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載安卓APP,不怕網址被遮蔽了
APP網址部分手機無法開啟,可以chrome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啟
17-06-03
nbsp; 殿內一角,幾位官員正站立閒談。徐璜領著程宗揚過去,躬身道:“老奴見過幾位御史。”
幾人停止交談,態度客氣而冷漠地拱手道:“徐常侍。”
接著目光落在程宗揚腰間的書刀上,不由停頓了一下。
“這位程大夫乃舞都寧太守所薦。”
徐璜面帶笑容地說道:“說來也是各位的後輩。”
幾人交換了一下眼色,最後有人道:“既然是寧成所薦……”
另一人面無表情地說道:“一殿為臣,同為天子效力,何分彼此?”
徐璜似乎對他頗為畏懼,一張臉幾乎笑出花來,趕緊陪笑道:“趙御史說得不錯,就是這個道理。”
看到面前的情形,程宗揚心下雪亮,自己能從西邸買到官爵,甚至得到這位太監首領的青睞,還真不是錢的事,而是因為寧成的那封薦書。面前這些人以御史為主,八成和寧成有相似的背景。徐璜特意帶著自己過來拜會,隱瞞了自己拿出一千四百萬錢買官的事實,而說成是寧成所薦,無非是在這些向執掌朝廷律法的職業官僚們示好。
無論怎麼說,酷吏總比閹黨強些,能和這些精通律例的刀筆吏結交,程宗揚更是求之不得,當即上前施禮,說道:“在下追隨寧太守時日雖然不長,但久聞諸位大名。只是官卑職小,未曾拜會諸位,聆聽教誨,深以為憾。”
為首一名官員審視著程宗揚,良久淡淡道:“書刀雖小,寸鐵亦可殺人。程令不必妄自菲薄,更不可不慎。”
程宗揚心頭微凜,恭敬地說道:“是。”
眾人初次見面,程宗揚又是由太監引見,諸人並未深談,只是見個面認識一下,便即告辭。徐璜卻大感滿意,連腳步都輕快了幾分。他辭別眾人,領著程宗揚出了大殿,在廊下一邊漫步,一邊低聲道:“寧太守在舞都大肆誅戮,雖是為天子分憂,但朝中頗有些人不滿。天子的意思呢,想召寧太守回朝。”
程宗揚明白,徐璜這番話是送個人情給寧成,也是送給自己。天子雖然已經秉政,但想真正執掌權力,單靠一幫太監是做不到的。儒生出身的官員還能倚仗名聲和師友,刀筆吏所能倚仗的只有天子的信任,只要天子帝位穩固,他們就是最忠誠可靠的屬下。問題是天子的帝位究竟有多穩?畢竟在他之上,還有一位掌權近二十年的太后。漢國以孝治國,無論是名義還是實際上,太后以及其家族的權力都大得驚人。
徐璜低聲道:“單常侍和唐常侍是自己人,以後不妨多多親近。”
這話分明是說蔡常侍不是自己人,程宗揚索性問明白,“蔡常侍呢?”
徐璜聲音微不可聞,“蔡常侍原在北宮。”
程宗揚明白過來,那位蔡常侍是太后安排在天子身邊的眼線。可他為什麼要盯著一張白紙看呢?難道是暗示大家他只是奉命而來,其實什麼都不管嗎?
程宗揚越想越覺得古怪,正要開口詢問,忽然一行人從正前方的嘉德殿後絡繹而來。當先一人穿著中常侍的冠服,冠上佩戴的卻是銀璫,貂尾垂在左側,尤其頜下一叢長鬚一直垂到胸口,在群臣之中顯得卓爾不群。
徐璜在程宗揚手上一按,然後鬆開手,快步走下階陛,迎向前去,恭謹地長揖為禮,說道:“奴才見過呂常侍。”
呂常侍道:“天子何在?”
“天子尚在寢中。”
呂常侍皺起眉頭,“天子五日一朝,豈能高臥而誤政事?去催!”
