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25-05-13
麼左道妖邪。我們是——在亂世中被丟棄的女人,是浮萍,是被命運啃咬後,還想活下去的人。”
她站定,語調放輕,卻字字清晰:
“我教你們採補,是為了你們有一口飯吃;教你們攝魂,是為了不被欺辱致死;教你們運氣,是為了哪怕被人壓在身下,也能反手取命。”
“可你呢?仗著學了點皮毛,就敢去鬥一個破元境的正派弟子?你知不知道,真正的修行之人,從不打無準備之仗!”
空氣一時間寂靜如死。
就連臺下最年輕的女伎,都感受到桑姨話中那種——“你們若不清醒,命不值錢”的寒意。
桑若蘭眸中閃過一絲悵然,聲音低了些許:
“這幾年,我都白教你了。”
芙蓉整個人伏在地上,頭貼地磚,不敢再辯一句。
桑若蘭說罷,轉身望向隊中一人,目光溫和了些:
“紅綃,你來告訴我,按照教中戒律——擅自與外敵鬥法,敗者該如何處置?”
紅綃略一遲疑,仍緩步上前,行禮後恭聲答道:
“回教主,依《採補戒律》第七條:凡我教弟子,未經上令擅啟鬥法,與外敵對敵落敗者——輕則禁慾三旬、鎖息七日,重者廢去採補之權,降為守技。”
桑若蘭微微一頓,緩緩道:
“你是繡春樓的樓主,是我一手提拔的人,若你也輕賤門規,他人豈不效仿?”
她目光一掃全場,眾女俱低頭不語。
桑姨收回視線,語氣一如既往平靜,卻字字如錐:
“我不降你,也不廢你。仍舊照常接客——只罰你七日之期,封陰閉竅,不得采補半分陽力。”
芙蓉猛然抬頭,臉色煞白:“不——教主!”
她話音未落,便見桑姨一抬手,掌中亮出一道銀光微耀的符環,形制精巧,卻帶著森冷之意。
“此環喚作‘鎖補銀環’,非傷人之器,卻專封陰竅。入體之後,雖交合百次,卻如水過石,無一絲精氣可攝。”
“你自傲採補之術,便讓你七日空耗春事,方知我鐵陰教之規,不可輕犯。”
芙蓉面色煞白,身軀微顫,嘴唇動了動,卻終究沒有說出一句求饒。
而院中其他頭牌與女伎——紅綃、素珠、雨煙、曼音等人,也俱都倒吸一口冷氣,面色凝重。
這刑罰雖無鞭打之痛、廢功之辱,卻是最折人心志之法。
對以採補為術、以接客為道的女子而言,封竅而不封人,才是真正的“溫柔刀”。
桑若蘭不再看芙蓉,只留一句:
“今日起,鎖補之身,照常點卯,照常登臺。七日後,我自會替你解環。”
語罷,轉身離去。
那道銀環仍在指間旋轉,寒光如水,映著芙蓉臉上的慘白與羞愧。
房事晨會結束,喧囂漸散。
芙蓉回到了她獨佔的玉蘭閣。
一推開門,雕花銅鎖撞出清脆一響,外人只道這是頭牌之房,金玉滿堂,誰知今日卻籠著一層寒意。
她關上門,手中那枚細銀製成的封竅環被她把玩許久,指腹輕撫處,隱隱帶著一絲殘餘的涼意,正是桑姨親手所留之物。
她站在鏡前,黛眉微蹙,似在猶豫,又似不屑。
“封竅……七日之刑……”她咬唇,低低咕噥。
她當然明白,這銀環一旦嵌入,玉門竅即閉、納精之力全失,不光功法全廢,房事之中也只能強作歡笑,反受精氣衝反之苦。
那種空虛與反噬,哪怕是老練如她,也要小心應對。
她低頭看向銀環,又抬眼望向鏡中自己的臉。
那是再熟悉不過的容顏,美豔、端莊、風情萬種——如今卻添了些許疲意與……怨氣?
“我是老闆娘。”她低聲道,“這繡春樓,是我撐起來的。來來去去大小官員,哪一個不曾來此求香?”
