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玩轉西遊】(1-10)

+A -A

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23-12-19

?陳曦好奇地回頭看了看眾官員的反應,發現包括長孫無忌在內,所有人都眼觀鼻、鼻觀口地看著地面,一副我什麼都沒看到的模樣,陳曦翻翻白眼,顯然這對皇帝夫婦不是第一次這樣做了。他獻媚送給長孫皇后的詩也彷彿給兩人感情的再次遞進做了嫁衣。

  兩人秀完恩愛,李世民才對著陳曦笑道:“玄奘啊,想不到你小小年紀卻如此有才華,不僅發明了標點符號如此有用的東西,詩也寫得那麼好。”

  李世民這裡已經對陳曦省去了名字後的稱謂,顯然是對他很是喜愛了。李世民說到這也順勢提出了這次召見陳曦的正事了:“玄奘,膳也用過了,你可知我這次召見你的目的?”

  陳曦行禮道:“回稟陛下,陛下召見貧僧是為標點符號之事。”

  李世民點點頭道:“正是,標點符號此物是從金山寺流出,在長安城中不知流傳了多少個版本後方才傳入朝廷,除了那個逗號和句號外,很多標點的用法群臣之中亦有爭議,這次召見你的目的,就是想讓你這個發明者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給我們好好講解標點符號的正確用法。”

  陳曦點點頭道:“貧僧明白,陛下,可否賜文房四寶?”

  李世民點點頭,他身邊的宦官立刻大喊道:“上!文房四寶!”

  陳曦沒有退到很後面,臺階下的宦官離他很近,但離李世民更近。陳曦齜牙咧嘴地掏了掏耳朵,好奇地看向李世民,這麼響的聲音他聽得不難過嗎?

  李世民看懂了陳曦的眼神,哭笑不得地說道:“好你個小和尚,不用你擔心,我的耳朵好得很。”

  李世民說完就對臺下的宦官說道:“以後你要宣讀的時候,跑遠點再宣,確實吵到朕了。”

  宦官趕緊回頭看向李世民,鞠躬行禮道:“諾!”

  陳曦一臉古怪,趕緊對這宦官行禮表示歉意,因為他的這個舉動,這個宦官以後有的跑了。初唐宦官地位低下,還從來沒有人對宦官這樣做過,宦官看到陳曦的動作一臉的受寵若驚,趕緊鞠躬回禮。

  

  第5章 指點朝堂

  這一切都被長孫皇后看在了眼裡,她是越來越喜歡這個小和尚了,多麼懂禮貌的好孩子啊。李世民看到陳曦的動作也滿意的點點頭,古人最講究禮儀,唐朝更是以禮治國,而陳曦對宦官的行為也獲得了在場很多官員的好感。

  很快紙筆就送了過來,關於毛筆字陳曦這一世可沒少練,最主要的是住持就是一位無名的書法大家,所以陳曦自然也寫得一手好字。他並沒有直接在紙上寫上標點的作用,而是在兩張紙上寫了六句一模一樣的話: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陳曦寫完後拿起紙張,先是給李世民看了看,又轉身給群臣看了看,然後對著宦官招了招手,能上大殿的宦官自然聰明得很,很快就來了兩個宦官,一人拿著一張紙,一個朝著李世民,一個朝著群臣展示著手中的字。

  李世民看著這句論語不解地問道:“玄奘啊,想不到你小小年紀,字卻寫得如此之好,只是你這番用意是?”

  群臣也小聲著議論著,以陳曦這個年紀能寫出這一手字,確實值得稱讚。陳曦行禮道:“啟稟陛下,貧僧覺得在解釋標點符號的用法之前,想先強調一下標點符號的重要性,貧僧想煩請在場的文武百官們為此句論語斷句,並解釋其含義。”

  李世民一聽毫不在意地說道:“這不是人人都會的嗎?子曰/興於詩/立......”

  李世民才開口陳曦就大聲打斷道:“陛下別......”覺得自己有些唐突了,他趕緊鞠躬行禮道:“陛下,貧僧知道陛下您一定知道此句的正確讀法,但還請給百官們一個機會。”

  看著陳曦認真的眼神,李世民明白這裡面肯定有他還不明白的東西,所以他點了點頭,沉默了下來。論語的這一句是古代和現代翻譯差別最大的一句話,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就是因為斷句的不同導致理解的不同。如果李世民說出了錯誤的斷句,那陳曦哪裡敢去糾正他正確的讀法?他又不是魏懟懟。

  群臣們很快就討論出來了方案,前面一句自然是沒有什麼爭議,後面一句話以長孫無忌為首的是錯誤的說法,也是古代一直以為正統的說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解釋為:「可以讓老百姓按照我們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讓他們知道為什麼。」