徐璜雖然是金璫右貂,但在這位銀璫左貂的中常侍面前卻如同奴僕,低頭應了一聲,急忙往天子的寢宮宣德殿趕去。
呂常侍目光掃來,程宗揚上前一步,揖手說道:“大行令程宗揚,見過呂常侍。”
“大行令?”
呂常侍道:“你來這裡做什麼?可是諸侯有事?”
“在下名列常侍郎,奉詔隨侍天子左右。”
呂常侍看了他一眼,略微點了下頭算是還禮,然後昂然往玉堂前殿行去。幾位金璫右貂的中常侍依次上來行禮,那位呂常侍坦然受之,絲毫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陸續有幾名官員過來與呂常侍一一見禮。趁著殿中眾人寒喧,中常侍唐衡踱著步子過來,柔聲道:“呂閎為人方正,性情嚴謹,是太后指定的天子輔臣。”
程宗揚微笑道:“呂家如此多棟樑之臣,天子和太后想必都很欣慰。”
唐衡微微一笑,“理所當然。”
殿後傳來腳步聲,接著一個尖細的聲音道:“天子啟駕!”
殿內眾臣立刻整理衣冠,以中常侍呂閎為首,按照品秩魚貫而出,來到玉堂前殿之後,玉堂殿西側的丹墀前,恭迎御駕。
程宗揚悄悄抬起視線,只見玉堂殿之後便是天子所居的崇德殿,殿前立著一匹金光閃閃的銅馬,高及三丈,幾乎與宮殿的飛簷平齊。銅馬之前,一行車駕緩緩啟行。
比起自己見過的貴族車馬,天子車駕更加富麗堂皇,雖然只是在宮中出行,隨行的侍衛便不下千人。隊中旗旌如雲,最高的天子的御旗足有六丈三尺,裝在一輛大車上,旗上繪著日月升龍的圖案,下方十二條火紅的長旈一直垂到地面。
由於不用出宮,因此沒有動用出巡的大駕,但隊伍中的車輿仍有數十輛,其中有隻能站立的立車,可以安坐的安車,按照五行五色,各自分為青、赤、黃、白、黑五種,對應五行五色,稱為五時車,連拉車的馭馬也對應車駕的顏色,絲毫不亂。
車駕中所有的車輪盡數塗為硃紅,車輿上繪製著金龍,座上是用獸皮切成細絲,然後編織成的席子,車廂周圍懸著十二隻金黃色的絲綢編織成的圓球。手扶的車軾上繪著猛虎,馬軛雕著龍首,衡木上雕著鸞雀,車蓋用翠綠的鳥羽編成,上面鑲嵌著金制的花飾,每一個細節都如同藝術品般精美。
隊伍中每一面旗幟都有著嚴格的標準,除天子御旗以外,還有象徵諸侯的龍旗,對應東方蒼龍七宿的大火,旗高四丈九尺。象徵州郡的鳥旗,對應南方朱雀七宿的鶉火,旗高三丈五尺。象徵軍旅的熊虎之旗,對應西方白虎七宿的參伐星宿,旗高三丈五尺。還有象徵縣鄙的龜旗,對應北方玄武七宿的營室,旗幟高度最矮,也有二丈八尺。
最華麗的兩輛車駕,一為金根,一為玉路,都是天子御駕,前者以金為飾,後者以玉為飾,兩車各駕六馬,馬匹通體雪白,只有馬尾被染成紅色。更讓程宗揚驚奇的是,連馬匹都戴著金制的高冠,冠上插著長長的鳥尾。據說車駕每一處細節都有其喻義,方形的車廂象徵大地,圓形的車蓋象徵上天,左右車輪象徵日月,車蓋的二十八根蓋弓對應二十八宿。車上所繪的雲氣星辰,更是精細絕倫。
御駕越行越近,遮天敝日的旗幟彷彿帶著無上的威嚴,將眾人籠罩在陰影之下。程宗揚學著旁邊眾人的動作,長揖為禮,深深低下頭去。
忽然旁邊響起一串急切的腳步聲,一個男子道:“你不是說來不及了嗎?那車慢吞吞的,坐到什麼時候?”
