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17-06-03
P>
、.
..
《蘇米亞戰歌》第四章「俄土戰爭」#3~4
作者:indainyaku
26/8/2
第四章「俄土戰爭」#3
大不列顛統一陣線?土耳其共和國,安卡拉。
俄軍正式進犯的訊息並未震驚三軍總部,事實上在全國省份皆沒實際進入戰
爭狀態的情況下,俄軍入侵對民間引發的效應僅止於「強烈要求政府應向世界各
國請求嚴厲制裁俄羅斯」。而安卡拉政府處理此事的態度,也不過相當於聖戰組
織在國內引發恐怖攻擊的等級──國營媒體簡單地對入侵者做了個特集報導、親
政權名嘴們評斷國際將如何嚴懲俄羅斯,頂多加上一個象徵性集結第二波後備部
隊。
然而在實務方面,教權派得以趁此機會宣揚政教一的必要性,並利用客將
露蘇丹透過外交手腕建立的南方諸國軍事互信機制染上宗教色彩,試圖聯伊斯
蘭國家對抗「萬惡的十字軍」。
教權派的自信不無道理,圍攻敘利亞就是互信機制奏效的證明,土耳其和南
方諸國更是唇亡齒寒的關係,她們甚至還有正在歐洲和俄羅斯作戰的大英盟友。
眼下俄羅斯進軍物件並非只有西亞,美國與中國不可能默不作聲,非盟也在伺機
而動,情勢之鮮明不在話下。
但是過度自信也成了當局的弱點,而這弱點源自於過去十數年來三不五時就
起衝突的邊境戰爭,以及邊境戰爭中的兩股勢力──安那託利亞軍和卡爾梅克軍
。
在當局看來,世俗派軍方選擇遠離伊斯蘭國家而向中國靠攏、透過種種軍購
桉卻只換來連年失利,無疑是種莫大的失敗。一來連邊境戰事都只能勉強抗擊俄
軍,二來花了大筆軍費灌注在一桶遠水上、緊要關頭甚至無法及時撲滅家門口的
火勢,光這兩點就使世俗派替自己站穩了捱打的位置。
這樣的軍方是孱弱的、迫切需要改革的,而身負重任的教權派理當為了全體
國民執起改革的大刀,她們自是義不容辭。
另一方面,對於俄羅斯第十七軍,也就是長年於新喬治亞國境和安那託利亞
軍對峙的卡爾梅克軍,教權派人士看法是這樣的:既然這些俄羅斯人最多隻能小
勝孱弱的世俗派軍隊,又何足為懼?
對敵我兩軍的輕視造成教權派那本該搖搖欲墜的信心相反地膨脹了起來,致
使她們雖大權在握,卻不自覺地在大敵當前自斷臂膀。而事態發展至此,感到憂
心忡忡的卻只是那些在教權派底下委屈求全的世俗派低階文官──這使得部分未
表明立場的政府軍受到了動搖。
戰雲密佈的安卡拉政府內部,世俗派官員們夥同多位政府軍中級軍官代表同
時在多個地方召開秘密會議。
「政教一最大的問題點在於,她們效忠的物件是伊斯蘭土耳其,即便祖國
亡於她國之手,那些人也會建立下一個伊斯蘭土耳其──即便是站在陌生的土地
上、組織著陌生的民族。相對於我等以安那託利亞為根、以土耳其民族為本的思
想,教權派的弊病在有亡國之虞的現今一覽無遺。」
那些不想惹麻煩的軍官倒也不是毫無判斷力,她們的確不想與任何一派對立
,但是對於教權派設計她們心目中的指標──安那託利亞軍──這件事卻是讓每
個人憤怒在心口難開。原因不外乎這場局已遠遠超出眾人容許範圍,教權派並非
針對幾個世俗派大頭下手,而是以葬送整個軍為前提的殺雞儆猴。
「如各位所知,我們乃世俗派,伊斯蘭國家的世俗化一直是我們的努力方向
。我們並不是真的敵人,相反地我們旨在創造兼顧宗教與進步的會,一個現
代化的伊斯蘭國家。教權派的不思進取導致她們的政策迂腐且落後,甚至在國難
