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17-06-03
,程宗揚早早就趕到地點,免得一幫朝中大佬等他一個小官。
宋國文風極盛,這座御花園也極為雅緻。園中穿渠引水,園後用數十塊巨大的太湖石構成一座玲瓏剔透的假山。
渠水兩側栽著各色花卉,如今正值仲春,群芳吐豔,兩岸花樹如織;坐在堂中,清風徐來,暗香浮動,天心一輪圓月映在水中,令人盡忘俗塵土。
申時剛過,群臣陸續趕到。不一會兒便看到堂中滿目朱紫,高官雲集;群臣以太師賈師憲為首,然後是宰相王禹玉、太尉高俅、節度使梁師成……數十位高官濟濟一堂,程宗揚看得眼花鐐亂,心裡嘀咕:恐怕周圍伺候的太監品秩都比自己高點兒。
程宗揚官卑職小,位置理所當然在最末一席。他對宋國官場的瞭解基本上是門外漢,這種場合又沒辦法帶秦會之這個伴當。
往好處想,反正天子的使節不會找自己這個小官搭話,就算是不花錢看個熱鬧吧。
宋國官服自有制度,四品以上官員著紫服,配金魚袋;六品以上著緋服,佩銀魚袋;七品著綠服,沒有魚袋可佩。
眼看滿堂高官有佩玉帶的,有佩金帶的,有佩金塗銀帶的,自己一個七品的綠服官戴著條水牛角做的犀角帶,程宗揚自嘲道:這算是萬紅叢中一點綠了。
御花園面積甚大,此時堂中、廊下都點了銀燈,無數宮女、太監往來不絕,傳菜布盞,群臣互相寒暄,倒沒他的事。
程宗揚遊目四顧卻看到一個熟人——上次見過面的蔡元長穿著紫袍,腰帶已經由金帶換成玉帶;聽說他由於紙幣發行的功勞,剛晉升為戶部侍郎,今晚也奉詔赴宴。
察覺程宗揚的目光投來,蔡元長遠遠點了點頭,含笑示意。程宗揚暗道:宋朝名臣不少,怎麼自己盡遇到奸臣?難道自己的主角光環屬性是反的,專門吸引奸臣?
程宗揚再看幾眼也沒有看到什麼稀罕的,不禁有些意興闌珊,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意外地發現茶水裡放了參片、枸杞之類的補品。
他悄悄看了旁邊的席位一眼,比自己官階高了幾級的一位工部侍郎不過是普通茶水。
後面一個聲音細聲慢氣地說道:“程員外,請慢用。”
說著殷勤地幫他添上茶。程宗揚一笑,低聲道:“童公公,怎麼讓你來添茶?”
童貫小臉微微發紅,尷尬地說道:“小的辦事不力,被封公公趕回來了。”
“我那侄兒呢?”
童貫有些嫉妒地悄聲道:“他不知用了什麼手段,拜了封公公做乾爹,只怕要不了幾日便是皇城司的指揮。”
自己這便宜侄兒真有點本事,一轉眼竟然又抱住封公公的粗腿。不過童貫能回宮繼續當差,這條小命至少是保住了。
由於不是正規的朝宴,宋主並沒有出席宴會。漢使到場時,隱約聽到賈師憲說了句什麼,然後群臣轟然舉杯,向那位漢國使節敬酒。
那漢使倒是豪爽,起身舉觥飲盡,又斟了杯酒捧在手中道:“鄙人年前在唐國長安,正聞長安城中傳唱此曲:‘君不見哥舒橫行夜帶刀,西屠紫堡取紫袍’,誰知今日來貴國,卻見袞袞諸公早已盡是朱紫,哈哈哈哈!”
童貫為人乖覺,見程宗揚聽得納悶,悄悄道:“這位漢使是來與陛下商量一同出兵江州的。”
程宗揚渾身汗毛都豎起來,儘量不動聲色地說道:“出兵江州?”
“沒錯,一萬步軍和一萬水軍。”
童貫道:“小的伺候時在外面聽見……”
程宗揚心頭突突直跳,咬牙笑道:“可惜他晚來一步,江州已經撤軍了,難道還能再調回去不成?”
