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25-08-11
第399~401章 純臣
御書房內,紫金香爐裡燃著上好的定神檀,細密的煙氣蜿蜒而上,如同被無形的手撥弄著,最終散入沉寂的空氣裡。
皇帝凌雲指尖捻著一枚冷玉鎮紙,目光落在攤開的輿圖上,那上面用硃砂密密麻麻標註著各處山川要隘,以及一些新近添上的、代表著麻煩與不安的紅色標記。
他的眉頭微微蹙起,帶著一絲俯瞰棋局的深沉,彷彿在計算著下一步棋的落子。
右相江晦靜立一旁,身姿微躬,卻不顯卑微,臉上掛著溫煦的笑容。
良久,凌雲的目光從輿圖上移開,落在江晦身上,聲音平緩,聽不出太多情緒:
“江南那邊…還沒個結果嗎?永明…楚妃她,傷勢究竟如何?”
江晦立刻上前一步,輕聲說道:
“回陛下,臨江王府那邊的訊息很謹慎。”
“只說郡主殿下當日追查兇嫌,於城郊遇襲,傷勢頗重,所幸性命無礙,現於密室靜養,不宜探視。”
“天策府方面推測與近來江南道死灰復燃的邪道勢力有關,但對方手段極為詭異,線索寥寥。”
他微微一頓,臉上露出恰到好處的憂慮之色:“據天策府暗中傳回的訊息判斷,此事…恐怕與近來在江南道的那些邪道勢力脫不了干係。”
“只是對方行事詭秘,手段狠辣,天策府一時也未能揪出幕後真兇。”
凌雲修長的手指在鎮紙上輕輕敲擊了兩下,發出清脆的聲響。
“連天策府都束手無策?”
江晦嘆了口氣,露出憂慮與無奈的神色說道:
“是啊,據說現場殘留的氣息駁雜混亂,似乎並非單一勢力所為,且其中夾雜著一種似乎能干擾神魂探查的陰晦之力,使得追溯極為困難。天策府那邊也是頭疼不已。”
凌雲眼神微沉。
竟然還做了干擾神魂探查的後手處理?
這確實不是尋常邪道的手段。
“張術玄…”
凌雲微微眯眼,輕聲喃喃。
玉龍山那場變故帶來的陰影至今未散。
永明郡主遇襲重傷,這不僅僅是皇室顏面的問題,更可能牽扯到更深層次的勢力角力。
自張術玄事發後,這天下確實不太平了。
江晦彷彿恰好接上了皇帝的思路,順勢說道:
“陛下聖明。臣亦在想,自張術玄事發後,這天下隱藏的魑魅魍魎似乎都活躍了起來。”
他上前一步,彷彿在說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情:“說來,天都近來尚算安靖。只是百里之外的葬劍谷,近日似乎有些熱鬧過頭了。”
他頓了頓,彷彿在組織詞句,“據各方傳回的訊息看,應是那位三百年前的‘天戮劍’洛孤鴻留下的東西,被什麼人、或者什麼東西給翻出來了。”
“動靜不小,引了不少蒼蠅蚊子過去嗡嗡作響。”
凌雲修長的手指在鎮紙上輕輕敲擊了兩下,發出清脆的聲響:“洛孤鴻……倒是有些年頭沒聽到這個名字了,承天劍聖……呵,最後到底也是黃土一抔。”
“讓天策府和城防營那邊,盯緊些,別讓這些‘蒼蠅’飛進城裡來,汙了朕的眼。”
“陛下聖明。”
江晦微微頷首,笑容不變,“臣已著人嚴密佈控。只是…此次聚集之人中,不乏一些宗門弟子和獨行高手,強行驅離恐生事端,也未必能探得那傳承虛實。臣正在思量,是否需另派人手,深入查探一二……”
“傳承虛實,何須我等親探?”
凌雲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弧度,說道:
“讓那些‘蒼蠅’自己去碰壁、去爭鬥。天策府只需佈下暗網,盯緊谷中動靜,尤其是那些可能脫穎而出的‘種子’。”
“待時機成熟,朕要知道,那‘天戮’之劍,最終會落入誰手,又或者……它該落入誰手。”
江晦眼中閃過一絲瞭然,躬身應道:“臣明白了,必會妥善安排。”
他話鋒一轉,帶著一絲“整理思緒”般的自然,“說來也巧…臣近日在整理神監司移交的一些關於玉龍山事件的卷宗時,倒是注意到了一個名字,似乎與此事有些關聯,近來也恰在天都。”
凌雲抬眼看他,眼神中古井無波:“哦?此等時候,還有心思流連書閣的特殊訪客?與江南之事有關?”
江晦笑了笑,笑容溫煦如故:“是否有關,臣不敢斷言,只是覺得此人有些不同尋常。”
“此女姓薛,年紀輕輕,並非朝臣宗室,卻是玉龍山上代掌門的貴客。”
凌雲抬眼看他:“哦?何人?”
