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25-02-04
第一章 舊地重回 青山忠骨
早春二月。新燕從泥巢中探出稚嫩的小腦袋,微風吹皺一池綠波,無邊的田野冒出新芽。
大年初三,巴蜀凍土剛解
避開戰亂的天府之國兩年來漸漸復生機。燕盛激戰,大秦閉居巴蜀,不動刀兵。霍永寧有治國之才,輕徭減稅,軍士屯田,大力發展生產。動亂數年的蜀中寧定之後,去歲風調雨順,五穀豐收。但對於這片剛經歷極大動亂的土地而言,僅是緩過一口氣。
盛國鯨吞大燕,怎會放過困守一隅的巴蜀大地?韓鐵衣掐死夷丘水路,聚重兵於涼州三關,虎視眈眈。對於兵強馬壯的盛國而言,不會給大秦恢復元氣的機會。
霍永寧迫於無奈,只得再度大量徵民,三丁抽一,補充軍士與民夫。無論韓家也好,崑崙門人也好,與霍永寧的仇恨不共戴天。韓鐵衣不發兵便罷,一旦動起刀兵,必是雷霆萬鈞。
剛喘了兩口氣的大秦立刻又被扼住咽喉,一國從上至下都覺透不過氣來。吳府如今天下莫敵,稍知些內情的,都曉得大秦皇帝與大將軍惶惶不可終日。紛紛猜測新登基沒幾年,龍椅還沒坐熱的生恐吳府高手神不知鬼不覺地摸進皇宮,睡夢中梟去他們的首級。
對內情知曉更深的,卻懂得這些話多麼無知。吳府對霍永寧與向無極的仇恨,那會這般簡單地一了百了?崑崙山上的滿地鮮血,成都城門上吊死風化的胡浩,天牢裡慘遭凌辱的林瑞晨,這些血債累累的怨怒之火,絕不是割下兩顆人頭就能熄滅的。
天空中春雷滾滾,大地上風雲漸起。吳府要報仇天經地義,可對於大秦的百姓而言,戰火之下又要有多少無辜者枉死。
張六橋坐在院落裡呆呆看著天。四十歲的年紀仍是壯年,可滿面的愁苦之色,滿頭的白髮,還有臉上深鐫的肌膚紋路,都讓他看上去像個年近垂髫的老人。歲月的風霜還來不及改變他從前威風的紫棠臉,生活的艱難就已將他催老。
在他任北城主簿,曾有過一時榮光的【金刀門】,如今早已破敗不堪。沾染了崑崙與吳徵,資財被罰沒之後就是門人散去。原本千絲萬縷的關係脈絡也自動斷絕,幾乎無人敢再與金刀門往來,以免惹禍上身。由此也將整個底蘊不豐的門派送上絕路,夕陽西下,遠處群山長長的倒影吞沒了整座院落……
這是【金刀門】僅存的棲身之地,也是最後一點資財。若不是地處太過荒僻,又已老舊,就連這一處都未必能剩下。
一個門童,三個弟子,就是僅有還守在這裡陪伴張六橋的門人。
“早些歇息吧,明早還要勞作。”天色漸黑,張六橋感慨已盡,生活的壓力會迫得每一個人無暇去想太多,感慨太多。
“師傅慢些。”大弟子攙扶著張六橋,低聲道:“師傅,弟子心中有惑。”
“直說吧。”
“師傅心中可曾有些後悔?”
張六橋沉默,長嘆一聲道:“悔啊,誰能不悔呢。可是誰又真能未卜先知,放在當年再來千萬次,為師還會做同樣的事情。人生如戲,我們站在角落裡的人,根本就沒得選擇……”
關上房門,一盞油燈如豆,映照著破敗而零落的傢俬。張六橋面對著房門,窗紙上透過朦朧的月光,聽得大弟子走遠,又自言自語地喃喃道:“為師心中始終不認為自己選錯了。齊天鴻運……齊天鴻運……”
佇立良久,張六橋回過身來,眼前一花。兩個人影也不知從哪裡出現,閃身而過,落在他身前。
“張門主,許久不見。”
“吳……公子,林仙子。”張六橋看清了來人,聲音顫抖,不知是懼怕還是激動。一瞬間酸甜苦辣皆來,溼了老臉。
“找到這裡不容易。”吳徵的目光復雜,不知是愧疚,憐憫還是再見故人勾起回憶的難過。看了看張六橋,道:“你身上有傷?”