“小的在外面聽著,陛下似乎是動心了。後來陛下召賈太師密談,賈太師一聽之下當即拒絕,說這是漢國的驅虎吞狼之計,想讓我大宋將士在江州不停流血。陛下被賈太師說服,所以今晚的宴會才沒有出席,只讓賈太師與漢國使節周旋……”
聽著童貫說著宮中機密,程宗揚的心神卻莫名一陣恍惚,想起劍玉姬當日吟詠的兩段曲子。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首〈桃夭〉已經讓自己後院失火,頭大無比;另一曲“魚戲蓮葉東”這會兒想來分明是暗示黑魔海會四處攪動風雲,讓自己焦頭爛額。
這次漢國主動借兵給宋國打仗,會不會也在她算計之呢?如果是這樣,劍玉姬的手伸得太長了吧!
第八章
漢使那番話只要長了耳朵都能聽出話裡話外的諷刺意味,終於有人按捺不住,起身道:“尊使此言甚是!吾輩滿朝朱紫之貴,盡是讀書之人,較之上國非軍功無以封侯,豈不愧哉?然無道而徵,是擾勞天下,非所以憂民也。吾主以民生為重,還請尊使明鑑。”
他這番話聽著是示弱,話裡卻帶著骨頭——“擾勞天下,非所以憂民也”說這話的不是外人,正是聲名赫赫的漢武帝。
漢武帝在〈輪臺罪己詔〉用此話表明對自己窮兵黷武的後悔,這時用出來,等於是拿天子的手打了漢使一記耳光。
程宗揚沒聽出裡面的典故,只見那官員當著群臣的面侃侃而談,頗有鋒芒,有些好奇地問道:“這是哪位?”
童貫道:“樞密院承旨韓節夫,字侘胄——員外!你怎麼了?”
“咳咳!咳咳……”
程宗揚受涼似的劇烈地咳嗽,半晌搗著嘴道:“沒事沒事……”
那漢使臉上微微一紅,反應卻是奇快,應聲道:“陛下愛民之心,本使一入宋境便目視耳聞,若非諸位股肱,也無以成陛下之盛德。”
這話既捧了宋主,又捧了群臣,字面挑不出半點錯處,然而與前面那番話放在一處卻是譏誚之意畢現,暗指群臣無能,放著孤零零一座江州都打不下來,有負宋主盛德。
另一名年輕的官員站起身,說道:“尊使所言,吾等愧不敢當。吾主之德如日月之行,萬民皆見,我們當臣子的卻遠遠不及。”
那漢使以為他沒聽出自己話中的譏誚,眼中帶著幾分戲謔笑道:“大宋群賢畢集,諸君功勞有目共睹,閣下不必客氣。”
那官員對他的諷刺恍若不覺,彬彬有禮地說道:“請尊使回奏天子,太后千秋節將近,敝國特意準備禮物為太后賀壽。”
漢使笑道:“好說好說。”
那官員恭敬地說道:“一點薄禮,不足為太后笑。其中一副水晶簾出自南海卻是難得之物,當配太后之懿範。”
漢使的笑容僵在臉上,接著打個哈哈,扭頭道:“今夜風清月朗,太師可願與在下同遊此園?”
賈師憲充滿自負地微微一笑,起身道:“請。”
程宗揚低聲笑道:“這官員夠狠。送副水晶簾,請漢國的皇太后繼續垂簾聽政?”
這事程宗揚聽過。前任宋主與漢天子先後駕崩,兩國都是幼主繼位,區別在於宋國太后早早就結束垂簾聽政,將權力移交給年輕的宋主;漢國太后卻掌權至今,把大漢天子放在殿上當擺設。
程宗揚現在對宋國官員又有了另一番認識。這些人打仗不行,罵仗卻是行家中的行家,言詞毫不讓人。
這位漢使若不是見機得快,夾著尾巴使了遁術,恐怕還有愣頭青官員跳出來接著打臉。
程宗揚道:“看服色像是個侍郎,哪個部的?”
童貫為人極是機靈,他擔任的小黃門又是常引見官員的,當即道:“是刑部的史同叔史侍郎,字彌遠——員外!你怎麼了?”