江晦道:“是一位姓薛的年輕女子。陛下或許還有印象?約莫半年前,玉龍山失落百年的‘朔月鈴’,便是此女尋回並歸還的。”
凌雲目光微微閃爍,沒有說話。
江晦察言觀色繼續道:“張術玄墮魔,神監司曾例行詢問過事發前進出玉龍山的相關人等,這位薛姑娘自然也在其列。”
“卷宗中並未記載她與張術玄入魔有何直接關聯,反而提及她似乎對玉龍山某些古老的禁制或星象陣法頗有見地,曾協助神監司解讀過一些張術玄留下的、旁人難以索解的符文。”
“或許…正是因為這份‘薄功’,或是神監司認為她仍有協查價值,才准許她以特殊身份,暫時出入‘承露閣’查閱部分相關典籍?”
凌雲目光微微一閃。
江晦見皇帝沒有反駁,便繼續“深入”分析,同時將聲音壓得更低:
“臣初時也只當她是有些小聰明。”
“然則,臣無意中聽聞,這位薛姑娘在承露閣中,並非只查閱與玉龍山或符文相關的卷宗。”
“她對閣中收藏的那些關於上古星圖、天地異象,乃至…一些記載了‘天門’傳聞的殘篇斷簡,似乎都抱有極大的興趣,並且時常能提出一些令閣臣都感到驚訝的獨到見解。”
他停頓了一下,彷彿在權衡是否該說,最終還是繼續道:
“陛下,臣並非信奉怪力亂神。只是此女擅長星算,又對‘天門’這等虛無縹緲之事如此關注,更與玉龍山那場變故有著微妙的聯絡……”
“臣擔心,她是否…窺見了什麼,或者…本身就代表著某種我們尚未理解的變數?”
凌雲的眼神終於泛起一絲漣漪。
江晦適時地收住了話頭,不再深入,只是微微垂下眼簾,語氣恢復了之前的恭謹:
“臣不敢妄言其他,只是覺得,多瞭解一番總無壞處。”
“此女既在承露閣,陛下若覺得有必要,或可召來一問?當然,一切全憑陛下聖裁。”
凌雲沉默了更長的時間。
江晦的這番話,看似處處謹慎,句句猜測,卻已於無聲處,巧妙地將那神秘的薛姓女子、她那堪比無憂宮的星算之能、她與玉龍山風波詭譎的牽連、她對天門這等禁忌秘聞的異常興趣,以及眼下江南道那棘手的困局,悄然串聯在了一起,輕輕遞到了他的面前。
他抬眼,目光落在面前這位躬身侍立的右相身上。
江晦的臉上,流露著數十年如一日的溫煦笑容,謙和得近乎於淡泊。
一身月白常服,纖塵不染,映襯著他那略顯富態卻精神矍鑠的面容,愈發顯得像一位飽讀詩書、與世無爭的醇厚長者,而非權傾朝野、與那頭猛虎般的左相同朝為政的帝國宰輔。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這道理,凌雲這位坐擁天下的帝王,自然比誰都懂。
朝堂之上,哪個不是削尖了腦袋往上爬,哪個不是明裡暗裡拉幫結派,哪個不是府邸深處藏著見不得光的齷齪?
便是那看似粗鄙不堪的武將,也少不得有幾個吃空餉、佔軍田的心思。
唯獨眼前這位江相……
凌雲的目光深邃了幾分。
多年來,無論朝局如何變幻,無論左右相爭如何激烈,這位右相大人似乎總是能置身事外,片葉不沾身。
御史臺的彈劾奏章能淹沒半個書房,卻從未有一根毫毛能真正沾染到他江晦的官袍。
他的府邸,簡樸得甚至不如京中一個尋常的富戶;
他的門生,不成氣候;
他對權力,淡泊得彷彿下一刻就要掛印而去。
他是如此的清廉乾淨,乾淨得近乎於虛假。
若非……
凌雲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回了幾年前,那場幾乎動搖了北境根基的“長嶺之敗”前夕。
當時,景國與北羌的戰事正處於膠著拉鋸之苦。
他急於打破僵局,獲取一場提振士氣的大捷,加之邊關傳來之後證實只是誇大其詞的捷報,便力排眾議,採納了一位年輕將領提出的、意圖奇襲北羌王庭側翼的冒險計劃。
同時,他還打算將這位“青年才俊”破格提拔,委以重任,令其總攬北境一路兵馬。
朝堂之上,讚譽之聲鵲起,群臣紛紛稱頌陛下聖明,慧眼識珠。
就連一向在軍務上極少退讓的左相周彥,那日也只是皺著眉頭,說了幾句“兵行險著,需得萬分謹慎”的場面話,並未堅決反對。
或許是看出了他意已決,或許是他另有考量。
唯獨江晦。
這位素來在軍國大事上“不甚了了”、只埋首於政務和故紙堆的右相,那一日卻像是換了個人。
他罕見地站了出來,捧著笏板,臉色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並未直接攻訐那位“青年才俊”,而是引述了數個前朝因孤軍冒進、將帥失和而導致全軍覆沒的慘痛戰例,隨即話鋒一轉,冷靜而堅決地指出了那份奇襲計劃中幾個致命的後勤和側應漏洞。
他甚至不顧自己漸漸陰沉的臉色,伏地再拜,聲淚俱下,幾近死諫。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此策看似奇絕,然糧道懸於一線,側翼空虛無備,一旦為敵所乘,數萬將士將陷於絕地,北境防線亦將門戶洞開!”
