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25-09-01
了這個
結果。
身形一晃,便化作一縷夾雜著火星的青煙,鑽回灶臺裡生悶氣去了。
書齋之內,重又歸於了徹底的寧靜。
在這片安寧裡,蘇夜白恍惚間似乎捕捉到一聲極輕快的笑,待要側耳細聽時,
那輕柔的聲音已然消散,只餘下一室微暖的心緒。
第十章:獬豸問冠
蘇夜白在書齋中連續作畫數日,只覺得心神勞頓。
這日偷閒,便信步至城中最是熱鬧的「忘憂茶樓」,想聽一聽近日聲名鵲起
的說書人「奇方居士」講書,權作消遣。
他尋了個僻靜角落坐下,點了一壺清茶。
只見那茶樓正中的高臺之上,一位精神矍鑠的說書先生,正醒木一拍,朗聲
言道:「列位看官,今日不講前朝舊事,單表一樁就發生在咱們眼皮子底下、格
物書院裡的新鮮奇聞!」
「要說這格物書院,那可是咱們霖安府的文脈所在。可您知道,這書院裡,
最奇的是什麼?非是那藏書萬卷的閣樓,也非是那學富五車的鴻儒,而是它大門
之旁,那尊自建院之初,便已立下的上古神獸——獬豸的石像!」
「院志有載,此獸有靈,能辨是非,善斷曲直!若書院之內,有天大的冤屈,
它便會對天長嘯;有顛倒的黑白,它便會怒目圓睜!其聲如雷,其目如電,用以
警示世人。這事兒奇就奇在,這尊神獸它已經足足沉默了百年之久!」
「可就在前不久,這百年的沉寂,卻被一個女子給打破了。」
話說這書院之內,新近來了一位女學生。此人一入書院,便引得人人稱羨。
觀其儀態,如閒雲之孤高;聞其才情,似初綻之蘭芳。
然,列位看官,誰又能知曉,在這般美好的皮囊之下,其真實身份竟是一隻
修行有成的『人面鵠』?
這妖物,有三樁特性:其一,天性慕強,最喜攀附權貴;其二,心懷妒恨,
尤忌人間才子那份發自肺腑的從容與風骨;其三,吸食憐憫,能將他人的同情,
化作自身的修為。
更有甚者,能口吐一種附骨的『汙墨』,專門用來玷汙那些它所妒忌的清白
之人。
而在這書院之中,偏偏就有這麼一位學子,姓孟。此人,無顯赫之家世,唯
有苦讀之堅心;無玲瓏之口舌,唯有孤高之品性。他沉默寡言,家境貧寒,其一
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與那人面鵠所慕之『強』、所妒之『巧』,截然相反。
「列位,這正邪一相逢,它不就得出事兒了嗎?」
「果不其然!那人面鵠,為奪一份本該屬於孟生的嘉獎,便設計了一場構陷。
她於眾目睽睽之下,佯裝被孟生所衝撞,隨即是『撲通』一聲,嬌弱倒地,
未語淚先流,指著那百口莫辯的孟生,泣聲啼訴:「光天化日之下,意圖侮我清
白!』」
「您瞧瞧,這話說得有多狠!當時在場的眾人,哪裡還分得清青紅皂白?就
在這混亂之中,那人面鵠,悄然地向孟生吐出了一口『汙墨』。」
那墨汁在空中化形之後,便如一道黑色的閃電,『唰』地一下印在了孟生的
胸口,成了一塊洗不掉擦不去的汙漬,還散發著淡淡的惡臭!