當前輕易拋棄我們最堅強的一支軍隊,只為鞏固她們那不時宜的信條。」
教權派正將這個會導中世紀那信仰優於能力的價值觀,一種落後、愚蠢
、違反人智的集團意識。儘管人們泰半習慣了現代化生活,一旦長時間保持緘默
與順從,最終無法避免被具有強烈侵略性的伊斯蘭義所同化。這點模煳的良心
加上軍中大前輩及同胞們遭到肅清式處置,堅定了參與秘議的軍官們改革的決心
。
「各位,我們絕不否認接下來的行動將升級為世俗派與教權派的戰爭,倘若
各位加入我們,歷史可能會將思想自由的各位納入世俗派旗下,而這是不公平的
。即便如此,如果各位和我們一樣憤怒,如果各位和我們一樣急欲拯救祖國,我
等世俗派在此向各位保證,眾志將能成城!」
一度被拔去手臂的世俗派在祖國面臨內憂外患的當下終於還是扳一城,即
使派系重要將領幾乎困於大不里士,本國擁有憂患意識的中級軍官們串連起來的
勢力仍相當驚人。
另一方面,世俗派亦與國內許多右翼組織建立同盟關係,被教權派政府強制
解散的青年救國軍亦在受邀之列。當然這些組織也清楚所謂的同盟不過是要推她
們上第一線──兩派相爭再怎麼冠冕堂皇終究是政治的一環──即便是在這種情
況下,她們仍然甘願為其爪牙。
就這樣,起義大事緊鑼密鼓地進行中,而教權派殊不知大難即將臨頭。
土耳其名義(預備)第一軍進攻敘利亞,名義第二軍援救東北,第二軍改制
第四軍暨第一防衛軍前往東線,第三軍改制第五軍暨首都防衛軍坐鎮安卡拉。兩
個名義軍為教權派領軍,改制軍亦多有空降;凍結了世俗派的象徵人物,使教權
派深信她們對內已處於不敗之地,再來就剩與俄軍周旋到底。
然而她們的敵人並非只有俄羅斯、亞美尼亞、亞塞拜然與敘利亞,博斯普魯
斯海峽的騷動為太平一時的安卡拉捎來了硝煙味十足的宣告:革命衛隊舉兵了!
「諸位同胞,收復安那託利亞、重建榮耀帝國的時候到了!本人現在就撤下
這掩人耳目的名字,以狄奧多拉?巴列奧基娜之名統率全軍!來吧,諸位!奪還
失土的聖戰開始了!」
「艾多琪亞隊領命!登陸戰最先鋒的職責非我隊莫屬!」
「芙拉維亞隊領命!讓土耳其狗嚐嚐拜占庭擲彈兵的威力!」
「佐拉隊領命!科穆寧娜團守護司令官閣下、康斯坦汀娜團隨我投入前線!
」
「新月將引領我軍方向!聖母瑪麗亞之星將賜給拜占庭榮光的未來!」
「羅馬軍團,前進──!」
二月十日,正午,保加利亞十五個師團南下攻打已奪取埃迪爾內西部的希臘
軍隊,在這支部隊直逼君士坦丁堡以前先行開啟戰端;同時,俄羅斯南方軍的大
批空軍明目張膽地橫渡黑海,對博斯普魯斯海峽東側的土耳其伊斯坦堡省進行
轟炸。自詡為羅馬軍團的革命衛隊趁此良機登陸,一舉擊潰當地守備部隊,兵分
七路進行掃蕩,直到將土軍全數趕至鄰省。
十一日,入夜,狄奧多拉?巴列奧基娜宣佈收復「祖國」在安那託利亞的首
個失土。由於許多城鎮暴動不斷,革命衛隊暫且放棄南下而選擇安撫佔領;或
許是出於溝通不良,俄軍仍然大規模空襲恰納卡萊、巴勒克埃西爾、布林薩、亞
洛瓦四個座落於馬摩拉海周圍的省份。狄奧多拉急命和恰納卡萊對望的防禦部隊
轉為攻勢、渡海攻向恰納卡萊,作戰失利。
十三日,午後,土耳其掌握入侵安那託利亞的革命衛隊數量,調動首都防衛
軍麾下的兩個軍團奪伊斯坦堡省並加強馬摩拉海沿海防禦。但是這支八萬人的
部隊到了薩卡里亞省就停下腳步,不滿當局的多支部隊宣告除非安卡拉重新任命
原第三軍的各級將校,否則她們不會聽從中央命令。安卡拉方面持續派遣官員與
這些部隊交涉,同時從前線作戰的名義軍抽調一支部隊來,以防交涉無果。