“已經好了。”張六橋行路姿勢怪異叫吳徵看了出來,道:“夷丘一戰,蒙公子高抬貴手保全性命。可我在大秦本就是戴罪之人,毫髮無損說不過去,只得砍了自己幾刀,拖著重傷之身才打消疑慮。傷及筋骨,再難恢復如初。”
吳徵點點頭,伸手去扶,張六橋還要推辭,被他撥開手扶到張小圓桌前落座,道:“當年身不由己,累得金刀門衰敗至此,得罪了。”
“我從沒有怪過公子。”張六橋苦笑一聲,拍了拍大腿,道:“公子行蓋世之功,怎會來此?”
“非我一人之力。而且,再多的功都不及我心中之恨,哪有功夫歌舞昇平。”吳徵目光凝實,射出銳利之色,道:“寧家不滅,我心難安。”
張六橋沉默下去,不知如何作答。
“今日來此沒有別的意思,張門主勿憂。”吳徵取出一疊銀票,五十兩一張,看起來足有兩三千兩之多,上印的是盛國金通行的票號,道:“盛國既統中原與江南,民豐國富,兵精糧足,巴蜀一地遲早歸於一統,想必張門主心中也有數。這些銀票且先收下應付眼前之難,就算暫時不便使用,留待日後東山再起,也夠得。”
“公子,我不敢受……”
“收下吧,藏好倒是真的。除了崑崙之外,我欠你最多,這點銀子都是我私財,不算什麼。”吳徵與林錦兒起身,道:“我們還有事要做,告辭。來年盛國兵馬踏破成都,我欠【金刀門】的,必加倍償還。”
“公子且留步。”張六橋阻止,似下定了決心,問道:“敢問公子此來,不會只為見我一面吧?”
“張門主,我在巴蜀長大,喝這裡的水,吃這裡的米。這裡的人絕大部分與我無冤無仇。”吳徵道:“你看歷史長河,到了這種時候,只需兵臨城下,大秦就該廣開城門以迎王師,還江山一統。但是霍永寧與我有不共戴天之仇,他不敢,也不會降,他只會裹挾百姓,送無數枉死的冤魂。燕盛相爭,軍民死傷無數,我不忍故國也要血流成河。這賊徒篡位得的皇座,這一趟來大秦,我會聯合有志之士,忠義之士。時候一到,共舉義旗,儘速結束戰爭,以免生靈塗炭。”
“霍永寧,有民心嗎?”林錦兒旁聽良久,輕聲問道。
“年老德薄,全憑嚴酷鎮壓,何來民心一說。再有個五年十年,或許能有一點。”張六橋知道這位是奚半樓的未亡人,輕聲答道。
“嗯,怎麼得來的皇位,就讓他用自己的血來償還。”林錦兒閉目,嬌軀顫抖了一陣道。
“吳公子,有什麼我可以效勞?”