程宗揚偷眼看去,只見一個年輕男子快步行來,他冠下戴著幘巾,唇角留的鬍鬚漆黑如墨,身上穿著一身黑色的玄衣,寬大的衣袖垂到腳邊,裡面卻是緊身的箭袖,步伐矯健而又敏捷。
徐璜側著身,一路小跑跟在旁邊,央求道:“陛下,便是乘車也耽誤不了多久。雖然不遠,可這麼走過去,有失天子禮儀,萬一被官員看到……”
“他們還能彈劾朕嗎?”
徐璜苦著臉道:“誰敢彈劾天子?可奴才免不了要受責罰。”
年輕男子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吧,朕給你作主……”
話音未落,那位年輕的天子忽然停住腳步,身子向後傾去,看了看最前面那名中常侍的相貌,然後趕緊直起腰,若無其事地打了哈哈,“呂常侍,今天是你當值啊。”
呂閎一絲不苟地行完禮,然後抬起身,兩眼望著天子的腳尖,沉聲道:“今日朝會,陛下當乘鹵簿法駕面見群臣。徒步出宮,乃近侍失職。中常侍徐璜難辭其咎,請天子下詔責罰。”
天子笑道:“算了吧,這是朕自己的主意,不關他的事。”
“君有過則諫……”
呂閎似乎意識到自己失言,停頓了一下,然後道:“不諫者,小人也。”
徐璜“噗通”跪下,“奴才死罪!”
天子笑容僵在臉上,雙眼盯著呂閎的貂蟬冠,額角青筋緩緩鼓起。
忽然旁邊一名身材頎長的男子側身上前,執戟道:“堯舜股無胈,脛無毛,以養天下,豈聞天子徒步為過?”
呂閎看了那人一眼,見他只是殿外一名執戟,不由皺眉,開口道:“周公制禮,乃服天下。”
執戟男子道:“周公可曾責備堯舜?”
眼看兩人要爭執起來,那名剛才告誡程宗揚“書刀寸鐵亦可殺人”的官員喝道:“仔細君前失儀!”
被御史中丞喝止,呂閎只好住口,伏身謝罪。
天子盯著他,片刻後恢復平靜,淡淡道:“呂常侍諫得好。賞!”
說罷頭也不回地往前走去。
一眾內朝官員匆忙跟上去,呂閎低著頭,半晌才長長嘆了口氣,勉強撐起身體,步履沉重地跟在後面。
一眨眼工夫,旁邊的內侍都走得乾乾淨淨,那名執戟也回到殿下。程宗揚彎腰扶起徐璜,低聲道:“呂常侍說什麼了,天子那麼生氣?”
“君有過則諫,只是半句。後面還有半句——”
徐璜低聲道:“反覆諫之而不聽,則易位。”
……
“程頭兒,你怎麼出來了?”
“有活要幹。”
程宗揚抬起手,拿著一卷詔書在指間一轉,“去傳旨。”
程宗揚頭一次參加朝會,原準備進崇德殿好好開開眼界,結果脫了鞋子,跟鴨子一樣小跑著入殿,剛站穩還沒看清怎麼回事,朝會第一件事就乾淨利落的辦完了——定陶王前些日子死了,朝廷擬定諡號,確認了繼位的人選,派人前去通傳。
大行令幹的就是與諸侯來往的禮儀差事,程宗揚躲都沒處躲,於是剛進殿就奉詔領旨被打發出來了。
來日方長,程宗揚也沒有什麼好遺憾的,邊走邊道:“這地方怎麼樣?”
敖潤嘖嘖讚歎道:“真大。”
“哪裡大了?”
“什麼都大!瞧這水缸,”
敖潤拍了拍旁邊半人多高的大缸,“怎麼燒出來的?”
馮源道:“不光這些。我聽說宮裡有種荷花,叫夜舒荷,是從南荒移來的,開的花比車蓋都大,有一丈多高。”
劉詔道:“吹牛吧?哪兒有那麼大的花?”