  以房玄齡為首的也不是正確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解釋為:「老百姓,若可任使,就讓他們聽命;若不可任使,就讓他們明理。」

  也有少部分人的說法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老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嗎?不,還是要進行教育。」

  唐朝的儒學還沒有招到荼毒,可謂是百花齊放,各種說法都有,李世民也大為驚訝,他從來沒想過在小小的一個朝堂之上,在場的官員可以說都是當代大儒,卻對看似簡單的一句論語有著完全不同的三種解讀,難怪陳曦不讓他參與進來,這是在為他的面子著想啊。同時李世民也想明白陳曦的用意了,他輕輕地咳了一聲,爭論的群臣瞬間就安靜了下來,他這才開口說道:“玄奘,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也知道標點的重要性,我看你寫了六句,這是否代表你認為這句話有六種斷句方式?以及六種不同的意思?”

  陳曦點點頭道:“回陛下,正是如此!”

  陳曦說完也不賣關子了,直接拿起毛筆,先在面對李世民的紙上加上了標點斷句,然後在面對群臣的也加上,最後呈現在眾人面前的是: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在場眾人的文言文水平自然不需要陳曦去解釋。群臣瞬間就炸開了鍋,再次激烈地討論起來,李世民也皺著眉頭思索了起來,長孫皇后看著陳曦的眼神中充滿了欣賞,住持一臉驕傲地看著陳曦,這就是自己教出來的好徒弟啊。陳曦看著師父的樣子小聲地提醒道:“師父,您著相了。”

  住持一愣,趕緊唸了句阿彌陀佛,他確實犯戒了,驕傲要不得。

  李世民思索了一陣後,再次咳嗽打斷群臣的討論,看著陳曦認真地問道:“玄奘法師,你心目中的正確解釋是哪一個?”

  陳曦說道:“啟稟陛下,每一個解釋都是對的,正謂見仁見智。但如果要說是當年孔聖人親口說出來的意思,貧僧認為是第二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陳曦才說完,長孫無忌就反駁道:“荒謬!如果按照小法師你的意思去斷句,那這句話的解釋就是老百姓認可的事,就讓他們去做;如果不認可,就向他們講清道理。這簡直是荒謬!如果按照這樣的解釋宣揚儒學,那豈不是在告訴所有人,以後陛下說一句,大臣反駁一句,當官的說一句,百姓也反駁一句?以後朝廷的一個命令要傳達出去,是不是還要去對每一個人講道理?”

  陳曦並不生氣,鞠躬道:“趙國公,如果單單從這句話字面意思去理解的話,確實是如您所說的這個意思,可是趙國公您應該要結合孔子的思想以及前後文去思考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孔子提倡仁愛、提倡有教無類,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種愚民思想和孔子的主張是相悖的,他如果要愚民,又怎麼可能辦學讓普通人接受教育呢?但我們如果結合前面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這句話,那麼整句話的意思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如果要讓人民養成良好的修養,就要讓他們精通詩、禮、樂,如果他們不能精通,就要去教化他們,讓他們明白。這樣的話,是否就說得通了呢?”

  陳曦才說完李世民就大聲叫好道:“沒錯,就是這個意思,朕也覺得當年孔子的話就是這個意思,朕時常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們是舟,百姓是水。我們不要高高在上,要懂得關心百姓疾苦,要懂得傾聽百姓的聲音。你們也不要總是表面上答應得好好的,要去做到才行啊!”

  陳曦親眼看到這位千古一帝體恤愛民的一面,忍不住對他深深地鞠了一躬。有著李世民的蓋棺論定,長孫無忌沒有再說什麼,這件事就這麼定了下來。也就在這瞬間,陳曦感覺到有一股充滿威嚴但又讓他無比愜意的感覺從他的天靈蓋中灌入了他的身體,那感覺就像凜冽的寒冬中,溫暖的陽光灑滿全身的感覺一樣,讓陳曦舒服得差點呻吟了出來。

  陳曦無比詫異,不知道這感覺是什麼東西,朝堂上他估計只有魏徵懂這些,便疑惑地看向了他,魏徵笑眯眯地對他拱拱手,就像是在恭喜他一樣。不過他卻搖搖頭,意思應該是說此時不宜談論這些。這時李世民再次開口問道:“玄奘,標點的重要性你已經向大家說明了,現在是否可以告訴大家其用法了呢?”