十四日,「情人節行動」,北約聯同土空軍對革命衛隊駐紮地發動密集轟炸
,俄空軍隨後到來,兩軍在馬摩拉海上空多次交鋒,雙方折損共超過一五十架
戰機,其中僅十六架為新銳機種。
十五日,希臘以多艘砲擊艦對泰基爾達的革命衛隊發動攻擊,衛隊受損輕微
,第三代砲擊艦拉米亞號遭受反擊沉沒。
十七日,俄軍攻破土軍東北防線,革命衛隊趁機同時對薩卡里亞及恰納卡萊
兩地發動攻擊。此時教權派與世俗派尚未取得共識,八萬土軍和兩萬民兵各自為
戰,使薩卡里亞雖然並未易,卻形成令雙方吃足苦頭的泥淖。恰納卡萊方面
土軍再度防守成功。
十九日,革命衛隊租借數座軍用港予俄羅斯南方軍,黑海艦隊開入馬摩拉海
,加強革命衛隊佔領的防禦。
二十二日,俄羅斯對伊拉克宣戰,羅斯托夫軍南下進攻大不里士,試圖阻止
準備歸返的安那託利亞軍。安那託利亞軍請求本國發動攻擊來分散東南戰線之壓
力,安卡拉方面以俄軍入侵東北及西北為由拒絕。
隨著入侵者勢力逐漸在西側戰線站穩腳步,安卡拉當局總算是返還部分軍權
給予世俗派將領,形成教權派東向抗敵、世俗派西進退敵的局勢。然而此舉並不
代表兩派就此放下成見通力作,特別是東側戰線迎齊娜兒上將的呼聲水漲船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1】【2】【3】【4】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
..
《蘇米亞戰歌》第四章「俄土戰爭」#3~4
作者:indainyaku
26/8/2
第四章「俄土戰爭」#3
大不列顛統一陣線?土耳其共和國,安卡拉。
俄軍正式進犯的訊息並未震驚三軍總部,事實上在全國省份皆沒實際進入戰
爭狀態的情況下,俄軍入侵對民間引發的效應僅止於「強烈要求政府應向世界各
國請求嚴厲制裁俄羅斯」。而安卡拉政府處理此事的態度,也不過相當於聖戰組
織在國內引發恐怖攻擊的等級──國營媒體簡單地對入侵者做了個特集報導、親
政權名嘴們評斷國際將如何嚴懲俄羅斯,頂多加上一個象徵性集結第二波後備部
隊。
然而在實務方面,教權派得以趁此機會宣揚政教一的必要性,並利用客將
露蘇丹透過外交手腕建立的南方諸國軍事互信機制染上宗教色彩,試圖聯伊斯
蘭國家對抗「萬惡的十字軍」。
教權派的自信不無道理,圍攻敘利亞就是互信機制奏效的證明,土耳其和南
方諸國更是唇亡齒寒的關係,她們甚至還有正在歐洲和俄羅斯作戰的大英盟友。
眼下俄羅斯進軍物件並非只有西亞,美國與中國不可能默不作聲,非盟也在伺機
而動,情勢之鮮明不在話下。
但是過度自信也成了當局的弱點,而這弱點源自於過去十數年來三不五時就
起衝突的邊境戰爭,以及邊境戰爭中的兩股勢力──安那託利亞軍和卡爾梅克軍
。
在當局看來,世俗派軍方選擇遠離伊斯蘭國家而向中國靠攏、透過種種軍購
桉卻只換來連年失利,無疑是種莫大的失敗。一來連邊境戰事都只能勉強抗擊俄
軍,二來花了大筆軍費灌注在一桶遠水上、緊要關頭甚至無法及時撲滅家門口的
火勢,光這兩點就使世俗派替自己站穩了捱打的位置。
這樣的軍方是孱弱的、迫切需要改革的,而身負重任的教權派理當為了全體
國民執起改革的大刀,她們自是義不容辭。
另一方面,對於俄羅斯第十七軍,也就是長年於新喬治亞國境和安那託利亞
軍對峙的卡爾梅克軍,教權派人士看法是這樣的:既然這些俄羅斯人最多隻能小
勝孱弱的世俗派軍隊,又何足為懼?