程宗揚笑道:“恐怕是真的。”
說著轉頭對毛延壽道:“毛先生,如何?”
毛延壽謹慎地說道:“小的在宮中所見不遠,西南這一帶大致能畫下來。”
“改天咱們換個門進。”
程宗揚道:“我不需要你畫得多好,但細節一定要準確。”
“小的明白。”
第二章
程宗揚先去了鴻臚寺,將傳詔之事記檔,然後找了兩個懂行的屬下隨行,一同趕往定陶王邸。
王邸是諸侯覲見天子時的住處,如今定陶王駕崩,唯一的兒子在封地守孝,王邸內只有幾名封國的官吏。見到大行令親自前來傳詔,眾人不敢怠慢,依照禮數接待了朝廷的使節。
漢國開國至今,死的諸侯王沒有一百也有八十,朝廷弔喪的禮法規矩都是現成的。程宗揚作為朝廷使節宣讀詔書,先表達了天子的哀悼之情,然後給已故的定陶王加封了諡號,最後宣佈了王位的繼承人——定陶王就一個兒子,想爭都沒處爭去。
宣讀完之後,程宗揚將詔書收起,交給隨行的治禮郎。諸侯崩殂,新王繼位是朝廷大事,按例當由朝廷派官員前去弔喪,宣讀天子的旨意。如今諸侯王都在洛都設有王邸,專門等候天子的旨意,於是規矩也稍有變通,由大行令先赴王邸宣詔,再派人啟程前往封國,兩名治禮郎負責保管詔書。當然,朝廷弔喪的正使可不是他們——別說他們只是百石的小吏,就是大行令也不夠格,定陶王身為諸侯,起碼要二千石才能當正使。
至於弔喪的正使是誰,就不在程宗揚的考慮範圍之內了。把詔書交給兩名治禮郎,他這大行令的頭一樁差事就算是順順利利地完成了。
辦完差事,程宗揚又以私人身份弔祭了一番,奉上禮金萬錢。這並非規矩,而是程宗揚自作主張,他倒沒有別的心思,只是遇到這種事,結個善緣而已。
但程宗揚此舉讓定陶王邸的官吏受寵若驚,漢國有幾十位諸侯王,雖然漢國不禁止官員結交諸侯,但朝廷官員除非私交甚篤,極少會來弔祭一位不相識的諸侯。邸中已經派人打聽過,這位新任的大行令官職雖然不高,卻有著常侍郎的身份,算得上天子近臣,於是刻意奉迎,希望能在朝中得一力助。
一場喪事,卻因為雙方各懷心思,最後盡歡而散。等程宗揚回到宮中繳旨,朝會已經結束。好在朝會的內容從來都不是秘密,很快程宗揚就得知,朝會中天子應重病在身的霍大司馬之請,解除了霍子孟大司馬的職權,卻保留了大將軍。
接著天子給了呂冀一系列榮寵之極的加封:入朝不趨,謁贊不名,劍履上殿,食邑四縣。除此之外,賞賜的金錢、奴婢、彩帛、車馬、衣服、甲第……一律比照霍子孟當年,賞賜之重歷代少有。唯一沒有給的,就是大司馬一職。
“大司馬之位非襄邑侯莫屬。”
徐璜面帶笑容地說道:“不過是早晚之事而已。”
程宗揚知道他是說給旁邊那位蔡常侍聽的,但蔡常侍盯著那封無字的信箋,神情沒有半點異樣。良久,蔡常侍放下信箋,走到殿門處,望著外面的宮闕,然後開口喚來一名小黃門,“備車。”
小黃門恭恭敬敬前去準備車馬,蔡常侍拂了拂衣袖,向眾人揖手行禮,淡淡道:“告辭。”
徐璜與唐衡起身相送,“蔡常侍慢走。”
蔡常侍微微點頭,然後離開玉堂前殿。
蔡常侍身影消失片刻,形如武夫的單超長身而起,一步跨出殿門。
唐衡搖頭嘆道:“何必如此?”