“況少年得志,驟登高位,未必能服眾將之心,臨陣決機,恐生掣肘。此非臣杞人憂天,實乃前車之鑑,歷歷在目!請陛下三思,收回成命!”
當時凌雲只覺得這老臣迂腐守舊,危言聳聽,壞他大計,拂他顏面,龍顏震怒,若非顧忌其多年“苦勞”和朝堂觀瞻,幾乎當場便要下旨將其罷黜。
最終,他雖未完全採納江晦的意見,卻也因那番“不合時宜”的死諫而心生警惕,對原計劃進行了部分調整,並增派了部分後備力量。
然而,戰局的發展,比江晦預言的還要慘烈。
那位被寄予厚望的年輕將領,果然因輕敵冒進,一頭扎進了北羌人精心佈設的陷阱。
糧道被斷,側翼遭襲,數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僅以身免。
若非自己當時因江晦的死諫而留了一手,及時調動後備力量拼死接應,恐怕整個北境防線都已崩潰。
“長嶺之敗”,成為了凌雲心中一道難以磨滅的傷疤,也讓他對江晦這位右相,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複雜觀感。
那一次意料之外、卻又準確指出弊病的“死諫”,讓凌雲第一次深刻意識到,這位看似圓滑世故、只知明哲保身的右相骨子裡,或許真的藏著一份對江山社稷安危的清醒認知,一份超越了黨同伐異、敢於直言逆耳忠言的“風骨”。
一個過於完美的人不可信,但一個在關鍵時刻敢於為了“江山社稷”而忤逆聖意、甚至不惜賭上身家性命的“聰明人”,反而更值得琢磨,也更令人安心幾分。
凌雲心中閃過這些念頭,如同流水劃過磐石,未留下太多痕跡。
無論如何,江晦的這份“清廉”、“穩妥”,以及偶爾顯露出的“古板”,確實讓他比周彥那頭猛虎更好相處,也更能讓他放下部分戒心。
至少,江晦不會像周彥那樣,時時刻刻都像一頭臥榻之側的猛虎,讓他難以安枕。
今日,江晦的這番話,依舊是那般“穩妥”,那般“周全”。
將一個可能蘊藏著巨大秘密和潛在風險的人物,以一種“為陛下分憂”、“提供線索”的方式,不著痕跡地推到了他的面前,卻又將所有的“定奪之權”完全奉還。
這份分寸拿捏,這份“忠心”,確實讓他挑不出任何毛病。
至於那薛姓女子……
他對薛瑩的警惕確實存在,但同時,對她可能掌握的“秘密”和可能提供的“線索”的好奇心,也被極大地勾了起來。
尤其是在天策府都束手無策的情況下。
凌雲的目光再次落回輿圖之上,眼神變得更加幽深。
星象、天門、江南邪祟、永明郡主遇襲……
這其中是否真的隱藏著什麼關聯?
還是說,僅僅是江晦這位“忠心耿耿”的右相,過於憂慮了?
良久,他才緩緩開口,聲音聽不出喜怒:“江卿有心了。此事,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臣,遵旨。”
江晦再次深深一揖,臉上那溫和的笑容沒有絲毫變化。
他無聲地退出了御書房。
……
穿過幽深的迴廊,江晦正欲前往自己處理政務的偏殿,迎面卻走來一人。
來人兩鬢已經斑白,面容冷峻,線條深刻,一雙銳利如鷹隼的眸子在看到江晦時,微微眯起。
正是當朝左相,周彥。
周彥眉宇間殘留著處理棘手事務後的一絲陰沉,但在目光觸及江晦那張“萬事不縈於懷”的笑臉時,那陰沉便化作了更深的、難以捉摸的意味。
他停下腳步,並未刻意釋放威壓,但那股久掌生殺予奪之權的氣勢,已然讓周遭侍立的內侍宮娥們都下意識地屏住了呼吸。
“江相,”
周彥的聲音不高,他粗糲的聲音中透著沉甸甸的分量,“看你腳步匆匆,這是剛替陛下描繪完哪一卷的太平盛世?”
