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17-06-03
又止,有什麼話不好出口的模樣。
程宗揚主動道:“常侍有什麼難事,在下自當效勞。”
徐璜堆起笑容,“也不是什麼大事……咱家只想問問你,商賈之間,平常欠條是怎麼寫的?”
來了!來了!程宗揚心裡暗道:蔡敬仲幹的缺德事,可把他們坑苦了。偏偏這事還不好直說。
“平常的欠條就是寫明雙方的身份、姓名、金額和借款、還款時間。如果有利息,還要註明利息幾何。”
“裡面的文字有什麼講究嗎?”
“不知徐常侍是想問什麼?”
“咱家手裡有份欠條,有人說裡面有個字不夠妥當。”
“一兩個字不夠妥當也不要緊,只要雙方認可便是。”程宗揚道:“徐常侍不妨問問打借條那人,只要雙方沒有歧義便是。”
徐璜斟酌半晌,“也罷,過幾日我再問他。”說著又長嘆一聲。
徐璜心事重重的樣子看得程宗揚心底老大不忍,就為那幾十萬錢,讓徐公公為難成這樣……這事真不至於啊。得跟老蔡說一聲,趕緊把他們的錢退了,瞧這事鬧得,都影響正常工作了。
程宗揚道:“公公何事發愁?要是錢上的事……”
徐璜擺擺手,“非是為此……我且問你,你這次覲見,聖上是不是又在催趙氏入宮了?”
“公公的意思是?”
徐璜嘆道:“早些送進宮來吧。”
程宗揚索性道:“徐公公,你知道我是偶然捲入此事,不知道里面是不是有什麼忌諱?”
徐璜道:“宮裡……有些風言風語。”
程宗揚腹誹道:這點風言風語算什麼?真要命的還沒上呢。趙氏姊妹在後世的評價,那才叫個遺臭萬年……
徐璜道:“這事也不必瞞你,宮裡人多口雜,總有些人在背後說三道四。什麼狐媚成性,惑亂天子……如今竟有人稱她們姊妹是禍水,將滅我炎漢,這豈是隨意說的?”
徐璜絮絮叨叨說了半晌,程宗揚才知道禍水這個後世的常用詞,壓根就是給趙氏姊妹貼身定做的。
說到後來,徐璜也禁不住埋怨道:“我炎漢歷代那麼多皇后娘娘,你說怎麼偏這一位如此招惹是非呢?”
如果說程宗揚以前也納悶過,現在卻是看得明明白白。趙飛燕是不是真有傳說中那麼淫惡,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她面對的是漢國最大的外戚,有後族之稱的呂氏。別說她一個平民出身的弱勢女子,就算是女中聖賢,只要孃家毫無根基,也照樣被黑得面目全非。
程宗揚沒有多說,只泛泛道:“娘娘家世單薄,沒有得力的兄弟撐腰。”
“誰說不是呢?”徐璜嘆道:“我也管不得那麼多。只盼著那位小趙氏早些入宮,將來大夥平平安安,宮裡也能少些流言蜚語。”
程宗揚心下暗道:這你恐怕要失算了,等合德入宮,那流言蜚語才熱鬧呢,隨便揀點流言都能寫好幾本書,流傳好幾千年……
…………………………………………………………………………………
離開西邸,程宗揚思索再三,決定私下去見蔡敬仲一面,商量對策。天子幾次三番催促,合德入宮之事已是勢在逼行,再拖下去也沒有意義,只能先讓他往宮裡知會一聲,免得到時穿幫,鬧出“姊妹倆”相見不相識的烏龍來。
自己與蔡敬仲的交往是私密中私密,少不得喬妝打扮一番。程宗揚剛換好衣物,正對著鏡子黏鬍鬚,車簾微微一晃,一條人影野狗般躥上來,一頭扎到他座位底下,扭著屁股往裡鑽。
程宗揚還在愣神,就聽到外面傳來一陣吵嚷,“就在這兒!”
“鑽到車上去了!”
“攔住!攔住!別讓這孫子跑了!”
駕車的敖潤叫道:“幹什麼呢你們!朝廷命官的車你們也敢攔!”
“沒你的事!一邊去!”
“敢黑我們的錢!天王老子也得扒下層皮來!”
敖潤叫道:“兄弟我就在這兒坐著,哪裡有人上車!”