徐璜道:“放心些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1】【2】【3】【4】【5】【6】【7】【8】【9】【10】【11】【12】【13】
最新章節請訪問https://m.longtannovel.com
幾人停止交談,態度客氣而冷漠地拱手道:“徐常侍。”
接著目光落在程宗揚腰間的書刀上,不由停頓了一下。
“這位程大夫乃舞都寧太守所薦。”
徐璜面帶笑容地說道:“說來也是各位的後輩。”
幾人交換了一下眼色,最後有人道:“既然是寧成所薦……”
另一人面無表情地說道:“一殿為臣,同為天子效力,何分彼此?”
徐璜似乎對他頗為畏懼,一張臉幾乎笑出花來,趕緊陪笑道:“趙御史說得不錯,就是這個道理。”
看到面前的情形,程宗揚心下雪亮,自己能從西邸買到官爵,甚至得到這位太監首領的青睞,還真不是錢的事,而是因為寧成的那封薦書。面前這些人以御史為主,八成和寧成有相似的背景。徐璜特意帶著自己過來拜會,隱瞞了自己拿出一千四百萬錢買官的事實,而說成是寧成所薦,無非是在這些向執掌朝廷律法的職業官僚們示好。
無論怎麼說,酷吏總比閹黨強些,能和這些精通律例的刀筆吏結交,程宗揚更是求之不得,當即上前施禮,說道:“在下追隨寧太守時日雖然不長,但久聞諸位大名。只是官卑職小,未曾拜會諸位,聆聽教誨,深以為憾。”
為首一名官員審視著程宗揚,良久淡淡道:“書刀雖小,寸鐵亦可殺人。程令不必妄自菲薄,更不可不慎。”
程宗揚心頭微凜,恭敬地說道:“是。”
眾人初次見面,程宗揚又是由太監引見,諸人並未深談,只是見個面認識一下,便即告辭。徐璜卻大感滿意,連腳步都輕快了幾分。他辭別眾人,領著程宗揚出了大殿,在廊下一邊漫步,一邊低聲道:“寧太守在舞都大肆誅戮,雖是為天子分憂,但朝中頗有些人不滿。天子的意思呢,想召寧太守回朝。”
程宗揚明白,徐璜這番話是送個人情給寧成,也是送給自己。天子雖然已經秉政,但想真正執掌權力,單靠一幫太監是做不到的。儒生出身的官員還能倚仗名聲和師友,刀筆吏所能倚仗的只有天子的信任,只要天子帝位穩固,他們就是最忠誠可靠的屬下。問題是天子的帝位究竟有多穩?畢竟在他之上,還有一位掌權近二十年的太后。漢國以孝治國,無論是名義還是實際上,太后以及其家族的權力都大得驚人。
徐璜低聲道:“單常侍和唐常侍是自己人,以後不妨多多親近。”
這話分明是說蔡常侍不是自己人,程宗揚索性問明白,“蔡常侍呢?”
徐璜聲音微不可聞,“蔡常侍原在北宮。”
程宗揚明白過來,那位蔡常侍是太后安排在天子身邊的眼線。可他為什麼要盯著一張白紙看呢?難道是暗示大家他只是奉命而來,其實什麼都不管嗎?
程宗揚越想越覺得古怪,正要開口詢問,忽然一行人從正前方的嘉德殿後絡繹而來。當先一人穿著中常侍的冠服,冠上佩戴的卻是銀璫,貂尾垂在左側,尤其頜下一叢長鬚一直垂到胸口,在群臣之中顯得卓爾不群。
徐璜在程宗揚手上一按,然後鬆開手,快步走下階陛,迎向前去,恭謹地長揖為禮,說道:“奴才見過呂常侍。”
呂常侍道:“天子何在?”
“天子尚在寢中。”
呂常侍皺起眉頭,“天子五日一朝,豈能高臥而誤政事?去催!”
