功績,逐級封為鄉君、縣君、郡君,且能傳爵於女!此前爵位分級過多,自今效仿上古,設王、公、侯、伯、子、男六等,如不犯罪,可世襲罔替,諸非世子者,每代降一等,直至為庶民。改尚書僕射及同中書門下為丞相,丞相配副丞相一人,並設前後左右四丞相為輔。改各州為郡,仿漢制,全國分為十八州。孔儒‘為尊者諱’之舉,使民眾須留心諸多避諱字詞,乃極為不便,今對避諱字詞予以徹底罷廢!以往謀逆重罪須誅滅三族,朕不忍罪及諸多無辜,乃降為只罪及一族!此前帝王年號,一代多加更易,甚至一年數換,於民殊為不便,自此往後,諸帝年號一世一元,不加更替!且年號多有重複,今年乃嗣聖十九年,明年乃懿德元年,我華夏立國之始乃出自軒轅黃帝,當以其繼位之歲為紀年之首,本年乃其登基三千三百九十九年,可為黃帝紀元三千九百九十九年。往後黃帝紀元及皇帝年號可予以並用。各級服制亦加減省,除禮服與常服各一外,罷廢其餘固定款式,非必要場合,可自由擇配!”
李重潤一一頒佈了之前早有準備的多項變革之舉,頓時又獲得了一片眾臣的讚譽,但也夾雜著不滿的私語之聲夾雜其間。
接下來便是對眾位功臣加官進爵,也是實現權力更替的必要之舉。
“改左右萬騎為左右龍武軍,任楚王李隆基為左龍武軍大將軍,任衛王李重俊為衛尉,任姚崇為丞相併封為梁公,任竇懷貞為副丞相併封為中山公,任張伏虎為衛尉少卿並晉爵為荊公,封陳玄禮為蔡侯並任為右龍武軍將軍,任如洪伯韋播為右龍武軍將軍晉爵為如洪侯並賞銀千兩,任葛福順為左龍武軍翊府中郎將並封為柳城侯,李承況晉爵為濟南王並賞銀千兩,任武崇謙為光祿卿並晉爵為淮陽公,薛崇簡、武延基、李湛、李多祚仍任原職並各賞銀千兩。”李重潤對立下功勳的文臣武將宗室外戚均進行了必要的任職和晉升,以鞏固自身的全力基礎。
“陛下既已誅滅三思逆黨,我等異姓臣子當秉持臣節,不敢仍居王爵,懇請陛下免去臣魏王之爵,此乃臣數年之夙願。”武延基拱手一拜,對李重潤請求道,他是武氏一族中少有對李唐一貫表現赤誠效忠之人,此番也表現了主動的謙讓。
“臣亦加以附議,自漢以來,異姓臣子封為王爵,素來易生叛逆,臣亦請辭去遼陽王之爵。”李多祚也跟著下拜說道。
“二位愛卿確為忠心可嘉,准奏!文水縣可升為文水郡,奉祀則天皇后先祖,封武延基為文水公,李多祚為遼陽公,並各賞銀二千兩!”李重潤對二位禁軍之首的忠臣極為嘉許,也給予了必要的獎賞。
但在李重潤心中,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變革之舉,當為他與母后韋香兒母子間結婚,並要同時開放全國適齡男女自主戀愛結婚。
“朕要宣佈更為重要的決定。此後全國男女,但凡適齡之人,且非罪囚奴婢,均可自主結婚,乃至同居共處。從今日起,不加禁制,官吏家長亦不得干預。且婚配可不需禁忌同姓及血緣。且朕已下定決心,要迎娶母后為妻!”
此言一齣,頓時引發臺下眾人沸沸揚揚的爭議,有個別人已早有明白,也有人瞭解之前燕欽融攻擊韋香兒和李重潤母子淫亂的文告,但這番李重潤公開了作為兒子要娶母為後,也引發了極大的震動。
“陛下,此舉實乃有違倫理綱常,斷不可行!《禮記.昏義》有言:‘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禮記.曲禮》有言:‘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更改婚娶綱常倫理之禮,將人倫順序錯亂,此乃對聖賢祖宗之大不敬!婚姻之禮,傳承千年,關乎家族血脈延續,關乎國家社稷根基。母子之情,自有其先後尊長秩序,豈容隨意變動?這一舉措,不僅罔顧先帝們的功績與尊嚴,更讓天下百姓如何看待我朝的傳承與孝道?如今此舉,無疑是在破壞人倫秩序。長幼有別,親疏有序,這是維繫家族乃至整個社會穩定的根本。進行廢除實乃動搖國本之舉!臣懇請陛下明察,不應推行這些有違倫理之策,以免我朝陷入混亂,祖宗基業毀於一旦!昔孔子論詩,以《關雎》為始,言后妃者,人倫之本,理亂之端也。故皇英降而虞道興,任姒歸而姬宗盛。桀奔南巢,禍階妹喜;魯桓滅國,惑以齊媛。臣愚歷選列闢,詳求往代,帝王有與婦人謀及政者,莫不破國亡身,傾輈繼路。且以陰乘陽,違天也;以婦凌夫,違人也。違天不祥,違人不義。由是古人譬以牝雞司晨,惟家之索。《易》曰:‘無攸遂,在中饋。’言婦人不得預於國政也。伏願陛下鑑古人之言,察古人之意,上以社稷為重,下以蒼生在唸。務必廢止使婦人參政為官封爵之舉!”侍中桓彥範帶頭站起來,激烈的引經據典反對,他之前早已對母子二人諸多變革之舉不滿,也開始了反駁。
一旁的中書令崔玄暐也急忙站起來迎合道:“是啊,陛下,此舉乃褻瀆至極,逆亂綱常,桓侍中說得對,不能違背倫理,還是廢止為好!”
得到兩個為首大臣的領頭,保守派大臣許多壯了一番膽子,齊聲說道:”請陛下收回成命,顧及綱常倫理為重!”
李重潤看到一眾大臣反對,雖然心中有不滿之意,但明白,對他們必須進行駁斥和說服並用,不但要立威,且得以理服人。於是,他便沉穩的說道:“《道德經》有言,‘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男女間的自然交合,乃是天然之理所在,且‘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減少多餘繁雜的禮數和管制,讓萬民過上富足幸福自在的生活,不是應該的嗎?《淮南子.齊俗訓》亦指出‘禮者,實之文也;仁者,恩之效也。故禮因人情而為之節文,而仁發恲以見容。禮不過實,仁不溢恩也,治世之道也。’男女間互相適齡、自願、誠實、安全的情況下,相愛結合不正應該自然自由,拋棄束縛過分的虛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