“暫時沒有。張門主既然有心,我記下了,屆時自會有人前來知會。張門主務須著急,這段時日儘可慎重考慮,這事情不是鬧著玩,一定會有鮮血和犧牲。張門主若打退堂鼓,我不會怪罪。”吳徵拱拱手,攜林錦兒告辭。
金刀門這處陋居,帶著三五畝的薄田,放眼望去周圍都是山巒,荒僻得很。吳徵與林錦兒行了個把時辰才到一處小鎮,鎮上人口不多,只有一處小客棧,五十來戶人家。他們潛入大秦之後,熟門熟路,並未住在客棧裡,而是尋了處人家安身。
主人年事已高,偏居一隅,吳徵給了吊銅錢,就和林錦兒,欒採晴,冷月玦住了下來。這一趟吳府兵分三路全數入蜀,陸菲嫣帶著顧盼,冷月玦與韓歸雁,祝雅瞳跟柔惜雪,瞿羽湘,玉蘢煙一路。三大高手各自壓陣,身邊還有二十名陷陣營裡武功出眾,人又機靈的高手隨行,確保萬無一失。
回到村居時月掛中天,林錦兒心情鬱郁,洗漱後早早睡下,吳徵在小院外仰望星空。
大年初三,春寒料峭,田野裡已有了蛙鳴。蛙聲心寧時聽著韻律悅耳,心煩時只覺聒噪。吳徵此時不煩不寧,蛙聲不見刺耳也不覺好聽。
“在想什麼?”欒採晴與倪妙筠收拾完畢,一左一右坐在吳徵身邊。
“想回崑崙山看看。”吳徵面對的方向,正是崑崙所在之處,道:“我們十五前趕到成都,此地路途必經崑崙山,到了不回去看看,我心不安。”
這不是個好決定。崑崙山上埋著前輩們的忠骨,照理來了至少該去看一看。但山上有沒有什麼眼線長期盯視不說,吳徵與林錦兒的情緒很難不受影響。
“要不就去吧。”倪妙筠與欒採晴對視一眼,朝小屋撇了撇嘴,柔聲道:“不去,我看師孃更不安心。我們陪著她就是。”
吳徵聞言不禁灑淚,自回川中之後,男兒與林錦兒一般心情,只是在她面前不敢流露而已。
“去吧,霍永寧沒有那麼笨,必然猜到我們已入蜀中,被他的眼線看見又有什麼大不了。”欒採晴冷笑道:“兩隻縮頭烏龜,躲在皇宮裡尚且膽戰心驚,豈敢跟我們動手?”
“嗯,備點香燭紙錢。”
巍巍崑崙,青山依舊,早春的山上雲霧繚繞。走過蜿蜒的山路來到舊日崑崙派的山口,垂頭望去,千溝萬壑,皚皚白雪依然如白色的駿馬群滾滾而來,一切都沒有改變。變的只有這處山口原本的連排屋舍,閣樓高塔全成了斷壁殘垣,荒廢許久。
似乎多年沒有人再敢踏足這裡,凍寒空氣裡,荒草生了又枯,枯了又生,在這片破敗的地方鋪了一層厚厚的草墊子。
吳徵領先,強忍著酸得發疼的鼻子走過山道,穿過屋舍,來到後山。
這裡曾矗立著崑崙派的藏經閣,無數前輩先人的心血結晶都貯藏於此,也是崑崙派的聖地。當敵人湧至,門派即將遭遇滅頂之災時,門人就聚集在此做最後的抗爭。
路口已在望,吳徵喉頭哽咽,輕聲道:“師孃,顧師叔得我赦免保留崑崙弟子的身份後,就獨自一人守在這裡。”
“顧師兄心裡一定愧疚無比……”
“是。”吳徵站在路口,多年過去,當年發生的一切早已被歲月抹去了痕跡,只剩累累黃土,斑斑青蔥。他只能將當年發生的事情口述告知林錦兒,欒採晴與倪妙筠未知其中細節,聽來也覺難過。
“師祖他們就圍坐在藏經閣旁。”步上高臺,昔日高聳的藏經閣早在烈火之下轟然倒塌。大火不知燒了多久,那些結實得風雨不侵的木料都已燒成灰,被大風一卷煙消雲散,只剩一片白地。
“這裡是景師祖,這裡是貝師叔,胡師叔在這裡……我跟菲菲離去前一直在這裡,陪著師尊。”吳徵在一處站下,正是與奚半樓見最後一面時他盤膝坐定的位置。吳徵雙目盡溼,幼時在崑崙學藝,奚半樓從一個刻板得不苟言笑,為了培養他變得漸通情面,給與他的特殊關愛與教導方式,一切猶在眼前。
倪妙筠盈盈拜倒,夫君的師門,亦是她的師門,就跪在地上準備香燭供果。林錦兒聞言軟倒在地,她未放聲嚎哭而是嚶嚶啜泣,不停抹淚,欒採晴陪在身旁,看樣子也勸不住。
倪妙筠擺好了供品,吳徵親手點燃香燭分發眾人,持香祈祝。此刻心中有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朗聲道:“諸位先祖在上,不肖徒吳徵不辱使命重建崑崙,今番重回川中,必剿滅寧氏一族,誅殺暗香零落,還世間朗朗青天,以報崑崙血仇。列祖列宗保佑弟子,不叫放跑一名仇敵。”
林錦兒心中默唸許久,才與吳徵先後插上香支,倪妙筠跟上,唯獨欒採晴持香不插。
吳徵還在奇怪,就見她起身之後站在香爐前,清了清嗓子,道:“諸位,我是你們當代掌門的姑姑,他立下驚天動地的偉業,我也有那麼點功勞,有些話呀我是不吐不快。”
看她大喇喇的樣子,連傷悲中的吳徵與林錦兒都覺有些好笑。美婦說的話頗為有理,倒想聽聽她要說什麼。
“徵兒年紀輕輕,立下的豐功偉業遠超你們崑崙列祖列宗。你們在天上若有靈,想必已經樂開了花,逢人便吹了吧?有這樣的好弟子,你們儘可安心。”欒採晴越說越是得意,朝三人莞爾一笑,道:“奚半樓,咱們一別經年,最後一面也沒說幾句好話。你這人……嗨呀,徵兒不敢說你,我說你!這裡沒人覺得我不配吧?”