“咳咳咳咳……”
程宗揚一陣暴咳,喘氣道:“沒事沒事,我說小貫子,咱們宋國能混到今天實在很不容易。我對咱們陛下充滿難以言說的深切敬意——真是太不容易了……”
群臣各自在園中散步,說是陪漢國使節,卻是三三兩兩走在一起,不必仔細觀察便能看出各方勢力的涇渭分明。
高俅周圍全是軍方將領,這個身居高位、臭名昭著的奸臣居然連宋史的傳記都沒混上,從他交往的圈子多少就能看出端倪。
那位與禁軍猛將同名的王宰相身邊全是文官,詩文唱和熱鬧無比。跟在賈師憲屁股後面的官員最多,文武都有。
最冷清的則是梁師成,詔旨雖然未下,但一眾官員已經提前得到訊息,有意無意地與他保持距離。梁師成倒也明白,一手執觴,旁若無人地自斟自飲。
程宗揚想起他的弟媳黃氏,那騷婦雖然淫浪,好歹是梁師成的直系親眷,怎會落到要討好自己這個小商人的地步?
周圍的官員都在巴結上峰,沒人理會程宗揚這個小官,他索性與童貫攀談起來:“梁師都,你聽說過嗎?”
“聽過。”
童貫道:“梁節度的弟弟啊,不過關係倒平常。”
“親兄弟有什麼生分的?”
童貫露出一個曖昧的笑容:“員外有所不知,梁公公不該姓梁,他其實是蘇學士的私生子……”
程宗揚一口酒噴出來:“還有這事?等等!他是太監?”
童貫大概還是頭一次見到對官場一無所知的官員,他張大嘴巴,半晌才道:“梁公公是先主最寵信的大貂璫,陛下一繼位就封他為節度使。”
程宗揚蒙了,大家也許以為他知道,從沒人給他提過這事。話說回來,宋國的官場能亂成這樣也算是一絕。
“梁公公是蘇學士的私生子?”
程宗揚試探道:“大蘇?”
“還能有誰?”
童貫神秘兮兮地說道:“員外可能不知道,元妙仙師還是蘇學士的書僮呢。”
“神霄宗的林真人?”
程宗揚露出古怪的表情。梁師成、林靈素、高俅都分別和那位蘇學士拉上關係,不知道是宋國太小?還是這世界太奇妙?
童貫猛點頭。“不過這事是梁節度自己認的,蘇家一直不肯承認,所以梁節度到現在都不能認祖歸宗。”
難怪梁師成一倒,梁師都一家就急了。按照宋國優厚臣子的慣例,梁師成即使倒臺也沒有性命之憂;但梁師成自認是蘇家人,大權在握的時候還好說,一旦失勢,對梁師都這個便宜弟弟未必有什麼照顧。
至於蘇家,突然蹦出一個太監說是自己的兄弟,這種讓祖宗蒙羞的事,就算太監的官位再高也不好承認。
程宗揚拿著茶杯,心裡暗暗嘀咕:這位蘇學士不會也是穿越的吧?而且和自己一樣,都戴著閃亮的奸臣吸附光環……蔡元長踱著步過來,笑道:“程員外。”
這還是自己入宮以來頭一個和自己寒暄的官員。程宗揚不敢怠慢,起身笑道:“恭喜恭喜!在下剛知道蔡侍郎升了戶部侍郎,主管鈔法,如此喜事,少不了要討一場酒喝。”
“員外客氣了。”
蔡元長嘆口氣,“說到寶鈔局,蔡某正頭痛呢。”
面對這個不遜於秦檜的大奸臣,程宗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小心道:“是敝號印製的紙幣不合心意?”