她手指一緊,銀環差點滑落,卻被她穩穩接住。
但那一瞬的不服,終究只是嘴角輕顫。
她知道,要不是桑姨當年扶她入教,替她斷過兩劫,廢了三人,繡春樓也早換人做主了。
她深吸口氣,閉目,將衣衫撩起,一指探入,銀環緩緩納入玉門竅內——
一瞬之間,似有絲絲冷意逆衝而上,像是有什麼鎖死了經脈。
芙蓉輕“嗯”一聲,扶著几案站穩,臉色泛白。那種熟悉的真氣流轉,倏然止於會陰之下,再無吸補之力。
她站了一會,才緩緩坐下,臉朝窗外,神情一時說不出是冷靜,還是委屈。
“七天……也好。就當歇口氣。”
語氣淡淡的,像是自解。
可手指卻在繡榻邊輕輕敲打,眼神盯著空處,隱隱浮出幾分森意。
一場風波就這樣結束了。這些女子們各司其職,回到了各自的崗位上。
阿瑤僅僅來了一天,僅僅是個七歲的小女孩,就因為桑姨在早會上提了一嘴,飯食便提高了一個檔次。
這在繡春樓可不是尋常事,對一個正處在發育期的小姑娘來說,尤為關鍵。
但繡春樓再大,飯食再好,也不過是外門皮相。
那些真正能踏入“鐵陰教”門內、修煉正傳採補術的女子,全都是千中挑一的天資之體。
世人只道花街柳巷盡是豔骨柔情,可誰知這繡春樓裡,能列入“十三頭牌”的女子,竟全是“鐵陰教”的嫡傳弟子。
並非是個妓女就能學得功法,桑若蘭常言:
“我教不傳媚骨,只傳正脈。採補之術,非聖體不納,非正心不授,若強修之,精傷壽損,早衰早夭,神魂潰散。”
鐵陰教的入門規制極嚴,需通“五大陰竅”,方可修習本門功訣——
其一為玉門竅,位於會陰部,主閉氣藏精,採補之始,若會陰不閉,精氣外溢,必傷自元;
其二為藏元竅,位於下腹正中,主納氣歸宮,藏精煉氣,若脈亂月滯,則衝任不通,根本不穩;
其三為神闕竅,位於肚臍,主歸元調火,若臍陷無力,中氣潰亂,採而不收;
其四為衝任雙竅,起於會陰,會於神闕,一線貫穿丹田與心脈,主陰陽通匯、精血交融。若衝滯任閉,則氣血浮散,精元不聚;
其五為幽香竅,位於背心兩肩胛之間,心俞所引,香隨氣走,氣隨心動,唯極陰之體能“情動香生”,引魂攝陽,是真正的香魄之骨。
“這五竅,不通其三者,不得窺教門一頁。不通其五者,縱豔壓群芳,亦是凡胎。”
桑姨曾在私下訓話時冷冷說道。
若說起十三頭牌中誰與桑姨最親近,非紅綃莫屬。
此女子本名早已無人記得,只因生得一身桃花眼、笑時頰邊一點朱痣如胭脂落雪,入樓不久便被老鴇喚作“紅綃”。
那年她十二歲,被人販子連夜從河西帶來,裹在麻袋中丟入繡春樓後院時,渾身是泥,頭髮打結,縮在柴房角落瑟瑟發抖,餓得眼都發藍。
可就是這個狼狽小姑娘,三日未穿厚衣卻無一咳喘,夜臥井邊也不覺冷,月夜之下更有奇香若隱若現——桑若蘭初見她時,便駐足良久,一言未發。
隨後幾日,桑姨親自喚她入內,將她全身氣脈逐一按診,不出意料:
“玉門緊斂,命火不寒,神闕飽滿,幽香初現,唯獨衝任稍滯。”
雖未五竅俱通,卻也四竅已開,是百人中難得一見的好苗子。
桑姨隨手點了她肩頭一道清氣,自此,繡春樓的所有人都知:這孩子,進了桑姨的眼。
十四歲那年,紅綃正式受封為“外門記名弟子”,入教學本,開始修煉鐵陰教基礎心法《陰火攝元訣》。
她從此不再與凡妓共房,而是在桑姨的安排下進行“引氣採補”的溫修法,每月僅接寥寥數客,由桑姨親定其人,採補後由教內執事調氣護心,步步為營,不敢差毫分。
十六歲,紅綃初破“凡脈境”,體內陰火初成、氣可攝陽,掌握基礎採補三式:
“攝魂吻”、“鎖精術”、“攝陽化陰訣”。
自此,她徹底掙脫了尋常妓女“二十早衰、二十五病死”的命數,一身肌膚凝脂、氣色紅潤,至今二十有四,仍風姿如初,不減當年。
她常說:“若不是桑姨教我這套功法,如今我早就是個埋在後街亂葬崗的瘦骨頭了。”
可她也清楚,自己終究是“四竅之體”,哪怕修至三階“化勁境”,終究比不過那種“生來五竅齊通”的傳說人物。
而今日見到那個叫阿瑤的小丫頭,紅綃心底第一次泛起一種莫名的不安與……羨慕。
她望著井邊那孩子的背影,輕聲嘀咕:
“桑姨,這孩子才來一天,就提前升閣,桑姨是發現好苗子了麼?”