這話聽似尋常問候,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揶揄,彷彿在說江晦只會粉飾太平。
江晦立刻停步,臉上那溫和的笑容如同古井無波的水面,恰到好處地漾開:
“周相說笑了。聖上一心為公,宵衣旰食,下官不過是略盡綿薄,拾遺補缺罷了,何敢言描繪盛世?”
他拱手還禮,姿態謙恭,卻並無半分諂媚,“倒是周相,近日為整肅吏治,雷厲風行、手段凌厲,令人頗為欽佩,只是…”
他話鋒微微一轉,神色間多了幾分老派文臣的擔憂與不忍:
“只是這朝堂上下,非議之聲,亦如潮湧。過剛,則易摧枯拉朽,傷及無辜;易折,則前功盡棄,反受其噬。古人云,治大國若烹小鮮,火候拿捏,最是考究。周相還需稍存幾分迴旋餘地才好。”
周彥聞言,嘴角扯出一抹冷硬的弧度,說道:“江相此言,倒是與御史臺那些只會搖唇鼓舌的酸儒,不謀而合。”
他哼了一聲,聲音裡帶著一種近乎蠻橫的霸氣,“本相做事,何時需要看那些跳樑小醜的臉色?”
“這景國天下,沉痾已久,不用重錘,如何敲得醒那些裝睡之人?若連這點風浪都擔不起,還談什麼為國為民?”
他上前一步,與江晦的距離拉近,那股無形的勢更加迫人:
“倒是江相你……”
他上下打量著江晦,“四平八穩,滴水不漏,在這風雨不定的朝局裡,倒是獨善其身,好一份‘中流砥柱’的定力。”
“只是不知,這水面下的暗流,江相又能看見幾分?還是說根本不願去看?”
江晦彷彿絲毫未感受到那迫人的氣勢,臉上的笑容依然保持著溫和的笑容,甚至帶上了一絲自嘲般的無奈:
“周相謬讚了。下官駑鈍,不比周相有經天緯地之才,能於狂瀾之中力挽危局。”
“下官所能做的,不過是守好自己這一畝三分地,為陛下看好書袋子,偶爾提點一些前人留下的規矩罷了。”
周彥緊緊盯著他,半晌露出淡淡的笑容,意味深長的道:
“江相倘若真能一直這般‘安分守己’、‘但求無過’,於國於己,倒也未嘗不是一件幸事。”
“周相,”
江晦聞言斂起臉上的笑容,神態之間多了幾分鄭重:
“江某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所言所行,皆是出自肺腑,俯仰無愧於天地君親。至於安分與否,自有陛下聖裁,亦有青史評說。”
這番話說得擲地有聲,流露出藏在平日溫和之下的堅定和凜然,卻是讓周彥也無法再繼續逼問下去。
周彥的目光最後在江晦那張重新恢復了笑容的臉上停留了一瞬。
彷彿想從那張表面溫和、內裡凜然的臉龐更深處看到不一樣的東西,最終卻只看到一片深不可測的平靜。
他不再多言,與江晦擦肩而過。
第402~406章 傳承
自那日隔著冰冷的密室門扉,聽到凌楚妃那疲憊卻蘊含著一絲承諾的聲音後,陳卓便回到了這間簡陋的客棧。
他沒有再試圖去打擾凌楚妃的休養生息,但他也沒有繼續在痛苦中沉淪。
極致痛苦仍然折磨著他,那夜煙波樓的恥辱和體內“不潔”的力量更是時時刻刻提醒著他的不堪。
然而,凌楚妃那句“等我”和“一個交代”,卻給了他掙扎下去的力量。
他必須等。
但他不能僅僅是等待,他還需要力量。
他已經很清楚那妖女的實力,至少是神念境層次的修士,那個叫做貢迦的西域番僧能夠與她聯手,很可能也有神念境的層次。
僅憑他現在的實力,即便真把機會遞到他的手上,他恐怕也把握不住。
在憤怒的衝動下行事,不僅會葬送自己的性命,也會連累凌楚妃、徒增生者的悲傷。
不過,他對力量的渴求源於報仇,但卻不止於此……
凌楚妃不僅僅是無憂宮的聖女、地位尊崇的金枝玉葉,而且還有經緯之才、胸懷天下……
他希望有朝一日,他至少能有站在她身側的資格,哪怕只是作為一把染血的、守護她的劍。
夜色深沉,客棧後院,月光清冷如水。
陳卓的身影在空地上緩緩移動。
那份從童妍處得來的、幾乎要將他撐爆的通玄巔峰力量,正在他經脈中奔湧。
他恨這力量的來源,每一次運轉都像是對靈魂的鞭撻,提醒著他的背叛與汙穢。
但他別無選擇。
他需要駕馭它,控制它,將這份恥辱的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1】【2】【3】【4】【5】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御書房內,紫金香爐裡燃著上好的定神檀,細密的煙氣蜿蜒而上,如同被無形的手撥弄著,最終散入沉寂的空氣裡。
皇帝凌雲指尖捻著一枚冷玉鎮紙,目光落在攤開的輿圖上,那上面用硃砂密密麻麻標註著各處山川要隘,以及一些新近添上的、代表著麻煩與不安的紅色標記。
他的眉頭微微蹙起,帶著一絲俯瞰棋局的深沉,彷彿在計算著下一步棋的落子。
右相江晦靜立一旁,身姿微躬,卻不顯卑微,臉上掛著溫煦的笑容。
良久,凌雲的目光從輿圖上移開,落在江晦身上,聲音平緩,聽不出太多情緒:
“江南那邊…還沒個結果嗎?永明…楚妃她,傷勢究竟如何?”