蔡元長搖了搖手,“貴號印製的紙幣極是精細,蔡某頭痛的乃是第三批紙幣。”
第三批紙幣都是小額票面,大的不過十貫,小的只有十文,以一貫到一百文之間的居多。
前兩批紙幣,宋國官方以半強迫的手段發行下去,由於面額較大,對商號來說還有便於攜帶的好處。
這一批小面額的紙幣使用起來不及金銖方便,商號既不肯收,尋常百姓更不會拿著銀銖銅錢來換紙幣。
蔡元長剛因為發行紙幣有功而晉升,這一批發行的發行效果若是不理想,即使不會去職,面子上也不好看。
這事程宗揚也很無奈,想讓百姓接受紙幣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換成是自己也不可能哪家錢莊推出紙幣,自己就興沖沖把手頭的貴金屬都換成紙。
“紙幣剛剛推出,百姓心有疑惑也是常情。”
程宗揚道:“只有慢慢推行下去,待百姓見著紙幣的好處,自然就願意接受了。”
蔡元長點了點頭。“程員外說得不錯,如今朝廷方從江州撤軍,幸好發行兩批紙幣,倉中儲糧正足,少了許多後顧之憂。只是朝中用度頗緊……蔡某有個不情之請,不知當不當說?”
程宗揚心知不妙,又無法拒絕,只好硬著頭皮打個哈哈:“蔡侍郎,你折殺小人了,盡說無妨。”
“好!”
蔡元長輕輕一撫掌,道:“以某之見,能否由戶部先從貴號兌換些錢銖使用?除本票外,另加一倍作為質押?”
這種做法完全不合理,程氏錢莊本身做的就是擔保承兌,為宋國發行紙幣提供現金支援。
戶部拿到紙幣怎麼用是他們自己的事,如今轉回手來,把紙幣質押給錢莊兌換成現金,等於平白向程氏錢莊借貸還沒有任何利息。
蔡元長道:“第三批一百萬金銖紙幣全數質押,兌換五十萬金銖,以一年為期,如何?”
“五十萬!”
程宗揚想暈過去了,若拿五十萬金銖的現金出來,自己直接破產了。
蔡元長沉吟半晌。“若是為難,四十萬亦可。”
程宗揚苦笑道:“太多了些,實不相瞞,為了應付已發行的二百萬紙幣,敝號的週轉早已捉襟見肘。”
蔡元長徐徐道:“三十萬金銖。”
程宗揚腦中轉了幾個念頭,這三十萬金銖自己拿得出來。從蔡元長的角度來看,一百萬金銖的小額紙幣難以推行,換成三十萬金銖的現金總比放在戶部的庫房閒置要好。
從自己的角度來講,以三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1】【2】【3】【4】【5】【6】【7】【8】【9】【10】【11】【12】【13】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宋國文風極盛,這座御花園也極為雅緻。園中穿渠引水,園後用數十塊巨大的太湖石構成一座玲瓏剔透的假山。
渠水兩側栽著各色花卉,如今正值仲春,群芳吐豔,兩岸花樹如織;坐在堂中,清風徐來,暗香浮動,天心一輪圓月映在水中,令人盡忘俗塵土。
申時剛過,群臣陸續趕到。不一會兒便看到堂中滿目朱紫,高官雲集;群臣以太師賈師憲為首,然後是宰相王禹玉、太尉高俅、節度使梁師成……數十位高官濟濟一堂,程宗揚看得眼花鐐亂,心裡嘀咕:恐怕周圍伺候的太監品秩都比自己高點兒。
程宗揚官卑職小,位置理所當然在最末一席。他對宋國官場的瞭解基本上是門外漢,這種場合又沒辦法帶秦會之這個伴當。
往好處想,反正天子的使節不會找自己這個小官搭話,就算是不花錢看個熱鬧吧。
宋國官服自有制度,四品以上官員著紫服,配金魚袋;六品以上著緋服,佩銀魚袋;七品著綠服,沒有魚袋可佩。
眼看滿堂高官有佩玉帶的,有佩金帶的,有佩金塗銀帶的,自己一個七品的綠服官戴著條水牛角做的犀角帶,程宗揚自嘲道:這算是萬紅叢中一點綠了。
御花園面積甚大,此時堂中、廊下都點了銀燈,無數宮女、太監往來不絕,傳菜布盞,群臣互相寒暄,倒沒他的事。
程宗揚遊目四顧卻看到一個熟人——上次見過面的蔡元長穿著紫袍,腰帶已經由金帶換成玉帶;聽說他由於紙幣發行的功勞,剛晉升為戶部侍郎,今晚也奉詔赴宴。
察覺程宗揚的目光投來,蔡元長遠遠點了點頭,含笑示意。程宗揚暗道:宋朝名臣不少,怎麼自己盡遇到奸臣?難道自己的主角光環屬性是反的,專門吸引奸臣?