“那老東西躥得跟猴一樣,一不留神就讓他鑽了空子!”
“少廢話!把車開啟不就知道了?”
程宗揚黑著臉一腳踩在朱老頭兀自扭動的屁股上,然後揪著腰帶把他扯了出來。
朱老頭小聲道:“我就避避風頭……別拉……別拉……大爺還沒吃飯呢……哎喲……”
老東西的腰帶都快朽了,程宗揚手上一使勁,當時就斷成兩截,好懸沒把他褲子扒下來。
程宗揚“譁”的掀開簾子,一手揪住朱老頭的鬍子,“找他的吧?大夥千萬別客氣,按住往裡打!”
朱老頭提著褲子叫道:“小程子,你可不能這樣啊……”
吵鬧間,忽然旁邊有人驚訝說道:“次卿兄?”
朱老頭猶如絕處逢生,打眼一看,頓時堆起滿臉笑容,“原來是仲翁賢弟,多年不見——借倆錢使使啊!”
旁邊一輛馬車上,坐著一個身著儒服的老者,他頭戴高冠,腰佩明玉,頜下留著一叢斑白的長鬚,相貌古板,舉止方正,一舉一動都流露出正人君子的堂堂氣度。
饒是這麼個方正君子,遇見朱老頭這副模樣,也不禁有些失態,愣了愣神才趕緊從袖中掏出錢銖,賠給那些賭棍。
被人追賭的時候撞見熟人,任誰都免不了有幾分羞愧。可朱老頭壓根兒就沒這覺悟,沒羞沒臊地湊過去,攏著手脅著肩,一臉諂笑地說道:“仲翁賢弟,你這是……高升了啊?”
姓文的老者扶軾下車,然後長揖一禮,“著實慚愧。愚蒙累年苦讀,數年前應試得授博士,如今掌管蘭臺漆書。”
朱老頭也不知道聽懂沒有,裝得跟真的一樣頻頻點頭,“漆書啊,怪好,怪好。”
文老者感嘆道:“當年同窗之時,你我方值年少,如今皆是垂垂老矣。次卿兄昔年才學高我十倍,為何落魄到如此境地?”
朱老頭長嘆一聲,“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這兩句詩讓朱老頭念得一詠三嘆,沉鬱頓挫,充滿悲悵的愁緒,問題是他這會兒兩手還提著褲子,那副裝逼的模樣讓程宗揚差點把隔夜飯都吐出來。
可那位姓文的老頭偏偏就吃這套,陪著老頭長吁短嘆,感慨不已——這活活是倆神經病啊!自己忙得滿頭是火,哪兒有閒心看他們泛酸?程宗揚悄悄給敖潤使了個眼色,準備甩了老頭跑路。
這邊朱老頭滿腹幽情剛抒了半截,接著話鋒一轉,“仲翁賢弟——吃飯了沒有?”
文老者說道:“已經用過了。今日正值石室書院月旦評議,往來皆是文苑精華,次卿兄精於圖讖緯書,若是閒來無事,不妨同去。”
朱老頭本來想找個飯轍,一聽是以文會友,當時就想打退堂鼓。程宗揚本來想走,這會兒卻一把抓住他,“讖緯之學?我就喜歡聽這個!同去!同去!”
文老者遲疑道:“這位是?”
“小程子。我以前收的學生。”朱老頭大模大樣去拍程宗揚的肩膀,一抬手褲子險些掉下來,又連忙拉住。
朱老頭臉不紅氣不喘地說道:“昔日一別,劉某遊學天下,立志覓世間英材而教之,可謂是桃李滿天下。日前忽生思鄉之念,萬里來歸。誰曾想剛入洛都便被人竊去財物,乃至淪落如斯。幸好遇上這位不記名的弟子,還記得老夫昔年授業之恩,這也是老夫育人多年的回報。哈哈哈哈!”
“原來如此。次卿兄心性豁達,一如往日啊。”文老者扭過頭,含笑對程宗揚說道:“老夫文黨,汝有心求學,各處書院的月旦評可不容錯過。次卿兄,程小友,請。”
雙方各乘一車,往石室書院駛去。程宗揚道:“哎喲老頭,就你這德性,還好幾個名呢?次卿……嘖嘖,這名配你這模樣,我都臉紅。”
“那是字,你懂啥?大爺上學的時候,單名一個謀字。”朱老頭哼哼嘰嘰說道:“讖緯就那麼回事。你要想學,大爺這會兒就給你編你一段。”
“您歇歇吧。你那叫王八賣爪籬——鱉編的。”
“小程子!你這是咋說話呢?士可殺不可辱哇!——趕緊給大爺弄根褲帶!大爺要下車!”