徐璜雖然是金璫右貂,但在這位銀璫左貂的中常侍面前卻如同奴僕,低頭應了一聲,急忙往天子的寢宮宣德殿趕去。
呂常侍目光掃來,程宗揚上前一步,揖手說道:“大行令程宗揚,見過呂常侍。”
“大行令?”
呂常侍道:“你來這裡做什麼?可是諸侯有事?”
“在下名列常侍郎,奉詔隨侍天子左右。”
呂常侍看了他一眼,略微點了下頭算是還禮,然後昂然往玉堂前殿行去。幾位金璫右貂的中常侍依次上來行禮,那位呂常侍坦然受之,絲毫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陸續有幾名官員過來與呂常侍一一見禮。趁著殿中眾人寒喧,中常侍唐衡踱著步子過來,柔聲道:“呂閎為人方正,性情嚴謹,是太后指定的天子輔臣。”
程宗揚微笑道:“呂家如此多棟樑之臣,天子和太后想必都很欣慰。”
唐衡微微一笑,“理所當然。”
殿後傳來腳步聲,接著一個尖細的聲音道:“天子啟駕!”
殿內眾臣立刻整理衣冠,以中常侍呂閎為首,按照品秩魚貫而出,來到玉堂前殿之後,玉堂殿西側的丹墀前,恭迎御駕。
程宗揚悄悄抬起視線,只見玉堂殿之後便是天子所居的崇德殿,殿前立著一匹金光閃閃的銅馬,高及三丈,幾乎與宮殿的飛簷平齊。銅馬之前,一行車駕緩緩啟行。
比起自己見過的貴族車馬,天子車駕更加富麗堂皇,雖然只是在宮中出行,隨行的侍衛便不下千人。隊中旗旌如雲,最高的天子的御旗足有六丈三尺,裝在一輛大車上,旗上繪著日月升龍的圖案,下方十二條火紅的長旈一直垂到地面。
由於不用出宮,因此沒有動用出巡的大駕,但隊伍中的車輿仍有數十輛,其中有隻能站立的立車,可以安坐的安車,按照五行五色,各自分為青、赤、黃、白、黑五種,對應五行五色,稱為五時車,連拉車的馭馬也對應車駕的顏色,絲毫不亂。
車駕中所有的車輪盡數塗為硃紅,車輿上繪製著金龍,座上是用獸皮切成細絲,然後編織成的席子,車廂周圍懸著十二隻金黃色的絲綢編織成的圓球。手扶的車軾上繪著猛虎,馬軛雕著龍首,衡木上雕著鸞雀,車蓋用翠綠的鳥羽編成,上面鑲嵌著金制的花飾,每一個細節都如同藝術品般精美。
隊伍中每一面旗幟都有著嚴格的標準,除天子御旗以外,還有象徵諸侯的龍旗,對應東方蒼龍七宿的大火,旗高四丈九尺。象徵州郡的鳥旗,對應南方朱雀七宿的鶉火,旗高三丈五尺。象徵軍旅的熊虎之旗,對應西方白虎七宿的參伐星宿,旗高三丈五尺。還有象徵縣鄙的龜旗,對應北方玄武七宿的營室,旗幟高度最矮,也有二丈八尺。
最華麗的兩輛車駕,一為金根,一為玉路,都是天子御駕,前者以金為飾,後者以玉為飾,兩車各駕六馬,馬匹通體雪白,只有馬尾被染成紅色。更讓程宗揚驚奇的是,連馬匹都戴著金制的高冠,冠上插著長長的鳥尾。據說車駕每一處細節都有其喻義,方形的車廂象徵大地,圓形的車蓋象徵上天,左右車輪象徵日月,車蓋的二十八根蓋弓對應二十八宿。車上所繪的雲氣星辰,更是精細絕倫。
御駕越行越近,遮天敝日的旗幟彷彿帶著無上的威嚴,將眾人籠罩在陰影之下。程宗揚學著旁邊眾人的動作,長揖為禮,深深低下頭去。
忽然旁邊響起一串急切的腳步聲,一個男子道:“你不是說來不及了嗎?那車慢吞吞的,坐到什麼時候?”