程宗揚再看幾眼也沒有看到什麼稀罕的,不禁有些意興闌珊,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意外地發現茶水裡放了參片、枸杞之類的補品。
他悄悄看了旁邊的席位一眼,比自己官階高了幾級的一位工部侍郎不過是普通茶水。
後面一個聲音細聲慢氣地說道:“程員外,請慢用。”
說著殷勤地幫他添上茶。程宗揚一笑,低聲道:“童公公,怎麼讓你來添茶?”
童貫小臉微微發紅,尷尬地說道:“小的辦事不力,被封公公趕回來了。”
“我那侄兒呢?”
童貫有些嫉妒地悄聲道:“他不知用了什麼手段,拜了封公公做乾爹,只怕要不了幾日便是皇城司的指揮。”
自己這便宜侄兒真有點本事,一轉眼竟然又抱住封公公的粗腿。不過童貫能回宮繼續當差,這條小命至少是保住了。
由於不是正規的朝宴,宋主並沒有出席宴會。漢使到場時,隱約聽到賈師憲說了句什麼,然後群臣轟然舉杯,向那位漢國使節敬酒。
那漢使倒是豪爽,起身舉觥飲盡,又斟了杯酒捧在手中道:“鄙人年前在唐國長安,正聞長安城中傳唱此曲:‘君不見哥舒橫行夜帶刀,西屠紫堡取紫袍’,誰知今日來貴國,卻見袞袞諸公早已盡是朱紫,哈哈哈哈!”
童貫為人乖覺,見程宗揚聽得納悶,悄悄道:“這位漢使是來與陛下商量一同出兵江州的。”
程宗揚渾身汗毛都豎起來,儘量不動聲色地說道:“出兵江州?”
“沒錯,一萬步軍和一萬水軍。”
童貫道:“小的伺候時在外面聽見……”
程宗揚心頭突突直跳,咬牙笑道:“可惜他晚來一步,江州已經撤軍了,難道還能再調回去不成?”
“小的在外面聽著,陛下似乎是動心了。後來陛下召賈太師密談,賈太師一聽之下當即拒絕,說這是漢國的驅虎吞狼之計,想讓我大宋將士在江州不停流血。陛下被賈太師說服,所以今晚的宴會才沒有出席,只讓賈太師與漢國使節周旋……”
聽著童貫說著宮中機密,程宗揚的心神卻莫名一陣恍惚,想起劍玉姬當日吟詠的兩段曲子。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首〈桃夭〉已經讓自己後院失火,頭大無比;另一曲“魚戲蓮葉東”這會兒想來分明是暗示黑魔海會四處攪動風雲,讓自己焦頭爛額。
這次漢國主動借兵給宋國打仗,會不會也在她算計之呢?如果是這樣,劍玉姬的手伸得太長了吧!
第八章
漢使那番話只要長了耳朵都能聽出話裡話外的諷刺意味,終於有人按捺不住,起身道:“尊使此言甚是!吾輩滿朝朱紫之貴,盡是讀書之人,較之上國非軍功無以封侯,豈不愧哉?然無道而徵,是擾勞天下,非所以憂民也。吾主以民生為重,還請尊使明鑑。”
他這番話聽著是示弱,話裡卻帶著骨頭——“擾勞天下,非所以憂民也”說這話的不是外人,正是聲名赫赫的漢武帝。
漢武帝在〈輪臺罪己詔〉用此話表明對自己窮兵黷武的後悔,這時用出來,等於是拿天子的手打了漢使一記耳光。
程宗揚沒聽出裡面的典故,只見那官員當著群臣的面侃侃而談,頗有鋒芒,有些好奇地問道:“這是哪位?”
童貫道:“樞密院承旨韓節夫,字侘胄——員外!你怎麼了?”