美婦捋了捋袖子,氣沖沖道:“一輩子就是這樣死腦筋,這麼個破爛攤子,甩手就扔給自己寶貝徒兒。你是留了身前身後名,鐵骨錚錚,徵兒呢?知不知道這些年來他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多少次險死還生?有一次光昏迷著都三個月,險些就回不來。最近的一次遇險,為了救我,又是險過剃頭!所以呀,你可別怪我,有這份大恩在,我想怎麼做都不過分。”
三人開始還覺好笑,忽然就不知廉恥地將這等事情也宣之於口,吳徵手足無措,二女都羞紅了臉。唯獨欒採晴絲毫不懼,道:“那一戰你知道麼?我傷重無力就是個累贅,你的好徒兒揹著我從三名十二品高手,萬餘軍士的十面埋伏中殺了出來。比你當年可強多了……你能像他一樣麼?就算當年你有了蓋世武功,你也不會做的。徵兒哪一點都強過你,不過嘛,總歸你是教導大的好孩子,也算你慧眼識人,功勳卓著。”
被她數落半天,別說林錦兒和吳徵,就算奚半樓本人在此也沒半點脾氣。欒採晴越說越是得意,滔滔不絕將吳徵這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1】【2】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早春二月。新燕從泥巢中探出稚嫩的小腦袋,微風吹皺一池綠波,無邊的田野冒出新芽。
大年初三,巴蜀凍土剛解
避開戰亂的天府之國兩年來漸漸復生機。燕盛激戰,大秦閉居巴蜀,不動刀兵。霍永寧有治國之才,輕徭減稅,軍士屯田,大力發展生產。動亂數年的蜀中寧定之後,去歲風調雨順,五穀豐收。但對於這片剛經歷極大動亂的土地而言,僅是緩過一口氣。
盛國鯨吞大燕,怎會放過困守一隅的巴蜀大地?韓鐵衣掐死夷丘水路,聚重兵於涼州三關,虎視眈眈。對於兵強馬壯的盛國而言,不會給大秦恢復元氣的機會。
霍永寧迫於無奈,只得再度大量徵民,三丁抽一,補充軍士與民夫。無論韓家也好,崑崙門人也好,與霍永寧的仇恨不共戴天。韓鐵衣不發兵便罷,一旦動起刀兵,必是雷霆萬鈞。
剛喘了兩口氣的大秦立刻又被扼住咽喉,一國從上至下都覺透不過氣來。吳府如今天下莫敵,稍知些內情的,都曉得大秦皇帝與大將軍惶惶不可終日。紛紛猜測新登基沒幾年,龍椅還沒坐熱的生恐吳府高手神不知鬼不覺地摸進皇宮,睡夢中梟去他們的首級。
對內情知曉更深的,卻懂得這些話多麼無知。吳府對霍永寧與向無極的仇恨,那會這般簡單地一了百了?崑崙山上的滿地鮮血,成都城門上吊死風化的胡浩,天牢裡慘遭凌辱的林瑞晨,這些血債累累的怨怒之火,絕不是割下兩顆人頭就能熄滅的。
天空中春雷滾滾,大地上風雲漸起。吳府要報仇天經地義,可對於大秦的百姓而言,戰火之下又要有多少無辜者枉死。
張六橋坐在院落裡呆呆看著天。四十歲的年紀仍是壯年,可滿面的愁苦之色,滿頭的白髮,還有臉上深鐫的肌膚紋路,都讓他看上去像個年近垂髫的老人。歲月的風霜還來不及改變他從前威風的紫棠臉,生活的艱難就已將他催老。
在他任北城主簿,曾有過一時榮光的【金刀門】,如今早已破敗不堪。沾染了崑崙與吳徵,資財被罰沒之後就是門人散去。原本千絲萬縷的關係脈絡也自動斷絕,幾乎無人敢再與金刀門往來,以免惹禍上身。由此也將整個底蘊不豐的門派送上絕路,夕陽西下,遠處群山長長的倒影吞沒了整座院落……
這是【金刀門】僅存的棲身之地,也是最後一點資財。若不是地處太過荒僻,又已老舊,就連這一處都未必能剩下。
一個門童,三個弟子,就是僅有還守在這裡陪伴張六橋的門人。
“早些歇息吧,明早還要勞作。”天色漸黑,張六橋感慨已盡,生活的壓力會迫得每一個人無暇去想太多,感慨太多。
“師傅慢些。”大弟子攙扶著張六橋,低聲道:“師傅,弟子心中有惑。”
“直說吧。”
“師傅心中可曾有些後悔?”