而桑姨站在欄邊,彷彿聽見了她的低語,淡淡說道:
“別羨慕,她的路,未必比你容易。”
言罷,她輕擺衣袖,步入內樓,風過無痕,香氣仍縈繞於廊間。
繡春樓一共有十三位頭牌,皆是鐵陰教的正式弟子,或五竅俱通,或四竅已開。
她們既得教主親授,又有專門的功法室每日修煉。
可在這樓中,還有二三十位中等妓伎與十數名無名女子,雖未得入教之命,卻日日在暗中揣摩模仿,妄圖搏得教主垂青。
正院西南角,有一間獨立小閣,名曰“綺房”,本為桑姨設下的“房體修行所”,供頭牌佳麗習練身法與採補引氣之術。
但這些年,隨著桑姨經常外出,規矩鬆散,漸有一些自命不凡的女子私下借用,甚至擅自演練。
今日巳時,綺房內香菸嫋嫋,數位姿容不俗的女子正各自演練房事功法。
只見其中一人,身穿白紗,伏在一張紫檀軟榻上,雙臂支地,腿部展開,緩緩運轉臀腰之間的勁力。
這招便是模仿紅綃的“攝陽化陰訣”,主修肌肉緊實與丹田發力。
另一人則站於房中銅鏡之前,腳踏八字,左右擺胯,配合呼吸之法,練的乃是“引陽攝氣步”——模擬合歡之時採補瞬間的心氣攝魂動作,講究“香隨心動,氣由勢發”。
房中還有一特製器械,“雲步架”,女子可在其上訓練踏步節律,配合腿部陰竅發力。
然而她們不知道——真正的採補術,最關鍵的不是姿勢、力道或柔韌,而是那五竅是否俱通、體香能否轉氣、命門是否自燃。
“天賦不是練來的。”
桑姨當年曾在紅綃初練時這樣說過,“強行修採補術的人,只會把自己的陽壽一點點漏光,最後反噬命門,得不償命。”
靠窗那名身著月白襦裙的女子,雙膝跪坐,盤腿靜息。
她身下墊著一方軟毯,雙目微閉,神情專注。
其內衣下卻藏著一物,正隨著她的呼吸起伏微動。
那是鐵陰教早年傳下的秘製器具,名曰——紫石引珠。
據說以千年紫金石煉成圓珠,再以水銀、雲母、秘香調和其外膜,每一顆珠子大小不一,質地堅韌柔滑,乃“採補術”初階必用之物。
她體內藏珠,氣沉丹田,正行《鎖精固陰訣》,運氣催動“玉門收放”,以此練習陰竅聚氣之法。
每一次珠子轉動,皆需以腹氣引導,再以內竅輕收,稍有不慎便會溢力傷精。她額頭已滿是細汗,卻仍咬牙堅持。
她並不知道,若無玉門竅不通,先天緊閉者,強行用引珠修煉,只會傷損根本,日後必成隱疾。
可惜,終究不過是照貓畫虎。
她們練的盡是皮相,卻不知——採補術講的,從來不是“姿勢與技巧”,而是體魄與氣脈,天賦與陰竅。
房門外,桑姨步履輕盈地路過,眉目淡然,未曾踏入。
她掃了一眼室內,又看了眼欄邊那個坐著曬太陽的孩子。
那孩子正是阿瑤,穿著剛換的新衣,盤腿吃著飯糰,臉上掛著一層日光下的清澈與童真。
屋中角落又有數位女子,皆是繡春樓中等之姿,卻妄圖以苦修搏得桑姨青睞、窺鐵陰教法門之門徑。
她們身下皆踩著蒲團,而腰胯之間,卻懸著一根細長烏絲——
正是傳說中的“鎖陰玉錘”。
鎖心珠藏於陰道之內,黑綾絲繩從陰竅中垂出,末端掛一塊精雕青銅錘,光潔圓潤,沉重紮實。
此器古法鑄煉,錘輕者五六斤,重者二十餘斤,皆用於錘鍊陰竅,乃是鐵陰教的入門之衡量:提不得此錘,便不得窺門牆半寸。
這些,便是鐵陰教密傳的“鎖陰玉錘”。
檢驗採補之術的根本功力。
“起……起不來了……”
一名年約二十的女子,滿臉漲紅,身軀微顫,那五斤重的玉錘不過提起三寸,鎖芯住便從陰竅脫落。
玉錘重重落下,磕在地面,發出“哐啷”一聲脆響。
角落裡,另一女子雙手輔助丹田,試圖用氣息牽引筋骨,以丹田之氣催動鎖心之珠,哪知練了一上午,錘身紋絲不動,氣血翻湧,竟吐出一口酸水,扶牆而出。
“這三天她連客都沒接,腰腿痛得直不起來。”
“還不是硬撐著往上掛重錘……連十斤都提不起,非得掛十二斤。”
耳語聲中,一女子走到屋角,望著牆上一塊懸掛銅牌,上面刻著幾位頭牌的“練錘紀錄”。
雨煙,兩字赫然其上。
雨煙:四十三斤,十息提穩。
眾人望之如神話。
“她……她那天到底怎麼做到的?”