這孟生是百口莫辯,千言難訴!那周遭的指責,如針刺耳;那四下的非議,似
利刃穿心!他本是寒門出身,身後是老母的殷殷期盼,身前是恩師的諄諄教誨。
「列位,您想啊,這十年寒窗,為的是什麼?不就是這一個功名嗎?他心裡
清楚,若因這樁無妄之災而被書院除名,那便是上愧對祖宗,下無顏見鄉親!思
及此處,他只能是打落了牙,和著血往肚子裡咽。」
那孟生面色慘白,對著仍在啜泣的人面鵠,深深揖了下去,聲音乾澀發顫:
「今日衝撞了喻姑娘,是在下一時失儀,絕非有意……千錯萬錯,皆在孟某。姑
娘雅量,懇請……懇請海涵。此事……能否就此作罷?」
嘿!他這一退,本想的是退一步海闊天空。
可哪曾想,他退的這一步,恰恰就退進了那妖物張開的羅網之中!在他這兒,
叫委曲求全;可在人面鵠的眼中,這便是畏罪心虛的鐵證,更是助長了她的萬丈
氣焰!」
那妖物一見孟生服軟,哭聲驟停!
她猛地抬頭,一雙淚眼裡竟射出刀子般的寒光:「作罷?你好輕巧的一句話!
我一個女兒家視若性命的清白,在你口中,竟是能隨意作罷的玩意兒?!」
「列位,此言一齣,那可了不得!圍觀的眾人本就偏信了她,如今更是群情
激憤,那指責之聲,是一浪高過一浪,一句狠過一句!都說他『毫無誠意』、
『罪上加罪』!而那孟生胸口的『汙墨』,在吸食了這無邊的冤屈與非議之後,
顏色竟變得更深更黑,如同千年沉冤,再也洗刷不淨了!」
自此,所有的人都認為他胸口的汙漬是不潔內心的外現。他和他的友人,數
次前往書院門外的獬豸石像前,是三步一叩首,九步一焚香,叩首喊冤,祈求神
獸能夠明辨是非。
然而無論他們如何地祈求,那尊石獸,始終是死氣沉沉,滿身塵埃,未曾有
過半分的反應。書院的院長,也將此作為理由,對孟生的申訴不聞不問,只說道:
「神獸尚且無言,可見此事未及冤屈之境,不過是學生之間的尋常紛爭罷了。」
為了維持書院的安穩,院長最終將喊冤的孟生驅逐出了門。
那人面鵠,可說是大獲全勝。
一時間,是名利雙收,風光無兩。
在一次書院的公開大典上,她得意忘形,將一篇從別處竊取來的、讚美『天
地正氣』的絕妙文章,當作自己的作品,當眾便吟誦了出來。
「諸位,好戲,此刻便開場了!」
當她吟誦到『浩然存萬古,清氣壓百邪』這一句時,異變陡生!您道為何?
她口中這頂天立地的正氣之言,乃是竊來的『虛』;她腹中那見不得光的妖
邪之氣,卻是修行的『實』!這一虛一實,一正一邪,在她五臟廟裡,自己就先
天雷勾動地火,噼裡啪啦地打起來了!
幾乎是在同一瞬間,書院門口那尊百年未動的獬豸石像,它眼中的石屑,是
『簌簌』地落了下來!它,活了過來!
「在場所有的人,都以為神獸將要撲殺那隻顯出原形的人面鵠。」
然而,那獬豸只是用它那對燃燒著火焰的石瞳,冷冷地瞥了一眼那隻驚慌失
措的妖禽,隨即便猛地轉過了頭,望向了主席臺上那位正襟危坐滿臉錯愕的院長。
獬豸並未咆哮,而是張開石口,發出一道洪鐘大呂般莊嚴的聲音:
「『爾位在其位,可見善?』『可見惡?』『可見冤?』『既見皆不見,汝
冠何用?』」
話音未落,院長頭上的冠冕,應聲而裂,當場化為齏粉!
「審判過後,獬豸之像,便重又歸於石質,彷彿一切都未曾發生過。」
說到此處,那說書先生將醒木猛地一拍,吊足了所有茶客的胃口。
他清了清嗓子,緊接著便拿起一旁的小鼓,有節奏地敲擊起來,用一種又憤
慨又痛快的唱腔,將這個故事的結尾,化作了一段在城中流傳開來的小詞:「嘿!