對敵我兩軍的輕視造成教權派那本該搖搖欲墜的信心相反地膨脹了起來,致
使她們雖大權在握,卻不自覺地在大敵當前自斷臂膀。而事態發展至此,感到憂
心忡忡的卻只是那些在教權派底下委屈求全的世俗派低階文官──這使得部分未
表明立場的政府軍受到了動搖。
戰雲密佈的安卡拉政府內部,世俗派官員們夥同多位政府軍中級軍官代表同
時在多個地方召開秘密會議。
「政教一最大的問題點在於,她們效忠的物件是伊斯蘭土耳其,即便祖國
亡於她國之手,那些人也會建立下一個伊斯蘭土耳其──即便是站在陌生的土地
上、組織著陌生的民族。相對於我等以安那託利亞為根、以土耳其民族為本的思
想,教權派的弊病在有亡國之虞的現今一覽無遺。」
那些不想惹麻煩的軍官倒也不是毫無判斷力,她們的確不想與任何一派對立
,但是對於教權派設計她們心目中的指標──安那託利亞軍──這件事卻是讓每
個人憤怒在心口難開。原因不外乎這場局已遠遠超出眾人容許範圍,教權派並非
針對幾個世俗派大頭下手,而是以葬送整個軍為前提的殺雞儆猴。
「如各位所知,我們乃世俗派,伊斯蘭國家的世俗化一直是我們的努力方向
。我們並不是真的敵人,相反地我們旨在創造兼顧宗教與進步的會,一個現
代化的伊斯蘭國家。教權派的不思進取導致她們的政策迂腐且落後,甚至在國難
當前輕易拋棄我們最堅強的一支軍隊,只為鞏固她們那不時宜的信條。」
教權派正將這個會導中世紀那信仰優於能力的價值觀,一種落後、愚蠢
、違反人智的集團意識。儘管人們泰半習慣了現代化生活,一旦長時間保持緘默
與順從,最終無法避免被具有強烈侵略性的伊斯蘭義所同化。這點模煳的良心
加上軍中大前輩及同胞們遭到肅清式處置,堅定了參與秘議的軍官們改革的決心
。
「各位,我們絕不否認接下來的行動將升級為世俗派與教權派的戰爭,倘若
各位加入我們,歷史可能會將思想自由的各位納入世俗派旗下,而這是不公平的
。即便如此,如果各位和我們一樣憤怒,如果各位和我們一樣急欲拯救祖國,我
等世俗派在此向各位保證,眾志將能成城!」
一度被拔去手臂的世俗派在祖國面臨內憂外患的當下終於還是扳一城,即
使派系重要將領幾乎困於大不里士,本國擁有憂患意識的中級軍官們串連起來的
勢力仍相當驚人。
另一方面,世俗派亦與國內許多右翼組織建立同盟關係,被教權派政府強制
解散的青年救國軍亦在受邀之列。當然這些組織也清楚所謂的同盟不過是要推她
們上第一線──兩派相爭再怎麼冠冕堂皇終究是政治的一環──即便是在這種情
況下,她們仍然甘願為其爪牙。
就這樣,起義大事緊鑼密鼓地進行中,而教權派殊不知大難即將臨頭。
土耳其名義(預備)第一軍進攻敘利亞,名義第二軍援救東北,第二軍改制
第四軍暨第一防衛軍前往東線,第三軍改制第五軍暨首都防衛軍坐鎮安卡拉。兩
個名義軍為教權派領軍,改制軍亦多有空降;凍結了世俗派的象徵人物,使教權
派深信她們對內已處於不敗之地,再來就剩與俄軍周旋到底。
然而她們的敵人並非只有俄羅斯、亞美尼亞、亞塞拜然與敘利亞,博斯普魯
斯海峽的騷動為太平一時的安卡拉捎來了硝煙味十足的宣告:革命衛隊舉兵了!