“聽說那天她還行了一房……完事轉身就去提了四十斤……那男的癱了一整月。”
她們不知,那一夜桑姨在暗處觀之,未語,只點頭道:“可堪傳承。”
此時,院外廊下,阿瑤正扒著雕花窗沿偷看。她睜著一雙亮晶晶的眼睛,小腦袋左右晃動,好奇得不得了。
她看著那玉錘的大小,悄聲問自己:“這是在練什麼呀?”
忽聽旁人低語:“雨煙姐姐都能提四十多斤啦……我們這些凡胎,怕是連十斤都撐不起。”
阿瑤瞪圓了眼睛,小嘴微張,輕輕嘀咕了一句:
“四十多斤?我……我自己都沒四十斤呢!這雨煙能用逼我把都給提起來!”
一旁負責打掃的林姐聽見了,失笑搖頭:“你呀,還是多吃點飯再說吧。”
而房中香菸未散,銅錘聲聲不絕,正是這鐵陰教中最根本、也最殘酷的“入門試煉”。
不是所有女人都能提起那一錘,但她們都想賭一把命,賭一個“被桑姨看上”的未來。
桑姨在綺房門口僅僅看了一會,便回頭消失了在迴廊角落。 林姐拍了拍在窗沿偷看的阿瑤,別看了,桑姨回房了,趕緊準備熱水送過去。
阿瑤小心翼翼提著銅壺,布帕纏得鬆緊不勻,一路熱氣氤氳,沿著迴廊步步緊張。
她記得林姐的叮囑:“桑姨在的時候,送水只到門外。若門沒動,就站著,不許多言。”
到了綺房門前,她放下壺,雙膝半跪,輕輕敲了三下木門,嗓音怯生:“阿瑤送水來了。”
屋內無聲。
她等了片刻,又試探著輕敲兩下。
仍然無應。
她低頭垂首,正欲退下,卻忽然感到——一縷異樣的清涼之氣從門縫間緩緩逸出,帶著淡淡香意,如蘭似雪,卻不似世間香料所調。
寒意中竟透著絲絲溫柔,沁入肺腑,令她整個人如同浸入了微寒清泉一般,疲憊全消,心神空明。
她睜大眼睛,鼻尖微顫,那氣息太熟悉了。是她初見桑姨時,縈繞在她發端衣角的味道。
阿瑤莫名其妙地笑了。
自打她記事起,就一直奔波,未得幾天母愛,母親就已經去世,但這味道卻讓她莫名安心,彷彿一種天生的依附,如嬰兒聞到母乳氣息般,天然親近。
小小年紀的她,心念還未通透,自是壓不住心頭那股悸動與好奇。
林姐的教誨被拋諸腦後,她竟緩緩抬手,推開了那扇原本並未上鎖的朱漆木門。
門吱呀一聲開啟。
屋內靜極了,香氣濃郁中透著些許薄霧,似乎是銅鼎香爐中剛添過新香,煙氣繚繞不散。光線幽昏,卻足以讓她望見榻上的人影。
只見桑姨盤膝而坐,身披一襲月白色輕紗,未施粉黛,卻容光若雪。
她面容恬淡,雙目微閉,長髮如墨披散在肩後,雪膚若瓷,隱隱可見她胸口輕輕起伏,似乎正於某種極深的內功調息之中。
她的身周沒有任何招式流轉,卻彷彿天地間最自然的引力中心。
周圍一尺內的香氣竟隨她呼吸而顫動,如被某種無形之力掌控。
更令阿瑤驚奇的是——
房中寒意愈濃,而她竟覺得分外舒服。
她呆立當場,忘了退下。
阿瑤站在門口,小小的身子竟連桑姨打坐時的身高都未及。她仰頭望著那個靜如雕像的女人,一股從未有過的親近感升上心頭。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1】【2】【3】【4】【5】【6】【7】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她站定,語調放輕,卻字字清晰:
“我教你們採補,是為了你們有一口飯吃;教你們攝魂,是為了不被欺辱致死;教你們運氣,是為了哪怕被人壓在身下,也能反手取命。”
“可你呢?仗著學了點皮毛,就敢去鬥一個破元境的正派弟子?你知不知道,真正的修行之人,從不打無準備之仗!”