江晦立刻上前一步,輕聲說道:
“回陛下,臨江王府那邊的訊息很謹慎。”
“只說郡主殿下當日追查兇嫌,於城郊遇襲,傷勢頗重,所幸性命無礙,現於密室靜養,不宜探視。”
“天策府方面推測與近來江南道死灰復燃的邪道勢力有關,但對方手段極為詭異,線索寥寥。”
他微微一頓,臉上露出恰到好處的憂慮之色:“據天策府暗中傳回的訊息判斷,此事…恐怕與近來在江南道的那些邪道勢力脫不了干係。”
“只是對方行事詭秘,手段狠辣,天策府一時也未能揪出幕後真兇。”
凌雲修長的手指在鎮紙上輕輕敲擊了兩下,發出清脆的聲響。
“連天策府都束手無策?”
江晦嘆了口氣,露出憂慮與無奈的神色說道:
“是啊,據說現場殘留的氣息駁雜混亂,似乎並非單一勢力所為,且其中夾雜著一種似乎能干擾神魂探查的陰晦之力,使得追溯極為困難。天策府那邊也是頭疼不已。”
凌雲眼神微沉。
竟然還做了干擾神魂探查的後手處理?
這確實不是尋常邪道的手段。
“張術玄…”
凌雲微微眯眼,輕聲喃喃。
玉龍山那場變故帶來的陰影至今未散。
永明郡主遇襲重傷,這不僅僅是皇室顏面的問題,更可能牽扯到更深層次的勢力角力。
自張術玄事發後,這天下確實不太平了。
江晦彷彿恰好接上了皇帝的思路,順勢說道:
“陛下聖明。臣亦在想,自張術玄事發後,這天下隱藏的魑魅魍魎似乎都活躍了起來。”
他上前一步,彷彿在說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情:“說來,天都近來尚算安靖。只是百里之外的葬劍谷,近日似乎有些熱鬧過頭了。”
他頓了頓,彷彿在組織詞句,“據各方傳回的訊息看,應是那位三百年前的‘天戮劍’洛孤鴻留下的東西,被什麼人、或者什麼東西給翻出來了。”
“動靜不小,引了不少蒼蠅蚊子過去嗡嗡作響。”
凌雲修長的手指在鎮紙上輕輕敲擊了兩下,發出清脆的聲響:“洛孤鴻……倒是有些年頭沒聽到這個名字了,承天劍聖……呵,最後到底也是黃土一抔。”
“讓天策府和城防營那邊,盯緊些,別讓這些‘蒼蠅’飛進城裡來,汙了朕的眼。”
“陛下聖明。”
江晦微微頷首,笑容不變,“臣已著人嚴密佈控。只是…此次聚集之人中,不乏一些宗門弟子和獨行高手,強行驅離恐生事端,也未必能探得那傳承虛實。臣正在思量,是否需另派人手,深入查探一二……”
“傳承虛實,何須我等親探?”
凌雲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弧度,說道:
“讓那些‘蒼蠅’自己去碰壁、去爭鬥。天策府只需佈下暗網,盯緊谷中動靜,尤其是那些可能脫穎而出的‘種子’。”
“待時機成熟,朕要知道,那‘天戮’之劍,最終會落入誰手,又或者……它該落入誰手。”
江晦眼中閃過一絲瞭然,躬身應道:“臣明白了,必會妥善安排。”
他話鋒一轉,帶著一絲“整理思緒”般的自然,“說來也巧…臣近日在整理神監司移交的一些關於玉龍山事件的卷宗時,倒是注意到了一個名字,似乎與此事有些關聯,近來也恰在天都。”
凌雲抬眼看他,眼神中古井無波:“哦?此等時候,還有心思流連書閣的特殊訪客?與江南之事有關?”
江晦笑了笑,笑容溫煦如故:“是否有關,臣不敢斷言,只是覺得此人有些不同尋常。”
“此女姓薛,年紀輕輕,並非朝臣宗室,卻是玉龍山上代掌門的貴客。”
凌雲抬眼看他:“哦?何人?”