“別跑!”程宗揚一把揪住他,“他們去的是石室書院——嚴君平就是那裡的山長。今天你無論如何也要陪我走一趟!”
朱老頭一個勁兒搖頭,“大爺一個時辰好幾萬的生意,你這不是耽誤我發財嗎?”
“拉倒吧,還一個時辰好幾萬。跟我走一趟,一個時辰給你一貫。”
“金銖?”
老東西還真敢開牙,程宗揚板著臉道:“銅銖。”
朱老頭一拍大腿,“幹了!”
“輕點拍!”程宗揚捂著鼻子道:“你這一身灰……我幹!你還拍!”
馬車一路南行,不多時,駛入一條街巷。洛都書院林立,石室書院在其中並不起眼,但山長嚴君平在儒林中頗有名望。洛都書院相約每月初一輪流在各大書院以文會友,評點人物,議論經籍,稱為月旦評,是洛都儒林有名的盛事。本月輪到石室書院,但因故推遲至今日。
程宗揚等人趕到時,書院中已經有車馬數十乘,冠蓋雲集。大堂正中鋪著茵席,擺著几案,四名文士分據兩邊,一位白鬚長者作為主持坐在中間,四周陳設著三排座席,可容納上百人。
此時正中的席位上一名年輕書生正高談闊論,“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視前世已行之事,觀天人相與之際,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
“此乃董子所言!非為至理也!”對面一位白髮老者高聲道:“先王之所記述,鹹以仁義正道為本,非有奇怪虛誕之事!蓋天道性命,聖人所難言也!自子貢以下,不得而聞,況後世淺儒,能通之乎!”
那名年輕人朗聲道:“小子不敢稱通!所謂刑罰不中,則生邪氣;邪氣積於下,怨惡畜於上。上下不和,則陰陽繆戾而妖孽生矣。此災異所緣而起也。世間讖緯之書汗牛充棟,先生儘可考之!”
那書生聲音洪響,在堂外也聽得清清楚楚。朱老頭一邊拍著衣服,一邊左顧右盼地往裡走,文黨低聲道:“那後生是汝南許楊,精擅術數,頗具才學。不過對上桓老,只怕討不了好去。”
只聽姓桓的白髮老者道:“聖人所作,唯有六經,何來讖緯!”
朱老頭嘖嘖道:“桓老頭還是這麼倔。一張嘴就把讖緯名家都得罪死了。”
許楊道:“先生之言小子不敢苟同!世間萬物各有陰陽,陽為經,陰為緯。世有六經,更有七緯!易緯、尚書緯、詩緯、禮緯、春秋緯、樂緯、孝經緯……皆為聖人內學秘傳!”
桓譚拍案道:“七緯皆偽!”
座中一片譁然,許楊旁邊一名中年人長身而起,含笑向桓譚揖了一禮,“汝南廖扶,見過桓老。”
桓譚冷冷哼了一聲。
廖扶道:“凡物必有數,由數而得其理,順其勢。凡入乎數者,由小而推大必合,由人而推天亦合。以理揆之,萬物一貫也。”
桓譚冷笑道:“以爾言之,萬物皆有定數?”
“世間萬物,豈有定數?”廖扶出人意料地駁斥了定數之說,接著道:“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所不變者,唯有太一。”
術數之道一旦扯起來就沒完沒了,桓譚身邊一名長鬚烏亮的夫子開口說道:“餘陳留鄭興。久聞汝南廖文起精於風角、推步。今日可否為老夫占上一卦?”