空氣一時間寂靜如死。
就連臺下最年輕的女伎,都感受到桑姨話中那種——“你們若不清醒,命不值錢”的寒意。
桑若蘭眸中閃過一絲悵然,聲音低了些許:
“這幾年,我都白教你了。”
芙蓉整個人伏在地上,頭貼地磚,不敢再辯一句。
桑若蘭說罷,轉身望向隊中一人,目光溫和了些:
“紅綃,你來告訴我,按照教中戒律——擅自與外敵鬥法,敗者該如何處置?”
紅綃略一遲疑,仍緩步上前,行禮後恭聲答道:
“回教主,依《採補戒律》第七條:凡我教弟子,未經上令擅啟鬥法,與外敵對敵落敗者——輕則禁慾三旬、鎖息七日,重者廢去採補之權,降為守技。”
桑若蘭微微一頓,緩緩道:
“你是繡春樓的樓主,是我一手提拔的人,若你也輕賤門規,他人豈不效仿?”
她目光一掃全場,眾女俱低頭不語。
桑姨收回視線,語氣一如既往平靜,卻字字如錐:
“我不降你,也不廢你。仍舊照常接客——只罰你七日之期,封陰閉竅,不得采補半分陽力。”
芙蓉猛然抬頭,臉色煞白:“不——教主!”
她話音未落,便見桑姨一抬手,掌中亮出一道銀光微耀的符環,形制精巧,卻帶著森冷之意。
“此環喚作‘鎖補銀環’,非傷人之器,卻專封陰竅。入體之後,雖交合百次,卻如水過石,無一絲精氣可攝。”
“你自傲採補之術,便讓你七日空耗春事,方知我鐵陰教之規,不可輕犯。”
芙蓉面色煞白,身軀微顫,嘴唇動了動,卻終究沒有說出一句求饒。
而院中其他頭牌與女伎——紅綃、素珠、雨煙、曼音等人,也俱都倒吸一口冷氣,面色凝重。
這刑罰雖無鞭打之痛、廢功之辱,卻是最折人心志之法。
對以採補為術、以接客為道的女子而言,封竅而不封人,才是真正的“溫柔刀”。
桑若蘭不再看芙蓉,只留一句:
“今日起,鎖補之身,照常點卯,照常登臺。七日後,我自會替你解環。”
語罷,轉身離去。
那道銀環仍在指間旋轉,寒光如水,映著芙蓉臉上的慘白與羞愧。
房事晨會結束,喧囂漸散。
芙蓉回到了她獨佔的玉蘭閣。
一推開門,雕花銅鎖撞出清脆一響,外人只道這是頭牌之房,金玉滿堂,誰知今日卻籠著一層寒意。
她關上門,手中那枚細銀製成的封竅環被她把玩許久,指腹輕撫處,隱隱帶著一絲殘餘的涼意,正是桑姨親手所留之物。
她站在鏡前,黛眉微蹙,似在猶豫,又似不屑。
“封竅……七日之刑……”她咬唇,低低咕噥。
她當然明白,這銀環一旦嵌入,玉門竅即閉、納精之力全失,不光功法全廢,房事之中也只能強作歡笑,反受精氣衝反之苦。
那種空虛與反噬,哪怕是老練如她,也要小心應對。
她低頭看向銀環,又抬眼望向鏡中自己的臉。
那是再熟悉不過的容顏,美豔、端莊、風情萬種——如今卻添了些許疲意與……怨氣?
“我是老闆娘。”她低聲道,“這繡春樓,是我撐起來的。來來去去大小官員,哪一個不曾來此求香?”