休道那石像無情不開言!
是哪個
人面禽心竊高位,卻將汙墨潑寒門?
是哪個
閉目塞聽裝泥塑,任憑清白化塵煙?
嘿!
莫怪妖邪法術玄,須知人禍重過天!
今日且看神獸怒,
一聲雷
先劈衣冠禽獸,再震昏官髯!」
唱罷,臺下茶客們紛紛叫好,有人高聲嘆道:「唱得好!唱得好!更難得是
句句實情!那日我侄兒就在書院,親眼所見!」
茶樓之內,一片喧騰。
然而蘇夜白卻眉頭微蹙。
滿堂的喝彩聲愈是熱烈,他心頭那股寒意便愈發刺骨。
那唱詞雖聽著痛快,卻如烈酒澆塊壘,灼喉卻不化鬱結。
他無心再留,放下茶錢,將身後的喧囂與熱鬧一併拂去。
那神獸無聲的詰問是冰,那市井怒吼的唱詞是火,冰火交織,在他心中鏗然
碰撞,激得他神魂俱震,難以平息。
蘇夜白回到書齋,將此事說與了墨娘聽,隨後便問道:「墨娘,我有一事不
明。
那神獸獬豸,它既然能夠辨明是非,為何最終所審判的並非是作惡的人面鵠,
反倒是那位院長呢?」
畫中沉默了許久。
最後,墨娘那清冷如玉的聲音,才緩緩地響起:「妖物作祟,如濁流漫溢,
其害可見,害的是一人一事。」
「當權在位者自蔽雙目,放任自流,看見善而不獎賞,看見惡而不懲罰,看
見冤屈而不去理會,致使源清之水,亦為之染濁。這源頭之失,深入髓理,害的
是一院一世之風氣,這才是萬般不公之始。」
所以它審的,不是那隻作惡的畜生,而是那個默許畜生行兇的人啊。
[ 本章完 ]【1】【2】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結果。
身形一晃,便化作一縷夾雜著火星的青煙,鑽回灶臺裡生悶氣去了。
書齋之內,重又歸於了徹底的寧靜。
在這片安寧裡,蘇夜白恍惚間似乎捕捉到一聲極輕快的笑,待要側耳細聽時,
那輕柔的聲音已然消散,只餘下一室微暖的心緒。
第十章:獬豸問冠
蘇夜白在書齋中連續作畫數日,只覺得心神勞頓。
這日偷閒,便信步至城中最是熱鬧的「忘憂茶樓」,想聽一聽近日聲名鵲起
的說書人「奇方居士」講書,權作消遣。
他尋了個僻靜角落坐下,點了一壺清茶。
只見那茶樓正中的高臺之上,一位精神矍鑠的說書先生,正醒木一拍,朗聲
言道:「列位看官,今日不講前朝舊事,單表一樁就發生在咱們眼皮子底下、格
物書院裡的新鮮奇聞!」
「要說這格物書院,那可是咱們霖安府的文脈所在。可您知道,這書院裡,
最奇的是什麼?非是那藏書萬卷的閣樓,也非是那學富五車的鴻儒,而是它大門
之旁,那尊自建院之初,便已立下的上古神獸——獬豸的石像!」
「院志有載,此獸有靈,能辨是非,善斷曲直!若書院之內,有天大的冤屈,
它便會對天長嘯;有顛倒的黑白,它便會怒目圓睜!其聲如雷,其目如電,用以
警示世人。這事兒奇就奇在,這尊神獸它已經足足沉默了百年之久!」
「可就在前不久,這百年的沉寂,卻被一個女子給打破了。」
話說這書院之內,新近來了一位女學生。此人一入書院,便引得人人稱羨。
觀其儀態,如閒雲之孤高;聞其才情,似初綻之蘭芳。
然,列位看官,誰又能知曉,在這般美好的皮囊之下,其真實身份竟是一隻
修行有成的『人面鵠』?