廖扶恭敬地說道:“小子所學淺陋,豈敢在先生面前現醜?方今秋雨將至,柱下不安,還請先生延座。”
桓譚哂道:“無非推搪而已。”
話音未落,剛才還晴空萬里的天氣倏忽變色,堂外狂風四起,捲起的竹簾被吹得“啪啪”作響,緊接著雨點落下,一場秋雨滂沱而至。大堂為了採光,四周門戶大開,此時雨點穿戶入室,落在席間,坐在外側的文士紛紛起身躲避。正紛亂間,突然“轟隆”一聲,廊下一根木柱由於年深日久,柱下已經朽壞,被狂風一吹,頓時傾頹折斷,簷上的瓦片紛紛跌落,幸好坐在附近的文士已經起身,沒有傷到人。
廖扶平靜地拱手施禮,神情自若地安然落座,但眾人再看向他的目光都已經截然不同。
“偶合而已!”桓譚猶自辯爭,但周圍無一人附合,連他旁邊的鄭興也默然不語。
坐在正中的白鬚老者不能再不開口,他低咳一聲,等堂中議論聲稍停,才緩緩說道:“一言之間,天地變色,汝南廖扶,卓而不凡!”
洛都月旦評相當於漢國最高等級的學術會議,對人物的品評更是重中之重,能被主持金口點評,汝南廖扶的名聲將以最快的速度傳遍天下。他所代表的讖緯數術一派,也可謂在今日的月旦評中大獲全勝,
桓譚重重一頓足,穿過不斷掉落的瓦片徑直走到廊下,然後踏上木屐,憤然而去。
鄭興與他同車而來,也不好再坐下去,只能面露苦笑,向眾人拱手施禮,先行告辭。
有年輕的學子過來放下竹簾,掩上門戶,遮住外面的風雨,重新安排座席。堂中光線雖然黯淡了許多,又走了兩位文學名家,氣氛卻愈發熱烈。
趁著辯論告一段落,不少文士都過來與廖扶攀談。廖扶倒是涵養極好,無論褒貶都神情如常,卻隻字不提風角術數。
風角之術都是門中秘傳,廖扶不欲多說也在情理之中,眾人也不勉強。言談間,堂中話題漸漸從術數轉為讖緯之學。
“世間豈有萬世之國?讖語有云:代漢者,當塗高。”
程宗揚一怔,這幫漢國學者在公然討論誰來取代漢室?他們是欺負漢國不玩焚書坑儒吧?
“此語乃孝武皇帝親口所言,先師親耳所聞,”一名年邁的文士說道:“唯當塗高三字,殊不可解。”
&n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1】【2】【3】【4】【5】【6】【7】【8】【9】【10】【11】【12】【13】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程宗揚主動道:“常侍有什麼難事,在下自當效勞。”
徐璜堆起笑容,“也不是什麼大事……咱家只想問問你,商賈之間,平常欠條是怎麼寫的?”
來了!來了!程宗揚心裡暗道:蔡敬仲幹的缺德事,可把他們坑苦了。偏偏這事還不好直說。
“平常的欠條就是寫明雙方的身份、姓名、金額和借款、還款時間。如果有利息,還要註明利息幾何。”
“裡面的文字有什麼講究嗎?”
“不知徐常侍是想問什麼?”
“咱家手裡有份欠條,有人說裡面有個字不夠妥當。”
“一兩個字不夠妥當也不要緊,只要雙方認可便是。”程宗揚道:“徐常侍不妨問問打借條那人,只要雙方沒有歧義便是。”
徐璜斟酌半晌,“也罷,過幾日我再問他。”說著又長嘆一聲。
徐璜心事重重的樣子看得程宗揚心底老大不忍,就為那幾十萬錢,讓徐公公為難成這樣……這事真不至於啊。得跟老蔡說一聲,趕緊把他們的錢退了,瞧這事鬧得,都影響正常工作了。
程宗揚道:“公公何事發愁?要是錢上的事……”
徐璜擺擺手,“非是為此……我且問你,你這次覲見,聖上是不是又在催趙氏入宮了?”
“公公的意思是?”
徐璜嘆道:“早些送進宮來吧。”
程宗揚索性道:“徐公公,你知道我是偶然捲入此事,不知道里面是不是有什麼忌諱?”
徐璜道:“宮裡……有些風言風語。”
程宗揚腹誹道:這點風言風語算什麼?真要命的還沒上呢。趙氏姊妹在後世的評價,那才叫個遺臭萬年……
徐璜道:“這事也不必瞞你,宮裡人多口雜,總有些人在背後說三道四。什麼狐媚成性,惑亂天子……如今竟有人稱她們姊妹是禍水,將滅我炎漢,這豈是隨意說的?”