程宗揚偷眼看去,只見一個年輕男子快步行來,他冠下戴著幘巾,唇角留的鬍鬚漆黑如墨,身上穿著一身黑色的玄衣,寬大的衣袖垂到腳邊,裡面卻是緊身的箭袖,步伐矯健而又敏捷。
徐璜側著身,一路小跑跟在旁邊,央求道:“陛下,便是乘車也耽誤不了多久。雖然不遠,可這麼走過去,有失天子禮儀,萬一被官員看到……”
“他們還能彈劾朕嗎?”
徐璜苦著臉道:“誰敢彈劾天子?可奴才免不了要受責罰。”
年輕男子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吧,朕給你作主……”
話音未落,那位年輕的天子忽然停住腳步,身子向後傾去,看了看最前面那名中常侍的相貌,然後趕緊直起腰,若無其事地打了哈哈,“呂常侍,今天是你當值啊。”
呂閎一絲不苟地行完禮,然後抬起身,兩眼望著天子的腳尖,沉聲道:“今日朝會,陛下當乘鹵簿法駕面見群臣。徒步出宮,乃近侍失職。中常侍徐璜難辭其咎,請天子下詔責罰。”
天子笑道:“算了吧,這是朕自己的主意,不關他的事。”
“君有過則諫……”
呂閎似乎意識到自己失言,停頓了一下,然後道:“不諫者,小人也。”
徐璜“噗通”跪下,“奴才死罪!”
天子笑容僵在臉上,雙眼盯著呂閎的貂蟬冠,額角青筋緩緩鼓起。
忽然旁邊一名身材頎長的男子側身上前,執戟道:“堯舜股無胈,脛無毛,以養天下,豈聞天子徒步為過?”
呂閎看了那人一眼,見他只是殿外一名執戟,不由皺眉,開口道:“周公制禮,乃服天下。”
執戟男子道:“周公可曾責備堯舜?”
眼看兩人要爭執起來,那名剛才告誡程宗揚“書刀寸鐵亦可殺人”的官員喝道:“仔細君前失儀!”
被御史中丞喝止,呂閎只好住口,伏身謝罪。
天子盯著他,片刻後恢復平靜,淡淡道:“呂常侍諫得好。賞!”
說罷頭也不回地往前走去。
一眾內朝官員匆忙跟上去,呂閎低著頭,半晌才長長嘆了口氣,勉強撐起身體,步履沉重地跟在後面。
一眨眼工夫,旁邊的內侍都走得乾乾淨淨,那名執戟也回到殿下。程宗揚彎腰扶起徐璜,低聲道:“呂常侍說什麼了,天子那麼生氣?”
“君有過則諫,只是半句。後面還有半句——”
徐璜低聲道:“反覆諫之而不聽,則易位。”
……
“程頭兒,你怎麼出來了?”
“有活要幹。”
程宗揚抬起手,拿著一卷詔書在指間一轉,“去傳旨。”
程宗揚頭一次參加朝會,原準備進崇德殿好好開開眼界,結果脫了鞋子,跟鴨子一樣小跑著入殿,剛站穩還沒看清怎麼回事,朝會第一件事就乾淨利落的辦完了——定陶王前些日子死了,朝廷擬定諡號,確認了繼位的人選,派人前去通傳。
大行令幹的就是與諸侯來往的禮儀差事,程宗揚躲都沒處躲,於是剛進殿就奉詔領旨被打發出來了。
來日方長,程宗揚也沒有什麼好遺憾的,邊走邊道:“這地方怎麼樣?”
敖潤嘖嘖讚歎道:“真大。”
“哪裡大了?”
“什麼都大!瞧這水缸,”
敖潤拍了拍旁邊半人多高的大缸,“怎麼燒出來的?”
馮源道:“不光這些。我聽說宮裡有種荷花,叫夜舒荷,是從南荒移來的,開的花比車蓋都大,有一丈多高。”
劉詔道:“吹牛吧?哪兒有那麼大的花?”
程宗揚笑道:“恐怕是真的。”
說著轉頭對毛延壽道:“毛先生,如何?”