張六橋沉默,長嘆一聲道:“悔啊,誰能不悔呢。可是誰又真能未卜先知,放在當年再來千萬次,為師還會做同樣的事情。人生如戲,我們站在角落裡的人,根本就沒得選擇……”
關上房門,一盞油燈如豆,映照著破敗而零落的傢俬。張六橋面對著房門,窗紙上透過朦朧的月光,聽得大弟子走遠,又自言自語地喃喃道:“為師心中始終不認為自己選錯了。齊天鴻運……齊天鴻運……”
佇立良久,張六橋回過身來,眼前一花。兩個人影也不知從哪裡出現,閃身而過,落在他身前。
“張門主,許久不見。”
“吳……公子,林仙子。”張六橋看清了來人,聲音顫抖,不知是懼怕還是激動。一瞬間酸甜苦辣皆來,溼了老臉。
“找到這裡不容易。”吳徵的目光復雜,不知是愧疚,憐憫還是再見故人勾起回憶的難過。看了看張六橋,道:“你身上有傷?”
“已經好了。”張六橋行路姿勢怪異叫吳徵看了出來,道:“夷丘一戰,蒙公子高抬貴手保全性命。可我在大秦本就是戴罪之人,毫髮無損說不過去,只得砍了自己幾刀,拖著重傷之身才打消疑慮。傷及筋骨,再難恢復如初。”
吳徵點點頭,伸手去扶,張六橋還要推辭,被他撥開手扶到張小圓桌前落座,道:“當年身不由己,累得金刀門衰敗至此,得罪了。”
“我從沒有怪過公子。”張六橋苦笑一聲,拍了拍大腿,道:“公子行蓋世之功,怎會來此?”
“非我一人之力。而且,再多的功都不及我心中之恨,哪有功夫歌舞昇平。”吳徵目光凝實,射出銳利之色,道:“寧家不滅,我心難安。”
張六橋沉默下去,不知如何作答。
“今日來此沒有別的意思,張門主勿憂。”吳徵取出一疊銀票,五十兩一張,看起來足有兩三千兩之多,上印的是盛國金通行的票號,道:“盛國既統中原與江南,民豐國富,兵精糧足,巴蜀一地遲早歸於一統,想必張門主心中也有數。這些銀票且先收下應付眼前之難,就算暫時不便使用,留待日後東山再起,也夠得。”
“公子,我不敢受……”
“收下吧,藏好倒是真的。除了崑崙之外,我欠你最多,這點銀子都是我私財,不算什麼。”吳徵與林錦兒起身,道:“我們還有事要做,告辭。來年盛國兵馬踏破成都,我欠【金刀門】的,必加倍償還。”
“公子且留步。”張六橋阻止,似下定了決心,問道:“敢問公子此來,不會只為見我一面吧?”