徐璜絮絮叨叨說了半晌,程宗揚才知道禍水這個後世的常用詞,壓根就是給趙氏姊妹貼身定做的。
說到後來,徐璜也禁不住埋怨道:“我炎漢歷代那麼多皇后娘娘,你說怎麼偏這一位如此招惹是非呢?”
如果說程宗揚以前也納悶過,現在卻是看得明明白白。趙飛燕是不是真有傳說中那麼淫惡,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她面對的是漢國最大的外戚,有後族之稱的呂氏。別說她一個平民出身的弱勢女子,就算是女中聖賢,只要孃家毫無根基,也照樣被黑得面目全非。
程宗揚沒有多說,只泛泛道:“娘娘家世單薄,沒有得力的兄弟撐腰。”
“誰說不是呢?”徐璜嘆道:“我也管不得那麼多。只盼著那位小趙氏早些入宮,將來大夥平平安安,宮裡也能少些流言蜚語。”
程宗揚心下暗道:這你恐怕要失算了,等合德入宮,那流言蜚語才熱鬧呢,隨便揀點流言都能寫好幾本書,流傳好幾千年……
…………………………………………………………………………………
離開西邸,程宗揚思索再三,決定私下去見蔡敬仲一面,商量對策。天子幾次三番催促,合德入宮之事已是勢在逼行,再拖下去也沒有意義,只能先讓他往宮裡知會一聲,免得到時穿幫,鬧出“姊妹倆”相見不相識的烏龍來。
自己與蔡敬仲的交往是私密中私密,少不得喬妝打扮一番。程宗揚剛換好衣物,正對著鏡子黏鬍鬚,車簾微微一晃,一條人影野狗般躥上來,一頭扎到他座位底下,扭著屁股往裡鑽。
程宗揚還在愣神,就聽到外面傳來一陣吵嚷,“就在這兒!”
“鑽到車上去了!”
“攔住!攔住!別讓這孫子跑了!”
駕車的敖潤叫道:“幹什麼呢你們!朝廷命官的車你們也敢攔!”
“沒你的事!一邊去!”
“敢黑我們的錢!天王老子也得扒下層皮來!”
敖潤叫道:“兄弟我就在這兒坐著,哪裡有人上車!”
“那老東西躥得跟猴一樣,一不留神就讓他鑽了空子!”
“少廢話!把車開啟不就知道了?”
程宗揚黑著臉一腳踩在朱老頭兀自扭動的屁股上,然後揪著腰帶把他扯了出來。
朱老頭小聲道:“我就避避風頭……別拉……別拉……大爺還沒吃飯呢……哎喲……”
老東西的腰帶都快朽了,程宗揚手上一使勁,當時就斷成兩截,好懸沒把他褲子扒下來。
程宗揚“譁”的掀開簾子,一手揪住朱老頭的鬍子,“找他的吧?大夥千萬別客氣,按住往裡打!”
朱老頭提著褲子叫道:“小程子,你可不能這樣啊……”
吵鬧間,忽然旁邊有人驚訝說道:“次卿兄?”
朱老頭猶如絕處逢生,打眼一看,頓時堆起滿臉笑容,“原來是仲翁賢弟,多年不見——借倆錢使使啊!”
旁邊一輛馬車上,坐著一個身著儒服的老者,他頭戴高冠,腰佩明玉,頜下留著一叢斑白的長鬚,相貌古板,舉止方正,一舉一動都流露出正人君子的堂堂氣度。
饒是這麼個方正君子,遇見朱老頭這副模樣,也不禁有些失態,愣了愣神才趕緊從袖中掏出錢銖,賠給那些賭棍。
被人追賭的時候撞見熟人,任誰都免不了有幾分羞愧。可朱老頭壓根兒就沒這覺悟,沒羞沒臊地湊過去,攏著手脅著肩,一臉諂笑地說道:“仲翁賢弟,你這是……高升了啊?”
姓文的老者扶軾下車,然後長揖一禮,“著實慚愧。愚蒙累年苦讀,數年前應試得授博士,如今掌管蘭臺漆書。”
朱老頭也不知道聽懂沒有,裝得跟真的一樣頻頻點頭,“漆書啊,怪好,怪好。”
文老者感嘆道:“當年同窗之時,你我方值年少,如今皆是垂垂老矣。次卿兄昔年才學高我十倍,為何落魄到如此境地?”