「諸位同胞,收復安那託利亞、重建榮耀帝國的時候到了!本人現在就撤下
這掩人耳目的名字,以狄奧多拉?巴列奧基娜之名統率全軍!來吧,諸位!奪還
失土的聖戰開始了!」
「艾多琪亞隊領命!登陸戰最先鋒的職責非我隊莫屬!」
「芙拉維亞隊領命!讓土耳其狗嚐嚐拜占庭擲彈兵的威力!」
「佐拉隊領命!科穆寧娜團守護司令官閣下、康斯坦汀娜團隨我投入前線!
」
「新月將引領我軍方向!聖母瑪麗亞之星將賜給拜占庭榮光的未來!」
「羅馬軍團,前進──!」
二月十日,正午,保加利亞十五個師團南下攻打已奪取埃迪爾內西部的希臘
軍隊,在這支部隊直逼君士坦丁堡以前先行開啟戰端;同時,俄羅斯南方軍的大
批空軍明目張膽地橫渡黑海,對博斯普魯斯海峽東側的土耳其伊斯坦堡省進行
轟炸。自詡為羅馬軍團的革命衛隊趁此良機登陸,一舉擊潰當地守備部隊,兵分
七路進行掃蕩,直到將土軍全數趕至鄰省。
十一日,入夜,狄奧多拉?巴列奧基娜宣佈收復「祖國」在安那託利亞的首
個失土。由於許多城鎮暴動不斷,革命衛隊暫且放棄南下而選擇安撫佔領;或
許是出於溝通不良,俄軍仍然大規模空襲恰納卡萊、巴勒克埃西爾、布林薩、亞
洛瓦四個座落於馬摩拉海周圍的省份。狄奧多拉急命和恰納卡萊對望的防禦部隊
轉為攻勢、渡海攻向恰納卡萊,作戰失利。
十三日,午後,土耳其掌握入侵安那託利亞的革命衛隊數量,調動首都防衛
軍麾下的兩個軍團奪伊斯坦堡省並加強馬摩拉海沿海防禦。但是這支八萬人的
部隊到了薩卡里亞省就停下腳步,不滿當局的多支部隊宣告除非安卡拉重新任命
原第三軍的各級將校,否則她們不會聽從中央命令。安卡拉方面持續派遣官員與
這些部隊交涉,同時從前線作戰的名義軍抽調一支部隊來,以防交涉無果。
十四日,「情人節行動」,北約聯同土空軍對革命衛隊駐紮地發動密集轟炸
,俄空軍隨後到來,兩軍在馬摩拉海上空多次交鋒,雙方折損共超過一五十架
戰機,其中僅十六架為新銳機種。
十五日,希臘以多艘砲擊艦對泰基爾達的革命衛隊發動攻擊,衛隊受損輕微
,第三代砲擊艦拉米亞號遭受反擊沉沒。
十七日,俄軍攻破土軍東北防線,革命衛隊趁機同時對薩卡里亞及恰納卡萊
兩地發動攻擊。此時教權派與世俗派尚未取得共識,八萬土軍和兩萬民兵各自為
戰,使薩卡里亞雖然並未易,卻形成令雙方吃足苦頭的泥淖。恰納卡萊方面
土軍再度防守成功。
十九日,革命衛隊租借數座軍用港予俄羅斯南方軍,黑海艦隊開入馬摩拉海
,加強革命衛隊佔領的防禦。
二十二日,俄羅斯對伊拉克宣戰,羅斯托夫軍南下進攻大不里士,試圖阻止
準備歸返的安那託利亞軍。安那託利亞軍請求本國發動攻擊來分散東南戰線之壓
力,安卡拉方面以俄軍入侵東北及西北為由拒絕。
隨著入侵者勢力逐漸在西側戰線站穩腳步,安卡拉當局總算是返還部分軍權
給予世俗派將領,形成教權派東向抗敵、世俗派西進退敵的局勢。然而此舉並不
代表兩派就此放下成見通力作,特別是東側戰線迎齊娜兒上將的呼聲水漲船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