毛延壽謹慎地說道:“小的在宮中所見不遠,西南這一帶大致能畫下來。”
“改天咱們換個門進。”
程宗揚道:“我不需要你畫得多好,但細節一定要準確。”
“小的明白。”
第二章
程宗揚先去了鴻臚寺,將傳詔之事記檔,然後找了兩個懂行的屬下隨行,一同趕往定陶王邸。
王邸是諸侯覲見天子時的住處,如今定陶王駕崩,唯一的兒子在封地守孝,王邸內只有幾名封國的官吏。見到大行令親自前來傳詔,眾人不敢怠慢,依照禮數接待了朝廷的使節。
漢國開國至今,死的諸侯王沒有一百也有八十,朝廷弔喪的禮法規矩都是現成的。程宗揚作為朝廷使節宣讀詔書,先表達了天子的哀悼之情,然後給已故的定陶王加封了諡號,最後宣佈了王位的繼承人——定陶王就一個兒子,想爭都沒處爭去。
宣讀完之後,程宗揚將詔書收起,交給隨行的治禮郎。諸侯崩殂,新王繼位是朝廷大事,按例當由朝廷派官員前去弔喪,宣讀天子的旨意。如今諸侯王都在洛都設有王邸,專門等候天子的旨意,於是規矩也稍有變通,由大行令先赴王邸宣詔,再派人啟程前往封國,兩名治禮郎負責保管詔書。當然,朝廷弔喪的正使可不是他們——別說他們只是百石的小吏,就是大行令也不夠格,定陶王身為諸侯,起碼要二千石才能當正使。
至於弔喪的正使是誰,就不在程宗揚的考慮範圍之內了。把詔書交給兩名治禮郎,他這大行令的頭一樁差事就算是順順利利地完成了。
辦完差事,程宗揚又以私人身份弔祭了一番,奉上禮金萬錢。這並非規矩,而是程宗揚自作主張,他倒沒有別的心思,只是遇到這種事,結個善緣而已。
但程宗揚此舉讓定陶王邸的官吏受寵若驚,漢國有幾十位諸侯王,雖然漢國不禁止官員結交諸侯,但朝廷官員除非私交甚篤,極少會來弔祭一位不相識的諸侯。邸中已經派人打聽過,這位新任的大行令官職雖然不高,卻有著常侍郎的身份,算得上天子近臣,於是刻意奉迎,希望能在朝中得一力助。
一場喪事,卻因為雙方各懷心思,最後盡歡而散。等程宗揚回到宮中繳旨,朝會已經結束。好在朝會的內容從來都不是秘密,很快程宗揚就得知,朝會中天子應重病在身的霍大司馬之請,解除了霍子孟大司馬的職權,卻保留了大將軍。
接著天子給了呂冀一系列榮寵之極的加封:入朝不趨,謁贊不名,劍履上殿,食邑四縣。除此之外,賞賜的金錢、奴婢、彩帛、車馬、衣服、甲第……一律比照霍子孟當年,賞賜之重歷代少有。唯一沒有給的,就是大司馬一職。
“大司馬之位非襄邑侯莫屬。”
徐璜面帶笑容地說道:“不過是早晚之事而已。”
程宗揚知道他是說給旁邊那位蔡常侍聽的,但蔡常侍盯著那封無字的信箋,神情沒有半點異樣。良久,蔡常侍放下信箋,走到殿門處,望著外面的宮闕,然後開口喚來一名小黃門,“備車。”
小黃門恭恭敬敬前去準備車馬,蔡常侍拂了拂衣袖,向眾人揖手行禮,淡淡道:“告辭。”
徐璜與唐衡起身相送,“蔡常侍慢走。”
蔡常侍微微點頭,然後離開玉堂前殿。
蔡常侍身影消失片刻,形如武夫的單超長身而起,一步跨出殿門。
唐衡搖頭嘆道:“何必如此?”
徐璜道:“放心些
本章未完,點選[ 數字分頁 ]繼續閱讀-->>