朱老頭長嘆一聲,“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這兩句詩讓朱老頭念得一詠三嘆,沉鬱頓挫,充滿悲悵的愁緒,問題是他這會兒兩手還提著褲子,那副裝逼的模樣讓程宗揚差點把隔夜飯都吐出來。
可那位姓文的老頭偏偏就吃這套,陪著老頭長吁短嘆,感慨不已——這活活是倆神經病啊!自己忙得滿頭是火,哪兒有閒心看他們泛酸?程宗揚悄悄給敖潤使了個眼色,準備甩了老頭跑路。
這邊朱老頭滿腹幽情剛抒了半截,接著話鋒一轉,“仲翁賢弟——吃飯了沒有?”
文老者說道:“已經用過了。今日正值石室書院月旦評議,往來皆是文苑精華,次卿兄精於圖讖緯書,若是閒來無事,不妨同去。”
朱老頭本來想找個飯轍,一聽是以文會友,當時就想打退堂鼓。程宗揚本來想走,這會兒卻一把抓住他,“讖緯之學?我就喜歡聽這個!同去!同去!”
文老者遲疑道:“這位是?”
“小程子。我以前收的學生。”朱老頭大模大樣去拍程宗揚的肩膀,一抬手褲子險些掉下來,又連忙拉住。
朱老頭臉不紅氣不喘地說道:“昔日一別,劉某遊學天下,立志覓世間英材而教之,可謂是桃李滿天下。日前忽生思鄉之念,萬里來歸。誰曾想剛入洛都便被人竊去財物,乃至淪落如斯。幸好遇上這位不記名的弟子,還記得老夫昔年授業之恩,這也是老夫育人多年的回報。哈哈哈哈!”
“原來如此。次卿兄心性豁達,一如往日啊。”文老者扭過頭,含笑對程宗揚說道:“老夫文黨,汝有心求學,各處書院的月旦評可不容錯過。次卿兄,程小友,請。”
雙方各乘一車,往石室書院駛去。程宗揚道:“哎喲老頭,就你這德性,還好幾個名呢?次卿……嘖嘖,這名配你這模樣,我都臉紅。”
“那是字,你懂啥?大爺上學的時候,單名一個謀字。”朱老頭哼哼嘰嘰說道:“讖緯就那麼回事。你要想學,大爺這會兒就給你編你一段。”
“您歇歇吧。你那叫王八賣爪籬——鱉編的。”
“小程子!你這是咋說話呢?士可殺不可辱哇!——趕緊給大爺弄根褲帶!大爺要下車!”
“別跑!”程宗揚一把揪住他,“他們去的是石室書院——嚴君平就是那裡的山長。今天你無論如何也要陪我走一趟!”
朱老頭一個勁兒搖頭,“大爺一個時辰好幾萬的生意,你這不是耽誤我發財嗎?”
“拉倒吧,還一個時辰好幾萬。跟我走一趟,一個時辰給你一貫。”
“金銖?”
老東西還真敢開牙,程宗揚板著臉道:“銅銖。”
朱老頭一拍大腿,“幹了!”
“輕點拍!”程宗揚捂著鼻子道:“你這一身灰……我幹!你還拍!”
馬車一路南行,不多時,駛入一條街巷。洛都書院林立,石室書院在其中並不起眼,但山長嚴君平在儒林中頗有名望。洛都書院相約每月初一輪流在各大書院以文會友,評點人物,議論經籍,稱為月旦評,是洛都儒林有名的盛事。本月輪到石室書院,但因故推遲至今日。
程宗揚等人趕到時,書院中已經有車馬數十乘,冠蓋雲集。大堂正中鋪著茵席,擺著几案,四名文士分據兩邊,一位白鬚長者作為主持坐在中間,四周陳設著三排座席,可容納上百人。
此時正中的席位上一名年輕書生正高談闊論,“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視前世已行之事,觀天人相與之際,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
“此乃董子所言!非為至理也!”對面一位白髮老者高聲道:“先王之所記述,鹹以仁義正道為本,非有奇怪虛誕之事!蓋天道性命,聖人所難言也!自子貢以下,不得而聞,況後世淺儒,能通之乎!”
那名年輕人朗聲道:“小子不敢稱通!所謂刑罰不中,則生邪氣;邪氣積於下,怨惡畜於上。上下不和,則陰陽繆戾而妖孽生矣。此災異所緣而起也。世間讖緯之書汗牛充棟,先生儘可考之!”