這妖物,有三樁特性:其一,天性慕強,最喜攀附權貴;其二,心懷妒恨,
尤忌人間才子那份發自肺腑的從容與風骨;其三,吸食憐憫,能將他人的同情,
化作自身的修為。
更有甚者,能口吐一種附骨的『汙墨』,專門用來玷汙那些它所妒忌的清白
之人。
而在這書院之中,偏偏就有這麼一位學子,姓孟。此人,無顯赫之家世,唯
有苦讀之堅心;無玲瓏之口舌,唯有孤高之品性。他沉默寡言,家境貧寒,其一
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與那人面鵠所慕之『強』、所妒之『巧』,截然相反。
「列位,這正邪一相逢,它不就得出事兒了嗎?」
「果不其然!那人面鵠,為奪一份本該屬於孟生的嘉獎,便設計了一場構陷。
她於眾目睽睽之下,佯裝被孟生所衝撞,隨即是『撲通』一聲,嬌弱倒地,
未語淚先流,指著那百口莫辯的孟生,泣聲啼訴:「光天化日之下,意圖侮我清
白!』」
「您瞧瞧,這話說得有多狠!當時在場的眾人,哪裡還分得清青紅皂白?就
在這混亂之中,那人面鵠,悄然地向孟生吐出了一口『汙墨』。」
那墨汁在空中化形之後,便如一道黑色的閃電,『唰』地一下印在了孟生的
胸口,成了一塊洗不掉擦不去的汙漬,還散發著淡淡的惡臭!
這孟生是百口莫辯,千言難訴!那周遭的指責,如針刺耳;那四下的非議,似
利刃穿心!他本是寒門出身,身後是老母的殷殷期盼,身前是恩師的諄諄教誨。
「列位,您想啊,這十年寒窗,為的是什麼?不就是這一個功名嗎?他心裡
清楚,若因這樁無妄之災而被書院除名,那便是上愧對祖宗,下無顏見鄉親!思
及此處,他只能是打落了牙,和著血往肚子裡咽。」
那孟生面色慘白,對著仍在啜泣的人面鵠,深深揖了下去,聲音乾澀發顫:
「今日衝撞了喻姑娘,是在下一時失儀,絕非有意……千錯萬錯,皆在孟某。姑
娘雅量,懇請……懇請海涵。此事……能否就此作罷?」
嘿!他這一退,本想的是退一步海闊天空。
可哪曾想,他退的這一步,恰恰就退進了那妖物張開的羅網之中!在他這兒,
叫委曲求全;可在人面鵠的眼中,這便是畏罪心虛的鐵證,更是助長了她的萬丈
氣焰!」
那妖物一見孟生服軟,哭聲驟停!
她猛地抬頭,一雙淚眼裡竟射出刀子般的寒光:「作罷?你好輕巧的一句話!
我一個女兒家視若性命的清白,在你口中,竟是能隨意作罷的玩意兒?!」
「列位,此言一齣,那可了不得!圍觀的眾人本就偏信了她,如今更是群情
激憤,那指責之聲,是一浪高過一浪,一句狠過一句!都說他『毫無誠意』、
『罪上加罪』!而那孟生胸口的『汙墨』,在吸食了這無邊的冤屈與非議之後,
顏色竟變得更深更黑,如同千年沉冤,再也洗刷不淨了!」
自此,所有的人都認為他胸口的汙漬是不潔內心的外現。他和他的友人,數
次前往書院門外的獬豸石像前,是三步一叩首,九步一焚香,叩首喊冤,祈求神
獸能夠明辨是非。
然而無論他們如何地祈求,那尊石獸,始終是死氣沉沉,滿身塵埃,未曾有
過半分的反應。書院的院長,也將此作為理由,對孟生的申訴不聞不問,只說道:
「神獸尚且無言,可見此事未及冤屈之境,不過是學生之間的尋常紛爭罷了。」
為了維持書院的安穩,院長最終將喊冤的孟生驅逐出了門。
那人面鵠,可說是大獲全勝。
一時間,是名利雙收,風光無兩。
在一次書院的公開大典上,她得意忘形,將一篇從別處竊取來的、讚美『天
地正氣』的絕妙文章,當作自己的作品,當眾便吟誦了出來。
「諸位,好戲,此刻便開場了!」
當她吟誦到『浩然存萬古,清氣壓百邪』這一句時,異變陡生!您道為何?