  陳曦點點頭,拿起毛筆畫上所有的標點,這次也不用他示意了,兩個宦官立刻走到他的面前,準備接過他的筆墨。這次陳曦同樣畫了兩份,但準備解釋的時候卻犯了難,給皇帝解釋吧,群臣看不到;給群臣解釋吧,皇帝看不到。李世民見他的猶豫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想法,對著陳曦招招手道:“玄奘來,你上來講,我下去聽。”

  李世民說完就站了起來,直接走下了臺階,陳曦有些猶豫,看了眼群臣,發現他們一臉的正常,也明白李世民的朝廷並沒有那麼多規矩,便大膽地走上臺階,用手指著標點大聲地說道:“其實標點符號的用法很簡單,大家只需要記住每一個標點的名字,就自然知道它們的用法了,比如句號是用在一句話的結尾,問號是用在疑問句的結尾......”

  陳曦講解結束後,所有人都猶如茅塞頓開,也沒有人有任何的異議,標點本就是無數人總結出來的經驗,自然有它的必然合理性。李世民覺得這東西很好,很有必要,對文化的傳播和文章的表達有非常大的幫助,不禁龍顏大悅,揮揮手就賞了陳曦無數的錢帛、茶葉、米麵等等。

  陳曦剛想謝恩,住持就搶先拒絕了皇帝的賞賜,說出家人不能收這些東西。陳曦卻說道:“啟稟陛下,貧僧收下了,謝陛下的賞賜。師父,正所謂勞有所得,標點既然是我的勞動成果,那麼我理應得到報酬,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也許我不收是會顯得我高尚,顯得出家人四大皆空的品信。可這樣一來,不就成了另一個子貢贖人的故事了嗎?這樣的話,以後還有誰願意為朝廷做貢獻?“

  

  第6章 取經背後的原因

  李世民笑眯眯地點點頭:“玄奘說得沒錯,住持法師你就收下吧。眾位愛卿,今天朝堂上的事情你們要說出去,想不到我李世民的朝堂上也會發生聖人典故里的故事,哈哈!”

  長孫皇后也說道:“想不到玄奘小小年紀不僅佛法學得好、字寫得好,對論語也無比的瞭解,真希望承乾也能有你這般出色啊。”

  陳曦眼睛一亮,來了,他希冀地看著長孫皇后,希望她把自己留下在皇宮,做個皇子伴讀也可以啊。可惜長孫皇后並沒有再說什麼,而是再一次沉默了下去,讓陳曦很是失望。

  至此朝會也就結束了,百官退朝,陳曦也顧不上這些了,不能留在皇宮下次出寺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了,此時還是去找魏徵重要。

  李世民和長孫正準備退朝,看到玄奘拉著魏徵走出了大殿,他一時很好奇,這兩人認識麼?於是他也拉著長孫皇后跟了上去,躲在殿內聽著兩人的對話,長孫皇后莞爾一笑,聽牆腳可不是君子所為,更何況是一國之君?可見李世民是真的對這個玄奘小法師很感興趣啊。

  魏徵雖是仙人,但皇家卻受到上天庇佑,所以魏徵算不到,也感知不到,自然不知道李世民在聽他的牆角。魏徵也早就預料到了陳曦的行為,笑眯眯地跟著他走出了大殿,在門外停下後,對著陳曦作揖道:“恭喜玄奘法師獲得功德。”

  陳曦恍然大悟道:“剛剛那種感覺就是功德之力?”

  魏徵點點頭道:“當然,看來玄奘法師對孔子那句話的解釋是正確的,亦獲得了上蒼的認可,這可是造福於民的大功德。”

  陳曦有些沾沾自喜,功德那麼容易就可以獲得了?那他要是入朝參政,利用前世的記憶多做些利國利民的事業,那豈不是立地成佛了?這樣的話他就更不想去取經了。當然陳曦找魏徵主要不是為了功德的事情,他沒有拐彎抹角,直接就問道:“魏秘監,你可是武曲星?你知道我嗎?我是金蟬子啊。”

  魏徵聽了玄奘這話,頓時露出了驚訝的目光,看著他疑惑地問道:“你怎麼會知道你的身份?你居然還帶著記憶?靈山這麼做也太過分了吧?”

  陳曦說道:“你果然認識我......”隨後又莫名其妙地問道:“......不過你這話是什麼意思?靈山做了什麼過分的事情了?”

  陳曦這話讓魏徵也愣住了,皺著眉頭問道:“你不知道?”

  陳曦疑惑道:“知道什麼?我就知道我是金蟬子,其他什麼都不知道。”

  魏徵盯著玄奘看了好半天,並沒有回答他的話,而是轉移話題問道:“不知道玄奘法師找我是為何事?”