“張門主,我在巴蜀長大,喝這裡的水,吃這裡的米。這裡的人絕大部分與我無冤無仇。”吳徵道:“你看歷史長河,到了這種時候,只需兵臨城下,大秦就該廣開城門以迎王師,還江山一統。但是霍永寧與我有不共戴天之仇,他不敢,也不會降,他只會裹挾百姓,送無數枉死的冤魂。燕盛相爭,軍民死傷無數,我不忍故國也要血流成河。這賊徒篡位得的皇座,這一趟來大秦,我會聯合有志之士,忠義之士。時候一到,共舉義旗,儘速結束戰爭,以免生靈塗炭。”
“霍永寧,有民心嗎?”林錦兒旁聽良久,輕聲問道。
“年老德薄,全憑嚴酷鎮壓,何來民心一說。再有個五年十年,或許能有一點。”張六橋知道這位是奚半樓的未亡人,輕聲答道。
“嗯,怎麼得來的皇位,就讓他用自己的血來償還。”林錦兒閉目,嬌軀顫抖了一陣道。
“吳公子,有什麼我可以效勞?”
“暫時沒有。張門主既然有心,我記下了,屆時自會有人前來知會。張門主務須著急,這段時日儘可慎重考慮,這事情不是鬧著玩,一定會有鮮血和犧牲。張門主若打退堂鼓,我不會怪罪。”吳徵拱拱手,攜林錦兒告辭。
金刀門這處陋居,帶著三五畝的薄田,放眼望去周圍都是山巒,荒僻得很。吳徵與林錦兒行了個把時辰才到一處小鎮,鎮上人口不多,只有一處小客棧,五十來戶人家。他們潛入大秦之後,熟門熟路,並未住在客棧裡,而是尋了處人家安身。
主人年事已高,偏居一隅,吳徵給了吊銅錢,就和林錦兒,欒採晴,冷月玦住了下來。這一趟吳府兵分三路全數入蜀,陸菲嫣帶著顧盼,冷月玦與韓歸雁,祝雅瞳跟柔惜雪,瞿羽湘,玉蘢煙一路。三大高手各自壓陣,身邊還有二十名陷陣營裡武功出眾,人又機靈的高手隨行,確保萬無一失。
回到村居時月掛中天,林錦兒心情鬱郁,洗漱後早早睡下,吳徵在小院外仰望星空。
大年初三,春寒料峭,田野裡已有了蛙鳴。蛙聲心寧時聽著韻律悅耳,心煩時只覺聒噪。吳徵此時不煩不寧,蛙聲不見刺耳也不覺好聽。
“在想什麼?”欒採晴與倪妙筠收拾完畢,一左一右坐在吳徵身邊。
“想回崑崙山看看。”吳徵面對的方向,正是崑崙所在之處,道:“我們十五前趕到成都,此地路途必經崑崙山,到了不回去看看,我心不安。”
這不是個好決定。崑崙山上埋著前輩們的忠骨,照理來了至少該去看一看。但山上有沒有什麼眼線長期盯視不說,吳徵與林錦兒的情緒很難不受影響。
“要不就去吧。”倪妙筠與欒採晴對視一眼,朝小屋撇了撇嘴,柔聲道:“不去,我看師孃更不安心。我們陪著她就是。”
吳徵聞言不禁灑淚,自回川中之後,男兒與林錦兒一般心情,只是在她面前不敢流露而已。
“去吧,霍永寧沒有那麼笨,必然猜到我們已入蜀中,被他的眼線看見又有什麼大不了。”欒採晴冷笑道:“兩隻縮頭烏龜,躲在皇宮裡尚且膽戰心驚,豈敢跟我們動手?”