“咳咳!咳咳……”
程宗揚受涼似的劇烈地咳嗽,半晌搗著嘴道:“沒事沒事……”
那漢使臉上微微一紅,反應卻是奇快,應聲道:“陛下愛民之心,本使一入宋境便目視耳聞,若非諸位股肱,也無以成陛下之盛德。”
這話既捧了宋主,又捧了群臣,字面挑不出半點錯處,然而與前面那番話放在一處卻是譏誚之意畢現,暗指群臣無能,放著孤零零一座江州都打不下來,有負宋主盛德。
另一名年輕的官員站起身,說道:“尊使所言,吾等愧不敢當。吾主之德如日月之行,萬民皆見,我們當臣子的卻遠遠不及。”
那漢使以為他沒聽出自己話中的譏誚,眼中帶著幾分戲謔笑道:“大宋群賢畢集,諸君功勞有目共睹,閣下不必客氣。”
那官員對他的諷刺恍若不覺,彬彬有禮地說道:“請尊使回奏天子,太后千秋節將近,敝國特意準備禮物為太后賀壽。”
漢使笑道:“好說好說。”
那官員恭敬地說道:“一點薄禮,不足為太后笑。其中一副水晶簾出自南海卻是難得之物,當配太后之懿範。”
漢使的笑容僵在臉上,接著打個哈哈,扭頭道:“今夜風清月朗,太師可願與在下同遊此園?”
賈師憲充滿自負地微微一笑,起身道:“請。”
程宗揚低聲笑道:“這官員夠狠。送副水晶簾,請漢國的皇太后繼續垂簾聽政?”
這事程宗揚聽過。前任宋主與漢天子先後駕崩,兩國都是幼主繼位,區別在於宋國太后早早就結束垂簾聽政,將權力移交給年輕的宋主;漢國太后卻掌權至今,把大漢天子放在殿上當擺設。
程宗揚現在對宋國官員又有了另一番認識。這些人打仗不行,罵仗卻是行家中的行家,言詞毫不讓人。
這位漢使若不是見機得快,夾著尾巴使了遁術,恐怕還有愣頭青官員跳出來接著打臉。
程宗揚道:“看服色像是個侍郎,哪個部的?”
童貫為人極是機靈,他擔任的小黃門又是常引見官員的,當即道:“是刑部的史同叔史侍郎,字彌遠——員外!你怎麼了?”
“咳咳咳咳……”
程宗揚一陣暴咳,喘氣道:“沒事沒事,我說小貫子,咱們宋國能混到今天實在很不容易。我對咱們陛下充滿難以言說的深切敬意——真是太不容易了……”
群臣各自在園中散步,說是陪漢國使節,卻是三三兩兩走在一起,不必仔細觀察便能看出各方勢力的涇渭分明。
高俅周圍全是軍方將領,這個身居高位、臭名昭著的奸臣居然連宋史的傳記都沒混上,從他交往的圈子多少就能看出端倪。
那位與禁軍猛將同名的王宰相身邊全是文官,詩文唱和熱鬧無比。跟在賈師憲屁股後面的官員最多,文武都有。
最冷清的則是梁師成,詔旨雖然未下,但一眾官員已經提前得到訊息,有意無意地與他保持距離。梁師成倒也明白,一手執觴,旁若無人地自斟自飲。
程宗揚想起他的弟媳黃氏,那騷婦雖然淫浪,好歹是梁師成的直系親眷,怎會落到要討好自己這個小商人的地步?
周圍的官員都在巴結上峰,沒人理會程宗揚這個小官,他索性與童貫攀談起來:“梁師都,你聽說過嗎?”
“聽過。”
童貫道:“梁節度的弟弟啊,不過關係倒平常。”
“親兄弟有什麼生分的?”
童貫露出一個曖昧的笑容:“員外有所不知,梁公公不該姓梁,他其實是蘇學士的私生子……”
程宗揚一口酒噴出來:“還有這事?等等!他是太監?”
童貫大概還是頭一次見到對官場一無所知的官員,他張大嘴巴,半晌才道:“梁公公是先主最寵信的大貂璫,陛下一繼位就封他為節度使。”
程宗揚蒙了,大家也許以為他知道,從沒人給他提過這事。話說回來,宋國的官場能亂成這樣也算是一絕。
“梁公公是蘇學士的私生子?”
程宗揚試探道:“大蘇?”
“還能有誰?”
童貫神秘兮兮地說道:“員外可能不知道,元妙仙師還是蘇學士的書僮呢。”
“神霄宗的林真人?”