她手指一緊,銀環差點滑落,卻被她穩穩接住。
但那一瞬的不服,終究只是嘴角輕顫。
她知道,要不是桑姨當年扶她入教,替她斷過兩劫,廢了三人,繡春樓也早換人做主了。
她深吸口氣,閉目,將衣衫撩起,一指探入,銀環緩緩納入玉門竅內——
一瞬之間,似有絲絲冷意逆衝而上,像是有什麼鎖死了經脈。
芙蓉輕“嗯”一聲,扶著几案站穩,臉色泛白。那種熟悉的真氣流轉,倏然止於會陰之下,再無吸補之力。
她站了一會,才緩緩坐下,臉朝窗外,神情一時說不出是冷靜,還是委屈。
“七天……也好。就當歇口氣。”
語氣淡淡的,像是自解。
可手指卻在繡榻邊輕輕敲打,眼神盯著空處,隱隱浮出幾分森意。
一場風波就這樣結束了。這些女子們各司其職,回到了各自的崗位上。
阿瑤僅僅來了一天,僅僅是個七歲的小女孩,就因為桑姨在早會上提了一嘴,飯食便提高了一個檔次。
這在繡春樓可不是尋常事,對一個正處在發育期的小姑娘來說,尤為關鍵。
但繡春樓再大,飯食再好,也不過是外門皮相。
那些真正能踏入“鐵陰教”門內、修煉正傳採補術的女子,全都是千中挑一的天資之體。
世人只道花街柳巷盡是豔骨柔情,可誰知這繡春樓裡,能列入“十三頭牌”的女子,竟全是“鐵陰教”的嫡傳弟子。
並非是個妓女就能學得功法,桑若蘭常言:
“我教不傳媚骨,只傳正脈。採補之術,非聖體不納,非正心不授,若強修之,精傷壽損,早衰早夭,神魂潰散。”
鐵陰教的入門規制極嚴,需通“五大陰竅”,方可修習本門功訣——
其一為玉門竅,位於會陰部,主閉氣藏精,採補之始,若會陰不閉,精氣外溢,必傷自元;
其二為藏元竅,位於下腹正中,主納氣歸宮,藏精煉氣,若脈亂月滯,則衝任不通,根本不穩;
其三為神闕竅,位於肚臍,主歸元調火,若臍陷無力,中氣潰亂,採而不收;
其四為衝任雙竅,起於會陰,會於神闕,一線貫穿丹田與心脈,主陰陽通匯、精血交融。若衝滯任閉,則氣血浮散,精元不聚;
其五為幽香竅,位於背心兩肩胛之間,心俞所引,香隨氣走,氣隨心動,唯極陰之體能“情動香生”,引魂攝陽,是真正的香魄之骨。
“這五竅,不通其三者,不得窺教門一頁。不通其五者,縱豔壓群芳,亦是凡胎。”
桑姨曾在私下訓話時冷冷說道。
若說起十三頭牌中誰與桑姨最親近,非紅綃莫屬。
此女子本名早已無人記得,只因生得一身桃花眼、笑時頰邊一點朱痣如胭脂落雪,入樓不久便被老鴇喚作“紅綃”。
那年她十二歲,被人販子連夜從河西帶來,裹在麻袋中丟入繡春樓後院時,渾身是泥,頭髮打結,縮在柴房角落瑟瑟發抖,餓得眼都發藍。
可就是這個狼狽小姑娘,三日未穿厚衣卻無一咳喘,夜臥井邊也不覺冷,月夜之下更有奇香若隱若現——桑若蘭初見她時,便駐足良久,一言未發。
隨後幾日,桑姨親自喚她入內,將她全身氣脈逐一按診,不出意料:
“玉門緊斂,命火不寒,神闕飽滿,幽香初現,唯獨衝任稍滯。”
雖未五竅俱通,卻也四竅已開,是百人中難得一見的好苗子。
桑姨隨手點了她肩頭一道清氣,自此,繡春樓的所有人都知:這孩子,進了桑姨的眼。
十四歲那年,紅綃正式受封為“外門記名弟子”,入教學本,開始修煉鐵陰教基礎心法《陰火攝元訣》。
她從此不再與凡妓共房,而是在桑姨的安排下進行“引氣採補”的溫修法,每月僅接寥寥數客,由桑姨親定其人,採補後由教內執事調氣護心,步步為營,不敢差毫分。
十六歲,紅綃初破“凡脈境”,體內陰火初成、氣可攝陽,掌握基礎採補三式:
“攝魂吻”、“鎖精術”、“攝陽化陰訣”。
自此,她徹底掙脫了尋常妓女“二十早衰、二十五病死”的命數,一身肌膚凝脂、氣色紅潤,至今二十有四,仍風姿如初,不減當年。
她常說:“若不是桑姨教我這套功法,如今我早就是個埋在後街亂葬崗的瘦骨頭了。”
可她也清楚,自己終究是“四竅之體”,哪怕修至三階“化勁境”,終究比不過那種“生來五竅齊通”的傳說人物。
而今日見到那個叫阿瑤的小丫頭,紅綃心底第一次泛起一種莫名的不安與……羨慕。
她望著井邊那孩子的背影,輕聲嘀咕:
“桑姨,這孩子才來一天,就提前升閣,桑姨是發現好苗子了麼?”