“嗯,備點香燭紙錢。”
巍巍崑崙,青山依舊,早春的山上雲霧繚繞。走過蜿蜒的山路來到舊日崑崙派的山口,垂頭望去,千溝萬壑,皚皚白雪依然如白色的駿馬群滾滾而來,一切都沒有改變。變的只有這處山口原本的連排屋舍,閣樓高塔全成了斷壁殘垣,荒廢許久。
似乎多年沒有人再敢踏足這裡,凍寒空氣裡,荒草生了又枯,枯了又生,在這片破敗的地方鋪了一層厚厚的草墊子。
吳徵領先,強忍著酸得發疼的鼻子走過山道,穿過屋舍,來到後山。
這裡曾矗立著崑崙派的藏經閣,無數前輩先人的心血結晶都貯藏於此,也是崑崙派的聖地。當敵人湧至,門派即將遭遇滅頂之災時,門人就聚集在此做最後的抗爭。
路口已在望,吳徵喉頭哽咽,輕聲道:“師孃,顧師叔得我赦免保留崑崙弟子的身份後,就獨自一人守在這裡。”
“顧師兄心裡一定愧疚無比……”
“是。”吳徵站在路口,多年過去,當年發生的一切早已被歲月抹去了痕跡,只剩累累黃土,斑斑青蔥。他只能將當年發生的事情口述告知林錦兒,欒採晴與倪妙筠未知其中細節,聽來也覺難過。
“師祖他們就圍坐在藏經閣旁。”步上高臺,昔日高聳的藏經閣早在烈火之下轟然倒塌。大火不知燒了多久,那些結實得風雨不侵的木料都已燒成灰,被大風一卷煙消雲散,只剩一片白地。
“這裡是景師祖,這裡是貝師叔,胡師叔在這裡……我跟菲菲離去前一直在這裡,陪著師尊。”吳徵在一處站下,正是與奚半樓見最後一面時他盤膝坐定的位置。吳徵雙目盡溼,幼時在崑崙學藝,奚半樓從一個刻板得不苟言笑,為了培養他變得漸通情面,給與他的特殊關愛與教導方式,一切猶在眼前。
倪妙筠盈盈拜倒,夫君的師門,亦是她的師門,就跪在地上準備香燭供果。林錦兒聞言軟倒在地,她未放聲嚎哭而是嚶嚶啜泣,不停抹淚,欒採晴陪在身旁,看樣子也勸不住。
倪妙筠擺好了供品,吳徵親手點燃香燭分發眾人,持香祈祝。此刻心中有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朗聲道:“諸位先祖在上,不肖徒吳徵不辱使命重建崑崙,今番重回川中,必剿滅寧氏一族,誅殺暗香零落,還世間朗朗青天,以報崑崙血仇。列祖列宗保佑弟子,不叫放跑一名仇敵。”
林錦兒心中默唸許久,才與吳徵先後插上香支,倪妙筠跟上,唯獨欒採晴持香不插。
吳徵還在奇怪,就見她起身之後站在香爐前,清了清嗓子,道:“諸位,我是你們當代掌門的姑姑,他立下驚天動地的偉業,我也有那麼點功勞,有些話呀我是不吐不快。”
看她大喇喇的樣子,連傷悲中的吳徵與林錦兒都覺有些好笑。美婦說的話頗為有理,倒想聽聽她要說什麼。
“徵兒年紀輕輕,立下的豐功偉業遠超你們崑崙列祖列宗。你們在天上若有靈,想必已經樂開了花,逢人便吹了吧?有這樣的好弟子,你們儘可安心。”欒採晴越說越是得意,朝三人莞爾一笑,道:“奚半樓,咱們一別經年,最後一面也沒說幾句好話。你這人……嗨呀,徵兒不敢說你,我說你!這裡沒人覺得我不配吧?”
美婦捋了捋袖子,氣沖沖道:“一輩子就是這樣死腦筋,這麼個破爛攤子,甩手就扔給自己寶貝徒兒。你是留了身前身後名,鐵骨錚錚,徵兒呢?知不知道這些年來他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多少次險死還生?有一次光昏迷著都三個月,險些就回不來。最近的一次遇險,為了救我,又是險過剃頭!所以呀,你可別怪我,有這份大恩在,我想怎麼做都不過分。”
三人開始還覺好笑,忽然就不知廉恥地將這等事情也宣之於口,吳徵手足無措,二女都羞紅了臉。唯獨欒採晴絲毫不懼,道:“那一戰你知道麼?我傷重無力就是個累贅,你的好徒兒揹著我從三名十二品高手,萬餘軍士的十面埋伏中殺了出來。比你當年可強多了……你能像他一樣麼?就算當年你有了蓋世武功,你也不會做的。徵兒哪一點都強過你,不過嘛,總歸你是教導大的好孩子,也算你慧眼識人,功勳卓著。”
被她數落半天,別說林錦兒和吳徵,就算奚半樓本人在此也沒半點脾氣。欒採晴越說越是得意,滔滔不絕將吳徵這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