江晦道:“是一位姓薛的年輕女子。陛下或許還有印象?約莫半年前,玉龍山失落百年的‘朔月鈴’,便是此女尋回並歸還的。”
凌雲目光微微閃爍,沒有說話。
江晦察言觀色繼續道:“張術玄墮魔,神監司曾例行詢問過事發前進出玉龍山的相關人等,這位薛姑娘自然也在其列。”
“卷宗中並未記載她與張術玄入魔有何直接關聯,反而提及她似乎對玉龍山某些古老的禁制或星象陣法頗有見地,曾協助神監司解讀過一些張術玄留下的、旁人難以索解的符文。”
“或許…正是因為這份‘薄功’,或是神監司認為她仍有協查價值,才准許她以特殊身份,暫時出入‘承露閣’查閱部分相關典籍?”
凌雲目光微微一閃。
江晦見皇帝沒有反駁,便繼續“深入”分析,同時將聲音壓得更低:
“臣初時也只當她是有些小聰明。”
“然則,臣無意中聽聞,這位薛姑娘在承露閣中,並非只查閱與玉龍山或符文相關的卷宗。”
“她對閣中收藏的那些關於上古星圖、天地異象,乃至…一些記載了‘天門’傳聞的殘篇斷簡,似乎都抱有極大的興趣,並且時常能提出一些令閣臣都感到驚訝的獨到見解。”
他停頓了一下,彷彿在權衡是否該說,最終還是繼續道:
“陛下,臣並非信奉怪力亂神。只是此女擅長星算,又對‘天門’這等虛無縹緲之事如此關注,更與玉龍山那場變故有著微妙的聯絡……”
“臣擔心,她是否…窺見了什麼,或者…本身就代表著某種我們尚未理解的變數?”
凌雲的眼神終於泛起一絲漣漪。
江晦適時地收住了話頭,不再深入,只是微微垂下眼簾,語氣恢復了之前的恭謹:
“臣不敢妄言其他,只是覺得,多瞭解一番總無壞處。”
“此女既在承露閣,陛下若覺得有必要,或可召來一問?當然,一切全憑陛下聖裁。”
凌雲沉默了更長的時間。
江晦的這番話,看似處處謹慎,句句猜測,卻已於無聲處,巧妙地將那神秘的薛姓女子、她那堪比無憂宮的星算之能、她與玉龍山風波詭譎的牽連、她對天門這等禁忌秘聞的異常興趣,以及眼下江南道那棘手的困局,悄然串聯在了一起,輕輕遞到了他的面前。
他抬眼,目光落在面前這位躬身侍立的右相身上。
江晦的臉上,流露著數十年如一日的溫煦笑容,謙和得近乎於淡泊。
一身月白常服,纖塵不染,映襯著他那略顯富態卻精神矍鑠的面容,愈發顯得像一位飽讀詩書、與世無爭的醇厚長者,而非權傾朝野、與那頭猛虎般的左相同朝為政的帝國宰輔。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這道理,凌雲這位坐擁天下的帝王,自然比誰都懂。
朝堂之上,哪個不是削尖了腦袋往上爬,哪個不是明裡暗裡拉幫結派,哪個不是府邸深處藏著見不得光的齷齪?
便是那看似粗鄙不堪的武將,也少不得有幾個吃空餉、佔軍田的心思。
唯獨眼前這位江相……
凌雲的目光深邃了幾分。
多年來,無論朝局如何變幻,無論左右相爭如何激烈,這位右相大人似乎總是能置身事外,片葉不沾身。
御史臺的彈劾奏章能淹沒半個書房,卻從未有一根毫毛能真正沾染到他江晦的官袍。
他的府邸,簡樸得甚至不如京中一個尋常的富戶;
他的門生,不成氣候;
他對權力,淡泊得彷彿下一刻就要掛印而去。
他是如此的清廉乾淨,乾淨得近乎於虛假。
若非……
凌雲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回了幾年前,那場幾乎動搖了北境根基的“長嶺之敗”前夕。
當時,景國與北羌的戰事正處於膠著拉鋸之苦。
他急於打破僵局,獲取一場提振士氣的大捷,加之邊關傳來之後證實只是誇大其詞的捷報,便力排眾議,採納了一位年輕將領提出的、意圖奇襲北羌王庭側翼的冒險計劃。
同時,他還打算將這位“青年才俊”破格提拔,委以重任,令其總攬北境一路兵馬。
朝堂之上,讚譽之聲鵲起,群臣紛紛稱頌陛下聖明,慧眼識珠。
就連一向在軍務上極少退讓的左相周彥,那日也只是皺著眉頭,說了幾句“兵行險著,需得萬分謹慎”的場面話,並未堅決反對。
或許是看出了他意已決,或許是他另有考量。
唯獨江晦。
這位素來在軍國大事上“不甚了了”、只埋首於政務和故紙堆的右相,那一日卻像是換了個人。
他罕見地站了出來,捧著笏板,臉色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並未直接攻訐那位“青年才俊”,而是引述了數個前朝因孤軍冒進、將帥失和而導致全軍覆沒的慘痛戰例,隨即話鋒一轉,冷靜而堅決地指出了那份奇襲計劃中幾個致命的後勤和側應漏洞。
他甚至不顧自己漸漸陰沉的臉色,伏地再拜,聲淚俱下,幾近死諫。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此策看似奇絕,然糧道懸於一線,側翼空虛無備,一旦為敵所乘,數萬將士將陷於絕地,北境防線亦將門戶洞開!”