而桑姨站在欄邊,彷彿聽見了她的低語,淡淡說道:
“別羨慕,她的路,未必比你容易。”
言罷,她輕擺衣袖,步入內樓,風過無痕,香氣仍縈繞於廊間。
繡春樓一共有十三位頭牌,皆是鐵陰教的正式弟子,或五竅俱通,或四竅已開。
她們既得教主親授,又有專門的功法室每日修煉。
可在這樓中,還有二三十位中等妓伎與十數名無名女子,雖未得入教之命,卻日日在暗中揣摩模仿,妄圖搏得教主垂青。
正院西南角,有一間獨立小閣,名曰“綺房”,本為桑姨設下的“房體修行所”,供頭牌佳麗習練身法與採補引氣之術。
但這些年,隨著桑姨經常外出,規矩鬆散,漸有一些自命不凡的女子私下借用,甚至擅自演練。
今日巳時,綺房內香菸嫋嫋,數位姿容不俗的女子正各自演練房事功法。
只見其中一人,身穿白紗,伏在一張紫檀軟榻上,雙臂支地,腿部展開,緩緩運轉臀腰之間的勁力。
這招便是模仿紅綃的“攝陽化陰訣”,主修肌肉緊實與丹田發力。
另一人則站於房中銅鏡之前,腳踏八字,左右擺胯,配合呼吸之法,練的乃是“引陽攝氣步”——模擬合歡之時採補瞬間的心氣攝魂動作,講究“香隨心動,氣由勢發”。
房中還有一特製器械,“雲步架”,女子可在其上訓練踏步節律,配合腿部陰竅發力。
然而她們不知道——真正的採補術,最關鍵的不是姿勢、力道或柔韌,而是那五竅是否俱通、體香能否轉氣、命門是否自燃。
“天賦不是練來的。”
桑姨當年曾在紅綃初練時這樣說過,“強行修採補術的人,只會把自己的陽壽一點點漏光,最後反噬命門,得不償命。”
靠窗那名身著月白襦裙的女子,雙膝跪坐,盤腿靜息。
她身下墊著一方軟毯,雙目微閉,神情專注。
其內衣下卻藏著一物,正隨著她的呼吸起伏微動。
那是鐵陰教早年傳下的秘製器具,名曰——紫石引珠。
據說以千年紫金石煉成圓珠,再以水銀、雲母、秘香調和其外膜,每一顆珠子大小不一,質地堅韌柔滑,乃“採補術”初階必用之物。
她體內藏珠,氣沉丹田,正行《鎖精固陰訣》,運氣催動“玉門收放”,以此練習陰竅聚氣之法。
每一次珠子轉動,皆需以腹氣引導,再以內竅輕收,稍有不慎便會溢力傷精。她額頭已滿是細汗,卻仍咬牙堅持。
她並不知道,若無玉門竅不通,先天緊閉者,強行用引珠修煉,只會傷損根本,日後必成隱疾。
可惜,終究不過是照貓畫虎。
她們練的盡是皮相,卻不知——採補術講的,從來不是“姿勢與技巧”,而是體魄與氣脈,天賦與陰竅。
房門外,桑姨步履輕盈地路過,眉目淡然,未曾踏入。
她掃了一眼室內,又看了眼欄邊那個坐著曬太陽的孩子。
那孩子正是阿瑤,穿著剛換的新衣,盤腿吃著飯糰,臉上掛著一層日光下的清澈與童真。
屋中角落又有數位女子,皆是繡春樓中等之姿,卻妄圖以苦修搏得桑姨青睞、窺鐵陰教法門之門徑。
她們身下皆踩著蒲團,而腰胯之間,卻懸著一根細長烏絲——
正是傳說中的“鎖陰玉錘”。
鎖心珠藏於陰道之內,黑綾絲繩從陰竅中垂出,末端掛一塊精雕青銅錘,光潔圓潤,沉重紮實。
此器古法鑄煉,錘輕者五六斤,重者二十餘斤,皆用於錘鍊陰竅,乃是鐵陰教的入門之衡量:提不得此錘,便不得窺門牆半寸。
這些,便是鐵陰教密傳的“鎖陰玉錘”。
檢驗採補之術的根本功力。
“起……起不來了……”
一名年約二十的女子,滿臉漲紅,身軀微顫,那五斤重的玉錘不過提起三寸,鎖芯住便從陰竅脫落。
玉錘重重落下,磕在地面,發出“哐啷”一聲脆響。
角落裡,另一女子雙手輔助丹田,試圖用氣息牽引筋骨,以丹田之氣催動鎖心之珠,哪知練了一上午,錘身紋絲不動,氣血翻湧,竟吐出一口酸水,扶牆而出。
“這三天她連客都沒接,腰腿痛得直不起來。”
“還不是硬撐著往上掛重錘……連十斤都提不起,非得掛十二斤。”
耳語聲中,一女子走到屋角,望著牆上一塊懸掛銅牌,上面刻著幾位頭牌的“練錘紀錄”。
雨煙,兩字赫然其上。
雨煙:四十三斤,十息提穩。
眾人望之如神話。
“她……她那天到底怎麼做到的?”