她口中這頂天立地的正氣之言,乃是竊來的『虛』;她腹中那見不得光的妖
邪之氣,卻是修行的『實』!這一虛一實,一正一邪,在她五臟廟裡,自己就先
天雷勾動地火,噼裡啪啦地打起來了!
幾乎是在同一瞬間,書院門口那尊百年未動的獬豸石像,它眼中的石屑,是
『簌簌』地落了下來!它,活了過來!
「在場所有的人,都以為神獸將要撲殺那隻顯出原形的人面鵠。」
然而,那獬豸只是用它那對燃燒著火焰的石瞳,冷冷地瞥了一眼那隻驚慌失
措的妖禽,隨即便猛地轉過了頭,望向了主席臺上那位正襟危坐滿臉錯愕的院長。
獬豸並未咆哮,而是張開石口,發出一道洪鐘大呂般莊嚴的聲音:
「『爾位在其位,可見善?』『可見惡?』『可見冤?』『既見皆不見,汝
冠何用?』」
話音未落,院長頭上的冠冕,應聲而裂,當場化為齏粉!
「審判過後,獬豸之像,便重又歸於石質,彷彿一切都未曾發生過。」
說到此處,那說書先生將醒木猛地一拍,吊足了所有茶客的胃口。
他清了清嗓子,緊接著便拿起一旁的小鼓,有節奏地敲擊起來,用一種又憤
慨又痛快的唱腔,將這個故事的結尾,化作了一段在城中流傳開來的小詞:「嘿!
休道那石像無情不開言!
是哪個
人面禽心竊高位,卻將汙墨潑寒門?
是哪個
閉目塞聽裝泥塑,任憑清白化塵煙?
嘿!
莫怪妖邪法術玄,須知人禍重過天!
今日且看神獸怒,
一聲雷
先劈衣冠禽獸,再震昏官髯!」
唱罷,臺下茶客們紛紛叫好,有人高聲嘆道:「唱得好!唱得好!更難得是
句句實情!那日我侄兒就在書院,親眼所見!」
茶樓之內,一片喧騰。
然而蘇夜白卻眉頭微蹙。
滿堂的喝彩聲愈是熱烈,他心頭那股寒意便愈發刺骨。
那唱詞雖聽著痛快,卻如烈酒澆塊壘,灼喉卻不化鬱結。
他無心再留,放下茶錢,將身後的喧囂與熱鬧一併拂去。
那神獸無聲的詰問是冰,那市井怒吼的唱詞是火,冰火交織,在他心中鏗然
碰撞,激得他神魂俱震,難以平息。
蘇夜白回到書齋,將此事說與了墨娘聽,隨後便問道:「墨娘,我有一事不
明。
那神獸獬豸,它既然能夠辨明是非,為何最終所審判的並非是作惡的人面鵠,
反倒是那位院長呢?」
畫中沉默了許久。
最後,墨娘那清冷如玉的聲音,才緩緩地響起:「妖物作祟,如濁流漫溢,
其害可見,害的是一人一事。」
「當權在位者自蔽雙目,放任自流,看見善而不獎賞,看見惡而不懲罰,看
見冤屈而不去理會,致使源清之水,亦為之染濁。這源頭之失,深入髓理,害的
是一院一世之風氣,這才是萬般不公之始。」
所以它審的,不是那隻作惡的畜生,而是那個默許畜生行兇的人啊。
[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