“況少年得志,驟登高位,未必能服眾將之心,臨陣決機,恐生掣肘。此非臣杞人憂天,實乃前車之鑑,歷歷在目!請陛下三思,收回成命!”
當時凌雲只覺得這老臣迂腐守舊,危言聳聽,壞他大計,拂他顏面,龍顏震怒,若非顧忌其多年“苦勞”和朝堂觀瞻,幾乎當場便要下旨將其罷黜。
最終,他雖未完全採納江晦的意見,卻也因那番“不合時宜”的死諫而心生警惕,對原計劃進行了部分調整,並增派了部分後備力量。
然而,戰局的發展,比江晦預言的還要慘烈。
那位被寄予厚望的年輕將領,果然因輕敵冒進,一頭扎進了北羌人精心佈設的陷阱。
糧道被斷,側翼遭襲,數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僅以身免。
若非自己當時因江晦的死諫而留了一手,及時調動後備力量拼死接應,恐怕整個北境防線都已崩潰。
“長嶺之敗”,成為了凌雲心中一道難以磨滅的傷疤,也讓他對江晦這位右相,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複雜觀感。
那一次意料之外、卻又準確指出弊病的“死諫”,讓凌雲第一次深刻意識到,這位看似圓滑世故、只知明哲保身的右相骨子裡,或許真的藏著一份對江山社稷安危的清醒認知,一份超越了黨同伐異、敢於直言逆耳忠言的“風骨”。
一個過於完美的人不可信,但一個在關鍵時刻敢於為了“江山社稷”而忤逆聖意、甚至不惜賭上身家性命的“聰明人”,反而更值得琢磨,也更令人安心幾分。
凌雲心中閃過這些念頭,如同流水劃過磐石,未留下太多痕跡。
無論如何,江晦的這份“清廉”、“穩妥”,以及偶爾顯露出的“古板”,確實讓他比周彥那頭猛虎更好相處,也更能讓他放下部分戒心。
至少,江晦不會像周彥那樣,時時刻刻都像一頭臥榻之側的猛虎,讓他難以安枕。
今日,江晦的這番話,依舊是那般“穩妥”,那般“周全”。
將一個可能蘊藏著巨大秘密和潛在風險的人物,以一種“為陛下分憂”、“提供線索”的方式,不著痕跡地推到了他的面前,卻又將所有的“定奪之權”完全奉還。
這份分寸拿捏,這份“忠心”,確實讓他挑不出任何毛病。
至於那薛姓女子……
他對薛瑩的警惕確實存在,但同時,對她可能掌握的“秘密”和可能提供的“線索”的好奇心,也被極大地勾了起來。
尤其是在天策府都束手無策的情況下。
凌雲的目光再次落回輿圖之上,眼神變得更加幽深。
星象、天門、江南邪祟、永明郡主遇襲……
這其中是否真的隱藏著什麼關聯?
還是說,僅僅是江晦這位“忠心耿耿”的右相,過於憂慮了?
良久,他才緩緩開口,聲音聽不出喜怒:“江卿有心了。此事,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臣,遵旨。”
江晦再次深深一揖,臉上那溫和的笑容沒有絲毫變化。
他無聲地退出了御書房。
……
穿過幽深的迴廊,江晦正欲前往自己處理政務的偏殿,迎面卻走來一人。
來人兩鬢已經斑白,面容冷峻,線條深刻,一雙銳利如鷹隼的眸子在看到江晦時,微微眯起。
正是當朝左相,周彥。
周彥眉宇間殘留著處理棘手事務後的一絲陰沉,但在目光觸及江晦那張“萬事不縈於懷”的笑臉時,那陰沉便化作了更深的、難以捉摸的意味。
他停下腳步,並未刻意釋放威壓,但那股久掌生殺予奪之權的氣勢,已然讓周遭侍立的內侍宮娥們都下意識地屏住了呼吸。
“江相,”
周彥的聲音不高,他粗糲的聲音中透著沉甸甸的分量,“看你腳步匆匆,這是剛替陛下描繪完哪一卷的太平盛世?”