“聽說那天她還行了一房……完事轉身就去提了四十斤……那男的癱了一整月。”
她們不知,那一夜桑姨在暗處觀之,未語,只點頭道:“可堪傳承。”
此時,院外廊下,阿瑤正扒著雕花窗沿偷看。她睜著一雙亮晶晶的眼睛,小腦袋左右晃動,好奇得不得了。
她看著那玉錘的大小,悄聲問自己:“這是在練什麼呀?”
忽聽旁人低語:“雨煙姐姐都能提四十多斤啦……我們這些凡胎,怕是連十斤都撐不起。”
阿瑤瞪圓了眼睛,小嘴微張,輕輕嘀咕了一句:
“四十多斤?我……我自己都沒四十斤呢!這雨煙能用逼我把都給提起來!”
一旁負責打掃的林姐聽見了,失笑搖頭:“你呀,還是多吃點飯再說吧。”
而房中香菸未散,銅錘聲聲不絕,正是這鐵陰教中最根本、也最殘酷的“入門試煉”。
不是所有女人都能提起那一錘,但她們都想賭一把命,賭一個“被桑姨看上”的未來。
桑姨在綺房門口僅僅看了一會,便回頭消失了在迴廊角落。 林姐拍了拍在窗沿偷看的阿瑤,別看了,桑姨回房了,趕緊準備熱水送過去。
阿瑤小心翼翼提著銅壺,布帕纏得鬆緊不勻,一路熱氣氤氳,沿著迴廊步步緊張。
她記得林姐的叮囑:“桑姨在的時候,送水只到門外。若門沒動,就站著,不許多言。”
到了綺房門前,她放下壺,雙膝半跪,輕輕敲了三下木門,嗓音怯生:“阿瑤送水來了。”
屋內無聲。
她等了片刻,又試探著輕敲兩下。
仍然無應。
她低頭垂首,正欲退下,卻忽然感到——一縷異樣的清涼之氣從門縫間緩緩逸出,帶著淡淡香意,如蘭似雪,卻不似世間香料所調。
寒意中竟透著絲絲溫柔,沁入肺腑,令她整個人如同浸入了微寒清泉一般,疲憊全消,心神空明。
她睜大眼睛,鼻尖微顫,那氣息太熟悉了。是她初見桑姨時,縈繞在她發端衣角的味道。
阿瑤莫名其妙地笑了。
自打她記事起,就一直奔波,未得幾天母愛,母親就已經去世,但這味道卻讓她莫名安心,彷彿一種天生的依附,如嬰兒聞到母乳氣息般,天然親近。
小小年紀的她,心念還未通透,自是壓不住心頭那股悸動與好奇。
林姐的教誨被拋諸腦後,她竟緩緩抬手,推開了那扇原本並未上鎖的朱漆木門。
門吱呀一聲開啟。
屋內靜極了,香氣濃郁中透著些許薄霧,似乎是銅鼎香爐中剛添過新香,煙氣繚繞不散。光線幽昏,卻足以讓她望見榻上的人影。
只見桑姨盤膝而坐,身披一襲月白色輕紗,未施粉黛,卻容光若雪。
她面容恬淡,雙目微閉,長髮如墨披散在肩後,雪膚若瓷,隱隱可見她胸口輕輕起伏,似乎正於某種極深的內功調息之中。
她的身周沒有任何招式流轉,卻彷彿天地間最自然的引力中心。
周圍一尺內的香氣竟隨她呼吸而顫動,如被某種無形之力掌控。
更令阿瑤驚奇的是——
房中寒意愈濃,而她竟覺得分外舒服。
她呆立當場,忘了退下。
阿瑤站在門口,小小的身子竟連桑姨打坐時的身高都未及。她仰頭望著那個靜如雕像的女人,一股從未有過的親近感升上心頭。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