程宗揚露出古怪的表情。梁師成、林靈素、高俅都分別和那位蘇學士拉上關係,不知道是宋國太小?還是這世界太奇妙?
童貫猛點頭。“不過這事是梁節度自己認的,蘇家一直不肯承認,所以梁節度到現在都不能認祖歸宗。”
難怪梁師成一倒,梁師都一家就急了。按照宋國優厚臣子的慣例,梁師成即使倒臺也沒有性命之憂;但梁師成自認是蘇家人,大權在握的時候還好說,一旦失勢,對梁師都這個便宜弟弟未必有什麼照顧。
至於蘇家,突然蹦出一個太監說是自己的兄弟,這種讓祖宗蒙羞的事,就算太監的官位再高也不好承認。
程宗揚拿著茶杯,心裡暗暗嘀咕:這位蘇學士不會也是穿越的吧?而且和自己一樣,都戴著閃亮的奸臣吸附光環……蔡元長踱著步過來,笑道:“程員外。”
這還是自己入宮以來頭一個和自己寒暄的官員。程宗揚不敢怠慢,起身笑道:“恭喜恭喜!在下剛知道蔡侍郎升了戶部侍郎,主管鈔法,如此喜事,少不了要討一場酒喝。”
“員外客氣了。”
蔡元長嘆口氣,“說到寶鈔局,蔡某正頭痛呢。”
面對這個不遜於秦檜的大奸臣,程宗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小心道:“是敝號印製的紙幣不合心意?”
蔡元長搖了搖手,“貴號印製的紙幣極是精細,蔡某頭痛的乃是第三批紙幣。”
第三批紙幣都是小額票面,大的不過十貫,小的只有十文,以一貫到一百文之間的居多。
前兩批紙幣,宋國官方以半強迫的手段發行下去,由於面額較大,對商號來說還有便於攜帶的好處。
這一批小面額的紙幣使用起來不及金銖方便,商號既不肯收,尋常百姓更不會拿著銀銖銅錢來換紙幣。
蔡元長剛因為發行紙幣有功而晉升,這一批發行的發行效果若是不理想,即使不會去職,面子上也不好看。
這事程宗揚也很無奈,想讓百姓接受紙幣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換成是自己也不可能哪家錢莊推出紙幣,自己就興沖沖把手頭的貴金屬都換成紙。
“紙幣剛剛推出,百姓心有疑惑也是常情。”
程宗揚道:“只有慢慢推行下去,待百姓見著紙幣的好處,自然就願意接受了。”
蔡元長點了點頭。“程員外說得不錯,如今朝廷方從江州撤軍,幸好發行兩批紙幣,倉中儲糧正足,少了許多後顧之憂。只是朝中用度頗緊……蔡某有個不情之請,不知當不當說?”
程宗揚心知不妙,又無法拒絕,只好硬著頭皮打個哈哈:“蔡侍郎,你折殺小人了,盡說無妨。”
“好!”
蔡元長輕輕一撫掌,道:“以某之見,能否由戶部先從貴號兌換些錢銖使用?除本票外,另加一倍作為質押?”
這種做法完全不合理,程氏錢莊本身做的就是擔保承兌,為宋國發行紙幣提供現金支援。
戶部拿到紙幣怎麼用是他們自己的事,如今轉回手來,把紙幣質押給錢莊兌換成現金,等於平白向程氏錢莊借貸還沒有任何利息。
蔡元長道:“第三批一百萬金銖紙幣全數質押,兌換五十萬金銖,以一年為期,如何?”
“五十萬!”
程宗揚想暈過去了,若拿五十萬金銖的現金出來,自己直接破產了。
蔡元長沉吟半晌。“若是為難,四十萬亦可。”
程宗揚苦笑道:“太多了些,實不相瞞,為了應付已發行的二百萬紙幣,敝號的週轉早已捉襟見肘。”
蔡元長徐徐道:“三十萬金銖。”
程宗揚腦中轉了幾個念頭,這三十萬金銖自己拿得出來。從蔡元長的角度來看,一百萬金銖的小額紙幣難以推行,換成三十萬金銖的現金總比放在戶部的庫房閒置要好。
從自己的角度來講,以三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