這話聽似尋常問候,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揶揄,彷彿在說江晦只會粉飾太平。
江晦立刻停步,臉上那溫和的笑容如同古井無波的水面,恰到好處地漾開:
“周相說笑了。聖上一心為公,宵衣旰食,下官不過是略盡綿薄,拾遺補缺罷了,何敢言描繪盛世?”
他拱手還禮,姿態謙恭,卻並無半分諂媚,“倒是周相,近日為整肅吏治,雷厲風行、手段凌厲,令人頗為欽佩,只是…”
他話鋒微微一轉,神色間多了幾分老派文臣的擔憂與不忍:
“只是這朝堂上下,非議之聲,亦如潮湧。過剛,則易摧枯拉朽,傷及無辜;易折,則前功盡棄,反受其噬。古人云,治大國若烹小鮮,火候拿捏,最是考究。周相還需稍存幾分迴旋餘地才好。”
周彥聞言,嘴角扯出一抹冷硬的弧度,說道:“江相此言,倒是與御史臺那些只會搖唇鼓舌的酸儒,不謀而合。”
他哼了一聲,聲音裡帶著一種近乎蠻橫的霸氣,“本相做事,何時需要看那些跳樑小醜的臉色?”
“這景國天下,沉痾已久,不用重錘,如何敲得醒那些裝睡之人?若連這點風浪都擔不起,還談什麼為國為民?”
他上前一步,與江晦的距離拉近,那股無形的勢更加迫人:
“倒是江相你……”
他上下打量著江晦,“四平八穩,滴水不漏,在這風雨不定的朝局裡,倒是獨善其身,好一份‘中流砥柱’的定力。”
“只是不知,這水面下的暗流,江相又能看見幾分?還是說根本不願去看?”
江晦彷彿絲毫未感受到那迫人的氣勢,臉上的笑容依然保持著溫和的笑容,甚至帶上了一絲自嘲般的無奈:
“周相謬讚了。下官駑鈍,不比周相有經天緯地之才,能於狂瀾之中力挽危局。”
“下官所能做的,不過是守好自己這一畝三分地,為陛下看好書袋子,偶爾提點一些前人留下的規矩罷了。”
周彥緊緊盯著他,半晌露出淡淡的笑容,意味深長的道:
“江相倘若真能一直這般‘安分守己’、‘但求無過’,於國於己,倒也未嘗不是一件幸事。”
“周相,”
江晦聞言斂起臉上的笑容,神態之間多了幾分鄭重:
“江某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所言所行,皆是出自肺腑,俯仰無愧於天地君親。至於安分與否,自有陛下聖裁,亦有青史評說。”
這番話說得擲地有聲,流露出藏在平日溫和之下的堅定和凜然,卻是讓周彥也無法再繼續逼問下去。
周彥的目光最後在江晦那張重新恢復了笑容的臉上停留了一瞬。
彷彿想從那張表面溫和、內裡凜然的臉龐更深處看到不一樣的東西,最終卻只看到一片深不可測的平靜。
他不再多言,與江晦擦肩而過。
第402~406章 傳承
自那日隔著冰冷的密室門扉,聽到凌楚妃那疲憊卻蘊含著一絲承諾的聲音後,陳卓便回到了這間簡陋的客棧。
他沒有再試圖去打擾凌楚妃的休養生息,但他也沒有繼續在痛苦中沉淪。
極致痛苦仍然折磨著他,那夜煙波樓的恥辱和體內“不潔”的力量更是時時刻刻提醒著他的不堪。
然而,凌楚妃那句“等我”和“一個交代”,卻給了他掙扎下去的力量。
他必須等。
但他不能僅僅是等待,他還需要力量。
他已經很清楚那妖女的實力,至少是神念境層次的修士,那個叫做貢迦的西域番僧能夠與她聯手,很可能也有神念境的層次。
僅憑他現在的實力,即便真把機會遞到他的手上,他恐怕也把握不住。
在憤怒的衝動下行事,不僅會葬送自己的性命,也會連累凌楚妃、徒增生者的悲傷。
不過,他對力量的渴求源於報仇,但卻不止於此……
凌楚妃不僅僅是無憂宮的聖女、地位尊崇的金枝玉葉,而且還有經緯之才、胸懷天下……
他希望有朝一日,他至少能有站在她身側的資格,哪怕只是作為一把染血的、守護她的劍。
夜色深沉,客棧後院,月光清冷如水。
陳卓的身影在空地上緩緩移動。
那份從童妍處得來的、幾乎要將他撐爆的通玄巔峰力量,正在他經脈中奔湧。
他恨這力量的來源,每一次運轉都像是對靈魂的鞭撻,提醒著他的背叛與汙穢。
但他別無選擇。
他需要駕馭它,控制它,將這份恥辱的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