  陳曦其實也不在意,靈山做了什麼過分的事情跟他有什麼關係?因為有求於魏徵,陳曦也帶上了一絲討好,笑嘻嘻地說道:“魏公,您教我學法術吧。”

  魏徵摸摸自己的鬍子,拱拱手道:“魏公不敢當,玄奘法師還是叫我秘監吧,不過玄奘法師你為何要跟我學習法術?你只要從西天取回真經,自然可以恢復金蟬子的法力,何必找我來學?我的法力可不如你。”(唐朝對官員的尊稱是姓+官位或者爵位,看哪個更大。比如貞觀五年時,魏徵的官位是秘書監、爵位是縣公,秘書監官位更大,所以叫魏秘監,等貞觀六年他爵位升至郡公以及之後的鄭國公後,就可以尊稱他為魏公,或者直接稱鄭國公。唐代不能叫官員為大人,大人這詞在唐代只指父親,要是稱呼某一個官員為大人,人家會以為你想要認他當義父呢。)

  李世民和長孫面面相覷,外面兩人的對話資訊量好大啊,在這個人神共存的世界,李世民還是知道魏徵的身份的。要不然當初龍王找他求情的時候,他也不會借下棋的名義去拖住魏徵了。金蟬子這對皇家夫妻也是知道的,只是沒想到玄奘居然會是金蟬子轉世,難怪如此博學多才,不過靈山做了什麼過分的事情呢?去西天取經又是什麼意思?

  魏徵雖是武曲星,法力卻的確不如金蟬子,事實上佛教傳入中原後,被分掉一半香火的天庭開始式微,已經不如西方極樂世界了。這也是為什麼孫悟空可以吊打天庭卻被如來玩弄於手掌之間的原因。也正因為孫悟空的大鬧天宮,才有了西天取經這一事件。畢竟如來不是白請的,請如來幫忙天庭自然需要付出代價。這代價就是讓佛法全面傳入南瞻部洲發展信徒,讓佛教可以獲得更多的香火。說好聽點叫普度眾生,其實就是佛道兩教的交易罷了。

  當然天庭也不會任由靈山蠶食自己的地盤,讓西牛賀洲的人把佛經送入南瞻部洲,這是絕對不可能的。雖然取經是兩教交易的結果,但也確實說得上是一件大功德,天庭如何肯讓這個功德落入對方勢力的人的手裡?自然是想要派道教的人去取回這經書。西天也不願意這個功德落入道教手裡,最終商議結果就是讓在中原出生的佛教徒去西天把經文取回來,讓兩教平分了這份功德。

  功德和香火不同,香火是民間對神明的信仰之力,是神仙們法力的源泉。通俗點說,越受凡人敬仰和供奉的神仙,藍就越多;至於紅,那是靠神仙們自己的修煉獲得的。而功德是上天給的,這是一個至高的力量,至盤古開天以後,便有了功德之力,女媧娘娘正是靠著捏人的功德,一躍成為最頂級的神明,只是女媧娘娘和同期的那一批神明已經離開天庭,不問世事了。要不然道教也不會被佛教壓制。

  經過了萬年研究,佛道兩教已有大能者從天道中領悟出了一絲規則,可以透過各種手段把上天給予的功德安排在一個人身上,讓他直接一步登天。如果說信仰之力是個人所得的,功德之力就是所在勢力的共有財產。雖然功德同樣是施加在個人身上的,但卻可以透過手段指定人選,納入新人,為己方增強實力。正因為此,佛教耍了個手段,在兩教商議定好取經事宜後,如來就讓金蟬子轉世投胎到中原,雖然投胎後唐人的身份依舊會讓道教獲得功德,但大頭自然是被佛教拿走了。

  天庭知道這件事後已經晚了,取經計劃已經立字上報蒼天,連元始天尊也沒有辦法更改。其實也不是沒辦法,比如說一不二的人皇開口,天子可不是白叫的。當然天庭也不會坐以待斃,把天蓬元帥和捲簾大將打下凡間加入取經隊伍從佛教那搶回一點功德,就是天庭的應對手段。

  佛教知道後,如來立刻又派觀音去說服孫悟空也加入取經隊伍。孫悟空是東勝神洲傲來國人,屬於天庭管轄範圍內,本體又是女媧神石,按理說是道教的人。但沒關係,西天只要把孫悟空納入佛教就行了,到時候封他個佛,功德自然就到佛教這邊來了。天庭一見此事,立刻又安排犯了錯誤西海龍王三太子加入取經隊伍,這才達到勉強的平衡。至此蒼天震動,兩教明白這是天道對他們的警示,之後也不敢再在取經隊伍裡耍什麼手段了,於是取經五人組就這麼定下了。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
【1】【2】【3】【4】【5】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推薦閱讀:灰色心始小歡喜之群芳亂欲綜漫學園與都市性福回憶錄兩個豔母勾人心魄的呻吟聲催眠VR大奶陳亦茹年級第一吃奶有癮校園女神被插穴極陰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