那書生聲音洪響,在堂外也聽得清清楚楚。朱老頭一邊拍著衣服,一邊左顧右盼地往裡走,文黨低聲道:“那後生是汝南許楊,精擅術數,頗具才學。不過對上桓老,只怕討不了好去。”
只聽姓桓的白髮老者道:“聖人所作,唯有六經,何來讖緯!”
朱老頭嘖嘖道:“桓老頭還是這麼倔。一張嘴就把讖緯名家都得罪死了。”
許楊道:“先生之言小子不敢苟同!世間萬物各有陰陽,陽為經,陰為緯。世有六經,更有七緯!易緯、尚書緯、詩緯、禮緯、春秋緯、樂緯、孝經緯……皆為聖人內學秘傳!”
桓譚拍案道:“七緯皆偽!”
座中一片譁然,許楊旁邊一名中年人長身而起,含笑向桓譚揖了一禮,“汝南廖扶,見過桓老。”
桓譚冷冷哼了一聲。
廖扶道:“凡物必有數,由數而得其理,順其勢。凡入乎數者,由小而推大必合,由人而推天亦合。以理揆之,萬物一貫也。”
桓譚冷笑道:“以爾言之,萬物皆有定數?”
“世間萬物,豈有定數?”廖扶出人意料地駁斥了定數之說,接著道:“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所不變者,唯有太一。”
術數之道一旦扯起來就沒完沒了,桓譚身邊一名長鬚烏亮的夫子開口說道:“餘陳留鄭興。久聞汝南廖文起精於風角、推步。今日可否為老夫占上一卦?”
廖扶恭敬地說道:“小子所學淺陋,豈敢在先生面前現醜?方今秋雨將至,柱下不安,還請先生延座。”
桓譚哂道:“無非推搪而已。”
話音未落,剛才還晴空萬里的天氣倏忽變色,堂外狂風四起,捲起的竹簾被吹得“啪啪”作響,緊接著雨點落下,一場秋雨滂沱而至。大堂為了採光,四周門戶大開,此時雨點穿戶入室,落在席間,坐在外側的文士紛紛起身躲避。正紛亂間,突然“轟隆”一聲,廊下一根木柱由於年深日久,柱下已經朽壞,被狂風一吹,頓時傾頹折斷,簷上的瓦片紛紛跌落,幸好坐在附近的文士已經起身,沒有傷到人。
廖扶平靜地拱手施禮,神情自若地安然落座,但眾人再看向他的目光都已經截然不同。
“偶合而已!”桓譚猶自辯爭,但周圍無一人附合,連他旁邊的鄭興也默然不語。
坐在正中的白鬚老者不能再不開口,他低咳一聲,等堂中議論聲稍停,才緩緩說道:“一言之間,天地變色,汝南廖扶,卓而不凡!”
洛都月旦評相當於漢國最高等級的學術會議,對人物的品評更是重中之重,能被主持金口點評,汝南廖扶的名聲將以最快的速度傳遍天下。他所代表的讖緯數術一派,也可謂在今日的月旦評中大獲全勝,
桓譚重重一頓足,穿過不斷掉落的瓦片徑直走到廊下,然後踏上木屐,憤然而去。
鄭興與他同車而來,也不好再坐下去,只能面露苦笑,向眾人拱手施禮,先行告辭。
有年輕的學子過來放下竹簾,掩上門戶,遮住外面的風雨,重新安排座席。堂中光線雖然黯淡了許多,又走了兩位文學名家,氣氛卻愈發熱烈。
趁著辯論告一段落,不少文士都過來與廖扶攀談。廖扶倒是涵養極好,無論褒貶都神情如常,卻隻字不提風角術數。
風角之術都是門中秘傳,廖扶不欲多說也在情理之中,眾人也不勉強。言談間,堂中話題漸漸從術數轉為讖緯之學。
“世間豈有萬世之國?讖語有云:代漢者,當塗高。”
程宗揚一怔,這幫漢國學者在公然討論誰來取代漢室?他們是欺負漢國不玩焚書坑儒吧?
“此語乃孝武皇帝親口所言,先師親耳所聞,”一名年邁的文士說道:“唯當塗高三字,殊不可解。”
&n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